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孫羽津】散曲中的春節(jié)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guān)報儒家經(jīng)典新解系列、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2-02-10 16:08:10
        標簽:散曲

        散曲中的春節(jié)

        作者:孫羽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xué)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來源:《學(xué)習(xí)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初九日癸巳

                  耶穌2022年2月9日

         

        散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后,興盛于元朝、流行于明清的新詩體。在幾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散曲反映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載著不同階層的豐富情感,在中國文學(xué)百花園中綻放出雅俗共賞的流光溢彩?;蛟S正是由于這一特色,散曲在表現(xiàn)春節(jié)這一舉國同慶的盛大節(jié)日主題時,不僅有關(guān)于國家典禮的恢弘鋪敘,也有民間禮俗的生動記錄,還有對自然景物的描摹感興,交織著向往承平祥和的集體情感和感嘆物換星移的人生況味,今日讀來仍覺栩栩如生,沁人心脾。

         

        春節(jié)典禮與天人和諧

         

        元明清時期,春節(jié)作為一年之首,被稱為“元日”或“三陽”等。在春節(jié)當天,文武百官以及各國使節(jié)都會向皇帝拜賀新年,這一盛大的典禮儀式在許多散曲作品中都有所呈現(xiàn)。比如,元明之際作家湯式在《元日朝賀》開篇描寫了京城車水馬龍、萬方朝賀的典禮序幕:“一聲鶯報上林春,五更雞唱扶桑曉。賀三陽萬國來朝,踐天街車馬知多少,端的便塞滿東華道?!倍箐仈⒘恕俺嘤鹌臁薄坝癃{爐”等一系列典禮器用,最后轉(zhuǎn)入“椒花頌萬代歌謠,柏葉杯九醞葡萄”的宮廷宴樂場景,全面展示了大國典禮的恢弘氣象。由此可見,春節(jié)并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民俗節(jié)日,也是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載體。

         

        春節(jié)對于古代國家治理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它是時間維度上的一年之首,更與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guān)。古人認為,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體悟天地和同的博大精神,努力實現(xiàn)上下同心、萬民和諧、萬邦和睦,將之落實于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在展現(xiàn)氣勢恢宏的國家典禮之余,元明清散曲中的春節(jié)書寫往往還映襯著天地和同的自然生機與臣民和美的太平景象,與儒家經(jīng)典蘊含的精神一脈相承。清代作家陸楙的《元日》中開篇先鋪陳“綿霧收,麗旭施”的時序更迭,而后贊美君圣臣賢,不僅百官能夠“直言極諫恭扶侍”,而且惠及萬民,“刬薄征徭減刈耏,民業(yè)祖承俱安次”,烘托出上下同心、安定和諧的太平景象,這正是“天人合一”文化傳統(tǒng)下民族情感的經(jīng)典表達,它寄托著千百年來人們對于和諧美善的永恒追求。

         

        春節(jié)民俗與拜年場景

         

        除了謳歌承平祥和,散曲中還有大量關(guān)于春節(jié)禮俗的描摹刻畫,宛如一幅幅鮮活多姿的民俗畫卷。明代作家劉效祖的《良辰樂事》就是其中的代表。

         

        此曲開篇先寫春節(jié)前“見家家裝點門楣”的場景:“芝麻秸遍檐插,木炭頭沿戶倚,黃錢高掛兩門旁,端的是喜也?!狈块鼙椴濉爸ヂ榻铡?,是為了取“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寓意;“木炭頭”即“將軍炭”,一般是用紅籮炭末制成將軍形狀,被認為可以驅(qū)邪護宅;“黃錢高掛”又稱“掛錢”,是把錢形的剪紙掛在門旁,寄托著新年招財?shù)钠谂?。在一連串吉祥物件的描寫中,插是遍插,倚便沿戶,掛則高掛,有如一組長鏡頭,洋溢著新春佳節(jié)的喜慶氣氛,奔涌著新年吉祥的樸素情感。

         

        到了除夕家宴,“遞三杯老公婆穩(wěn)坐定笑嘻嘻。小兒男拜禮,訓(xùn)教端的:道殷勤孝弟將身立,當官差買賣為題。如今新春節(jié)至你添了一歲,休貪花、少戀酒、莫胡為。”一家老少的春節(jié)團聚,不僅傳遞著代際間的親情與關(guān)愛,也傳遞著忠孝齊家的門風(fēng),寄托著家族興旺的期盼。

         

        大年初一,家宴既畢,社會交往正式開始:“梳洗的頭臉兒光鮮,打扮的身子兒俊美。濟楚衣冠所事宜,比尋常更整齊。先拜了恩府恩官,后拜了親朋鄰里?!迸f時拜年禮節(jié)十分講究,賓主相見后,舉止間“叉手躬身”,言語間互致問候,頗多謙敬。主人見到來客,往往會說:“有生受,多起動,重蒙光輝?!币馑际怯袆谀篑{光臨,蓬蓽生輝。此時客人也要有回敬之語,說道:“拜望遲,勿蒙見罪?!边@些原汁原味的春節(jié)禮俗穿插于散曲之中,讀來朗朗上口,一如身臨其境,讓人真切體會到人際交往中的溫情與敬意。

         

        春節(jié)詠梅與人生況味

         

        在以春節(jié)為主題的散曲中,歌詠梅花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元人貫云石《皇都元日》云:“梅花枝上春光露,椒盤杯里香風(fēng)度?!庇妹坊c染出的春景,明麗靈動,生意盎然。又如明清之際梁清標《丙辰元日》云:“把塵情暫消,梅風(fēng)幽雅,香來一霎?!备婇e情雅致。

         

        綜觀元明清三代,最為細膩、最見深情的詠梅散曲當屬明人殷士儋的《新春五日燕集鶴江宅賞梅試筆》。該作以套曲的形式層層轉(zhuǎn)進,詳細描摹了梅的風(fēng)姿與精神。散曲開篇先點出時序:“臘盡春回,滿乾坤總含生意?!痹谶@一片春意之中,殷士儋最鐘情于梅花,以至他造訪友人的宅第時“入門來不暇相揖,先問那北窗前梅花開未”,拋卻了一切客套寒暄,只是關(guān)心梅事深淺。自此,讀者的心境便不由自主地被這份憨癡所吸引,期待體悟到作者的眼中梅、心中意。然而,令人有些失望的是,殷士儋的“不暇相揖”并未換來梅花初綻的眼福,只見到了“半含羞欲吐嬌無力”的情景。于是,作者筆墨從眼前移入心頭,一吐胸中情志:“想他那歲寒霜雪傲嚴威,只同松竹共襟期,不隨桃李競芳菲。貞心自知,雅操堅持。半星兒不染塵俗氣,天生成玉骨冰肌。且休言調(diào)鼎和羹味,先在那百花頭上占春魁……向南枝早露春消息。不引惹蝶攘蜂喧,肯招呼燕語鶯啼?!倍绽铮放c松竹同一襟抱,不畏嚴寒之威,靜待春回;轉(zhuǎn)入春天,梅花先報春信,卻不與百花爭艷,也不會主動去招引蜂蝶鶯燕的目光。殷士儋筆下的梅花,貞靜恬淡、報春無爭,這不正是君子的境界,不正是理想人格的象征嗎?自古以來,梅花位列花中四君子之首,實在是當之無愧的。

         

        殷士儋告訴人們“且休言調(diào)鼎和羹味”,放下曾經(jīng)的浮沉得失,去追慕梅花勇占春魁的精神,遵循少年時的初心,完成自己的人生。殷士儋的這首散曲已然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閑情雅致,而是借梅自喻、自慰、自勵、自期。

         

        回望元明清散曲里的春節(jié),在巍巍廊廟,也在尋常巷陌,在天人哲思,也在花間枝頭。文士們熱情歌頌著、贊美著、祝福著、憧憬著,同時殷勤觀察著、體悟著、省思著、砥礪著。散曲里的春節(jié)是遙遠的,也是切近的,它在民族的歷史記憶里徜徉,在國人的心靈世界中浮現(xiàn)。

         

         

        責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