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冠禮與朱子家禮冠禮的對比幾則
作者:王梓惟
來源:“尊周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五月廿九丁巳
??????????耶穌2021年7月8日
儀禮冠禮與朱子家禮冠禮的對比
1.加冠的年齡不同,儀禮是二十歲,家禮是十五到二十歲。
2.主人不同,儀禮冠禮的主人是冠者的親父兄,若無親父兄,則自冠。
家禮冠禮的主人是繼高祖的宗子,若無繼高祖之宗子,則次級的宗子主持,若都無,則其父主持,祝辭則假宗子為之。
3.地點不同,儀禮冠禮在禰廟(主人的父廟)中舉行,家禮冠禮在冠者的家中舉行。宋朝祭祀用的是祠堂,家禮祠堂小五架屋,不適合冠禮,冠禮眾親都在,人數(shù)眾多,祠堂面積小,容納不了那么多人。。
4.加冠的服飾不同,都為三加,儀禮冠禮的三加衣服:
爵弁,玄衣,纁裳,緇帶,韎韐。纁屨,黑絇繶純
皮弁,素衣,素積裳,緇帶,素韠。白屨,緇絇繶純
緇布冠,玄衣,玄裳[上士玄裳、中士黃裳、下士雜裳],緇帶,爵韠。黑屨,青絇繶純
家禮冠禮的三加衣服:
家禮,幅巾、深衣、大帶,履
再加,帽子,服皂衫,革帶,鞋。
三加,幞頭,公服,革帶,靴,執(zhí)笏。若襕衫,靴。
5.儀禮加冠前要筮日,家禮不筮日,在正月內(nèi)擇一日。家禮“古禮筮日,今不能然,但正月內(nèi)擇一日可也‘,儀禮當在二月,《夏小正》云:“二月綏多士女,冠子取妻時也。
6.儀禮在廟中舉行,故不告廟,家禮冠前要去告廟(祠堂),家禮用告祠堂比擬于儀禮的筮日了。
7.儀禮筮賓,家禮不筮賓,直接選擇賢者之賓,‘但擇朋友賢而有禮者一人可也’。家禮不筮日不筮賓,注解只是說“今不能然”,龜占、蓍草占即使不能用,還有金錢占卜,家禮喪中之祭也用杯珓來問卜吉日,冠禮為何不卜,只能說是當時人的觀念吧。
8.戒賓,二禮都是禮辭,言辭基本相同
9.宿賓,儀禮冠禮是加冠的前兩天,家禮冠禮是前一天。儀禮冠禮是主人朝服親自去,家禮冠禮是遣子弟以書信致辭。
10.儀禮有宿贊者,家禮無。
11儀禮在冠期的前一天有為期告期的儀式,家禮無。
12.家禮時代的宋代和儀禮時代的周朝宮室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儀禮冠禮宮室結(jié)構(gòu)是前堂,堂中后面西邊是室,右邊是東方,儀禮都是按這個結(jié)構(gòu)來行禮,而宋朝宮室結(jié)構(gòu)前廳,后中堂,后室,廳是接待賓客的地方,中堂是親人活動的地方,室是休息或者女子待的地方。為了不忘本,家禮行禮,皆仿儀禮為之,冠禮在前廳舉行,相當于儀禮在堂行冠禮,宋廳無東房,則用布在廳的東北圍一個范圍作為東房,廳無兩階,則畫出來阼階和賓階。因此,陳設冠服,也皆如儀禮,東領,北上。其他酒尊等也如儀禮,只是時代不同,用的器具不同。
13.儀禮和家禮的三冠都是放到西階下。
14.儀禮和家禮對待長子和庶子冠禮同,儀禮冠長子,在房戶東,阼階上偏北席子面西,家禮也如此。儀禮冠庶子在室戶之西,席子面南,家禮在堂西,意思一樣。
15.儀禮筮日筮賓戒賓等,主人皆著朝服,家禮著深衣,儀禮主人入廟著玄端,家禮說著盛服,可能是襕衫或公服。
16.正式儀式,主人和眾兄弟站立的順序,二禮基本相同。迎賓三揖至階,三讓升堂,似乎也相同,說似乎,儀禮固如此,家禮沒明確說,只說分庭揖讓至階升堂,廳既比擬于周之堂,則分庭后似乎也可主人向東,賓客向西作揖,向北當涂作揖,宋朝院中雖無碑,當可擬三分之一庭院為之,當碑又一作揖,則三讓后,主人先升堂,都和儀禮同。三加的儀式同,辭令同。唯三加后,儀禮用醴,家禮用酒,司馬溫公說“今私家無醴,以酒代之”,此說法也頗為奇怪,醴酒甚容易成,夏季高溫,一夕可成,冬季天冷,三五天也可成,大概主要是宋朝沒有喝醴酒的習慣了,正如冠禮沒有筮日筮賓一樣,蓋是習慣使然。
17.三加一醴后,儀禮后的動態(tài)是:見母于東壁--取字--賓出就次--見兄弟于堂下,見姑姊于寢宮--易服見君、見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禮賓-賓出,歸賓俎。
三加一醮后,家禮的動態(tài)是:取字--賓出就次--主人以冠者見于祠堂--見眾親--禮賓--冠者出,見鄉(xiāng)先生及父之執(zhí)友。
此處有比較大的變化,主要有三點:第一,儀禮冠后見親人,是分開見她們的,且是不同的地點,如先見母親于廟之東壁,母親與冠者俠拜行禮,次見兄弟于堂下,次見姑姊于寢宮;家禮的話是一起見眾親,都于中堂見之,中堂父母面南坐,冠者拜,父母為之起,但母卻不為之拜,拜眾人,也是應答拜者拜,蓋長者不拜幼者,于周,君猶拜臣,此周宋之一異。第二,儀禮在廟中舉行,鬼神已知之,無須告廟。家禮在家中舉行,禮成猶須單獨告廟。第三,儀禮冠后,冠者先見君,再見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家禮無見君,只見鄉(xiāng)先生及父之好友。冠者見君,在周不是難事,君臣關系猶如朋友,非如后世嚴苛,周禮,臣拜君,燕禮中或朝禮中君也拜臣,君雖無事不去臣家中,但喪大記云:“君于大夫疾,三問之。在殯,三往焉。士疾,壹問之。在殯,壹往焉?!币簿褪钦f,臣生病,君要去問疾病,臣去世,君也要吊唁,這些都是禮文的明確規(guī)定。而家禮冠子之時,君臣或者君民之際嚴苛,關系漸遠,故不見君,即便能見也是私恩,和寫在禮法中的文字不可比擬。
18.家禮明顯區(qū)別儀禮冠禮的地方,是家禮冠禮非常重視宗法,主人都是最高的繼高祖的宗子,沒有才是次之的宗子,父親一般不能做主人,儀禮都是親父兄作主人,若無則自冠。儀禮迎賓是冠者父親迎賓,家禮主人既是宗子,則宗子迎賓,父跟在其后,兩次告祠堂,也是宗子。冠后見尊長,若非宗子之子,則不能先見自己的父母親人,而是“先見宗子,及諸尊于父者于堂,乃就私室見于父母及余親”,這些都表明家禮非常重視宗法,主要是小宗法。周禮盛行的時代,是大宗法與小宗法并行的,周朝都重視,尊尊親親有別,周制冠子,則取親親,主人為父兄,宋重尊尊,主人為宗子。周朝雖重宗法,但入仕為士才有廟(父廟或者父祖共廟),官爵高的廟數(shù)多,而庶人是無廟的。宋代凡宗子皆可有祠堂,則庶人祠堂最高可祭高祖,人數(shù)眾多的家族在祠堂收族聚宗的集合下,勢必會走向強大,則有明后祠堂擴大,大宗法盛行,則家族宗族逐漸尾大不掉,家族械斗,蓋無不和此相關。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