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峰 著《關學<中庸>學研究》出版
書名:《關學<中庸>學研究》
作者:李敬峰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將關學《中庸》學視為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整體,將其置于關學學術思想演進和《中庸》學詮釋史流變的雙重脈絡之下,從文獻學、經(jīng)學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角度,對關學《中庸》學進行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提煉和總結;既密切注意學術思想的變遷對于關學《中庸》學發(fā)展的宏觀影響,又重點從不同的視域考察主要的《中庸》學成果,揭示關學《中庸》學在詮釋方法、哲學義理、主導問題等方面對關學宗師張載、理學、心學等《中庸》學的繼承、融合、突破和發(fā)展,從中把握關學《中庸》學相關哲學問題的理論演進,進一步揭示出由此而形成的關學思想的邏輯脈絡、主導問題和話語系統(tǒng),力圖更為豐滿、更為厚重、更加貼近歷史原貌地展現(xiàn)關學《中庸》學的演進歷程和發(fā)展軌跡,凸顯關學《中庸》學的學術價值,確立關學《中庸》學在《中庸》學史中的地位。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北宋:關學《中庸》學的始創(chuàng)
第一節(jié) 心解《中庸》、由明至誠:張載的《禮記說·中庸》
第二節(jié) 以中為體、求中為要:呂大臨的《中庸解》
第二章 金元:關學《中庸》學的萎靡
第一節(jié) 金元關學的定位
第二節(jié) 軌轍程朱,零星推闡:金元關學《中庸》學
第三章 明代:關學《中庸》學的中興
第一節(jié) 質疑朱注,矯正流弊:王恕的《石渠意見·中庸》
第二節(jié) 依違朱子,慎獨為功:呂柟的《四書因問·中庸》
第三節(jié) 合本體工夫為一,融會朱王:馮從吾的《讀中庸》
第四節(jié) 洞源達本,慎獨為功:張舜典的《致曲言》
第五節(jié) 酌采朱王,闡明真性:王徵的《學庸書解》
第六節(jié) 以義理解經(jīng),融會朱王:寇慎的《四書酌言·中庸》
第四章 清代:關學《中庸》學的鼎盛
第一節(jié) 圣學統(tǒng)宗,調和朱王:李二曲的《四書反身錄·中庸》
第二節(jié) 明道盡性,會通朱王:王心敬的《江漢書院講義·中庸》
第三節(jié) 論道言學,推重心解:王吉相的《四書心解·中庸》
第四節(jié) 《中庸》為綱,羽翼朱子:孫景烈的《四書講義·中庸》
第五節(jié) 廣泛引證,歸準朱注:王巡泰的《四書札記·中庸》
第六節(jié) 不廢訓詁、發(fā)明朱注:劉紹斂《四書凝道錄·中庸》
第七節(jié) 首重乎誠,尊奉朱注:張秉直《四書集疏附證·中庸》
第八節(jié) 兼采漢宋,學宗朱子:李元春的《中庸論》
第九節(jié) 究心義理,發(fā)明朱注:賀瑞麟的《中庸》學
第五章 民國:關學《中庸》學的終結
第一節(jié) 關學下限辨析
第二節(jié) 賡續(xù)關學,恪守程朱:孫迺琨的《中庸全篇講義》和《中庸集義》
第三節(jié) 墨守朱注、終結關學:牛兆濂的《中庸》學思想
結語:關學《中庸》學的特質、貢獻與不足
第一節(jié)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特質
第二節(jié)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貢獻
第三節(jié) 關學《中庸》學的學術不足
第四節(jié) 關學《中庸》學的當代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簡介】
李敬峰,1986年生,河南洛陽人,現(xiàn)任陜西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4年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2020年破格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宋明理學、四書學的研究。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學,并在陜西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哲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重點項目、青年項目、后期資助項目各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一等資助、二等資助項目,陜西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等省部級課題10余項。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中國哲學史》、《哲學與文化》( AHCI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現(xiàn)代哲學》、《孔子研究》等期刊發(fā)表文章50余篇。出版專著《關學四書學研究》《二程后學研究》《二程門人》??蒲谐晒@得陜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西安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等。入選第五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星斗計劃·新秀"獎、陜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和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等。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