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書院——韓國書院(2)
作者:梁釗
來源:“書院研究”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正月廿九日壬申
耶穌2024年3月9日
(陶山書院院名匾額)
陶山書院位于慶尚北道安東市陶山面土溪里,被譽為“嶺南首院”,是朝鮮時代性理學的精神象征。陶山書院在選址營造、學問傳播等方面堪稱韓國書院的典范,在歷史上,其學術、政治和社會的影響力最大。陶山書院所藏理學典籍和木刻板亦為韓國書院之最,2015年,韓國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入選世界記憶遺產,陶山書院所藏木刻板名列其中。2019年7月6日,陶山書院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陶山書院)
1561年,李滉(1501-1570)為研磨學問和培育儒生而建立陶山書堂。李滉,字景浩,號退溪、退陶、陶叟,謚號文純。朝鮮時期文臣、著名學者,曾任丹陽郡守、豐基郡守、成均館大司成、大提學、知經筵等官職,因其理學造詣深厚,門徒眾多,形成了“退溪學派”。1609年,李滉從祀朝鮮文廟,至今其主祀或從祀的書院多達40余處。
(李滉畫像)
(陶山書堂)
李滉去世后,在1574年,弟子權好文、琴蘭秀與儒林為紀念其學問品德而在陶山書堂和隴云精舍的基礎上開始營建書院,并供奉李滉位牌。第二年,宣祖命著名書法家韓濩(1543-1605)書寫院名并賜匾額。1615年,經過士林商論,月川趙穆(1524-1606)從享陶山書院。之后,陶山書院成為了朝鮮后期嶺南地區(qū)的精神支柱,主導著學術和輿論。1792年3月25日,為追慕李滉之學德和業(yè)績,朝鮮舉行了“陶山別科”,1796年,立“試士壇”來紀念此次別科。
(試士壇碑銘)
《試士壇碑銘并序》由樊巖蔡濟恭(1720-1799)撰文,記錄了“陶山別科”的緣由、過程和感懷。全文如下。
“圣上十六年壬子,遣閣臣李晩秀賜祭于陶山李文純公書院。先是西洋邪學流出我東,自京師浸淫及于畿湖間,獨嶺以南七十州無一人污染,上嘆曰:‘此先正遺化也?!谑?,命近臣以祭,所以寓曠感也。祭文,上所親制,又下御題賦一經義一。命祭罷,坐典教堂,招諸生入進道門內,俾各以其長應制,捧券以來。閣臣用三月二十二日到禮安縣,明日詣院下,周覽體勢,以門內地狹,多士不能容,擇江之南沙平草軟一區(qū),使設排以待。又明日早朝奉香祝來,諸生會者近萬,整巾服鞠躳以迎。于是,諸執(zhí)事官及執(zhí)事儒生序于東,參祭朝士序于西,余皆以次向神門立,至進道門外,時至閣臣隨謁者導,賜祭如禮。二十五日,開場于江之南,諸生拱手徐步,秩然無喧鬧聲。遂揭題于兩株松,跪而瞻起而拜,罔或失儀。及收券,為三千七百余張,試訖馱券來。既復命,上親考校高下,特賜嵬等者二人第,其余給分施賞有差。又因閣臣奏,下綸綍褒嘉入場生有揖讓風,令本道觀察使速入格諸人,張樂以饋之。又命傳教及祭文刊揭典教堂,又刊板印進而優(yōu)等四券與諸般座目榜目,附諸板作為一冊,板藏陶山院中,一路章甫合辭議曰:‘此千古稀有之盛舉曠典也。若不有標識,豈所以侈圣恩而詔后人乎?’乃就璇題懸揭處筑以壇,壇凡三層。上壇環(huán)以石鋪以莎,以圖樹碑建閣;中壇揭題兩松入其中,一東一西,正與典教堂隔江相對。遂名之曰‘試士壇’。既伐石,走人京師,要濟恭記其事。濟恭作而復曰:‘夫李先生,我東夫子也?!壬鶄魑┓蜃又?,而夫子教人有四科焉,蓋人非圣人,才各有偏,雖以時雨之化,不可皆得以全其偏而集其成也。是以設其科以四,使天下之人無不可以入其中者,其教也至矣。今夫嶺南人士之不染邪學,誠賢矣。若以是自足而止,又或以功令文字之得雋于圣世,意以為能事畢矣。則未知功令于圣人之教,何科之可屬。必也勿以世俗功利為心,立志于遠者大者,死而后已,方可以上不負圣朝作成,下不負先正遺化,不亦美哉?愛重之篤也,不辭而相勉如此。銘曰:‘陶水洋洋,其上也壇。壇有階級,水有淵源。登壇臨水,觸類而伸。先正之化,圣主之恩。’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jiān)事原任奎章閣提學蔡濟恭撰幷書,丙辰始立,辛酉遭變,甲申改建?!?/span>
(1920年代的陶山書院)
現(xiàn)在的陶山書院主要由陶山書堂、隴云精舍、亦樂書齋、下庫直舍、幽貞門、洌井、蒙泉、凈友塘、節(jié)友社、天淵臺、天光云影臺、谷口巖、濯纓潭、盤陀石、芙蓉峯等構成。其中,洌井和蒙泉分別取自《周易》的水風井卦和山水蒙卦,凈友塘取自周敦頤的《愛蓮說》。
(亦樂書齋)
天淵臺取自《詩經·大雅》:“鳶飛戾天,魚躍于淵?!?563年,李滉為養(yǎng)浩然之氣立天光云影臺,名稱取自朱熹的《觀書有感》,李滉有詩云:“活水天云鑒影光,觀書深喻在方塘。我今得意清潭上,恰似當年感嘆長?!?/span>
(天淵臺和天光云影臺)
陶山書院藏書豐富,自賜額后,分別于1588年、1590年、1793年、1798年接受“內賜本”,主要有《朱子大全》《朱子語類》《性理大全》等性理學書籍和《論語》《春秋》《詩傳》等四書三經。地方官府和其他書院刊刻書籍后亦會贈予。此外,陶山書院根據(jù)實際所需,會購置和刊刻書籍,《退溪集》《松齋集》《朱子書節(jié)要》等均為自刻書籍。
(具有藏書功能的光明室)
李滉于1559年制定《伊山院規(guī)》,規(guī)定了儒生的學習課程、學習方法、懲戒措施、選拔制度等。此院規(guī)不僅是陶山書院的學習準則,也成為了嶺南地區(qū)書院院規(guī)的典范,眾多書院的院規(guī)皆依此制定。《伊山院規(guī)》內容如下。
一、諸生讀書,以四書五經為本原,小學家禮為門戶,遵國家作養(yǎng)之方,守圣賢親切之訓,知萬善本具于我,信古道可踐于今,皆務為躬行心得明體適用之學。其諸史子集,文章科舉之業(yè),亦不可不為之旁務博通。然當知內外本末輕重緩急之序,常自激昂,莫令墜墮,自余邪誕妖異淫僻之書,并不得入院近眼,以亂道惑志。
二、諸生立志堅苦,趨向正直,業(yè)以遠大自期,行以道義為歸者為善學,其處心卑下,取舍眩惑,知識未脫于俗陋,意望專在于利欲者為非學。如有性行乖常,非笑禮法,侮慢圣賢,詭經反道,丑言辱親,敗群不率者,院中共議擯之。
三、諸生常宜靜處各齋,專精讀書,非因講究疑難,不宜浪過他齋,虛談度日,以致彼我荒思廢業(yè)。
四、無故無告,切無頻數(shù)出入。凡衣冠作止言行之間,各務切偲相觀而善。
五、泮宮明倫堂,書揭伊川先生四勿箴、晦庵先生白鹿洞規(guī)十訓、陳茂卿夙興夜寐箴,此意甚好。院中亦宜以此揭諸壁上,以相規(guī)警。
六、書不得出門,色不得入門,酒不得釀,刑不得用。書出易失,色入易污,釀非學舍宜,刑非儒冠事。刑謂諸生或有司以私怒捶打外人之類,此最不可開端。若院屬人有罪,則不可全赦,小則有司,大則與上有司同議論罰。
七、院有司,以近居廉干品官二人差定,又擇儒士之識事理有行義眾所推服者一人為上有司,皆二年相遞。
八、諸生與有司,務以禮貌相接,敬信相待。
九、院屬人完恤。有司與諸生,常須愛護下人,院事齋事外,毋得人人私使喚,毋得私怒罰。
十、立院養(yǎng)士,所以奉國家右文興學,作新人才之意,人誰不盡心?繼今蒞縣者,必于院事,有增其制,無損其約,其于斯文,豈不幸甚?
十一、童蒙非因受業(yè)與招致,不得入入德門內。
十二、寓生不拘冠未冠,無定額,成才乃升院?!?/span>
(院規(guī)匾額)
陶山書院的祭祀活動于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中丁日在尚德祠舉行,已經持續(xù)500余年。陶山書院的東齋——博約齋之名取自《論語·子罕篇》所言“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辈┘s齋是享祀時祝館、執(zhí)禮、祭有司等居住和出入之地,也是焚香謁廟齋戒之所。
(博約齋)
(尚德祠)
*如果您發(fā)現(xiàn)存在史實錯誤、圖片錯用和表述欠妥之處,請不吝指正。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梁釗】紹修書院——韓國書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