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李澤厚先生
——岳麓書院的幾則追憶
作者:書院小生
來源:“岳麓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月初四日庚申
??????????耶穌2021年11月8日
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李澤厚先生于近日逝世,享年91歲。岳麓書院全體師生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李澤厚先生!
李先生在海內(nèi)外享有盛譽,在中國思想文化史、哲學、美學研究等領域成就斐然,作出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貢獻。先生是中國思想界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美的歷程》等大作可謂20世紀80年代美學啟蒙讀物,他的思想滲透于當代中國文化各個領域。
先生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先生的去世,是思想界和哲學界的重大損失!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岳麓書院恢復辦學以來,承蒙先生一直關心和支持當代岳麓書院的建設與發(fā)展,書院上下感念至深。先生已逝,余音猶在!茲回顧先生與岳麓書院的幾段重要往事,以追思先生、勉勵后學!
1991年,李澤厚先生為岳麓書院題字
跨越時代的學術情誼、友情與故鄉(xiāng)情
提及與李澤厚先生的交往,書院陳谷嘉先生、朱漢民教授與肖永明教授感觸很深,往事歷歷在目。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陳谷嘉先生拜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侯外廬先生門下學習中國思想文化史,當時李澤厚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研究員。陳先生與李先生兩人同住在社科院八號樓宿舍,加上又同是湖南寧鄉(xiāng)人,彼此往來頻繁,建立起深厚的學術情誼與同鄉(xiāng)情誼。在陳先生的印象中,李先生是一位睿智博雅、極富學問的學者。
1998年9月23日,李先生來岳麓書院參加座談會的第二天,就同陳谷嘉先生一道,兩位老朋友、老鄉(xiāng)就在書院肖永明老師等人陪同下,前往湖南寧鄉(xiāng)縣道林鎮(zhèn)老家。據(jù)陳先生回憶,李先生說自己爭取每年都能回來,寧鄉(xiāng)油菜花盛開的時候正是人間最美的時節(jié),遠在大洋彼岸時刻想念故鄉(xiāng)的風景、人物與故事?!叭缃裼筒嘶昴觊_,不見故人來?!弊屓寺犉饋砀袆幽?、悲從中來。
2003年10月16日,李先生再次來到岳麓書院,與湖南大學、湖南省社科院等單位的師生座談,兩位先生相談甚歡,當時留有一張寶貴的合影,至今仍珍藏于陳先生書桌旁。
2003年10月16日,李澤厚先生與陳谷嘉先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澤厚的學術思想影響著一代青年學者,岳麓書院朱漢民教授也是其中之一。那個年代,李澤厚的著作成為許多青年學子的必讀書目。1991年,李先生回家鄉(xiāng)考察調(diào)研,朱教授終于有機會和李先生相識。見面后,朱教授將自己的第一本專著《圣王理想的幻滅——倫理觀念與中國政治》呈送李先生批評與指正。李先生當時住在省委九所賓館,他花了一天時間讀完該書,對朱教授的學術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受到巨大鼓舞的朱教授對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這也堅定了他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的信心和決心。隨后于1998年9月、2003年10月、2014年7月等,朱教授多次見到李先生。
1998年9月23日,應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邀請,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先生蒞臨岳麓書院,與書院師生座談,探討中國思想史的發(fā)展脈絡等問題。“李先生很有個性,他說不定主題,不搞主題講座,可以請與會人員自由提問,他來作答,‘這也可以考察一下我的記憶力’,大家都被先生的話逗樂了?!背鱿剷闹鞚h民教授回憶。當天,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邀請了湖南師范大學、中南大學及湖南省社科院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學生,“現(xiàn)場坐得滿滿當當,氣氛熱烈,李先生的思想盛宴讓大家受益匪淺。”
同樣參加座談會交流和研討的肖永明老師回憶:在座談中,李先生同窗故友、湖南大學原校長、時任湖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成文山先生還與李先生探討對近代歷史著名人物譚嗣同評價等問題。本次座談會上的問答錄音交由肖老師整理成稿,在整理的過程中,肖老師多次向李先生請教修改意見,從中感受到一代學人的風采。第二天,在陪同李先生回寧鄉(xiāng)老家的過程中,又再次聆聽先生獨特的思想見解,受益匪淺。
2014年7月,李澤厚先生與朱漢民教授北京相聚
2014年7月10日,朱漢民教授、肖永明教授、李亞先生等人前往北京拜訪李先生,并邀請其襄助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得到先生的支持與鼓勵。
用餐之后,李先生堅持自己步行回家。
李亞先生用相機記錄了李先生漸漸遠去的背影。眾人當時覺得自己是在記錄歷史,似乎這也是一個時代的背影。
藏書贈于御書樓 嘉惠書院師生
1991年李澤厚先生為岳麓書院題辭:“朱張遺教,湘楚人文”,之后一直關注與支持岳麓書院的恢復辦學與建設發(fā)展。
九年后,2000年下半年,李先生主動聯(lián)系時任岳麓書院院長的朱漢民教授,表示自己有一批個人藏書想捐給岳麓書院,繼續(xù)發(fā)揮其作用,這讓朱院長感動萬分。隨后2000年12月26日第一批贈書共計2000余冊入藏岳麓書院御書樓,在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期間又陸續(xù)捐贈入藏,總計約3000冊,擺滿了3大書架,種類眾多,有專著、小說、詩歌、年譜、辭典等。
據(jù)悉,李先生是將自己在北京翠花胡同居所的藏書捐贈給岳麓書院,并特別強調(diào)要以他的母親名字“陶懋柟女士”命名捐贈書柜。在一篇采訪稿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李先生)書房里的書已經(jīng)不多,大多已送給岳麓書院,一部分送給別人,少部分帶到美國,但有套《清史稿》很顯眼。
李先生捐贈的圖書現(xiàn)珍藏于岳麓書院御書樓二樓,命名為“陶懋柟書室李澤厚先生贈書”,毗鄰李學勤先生捐書專柜,二者蔚為大觀,已成為書院師生時常駐足閱讀與學習的地方?!斑@些書很珍貴,保存得非常好,里面有些著作上有學者的簽名及李先生自己的批注、簽章等,對研究與了解先生的讀書治學方法與學術思想發(fā)展脈絡很有借鑒意義?!币晃唤?jīng)常閱覽李先生贈書的書院學生如是說。
書院御書樓珍藏的先生贈書
支持國學大典著作獲得成果獎
“致敬國學:全球華人國學大典”是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鳳凰網(wǎng)、敦和基金會等倡導并聯(lián)合主辦的年度文化傳播系列活動。在大典策劃與籌備之初,承蒙李學勤先生、李澤厚先生等著名學者的鼎力支持與指導。
2014年7月11日下午,“致敬國學: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啟動儀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隆重舉行。作為蜚聲中外的當代中國思想界、文史界的領軍人物,84歲高齡的李澤厚先生親臨啟動儀式現(xiàn)場。久未露面的李先生當天看上去身體健朗、精神矍鑠。李先生與主辦方代表登臺共同按下了大典活動啟動球,并對國學大典寄予了厚望,表示自己非常期待本次活動能夠圓滿成功。
2014年7月,李澤厚先生與李學勤先生出席首屆國學大典啟動儀式
2014年7月,李澤厚先生與主辦方代表共同啟動
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
2016年10月29日晚上,“致敬國學: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盛典在湖南大學禮堂舉行,現(xiàn)場揭曉全球華人國學獎獲獎名單。先生大作《由巫到禮釋禮歸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2015年1月)獲“致敬國學: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
編外話
李澤厚先生是典型的湖南人,遠離家鄉(xiāng),始終掛念著湖南故土及歷史人物,對岳麓書院、湖南歷史人物贊譽有加。在2018年11月岳麓書社出版的《湘水》第四輯中,在討論話題“湘學對近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貢獻”,李先生高度贊揚了從岳麓書院走出來的歷史人物:從王船山開始,特別是近代以來以魏源為首,經(jīng)曾國藩、郭嵩燾、譚嗣同等人一直到毛澤東,都是講究經(jīng)世致用、救國拯民的,所以不能以理學來概括湖湘學問,那不是主要方面。湖南經(jīng)世致用的學風和思想,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今天仍然值得繼承與發(fā)揚。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正如這些在近現(xiàn)代史上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湖南歷史人物,相信李先生的思想與言行會一直影響下去。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吳鉤】如何理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