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岳麓書院》看千年學府精神傳承
作者:湯建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月初一日丁巳
耶穌2021年11月5日
近期,六集電視紀錄片《岳麓書院》播出后,贏得了較好的口碑,引發(fā)了青年觀眾的共鳴,激發(fā)了我們對于岳麓書院的濃厚興趣。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边@是岳麓書院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那么,這“濂溪一脈”又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一般把堯舜推位讓賢時的“十六字心法”作為中華文化正脈之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边@個心法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應保持謙卑而博一。有專家認為,“十六字心法”是中華先祖的獨特心法,來自“三皇五帝”,傳商湯,而至文王、武王、周公,自周公再傳老子、孔子,孔子經(jīng)顏回、曾子、子思再傳孟子,到漢代董仲舒“獨尊儒術”達到一個高峰,直至宋代周敦頤、程頤、張栻、朱熹,明代王陽明等發(fā)展壯大,再到明清之際王船山苦苦尋求明王朝滅亡之終極原因,因而得以繼絕學集大成,進而就是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晚清中興名臣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把船山學發(fā)揚光大,直至近現(xiàn)代以來一批進步知識分子深受湖湘學派“經(jīng)世致用”思想之影響,致力于民族復興道路的探索??赐炅o錄片,最讓人震撼的就是岳麓書院憑借精神傳承孕育人才輩出,弘揚中華文化正脈穿越千年時空,讓岳麓書院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根據(jù)該紀錄片提供的線索,我們能清晰回溯岳麓書院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在麓山寺下,為“思儒者之道”割地建屋,建起“以居士類”的學舍。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見岳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兩宋之交,岳麓書院遭戰(zhàn)火洗劫。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劉珙重建岳麓書院。從此之后,岳麓書院名氣越來越大,其歷經(jīng)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1903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17年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賓步程將湖南公立工業(yè)學校遷入岳麓書院時題寫了“實事求是”的校訓。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1986年湖南大學完成修復岳麓書院,并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正式恢復湖南大學岳麓書院。2009年至今,岳麓書院正式成為湖南大學的實體辦學機構和科研基地,千年文脈得以延綿和弘揚。
在此之前,具有發(fā)展里程碑式意義的,除了北宋年間這座書院被宋真宗親筆命名為“岳麓書院”,還有宋代兩位理學大家張栻、朱熹為書院注入了“傳道濟民、經(jīng)世致用”之靈魂。明清以來,游學到此的王陽明等學術大家提出“實事求是之學”“知行合一”等理念??滴酢⑶》謩e御賜岳麓書院“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匾額。就在宋真宗題寫匾額2年后,《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在湖南永州道縣出生。濂溪先生作為理學先驅(qū),在其專著《太極圖說》中提出無極、太極、陰陽、五行、至誠等理學概念。他的兩個弟子程頤、程顥(學術界俗稱“二程”),繼承并弘揚其理學學問,日漸形成新儒學。學人求仁傳道、延續(xù)道統(tǒng),就應讓人心與天理相融合。北宋名家張載還喊出來一句影響至今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痹缆磿骸爸鞆垥v”中的朱熹正是“二程”理學的繼承和弘揚者。理學湖湘派泰斗級人物胡宏也是“二程”再傳弟子。張栻山長就是胡宏的弟子。朱熹后來接任張栻擔任山長。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曾經(jīng)求學岳麓書院一年多,他本人就是岳麓書院學子的杰出代表。維新派代表人物梁啟超多次來岳麓書院講學,后來還在湖湘熱土辦起了“時務學堂”,并親自擔任總教習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1917年和1919年,青年毛澤東曾兩次居住在岳麓書院的半學齋,他每日正對岳麓書院內(nèi)高懸代表其精神的校訓“實事求是”匾額。1943年,毛澤東還親筆寫下“實事求是”,作為延安時期中央黨校的校訓,沿用至今。1955年6月,毛澤東再一次來到長沙,和一群好友登上岳麓山。同年10月,他寫詩一首:“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o:p>
湖南素有“屈賈之鄉(xiāng)”的美譽,但屈賈之后,湖南幾乎落寞幾百年。直到宋真宗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前后,湖湘文化才有起色,并一度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研發(fā)”中心。特別是岳麓書院成為湖湘文脈發(fā)源地之后,其“實事求是”的精神血脈,縱貫湘江兩岸,潤澤三湘四水,傳播神州大地。今天,“岳麓書院”“學達性天”“道南正脈”等御賜匾額還懸掛在岳麓書院。有專家指出,當時岳麓書院傳承和弘揚的湖湘文化,激發(fā)了一大批如朱張那般士子萌生強烈的道德人文情懷和浪漫的英雄主義。從書院也走出一批博古通今、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學界泰斗和仁人志士。他們秉承前學,繼往開來,經(jīng)世濟用,實事求是,屢建奇功,贏得了“惟楚有材、于斯為盛”“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等諸多美譽,充分體現(xiàn)了岳麓書院這座千年書院的精神傳承,岳麓書院也成為跨越時空、輝映古今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高地。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儒家郵報】第365期
【下一篇】【朱國峰】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