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lián)合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修首場講座,舒大剛主講《經典的歷史影響及當代價值》

        欄目:會議講座
        發(fā)布時間:2023-08-22 21:03:38
        標簽:

        原標題:聽大咖講座 悟儒家經典 2023專項博士研修活動正式起航

        來源:“中國孔子基金會”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七月初一日丙午

                  耶穌2023年8月16日

         

         

         

        8月16日下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lián)合研究生院2023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括儒學)專項博士研究生研修首場講座在鄒城孟苑舉辦,四川大學教授舒大剛為300余名博士研究生帶來《經典的歷史影響及當代價值》文化講座。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舒大剛教授從“何為經典”“經典的歷史影響”“經典的當代價值”三個方面闡述“經典的歷史影響及當代價值”這一主題,并開門見山地說:“中國經典的形成是歷史積淀的結果,經典是歷史文化的最早載體,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特征的涵育源泉?!?/span>

         

        從文明、道德、信仰、民族等多個角度出發(fā),舒大剛教授指出經典是中華的歷史之根、思想之源、信仰之魂。隨后,舒大剛教授介紹了經典的發(fā)展與層次,又從“六經”皆史、“六經”皆文、“六經”載道、“六經”皆德、“六經”皆教、“六經”皆治幾個方面,闡述了儒家經典在歷史、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當代價值。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舒大剛教授提出“談談經典的本義”“說出中外不少于20本經典書籍的具體名字”“談談中華經典與孔子的關系”等問題,引導大家就講座主題進行深入思考。同學們紛紛搶答,現(xiàn)場氣氛熱烈,響起陣陣掌聲。

         

        最后,舒大剛教授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進行解讀,他認為經典是“兩個結合”的關鍵入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彼此契合、相互成就的。他鼓勵不同學科的同學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本學科專業(yè)知識與儒家經典結合起來,以“經典+”的模式,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成果和話語模式。

         

        來自四川大學的黃成斌聚精會神,隨舒教授一同暢游經史子集的世界:“舒大剛先生是當代儒學研究的學術泰斗,為研修師生作了開學第一場講座,他從何為‘經典’、經典的歷史影響和當代價值這三個角度,闡釋了經典的前世今生,以及對我們生活的意義。其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舒大剛教授的講座為同學們打開了本次博士研修的大門,用儒家經典的歷史影響與當代價值為同學們啟迪智慧。他為同學們送上研修寄語,希望同學們珍惜研修機會,解放思想,懷揣對社會科學的溫情與敬意,深入學習儒家經典,體會思想精神,擔當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重任。講座結束后,同學們意猶未盡,圍繞在舒大剛教授周圍討論。

         

         

         

        作為新入學的2023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括儒學)專項博士研究生,同學們對研修旅程也期待滿滿,山東大學的宋婉甄同學說:“得知自己有機會參加本次研修后,我便一直期盼著活動的開始,很期待在接下來的十多天中,聆聽各位專家教授的講座,親身走進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兩創(chuàng)’現(xiàn)場,在與同學老師的研討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補自己對儒學的認知與理解?!?/span>

         

        未來兩周,來自國內16所共建院校的300余名博士研究生將聆聽10場學術大咖帶來的精彩講座,感受齊魯文化,拜謁圣賢古跡,探尋禮儀之邦,尋根中華文脈,走進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樣板,領略傳統(tǒng)文化“兩創(chuàng)”新風。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