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智釋疑,體味文字之道
——彝倫書院公益講堂第十講
來源:“河北省儒學(xué)會”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十九日甲子
耶穌2023年11月2日
2023年10月29日 彝倫書院公益講堂第十講邀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知名散文家馬明博先生做客書院,為大家?guī)怼段业男穆窔v程:從“寫作文”到“寫作”》的文化講座。馬老師出版有《天下趙州生活禪》《禪的滋味》《行愿者之歌》《玄奘》《古剎巡幽》等多部專著。數(shù)十篇散文作品先后被《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轉(zhuǎn)載。
講座一開始,河北省儒學(xué)會常務(wù)副會長高士濤在介紹馬老師時,說他是知名作家,馬老師風(fēng)趣地說自己即非知名又不著名,從而引出了一個“我是誰”的問題,也就是作為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明確,你筆下寫什么,如何寫,才能讓讀者愛讀并記住,他舉了個例子,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一看題目就新穎別致,讓人耳目一新,抓眼球,所謂先聲奪人。
馬明博老師說要把日子過成日記,語文作文,乃至于寫作就是持之以恒、日積月累的功夫。要好閱讀肯讀書會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練筆,記日記,寫隨筆,馬先生說,他無論去哪里,外出辦事、旅游或者會客訪友都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一支筆,有了靈感有了感想,或者思考見聞,以及聽到的奇聞趣事等等都記下來,多年下來他已經(jīng)記錄了上百個本子了。最近的例子就是他前一陣子去西山,路上同行的朋友對植物頗有研究,車行山間,植物變化,那朋友介紹了一路,他在本子上速記了一路,回來后,稍事整理潤色,一篇生動優(yōu)美的文字便新鮮出爐了。做生活的有心人,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真不虛也。
馬老師說,寫作是一種試著與自己獨處的方式,是在修心中寫作,在寫作中修心的過程。寫作是一種眼界的擴展,更是一種心靈淘洗釋放的鍛煉。所以一個人在寫作過程中即溝通了世界,更提升認(rèn)識了新的自我。
馬老師更從漢字之美,在于音韻,古代有四聲(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介紹《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詩品》等古人習(xí)詩詞的必備書,來讓大家充分體味漢語的音韻美;他還說,寫作要有閑——有時間、有好心情;有情——情感是文字的靈魂;有思——思考是寫作的不竭動力;有趣——文字有趣才不干癟,有話可說。
針對學(xué)生們遇到的:“作文難,難下筆”的共性問題,馬老師在講座中著重提出了“作文中的三一原則”:化整為零,化煩惱為菩提;界定范圍,心里畫個圈;找到切入點,分清條理,一二三四五;注重結(jié)構(gòu),輕松的語言用講故事的口吻呈現(xiàn)文字。作文要:虎頭,先聲奪人;龍身,文似看山不喜平;豹尾,前后呼應(yīng),馬老師說,寫作文的所謂秘籍無非是,技巧要不斷練習(xí),才能做到下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成理,熟能生巧。
馬老師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作尤其如此,在醞釀文字的過程中要敢于突破慣性思維,才能得到升華,并在這一過程中照見自我。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聆聽馬老師的講座不僅能增智釋疑,體味文字之道,更是一場難得的身心洗禮與凈化。
石家莊外國語學(xué)校谷靜老師,作家楊紅霞老師,《思維與智慧》副總編常朔,作家、詩人、雜志主編提暢等省會知名文化人士也參加了講座。
彝倫書院公益講堂,與您相約每周日!我們繼續(xù)邀請域內(nèi)名家,為您精心烹制傳統(tǒng)文化佳肴,促使儒家優(yōu)秀文化回歸日常生活。歡迎各界同好親臨現(xiàn)場,感受名家風(fēng)采,參與互動交流。每期講座,我們通過公眾號發(fā)布預(yù)告,并在“彝倫書院”視頻號同步直播,敬請關(guān)注。
另外,彝倫書院將于11月4日、5日邀請經(jīng)學(xué)名家,以“孝——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之至德要道”為主題舉辦《孝經(jīng)》會講,敬請關(guān)注,及時報名?,F(xiàn)場限額40人,以報名先后錄取。
文/提暢 攝影/文思等 編輯/明辰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