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炳軍 著《政治生態(tài)變革與詩禮文化演進:兩周之際“二王并立”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時世考論》出版
書名:《政治生態(tài)變革與詩禮文化演進:兩周之際“二王并立”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時世考論》
作者:邵炳軍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3月
【圖書簡介】
所謂“詩禮文化”,是通過“詩教”“禮教”“樂教”體系所建構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與文明形態(tài),是華夏禮樂文明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元素,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基礎。
春秋時期是生產(chǎn)工具由青銅器向鐵器過渡的時代,是物質生產(chǎn)力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是生產(chǎn)關系與上層建筑發(fā)生大變革的時代,是由奴隸制走向封建制的時代,是以“華夷蠻戎狄五方融合格局”為特征的華夏民族共同體漸次形成的時代,是以“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為特征的華夏文化共同體形成的時代,也是詩禮文化的轉型期,更是先秦文學承上啟下的輝煌時代。特別是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革,促使詩歌與禮制以全新的方式共生互動,推動了詩禮文化的不斷演進。
春秋時期的詩歌主要保存在《詩經(jīng)》之中,即所謂“變風”“變雅”“變頌”之作。據(jù)筆者初步考訂,大致有223篇,主要有今本《詩經(jīng)》所載183篇,包括“國風”153篇、《小雅》24篇、《大雅》2篇、《魯頌》4篇;文獻所載貴族佚詩26篇,平民歌謠14篇。這一時期,以“國風”及《小雅》《魯頌》為代表的詩歌,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輝煌起點,也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錄】
上冊
?緒論
?第一章 兩周之際“二王并立”政治格局的出現(xiàn)
?第一節(jié) 兩周之際三次“二王并立”史實索隱
?一、幽王宮涅和豐王伯服并立為王時期
?二、幽王宮涅與天王宜臼并立為王時期
?三、天王宜臼與攜王余臣并立為王時期
?第二節(jié) 平王所奔西申與諸申地望及其稱謂辨析
?一、咸王大會四夷於成周時西申之地望
?二、宣王陟封申伯於謝前西申之居住地
?三、南申東遷信陽及西申與東申之稱謂
?四、驪戎、申驪、申戎、晉申之稱謂及地望
?第三節(jié) 太子宜臼奔西申與擁立天王之西申侯
?一、太子宜臼被廢後出奔之“申”為“西申”
?二、西戎的文化背景及其與申人和周人的關系
?三、嶧城之鄫、方城之繒、光山之曾、新蔡之鄫與伐周之繒
?四、西申侯在“二王并立”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二章 周大夫家父與他的《節(jié)南山》
?第一節(jié) 周大夫家父所處的時代及其職掌發(fā)微
?一、家父是歷仕幽王、平王兩代之元老重臣
?二、家父即《詩·小雅·十月之交》之“宰夫家伯”
?第二節(jié) 周大夫宰夫家伯父之族屬及其地望
?一、姬姓賈國之族屬、世系及其地望
?二、大戎狐氏別族賈氏陟封於賈之地望
?三、嘉、賈、狐與家氏之族系及家氏之地望
?第三節(jié) 從詩文本看《節(jié)南山》的創(chuàng)作年代
?一、詩人所寫亡國喪亂之象與卿大夫之茫然心態(tài)
?二、《節(jié)南山》之“尹氏”即《十月之交》之“皇父”
?三、《節(jié)南山》刺幽王之主旨與家父戒平王之動機
?第三章 衛(wèi)武公與他的《青蠅》《賓之初筵》《抑》
?第一節(jié) 衛(wèi)武公生平事蹟考論
?一、《史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說之非
?二、《竹書紀年》“共伯和干王位”即共伯和攝政稱王
?三、“共伯和”或即器銘之“白穌父”“師穌父”“司馬共”“武公”
?四、“干王位”之“共伯和”即“衛(wèi)武公”
?五、武公“入相于周”“入為三公”在平王初年
?第二節(jié) 結合生平事蹟與文本看《青蠅》之創(chuàng)作年代
?一、袁孝政《青蠅》為“衛(wèi)人刺衛(wèi)武公信讒”說考辨
?二、《毛詩》《齊詩》《魯詩》之《青蠅》詩旨說考辨
?三、《青蠅》所寫為驪山之難後西周亡國之象
?四、詩人所刺為幽王信讒奪嫡而使宗周覆亡之事
?第三節(jié) 結合生平事蹟與文本看《賓之初筵》之創(chuàng)作年代
?一、毛《詩》“刺幽王”與三家詩“武侯作悔”說考辨
?二、詩人所寫為周王燕飲群臣時之射禮與祭禮
?三、詩人寫平王收復鎬京後燕飲群臣之
?四、詩之主旨為頌平王由西申歸宗國的重大勝利
?第四節(jié) 結合生平事蹟與文本看《抑》之創(chuàng)作年代
?一、《抑》詩創(chuàng)作年代諸說之檢討
?二、《抑》為平王未除喪時武公所獻之詩
?三、詩歌反映了幽王使宗周覆亡之歷史悲劇
?四、《抑》為武公獻給平王之誡勉詩
?第四章 周大夫凡伯與他的《板》《瞻印》《召昱》
?第一節(jié) 《板》《瞻印》《召曼》作者諸說辨證
?一、毛《序》之“《板》《瞻印》《召旻》三詩為二凡伯所作”說辨
?二、魏源《詩古微》之“《板》之作者凡伯即共伯和”說辨
?三、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之“《民勞》與《板》同出一人”說辨
?第二節(jié) 《板》《召曼》《瞻印》作者凡伯之族屬、職掌發(fā)微
?一、凡公室之族屬、爵稱暨世系發(fā)微
?二、《板》《召旻》《瞻印》作者凡伯之職掌發(fā)微
?第三節(jié) 從詩文本看《瞻印》《召曼》之作時
?一、從詩人所描寫的社會現(xiàn)實看《瞻印》之作時
?二、從《召旻》與《瞻印》內容之異看《瞻印》之作時
下冊
?第五章 秦襄公立國與《秦風》五篇的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平王封秦與襄公始國史實概述
?一、傳世文獻所載平王封秦與襄公始國史實辨證
?二、從秦人聚集地變遷看襄公始國之前的周秦關系
?三、“二王并立”期間襄公之政治策略與周秦關系
?四、襄公封爵之後治國的主要功績與歷史地位
?五、春秋時期秦公室之族屬暨世系
?第二節(jié) 秦人對襄公立國的禮贊之歌
?一、《終南》——秦大夫誡裹公之作
?二、《車郝》——秦宮女關襄公命為諸侯之作
?三、《駟職》——秦大夫美襄公命為諸侯之作
?第三節(jié) 秦人在襄公立國後的抒情之作
?一、《小戎》——秦女思念遠征西戎的丈夫之作
?二、《蒹葭》——秦人美襄公求賢尚德之作
?第六章 鄭武公滅檜與《檜風》四篇的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鄭武公減檜年代補證
?一、檜國滅亡年代諸說辨證
?二、檜國之族屬暨譜系
?三、檜國之疆域暨都邑之地望
?四、鄭武公滅檜之年代
?五、鄭武公滅檜之原因
?第二節(jié) 亡國之象的藝術寫照
?一、《羔裘》——檜大夫述檜仲失道亡國之作
?二、《隰有萇楚》——檜人嗟嘆國破家亡而民逃之作
?第三節(jié) 亂世之人的情感抒懷
?一、《素冠》——檜女為其夫舉行“大祥”喪禮之作
?二、《匪風》——助鄭滅檜成周八師軍人自傷之作
?第七章 平王東遷雒邑與其大夫詩作六篇
?第一節(jié) 平王東遷雒邑史實考述
?一、平王東遷雒邑之具體年代
?二、平王東遷雒邑之主要原因
?三、平王東遷雒邑之影響
?第二節(jié) 平王東遷雒邑歷程的藝術再現(xiàn)
?一、《綿蠻》——周大夫寫國人隨平王東遷情狀之作
?二、《漸漸之石》——周大夫寫武士送平王東遷情形之作
?第三節(jié) 東遷雒邑初期情態(tài)的藝術表現(xiàn)
?一、《彤弓》——周大夫關平王在雒邑賜有功諸侯之作
?二、《沔水》——周大夫憂平王遷雒後王室衰微之作
?三、《瞻彼洛矣》——周大夫祈平王遷雒後修御備之作
?四、《葛藟》——周大夫刺平王遷雒時棄其九族之作
?第八章 晉文侯弒攜王及其詩作四篇
?第一節(jié) 晉文侯本事暨減攜王史實考述
?一、穆侯費生伐條戎與文侯仇之生
?二、曲沃縣羊舌村M1墓主為晉文侯
?三、對外兼并戰(zhàn)爭為晉文侯強國之策
?四、文侯股肱周室而夾輔平王之功
?第二節(jié) 憂慮攜王朝前途命運之作
?一、《雨無正》——攜王侍臣表達怨憂情緒之作
?二、《小旻》——攜王大夫刺攜王斗筲用事之作
?第三節(jié) 怨刺平王宜臼與攜王余臣之作
?一、《角弓》——周大夫刺攜王與平王兄弟相殘之作
?二、《菀柳》——攜王侍臣怨已有功卻獲罪之作
?第九章 “二王并立”時期其他詩作五篇
?第一節(jié) 哀傷西周覆亡之怨刺詩
?一、《正月》——周大夫刺幽王使宗周覆亡之作
?二、《四月》——周大夫哀傷幽王驪山之難之作
?第二節(jié) 冀望王室復興之贊美詩
?一、《都人士》——周大夫美平王自西申歸鎬京之作
?二、《魚藻》——周大夫美平王在鎬京宴享群臣之作
?三、《裳裳者華》——周平王美同姓諸侯鄭武公之作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一、古籍(404種,按朝代先後排列)
?二、現(xiàn)當代著作(196種,按音序排列)
?三、外文論著與譯著(5種,按音序排列)
?四、中文論文(465種,按音序排列)
後記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吳震著作集·陽明學系列叢書出版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