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之功
作者:汪亞洲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七月廿二日甲辰
耶穌2022年8月19日
《論語》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孔子有一回到衛(wèi)國訪問,他的學生冉有為他駕車,孔子坐在車上看著衛(wèi)國人口繁多,脫口而出:“人真多啊。”冉有接下老師的話頭:“人已這么多了,接下來該怎么辦呢?!笨鬃诱f:“應(yīng)當使他們富起來。”冉有繼續(xù)問:“富起來之后呢?”孔子說:“應(yīng)當對他們進行教化?!边@便是孔子“庶、富、教”的施政綱領(lǐng),其中“教”就是推行教化,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孔子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后世。孟子說的“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講的也是教化。東漢應(yīng)劭在《風俗通義》中說,“為政之要,辨風正俗,最其上也”,強調(diào)為政要把匡正世風民俗放在重要位置。歷代有作為的官員,也都將此作為一項重要任務(wù)。
西漢時期的文翁曾任蜀郡太守,在他到蜀之前,“蜀地僻陋,有蠻夷風”。文翁到蜀地后,決定從文教入手,改變蜀地風俗。他先是在城中“立文學精舍、講堂,作石室”,創(chuàng)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地方官辦學校“文翁石室”,石室在當時既是傳播文化的場所,也有祭祀先賢的作用。據(jù)說司馬相如這位大才子就曾在文翁石室念過書。
文翁還選拔“開敏有材”的郡縣小吏,“遣詣京師,受業(yè)博士,或?qū)W律令”,他們?nèi)藬?shù)眾多,“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這些人學成歸來后很多都擔任了重要職務(wù),“官有至郡守刺史者”。不僅如此,他還在石室學生中選拔優(yōu)秀人才跟隨他“實習政事”,為他們將來從政打下基礎(chǔ)。文翁提倡教化大大改變了當時蜀地的思想觀念和民風民俗,史書贊美他“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人稱“文翁化蜀”。今天許多人追溯巴蜀文脈,都會提到文翁石室,對文翁的功績念念不忘。
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東漢時期的官員。山陽太守秦彭,任上開辟良田數(shù)千頃,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推行儒家教化,以禮義教育百姓。史書上說“以禮訓人,不任刑罰。崇好儒雅,敦明庠序。”每年到了春秋饗食習射的時候,他總是要先整頓賓主升降揖讓的禮儀。他還為百姓制訂了四條戒律,用來確定“父子、兄弟、夫婦”六親和長幼之間的禮儀。鄉(xiāng)里百姓奉行教化者,秦彭提拔他為鄉(xiāng)里的“三老”,并常在農(nóng)歷八月份送給長者酒肉,表示敬老之意。在他的治理下,鄉(xiāng)里百姓都心存仁愛,因此他得到了民眾的信任和擁戴。在他離開山陽時,百姓不想讓他離開,《東觀漢記》載:“老弱攀車,啼號填道”,其感動民眾至于斯。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李自強】篤行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