君子和而不同
作者:王蒙(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原文化部部長)
來源:《學(xué)習(xí)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四月廿四日癸未
耶穌2021年6月4日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這兩句話準(zhǔn)確有力、深刻雋永、生動傳神、無與倫比。
“同”在中華文化經(jīng)典中是一個極好的字眼。首先,大同是政治理想的終極高峰,世世代代,各種群體與個人幾無異議。二是墨子的學(xué)說首推尚同,含義是各色人等特別是社會精英要趨同向同認同于天子,天子的一切言行治理決策要趨同向同認同于“義”——公認的方向、綱領(lǐng)與原則,天子的義,還要趨同向同認同于天——天命、天道、天心、天意、天良。這里的“同”是至高無上的一個字——詞兒。三是同心同德、同甘共苦、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樣一些德行口號、俚語,說明趨同向同認同有利于萬眾一心,成功成就。
還有,一般地說,同在漢語里有共同、相同兩個主要含義。共同,在英語中一般講就是common,它和共產(chǎn)主義、共產(chǎn)黨人、公社有相同的詞源,對于今天的中國是一個須臾不可離開的字。但世界大同一詞,不譯作universal common,卻譯作universal harmony。而harmony如果譯成漢語,則是和諧和穆一致融洽的意思。也就是說英語中的和諧和穆,透露著既是和中有同,又是和中有不同即和而不同的意趣。
像孔子這樣地提出什么什么不同來的,在中國古代儒學(xué)經(jīng)典中相當(dāng)少。為什么是和而不同,為什么君子會和而不同呢?又和又同豈不更好?
這個不同里的“同”字,與大同、尚同里的“同”“同心同德”里的“同”字、即作共同講的“同”字有所不同,它指的是“茍同”。即“不恤乎公道之達義,偷合茍同”,是指無原則的、輕率的、不負責(zé)任的、有時是虛偽的表面的相同贊同。很簡單,君子是有教養(yǎng)有責(zé)任感有原則的,他的準(zhǔn)則是義與天,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方向綱領(lǐng)原則與歷史的客觀規(guī)律的共同性,為了修齊治平,為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他們要時時追求最好的選擇與應(yīng)對。同時,各人背景學(xué)養(yǎng)性格思路角度各有不同,叫作“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有某些不盡相同的想法、習(xí)慣、說法是難免的,但同時他們具有大方面大綱領(lǐng)大原則的一致,三觀與文化道德的一致,所以即使有所不同,也是和諧和穆的,是和中而有大共同的,是能團結(jié)能合作能同心同德地共同做事的。
和而不同,通向光明正大,坦誠相待,通向諍友益友,禮義為先,通向各盡其能、各任其職、各盡其力、各問其責(zé);也通向矛盾統(tǒng)一法則,通向交流、互補、雙贏,通向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觀,當(dāng)然,更是通向百家爭鳴與百花齊放,通向交響樂與大合唱。
而小人同而不和呢,就更絕了。想不到孔子兩千五百年前的判斷,竟然能從革命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山頭的人際關(guān)系與一些國外描寫黑社會的故事影片中找到例證。小人同盟,建筑在一己的利益追求上,狹隘偏私,違法亂紀(jì),狐群狗黨,酒肉朋友,口蜜腹劍,互相利用,好的時候如膠似漆,一旦反目,活活嚇?biāo)廊?。堂堂孔子,溫文爾雅,怎么會明白這等低俗行徑的呢?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