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天山石】王船山名言警句精選(十五則)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4-03-01 22:53:19
        標(biāo)簽:

        王船山名言警句精選(十五則)

        作者:天山石

        來源:“王船山故里”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正月十二日乙卯

                  耶穌2024年2月21日

         

         

         

        編者按:

         

        王船山的哲學(xué)是指導(dǎo)生活的哲學(xué),是與時俱進的哲學(xué)。斗轉(zhuǎn)星移,新故相推,船山的哲學(xué)思想、精神境界和他的人格魅力越來越煥發(fā)出絢爛奪目的光彩。船山之學(xué),“以人為依,以史為歸”。換句話講,王船山的整個哲學(xué)可以看作一系宏觀的歷史性哲學(xué)體系,突出表現(xiàn)的是生命的歷史性意識。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多個方面都援引了王船山的名言警句,體現(xiàn)了對王船山思想的推崇?,F(xiàn)將船山先生頗具影響力的名句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一、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出自《尚書引義·太甲》。

         

        釋文:新舊事物交替變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流轉(zhuǎn)而停滯不前。

         

        感悟:寒來暑往,斗轉(zhuǎn)星移。時間的推進,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大自然的運行變化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把握機會,積極作為,服務(wù)社會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價值。

         

        二、六經(jīng)責(zé)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

         

        出自《自題畫像堂聯(lián)》。

         

        釋文:六經(jīng)(《詩》《書》《禮》《易》《樂》《春秋》)是指經(jīng)過孔子整理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開生面者,比喻開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讀經(jīng)、解經(jīng)模式。開創(chuàng)新模式,為的是經(jīng)學(xué)道統(tǒng)。經(jīng)學(xué)道統(tǒng)的傳承,才是七尺男兒勵志要做的大事。

         

        感悟:經(jīng)學(xué)道統(tǒng),是船山關(guān)心的大問題。經(jīng)學(xué)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jīng)學(xué)道統(tǒng),關(guān)乎家事、民事、國事、天下事。船山自比屈子,始終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傲?jīng)責(zé)我開生面”者,講經(jīng)學(xué)要與時代接軌,解決大眾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與困惑。船山逝世三百多年,人類世界已經(jīng)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他所堅持的和他所反對的,都已不復(fù)當(dāng)初的模樣,但他的核心價值理念在不同的時代里總是熠熠生輝。

         

        三、不仁之人,不可以托國。

         

        出自《宋論·太宗》。

         

        譯文:不仁德的人,不可以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

         

        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仁之人即使得志,也不能為大眾謀福利。欲達己而先達人,自私自利、中飽私囊者,令人不齒。

         

        四、名非天造,必從其實。

         

        出自《思問錄·外篇》。

         

        譯文:名并不是自然造就的,一定要與事實相符。

         

        感悟:“為學(xué)大病在好名。”古人講究做學(xué)問“無一字不有來處”。學(xué)者一旦愛慕虛榮,就會被名利所累,耗費大量的時間恭維吹捧,便與學(xué)術(shù)道統(tǒng)漸行漸遠。做學(xué)問就要耐得住寂寞,從實處著手,穩(wěn)扎穩(wěn)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出一句空。

         

        五、蓋離于質(zhì)者非文,而離于文者無質(zhì)也。

         

        出自《尚書引義·卷六·畢命》。

         

        譯文:這里是說美必然表現(xiàn)為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感悟:“文勝于質(zhì)”或“質(zhì)勝于文”的情形均大量存在,例如有些文藝作品喜歡炫耀技巧,搞懸疑驚悚,內(nèi)容卻蒼白空洞。毋庸諱言,也有的作品搞變相的“題材決定論”,主題先行,書寫重大題材,但“質(zhì)木無文”。可見,作品內(nèi)容與形式相得益彰,才算優(yōu)秀作品。

         

        六、集思廣益,而功不必自己立,大臣之道也。

         

        出自《宋論·英宗》。

         

        譯文:集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功勞不一定是自己的,這是大臣的為政原則。

         

        感悟: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每一條小流都是江河一支。同樣的,每個人是組織、團體的一員,為組織付出,不居功自傲,這是優(yōu)秀員工的品質(zhì),也是員工職業(yè)美德的體現(xiàn)。

         

        七、以知為首,尊知而賤能,則能廢。

         

        出自《周易外傳·系辭上》。

         

        釋義:過分強調(diào)理論知識而輕視實踐,人就會失去實踐能力。

         

        感悟:讀書做事,力求知行合一。重視理論,輕視實踐,則只會成為固守成規(guī)的書呆子。天道酬勤,躺平式的生活習(xí)慣會讓人變得慵懶。常言道:行為養(yǎng)成習(xí)慣,習(xí)慣鑄成性格,性格影響命運。“尊知而賤能”,久而久之,性格偏執(zhí),后果堪憂。

         

        八、天下之物無涯,吾之格也有涯。

         

        出自《讀四書大全說·大學(xué)》。

         

        譯文:天下的事物沒有盡頭,但是我了解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

         

        感悟: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天下之物近于道,無窮無盡,而我們的認知卻是有限的。凡事要盡力而為,享受過程,不過多地計較得失,方可止于至善。

         

        九、士之有志,猶農(nóng)之有力也。

         

        出自《宋論·太祖》。

         

        譯文:讀書人有志向,就像農(nóng)夫有力氣一樣。

         

        感悟:有志之人立常志,無志之人常立志。胸懷天下者,做人做事有準(zhǔn)則,且能持之以恒,就像農(nóng)人種莊稼那樣,能順應(yīng)四季,持續(xù)發(fā)力,長久耕作?!耙坏热酥页夹⒆?,兩件事讀書耕田?!备x是農(nóng)業(yè)文明有志之士的追求。人工智能時代,除讀書外,還要用好科技設(shè)備,借力發(fā)力。

         

        十、人我有異,而理則同。

         

        出自《讀四書大全說·論語》。

         

        譯文:人與人是有差別的,是真理讓我們有了共同話題。

         

        感悟:人人都在接受教育,但因受學(xué)識、個性、閱歷及自身價值觀的影響而有差異。求知的道路雖然不同,但真理不二。儒門釋戶道相通,“道”與“理”為我們創(chuàng)造共同話題。《易傳》也講: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很多事情以共同話題為基石,千秋大業(yè)一壺茶,一個項目、一個大單都以共同話題為契機。

         

        十一、天下無無用之體,無無體之用。

         

        出自《讀四書大全說·論語》。

         

        譯文:天下沒有無用的本體,沒有無本體的用。

         

        感悟:“體”好比樹木的根與主干,樹根吸收大地的營養(yǎng)的同時,也為人們奉獻果實?!坝谩币栏接隗w。“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土地,農(nóng)人沒地方種糧食;沒有食材,大廚沒法烹飪。“無無體之用”者,好比沒有適合自己的平臺,空有才華沒地方展示。我們要懂得感恩,愛護自己的平臺,且行且珍惜。

         

        十二、此心之良知,昭然不昧,萬古一日。

         

        出自《靜心錄之三·文錄三·答以乘憲副》。

         

        譯文:這顆心的良知,顯著、明顯地掛在那里不曾晦暗過,萬古以來就像那個不變的太陽。

         

        感悟:修心是第一位的。專心讀書或虔誠修行,能喚起內(nèi)心的良知,使本心昭然不昧。明心見性,不執(zhí)迷、不染塵,方可見人之本真。得其本心,發(fā)愿做事,“萬古一日”,必然大成。

         

        十三、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

         

        出自《讀通鑒論·卷六·光武》。

         

        譯文:天下有不變的道理但沒有不變的方法。

         

        感悟:天下唯一不變的理即是“變”,這是亙古之理。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要辨證地看待,靈活處理。法無定法,具體問題需具體分析。

         

        十四、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出自《周易外傳·卷四》。

         

        釋義:才華因為應(yīng)用而日益生發(fā),思想因為啟發(fā)而無窮無盡。

         

        感悟:才華是可以培養(yǎng)的,思想是可以啟發(fā)的。才華要用,常用常新。王羲之的字,手熟為妙。練字如同寫文章,不常寫,會生疏。啟迪思想,如觸噴泉,才思泉涌,用之而不竭。

         

        十五、見聞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親行焉。

         

        出自《周易外傳·系辭上》。

         

        釋義:所見所問,不如心中了解的,心中了解的,不如親身實踐體驗的。

         

        感悟:聽到的,看到的,不如自己悟到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焙帽茸霾?,自己不掌勺,不掌握火候,不知菜的屬性,就烹飪不了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理論經(jīng)得起檢驗,方可經(jīng)世致用。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