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的_大地资源中文第三页_国产精品酒店在线精品酒店_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孔麗】明清家學全面繁榮

欄目:家文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6-26 16:00:44
標簽:

明清家學全面繁榮

作者:孔麗(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來源:《圣人家風》

 

隨著明清時期儒學的發(fā)展變化,孔氏家學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為了便于敘述,孔氏家學可進一步分明代和清代兩個時期來說。明朝時期,孔氏家學發(fā)展較為緩慢,但在詩文、家譜、志書方面有突出的進展。清朝時期,孔氏家族人才輩出,家學興盛,不僅著述繁多,而且涉及廣泛,在經(jīng)學、文學、考據(jù)學、禮學、文字學等多個方面都有所成就。

 

(一)明代孔氏家學

 

明朝也將儒學作為國家的主導思想。建立政權(quán)之初,明太祖便表明“愿與諸儒講明治道”(《明史·太祖紀》),將程朱所注“四書”等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注本,使理學占據(jù)主導位置。明成祖時,朝廷組織編修了《四書大全》《五經(jīng)大全》《性理大全》等,對儒家經(jīng)典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明朝中期,王陽明心學適應了時代需要,出現(xiàn)“門徒遍天下,流傳逾百年”的盛況。明末,王學末流“空言之弊”日益顯著,引起了許多學者的不滿,儒學漸漸轉(zhuǎn)向經(jīng)世致用的務實之學。

 

明朝統(tǒng)治者崇儒尊孔,給予孔子后裔多種優(yōu)遇。如,多次重修孔廟,形成了現(xiàn)在孔廟的基本格局;加強對“四氏學”的扶持管理,重視對孔氏后裔的教育;科舉中給予孔氏后裔各種特別照顧,等等。在有利形勢下,孔氏家族人丁快速增多,學術水平比金元時期有緩慢提升,然而科舉及第者不多,有重大影響的孔氏學者也不多??资霞覍W隨著儒學發(fā)展的大形勢,呈現(xiàn)新的特色。

 

1.篤學修德,多善詩文

 

衍圣公作為孔氏家族的最高代表,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明代起,衍圣公專職負責祭祀孔子,受到帝王格外優(yōu)待,“自明祖優(yōu)禮圣公,待以上賓”。這不但要求衍圣公對祭祀禮樂有深入研究,還需要有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又因衍圣公除了祭祀,無其他重要政務,便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家學及其他典籍。故而,明代衍圣公注重明德修身,多精通禮樂、工詩文,能繼承發(fā)展家學。

 

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學能承父志、傳家學。《闕里文獻考》記載孔希學“性明敏,好學”,襲封衍圣公后,“益自樹立,于經(jīng)籍子史之書,靡不研究,文詞爾雅”。由此可知,孔希學敏而好學,對經(jīng)史子集等家學有廣泛研究,文詞優(yōu)雅。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召見孔希學,問其政事。學識淵博的孔希學“敷陳歷代治亂甚悉”,對歷史的政事治亂表達了深刻見解。太祖對孔希學很滿意,封其為衍圣公,并贊道:“爾其勤敏以進學,恭儉以成德,庶領袖世儒,益展圣道之用于當世?!币馑际牵魧W好德,是世儒的榜樣,能將先祖的圣道用于世上。明朝給予孔希學多次賜賞,待遇更勝元朝時。這與明初崇儒尊孔有關,也與孔希學因良好的儒學修養(yǎng)受到帝王嘉許有關。

 

孔希學之后的幾代衍圣公也多能恪守家訓,邊專職祭祀,邊志于儒學的傳承研究。如,五十七代衍圣公孔訥“篤學,恭謹,不以貴驕人”,能詩;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彥縉雖幼孤,但“篤志讀書,才識益高廣,度量寬而有容”;六十代衍圣公孔承慶研習家學,能詩,著有《禮庭吟稿》;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泰,善詩賦,曾與文學家李東陽吟詩唱和,著有《東莊稿》;六十二代衍圣公孔聞韶“尚佩服家訓,進學修德,與族長舉事管理族人,讀書循禮”,能牢記、奉行家訓,管理族人,讀書修德,閑時與兄弟飲酒作詩??茁勗娫谛珠L孔聞韶墓志中寫道:“成庵公有弟七人,與君以行序,若無常父,然又足以占雍睦也。歲時高會,群玉連床,吟詠之瑯瑯,談屑之霏霏,金薤錯出,韶馨吐音……”墓志中既描繪出孔聞韶兄弟們在一起吟詩作對、探討學問的共學情景和友好氛圍,也突出了孔聞韶的品德與才華。

 

大概出于衍圣公爵位世襲等原因,衍圣公們不用汲汲以求功名,讀書、修德、習禮樂、傳家學成為衍圣公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祭祀、配祀、管理族人等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吟詩作對是他們的重要樂趣,故而在學術上沒有很大的成就。由此也可見,孔氏家族中千年延續(xù)下來的好學、重禮、善詩、進德之風,在家族中傳承不斷,使家族保持興旺。

 

2.家族文獻與志譜

 

明代孔氏家學中的志書、家譜有了新的發(fā)展,不僅數(shù)量有所增加,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曲阜孔氏家風》記載:“孔承懿有《孔氏新譜》,孔弘颙有《孔氏族譜》,孔貞叢有《闕里志》,孔胤植有《闕里志》和《述圣圖》,孔弘存有《孔庭摘要》,孔弘干有《闕里文獻集》《孔門僉載》和《曲阜縣志》,孔弘毅有《重修曲阜縣志》和《重訂三遷志》,孔貞運有《皇明詔制全書》等?!庇纱丝芍?,孔氏家族的志書范圍在擴大,數(shù)量在增多,種類上也更多樣,而且參與編撰志書族譜的人員也在增加。

 

明代關于曲阜闕里的文獻有多部,僅《闕里志》就有多個版本。由陳鎬撰、孔弘干續(xù)修、孔承業(yè)刊刻的《闕里志》十五卷,是其中最初的舊《志》。其后,孔氏子孫多次因循這版《闕里志》續(xù)輯重修。如,孔承業(yè)增修《闕里志》,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刻印??棕憛沧珜憽蛾I里志》十二卷,成于萬歷三十七年(1609)。這幾部書是孔氏族人不斷積累完善的結(jié)晶,也可以視為家學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它們現(xiàn)在都存于世,是研究闕里、孔氏家族等的重要資料。

 

明代孔氏家譜的續(xù)修較為頻繁。衍圣公孔彥縉立《永樂七年孔氏族譜圖示碑》,列出了孔氏家族從四十三代至五十四代世系的傳承,以辨明孔氏譜系,現(xiàn)立于孔廟中。孔承懿撰《孔氏新譜》,只是抄錄,未有刻本,不現(xiàn)于世。另外,《孔氏宗譜》《闕里孔氏宗譜》等多部家譜傳于世,卻不知具體編纂者。可見,明代對闕里文獻、志書、宗譜的關注明顯勝于從前。這是家族觀念增強的表現(xiàn),也是嚴明家族世系、加強家族管理的需要。

 

3.經(jīng)學的些微發(fā)展

 

在明代經(jīng)學式微的儒學發(fā)展形勢下,孔氏家族仍有人專心于經(jīng)學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著述留世??字@、孔承倜就是其中的代表。

 

孔諤,字貞伯,孔子五十七代孫,永樂六年(1408)舉人,任為中允,教授皇子諸王,七年(1409)特賜進士?!蛾I里文獻考》記載:“諤平生嗜性理之學,于詩賦尤工。”孔諤喜歡研究理學,著有《中庸補注》三卷、《舞雩春詠詩集》二十卷,其中《中庸補注》進秘府。在孔諤的影響下,其子孔公恪“通經(jīng)傳性理之學,好議論,又喜談兵”,著有《三出妻辨》《天爵絜矩》等。

 

孔承倜,字永冠,孔子六十代孫,曾任保定縣知縣、荊王長史,居官清白。他“博學工詩”,博覽群書,又“篤信陽明之說”,其學出于王陽明心學之類。他在任官的地方開館會生徒,講王陽明良知之學。但他又不是空談心性,而是遍讀經(jīng)書,對經(jīng)學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他著述豐富,著有《日言》(一卷)《詩經(jīng)代言》《書經(jīng)代言》《易經(jīng)代言》《四書代言》《中庸孔庭續(xù)問》(一卷)《三教指迷》《四事請教錄》《夢解》《天理說》等,可惜不少已佚。

 

孔承倜的從弟孔承仍與其子孔宏斐也講良知之學,常與孔承倜相唱和。孔承倜的兄長之子孔宏頡以文章名世,其子孔聞訥亦篤志好學,閉戶著書。可見,孔承倜家族以文章聞世,多專于心學方面的研究。這其中孔承倜起到了重要的帶領作用,在家族中興起了研究心學的風氣。

 

明時,孔氏家族中還有一些學者在經(jīng)學方面有研究,如孔尚嚴著有《學庸正解》、孔興治著有《四書講義》等,但學術水平總體不算特別高。

 

總起來看,明代孔氏家學與當時儒學發(fā)展暗相契合,有理學、心學研究傾向,也有其獨特之處,在詩文、家族譜志與曲阜闕里文獻方面較為突出。正如《闕里文獻考》所言:“圣門四科終以文學,豈不以立言一道與立德立功共屬不朽乎?”文章著述在儒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孔氏家族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是家族精神傳承的依托所在,也是家風得以傳承發(fā)展的重要載體。

 

(二)清代孔氏家學的興盛

 

清朝在建立后仍采取尊孔崇儒政策。如,清朝皇帝曾親自至曲阜祭祀孔子,提升衍圣公的職位,給予孔子后裔優(yōu)待,等等。儒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新的發(fā)展。清朝中期后,學者多轉(zhuǎn)向訓詁考據(jù)之學,如清人皮錫瑞所言,“說經(jīng)皆主實證,不空談義理,是為專門漢學”,經(jīng)學有所復興,“乾嘉之學”等興起。這對整理古籍、保存文獻等有重要貢獻。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孔氏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可謂簪纓不絕、科甲相繼。孔氏家學再一次進入興盛時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研究廣泛,成果卓著

 

清代孔氏家學異軍突起,不僅學者多、著述多,而且有的學者水平比較高。有學者對清代曲阜孔氏家學的著述作了統(tǒng)計:經(jīng)部,存68種,凡81種;史部,存54種,凡76種;子部,存37種,凡49種;集部,存142種,凡231種;叢部,存5種,共5種。五部共存306種,不全7種,未見129種,凡442種。由此可見,清時孔氏家學不僅著述豐富,而且涉及廣泛,經(jīng)史子集皆有研究。此外,在數(shù)學、地理、???、天文等方面有研究。概括起來,孔氏家學主要在三個方面有突出成就:家族文獻與闕里文獻、經(jīng)學、文學。

 

其一,家族文獻與闕里文獻繁榮。由于孔氏家族的社會形象和地位特殊,孔廟祭祀、追溯家族歷史、弘揚先祖美德等成為家族必要的事務,所以,孔氏學人保有記載家族禮樂制度、編纂家族志書、整理譜序和地方文獻等家學傳統(tǒng)。

 

清代孔氏家學在家族文獻方面最大的貢獻是編纂了系統(tǒng)的家族禮樂文獻。歷史悠久的孔氏家族保存了許多古代禮樂文獻,這為禮樂文獻體系的編纂奠定了必要的條件。至清代,孔氏家族禮樂文獻體系走向成熟,有多部力作問世。如,孔貞瑄著《大成樂律全書》,孔尚任纂、孔尚忻編《圣門樂志》,孔傳鐸撰《圣門禮樂志》,孔繼汾著《孔氏家儀》,孔祥霖、孔令貽等多次對《圣門禮樂志》加以續(xù)纂、修改。在家學禮樂的不斷傳承中,孔氏家族逐漸形成系統(tǒng)、成熟的禮樂學說體系。

 

其中,孔繼汾對孔氏家族禮樂方面的研究多而全,貢獻最大。其《孔氏家儀》《家儀答問》記載了比較完備的家族禮儀,將孔氏家族廟祭、家祭、婚禮、喪禮、賓禮、服制、修譜禮儀等都記錄在內(nèi),而且提出了許多具有價值的禮學思想。《劻儀糾謬集》主要考證了祭祀的儀式、祭品、祭祀器皿的本源等?!段膹R樂舞全譜》則詳細記載了文廟祭祀中的器樂、樂譜和祭祀舞蹈動作等。這些都是孔氏家族歷代禮樂方面家學傳承的結(jié)晶,是世人研究禮學、禮儀、孔氏禮樂等問題的重要參考資料。

 

清代孔氏家譜是在明代家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着d燮、孔毓圻、孔昭煥、孔憲璜等人均對家譜有過修撰,形成了《孔子世家宗譜》《孔子世家譜》《孔氏大宗支譜》《孔氏世系本末》等十多種家譜,是歷代修譜中次數(shù)最多、規(guī)模普遍較大的續(xù)修。

 

孔氏家族因追溯家族歷史、記述曲阜地方歷史的需要,編纂有不少闕里文獻類著作。較早的有宋代孔傳的《闕里祖庭記》《東家雜記》,元明時有《孔氏祖庭廣記》《闕里志》《闕里文獻集》等。清代,闕里文獻更為興盛,主要有:孔胤植編《闕里志》、孔尚任撰《闕里新志》、孔衍珻撰《闕里纂要》《杏壇圣跡》、孔繼汾撰《闕里文獻考》等。其中,孔繼汾在前人舊志的基礎上,考訂、增益而成的《闕里文獻考》,被贊“繼往開來,功冠千古”,是目前最為完整的闕里文獻資料。該書篇幅巨大,共一百卷,分為十六門,條目清晰,收錄內(nèi)容全面而翔實,是后世研究孔子、孔氏家族、孔門弟子和闕里地方文獻等的重要史料。

 

其二,經(jīng)學興盛。隨著清朝經(jīng)學的復興,孔氏家學中經(jīng)學也有突出成就。不僅研究經(jīng)學的孔氏學者驟增,研究的范圍較廣,而且學術水平較高,融入當時儒學研究的主流學術圈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傳鐸、孔廣森、孔廣林、孔繼涵、孔光栻等人。

 

孔子七十代孫孔廣森,字眾仲,孔傳鐸之孫,孔繼汾次子,少承家學,師從當時的經(jīng)學大師戴震,得其思想精髓,后又學于莊存與等名儒。后人評價孔廣森:“經(jīng)史訓故,沉覽妙解,兼及六書九數(shù),靡不貫通?!笨芍讖V森在家庭讀書誦典的家風影響下,自幼博覽群經(jīng),又有名師指點,對經(jīng)史有深入了解,貫通六書九數(shù)?!肚宕鷤饔泤部分性u價他“經(jīng)書博涉,顓門尤長《春秋》《戴記》,而積力終在《春秋公羊傳》”??讖V森擅長《春秋》《大戴禮記》,尤其對《春秋公羊傳》有深入的研究與闡述。

 

在對公羊?qū)W的研究中,孔廣森“旁通諸家,兼采‘左’‘榖’,擇善而從”,吸收《春秋左傳》《春秋榖梁傳》的優(yōu)秀部分,利用??狈椒▽Α豆騻鳌愤M行理校,用考據(jù)之法,廣采諸家,終成經(jīng)典之作《春秋公羊經(jīng)傳通義》。在書中,他提出:“《春秋》之為書也,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不奉天道,王法不正;不合人情,王法不行?!笨芍讖V森在??薄⑨屃x前人公羊?qū)W研究的基礎上,有一些新的義理闡發(fā),進一步推動了公羊?qū)W研究。孔廣森由此也得到了后人高度評價,如梁啟超評價他是“清儒頭一位治《公羊傳》者”。

 

《大戴禮記補注》是孔廣森在北周盧辯所注《大戴禮記》的基礎上,參照戴震??薄洞蟠鞫Y記》等多種文本修訂而成。他補注了缺少的篇目,校正讀音,糾謬文字,解釋字詞涵義,并附以自己的見解,極大地推動了《大戴禮記》的研究。清代大儒阮元給予孔廣森很高的評價,認為他使兩千多年古經(jīng)傳復明白于世,用力勤,功勞巨大。可以說,孔廣森開啟了清代為《大戴禮記》作新疏的事例,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孔廣森還著有《詩聲類》十三卷、《禮學卮言》六卷、《經(jīng)學卮言》六卷、《儀鄭堂駢體文》三卷等多部著作,可謂著述豐富。孔廣森作為戴震的四大弟子之一,是乾嘉學派的重要人物,也是清代孔氏家族中經(jīng)學成就最高者,對家族的經(jīng)學研究具有帶領作用。

 

除了孔廣森,孔氏學者中還有多人在經(jīng)學上有造詣。如,孔廣森的祖父孔傳鐸著有《春秋三傳合纂》《禮記摛藻》等;孔廣森的哥哥孔廣林著述頗豐,有《周易注》《周官肊測》《毛詩譜》《儀禮肊測》《儀禮士冠禮箋》等多部著作;孔廣森的叔父孔繼涵著有《春秋地名考》《五經(jīng)文字疑》等;孔繼涵之子孔廣栻,繼承家學,著有《春秋地名同名錄》《春秋釋例世族譜補缺》《春秋世族譜》《春秋土地名考》等多部作品。

 

孔氏學者在經(jīng)學上的研究不僅人員多、研究范圍廣,在《春秋》《禮》《周易》《詩經(jīng)》等方面皆有研究,而且采取新的角度和方法,研究深入,水平較高。清代孔氏學者在經(jīng)學方面的成就,是兩漢后孔氏家學中的新高峰,在整個經(jīng)學史上也可謂成績卓著??资霞易宄霈F(xiàn)經(jīng)學的這一長期興盛,絕不是偶然的現(xiàn)象,而是對先祖孔子思想的自覺傳承,是長期家學積累沉淀使然。在家學的傳承中,家族內(nèi)自然形成了向?qū)W、讀經(jīng)、解釋經(jīng)典的風氣。這一風氣一經(jīng)形成會長期陶冶教化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使他們自覺傳承和發(fā)揚家學。

 

其三,文學昌盛。數(shù)千年來孔氏家族學詩學禮的家風一直延續(xù)著,擅長文學創(chuàng)作的學者不絕如縷。清代,學詩學禮的風氣更趨濃厚,涌現(xiàn)出大批杰出的文學人才,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詩、文、詞、賦、戲劇皆有涉獵,孔氏家族進入文學的繁榮期。孔憲彝編選的《闕里孔氏詩抄》收錄了清代孔氏120位族人的詩作,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收錄清代孔氏學人90多人、330多種著述。孔氏家族形成了龐大的家族詩文創(chuàng)作團體,在孔氏家學中堪稱頂峰,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

 

曲阜孔氏大宗戶中擅長詩文詞賦者尤多。他們不僅與社會名士結(jié)社唱和,還與家人聚在一起吟詩作賦、交流切磋,形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這是溫柔敦厚的詩禮家風代代相傳的結(jié)果。如孔毓圻、孔傳鐸、孔繼汾、孔繼涵、孔廣棨、孔昭虔、孔昭杰、孔憲彝、孔慶镕、孔祥霖等。他們大都有詩集傳世,且詩文具有較高的文學與思想水準??资献迦酥羞€有一些擅長詩文與戲劇的學者,孔尚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孔尚任,字聘之,孔子六十四代孫,是孔氏家族中文學方面的翹楚。孔尚任的父親孔貞璠是明末舉人,對他有一定影響。后來,孔尚任在四氏學中讀書,好詩文,尤其擅長戲劇傳奇。他創(chuàng)作豐富,涉獵廣泛,戲劇有《桃花扇》《小忽雷》《大忽雷》等,詩文集有《湖海集》《長留集》《石門山集》等,詞集有《綽約詞》《春秋閨詞》等。這些作品具有比較高的文學價值,其中的《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劇的經(jīng)典之作,以其創(chuàng)新性、藝術性享譽古今??咨腥蔚脑姼鑴?chuàng)作典雅含蓄、溫和敦厚,體現(xiàn)了“溫柔敦厚”的風格特色,是傳承詩禮家學的重要體現(xiàn)。正如《湖海集·序》中所寫:“蓋尼山庭訓,首重學詩,公真能世其家學者也?!笨咨腥卧谠娢姆矫娴某删褪菍覍W的繼承,從其戲劇來看,他又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將家學推向前進。

 

2.衍圣公家族的家學傳承

 

清代孔氏家學傳承尤為顯著的是衍圣公家族。衍圣公家族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他們要有深厚的儒學涵養(yǎng),要懂得儒學典籍,要成為文化世家的代表。在家學的世代積累沉淀中,衍圣公家族早已自覺培養(yǎng)了眾多優(yōu)秀人才。他們幼讀典籍、共學切磋,形成了論學談詩的良好家庭風氣。如,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與其弟孔毓埏、夫人葉粲英、子女孔傳鐸、孔傳鋕、孔傳鉦、孔麗貞等結(jié)成詩社,常常相與唱和,談論文學詞賦。

 

衍圣公家族不僅衍圣公能詩善賦,有著作留世,而且整個家族內(nèi)出現(xiàn)了多名學識淵博的學者,在多個方面都有所成就。如孔毓圻、孔傳鐸、孔繼汾、孔廣林、孔廣森、孔昭虔等祖孫五代不僅廣注群經(jīng),而且對數(shù)學、天文、地理、音韻等有涉獵,有著述五十多種。再如,孔繼涵與其子孔廣栻、孔廣根、孔廣權(quán)父子四人皆擅長詩、賦、經(jīng)學等,著述豐富。

 

孔子六十七代孫孔毓圻,康熙六年(1667)襲封衍圣公,曾為太子少師,得到皇帝的褒獎。他“為學尚實行,不喜聲華文譽”,總纂《幸魯盛典》,著有《編正孔子家語》、《蘭堂遺稿》二卷、《耕硯田筆記》等。其弟孔毓埏“好學,工文辭”,著有《研露齋文集》《拾籜余閑》一卷、《遠秀堂集》八卷等。兄弟二人皆擅長詩文,且合撰了《校訂孔叢子》一書,是兄弟共學的結(jié)晶。

 

六十八代衍圣公孔傳鐸是孔毓圻長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工文詞”,所著《盟鷗草》《紅萼詞》《繪心集》等詩詞集,多記仕途經(jīng)歷、交游見聞、酬唱贈答、日常所感等,詩文風格平易,真切感人??讉麒I又“究心濂洛關閩之學”“精通三禮”,在經(jīng)學、家族文獻、禮樂文化方面也卓有成就,著有《春秋三傳合纂》《禮記摛藻》《圣門禮樂志》《闕里盛典》等。其中,《春秋三傳合纂》以《春秋》為綱、三《傳》為目,為研讀《春秋》帶來了方便。

 

孔傳鐸有六子,皆有一定的學術涵養(yǎng)和成就,其中四子孔繼汾學術成就最高??桌^汾,字體儀,博聞強記,博通經(jīng)史,23歲中舉,任戶部主事等,后閉戶讀書,專心著述,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繼續(xù)父親關于家族禮樂文化的研究,創(chuàng)作了《孔氏家儀》《家儀答問》《文廟樂舞全譜》《文廟禮器圖式》《劻儀糾謬集》《圣門樂志》等一系列家族禮樂制度方面的著作,對孔氏家族禮樂文化的整理做出了巨大貢獻。

 

孔繼汾有七子,其中孔廣林、孔廣森最為優(yōu)秀,皆擅長經(jīng)學??讖V林為長子,勤勉治學,著述豐富,被阮元贊為“海內(nèi)治經(jīng)之人無其專勤”??讖V林曾用力于鄭玄輯佚學,作《通德遺書所見錄》,輯鄭玄著作十八種之多,經(jīng)學上也有所貢獻,作品計十多種。

 

孔廣森是清代著名的經(jīng)學家、音韻學家和文學家。他自幼博覽群書,涉獵廣泛,于經(jīng)史、音韻、文學、算學、書法等皆有研究,著述豐富。在孔廣森的教育影響下,兒子孔昭虔也研究音韻,著有《古韻》《詞韻》(惜未完成)。與父不同的是孔昭虔更擅長詩文、雜劇,著有《鏡虹吟室詩集》《鏡虹吟室詞集》《扣舷小草詞》等詩文集,有《葬花》《蕩婦秋思》等戲劇。

 

孔繼涵,字體生,為孔毓圻之孫,孔傳鉦之子,母親為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熊賜履之女熊淑芬。他22歲中舉,33歲考中進士,愛好廣泛,于???、考據(jù)、數(shù)學、經(jīng)學、地理、文學等皆有研究。孔繼涵著述豐富,主要著作有《考工車度記》一卷、《解勾股粟米法釋數(shù)》一卷、《同度記》一卷、《水經(jīng)釋地》八卷、《紅櫚書屋詩集》四卷、《斲冰詞》三卷等,拓展了孔氏家學的內(nèi)容。

 

孔繼涵的另一重要貢獻是校勘、刻印了大量圖書典籍,主要包括戴震著作、多種典藏善本、稀見古書和孔氏家族的文獻資料、個人著作等。他的著作與校勘刻印的書籍,統(tǒng)稱為《微波榭叢書》。這對于文獻的保存、整理和傳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許多典籍得以流傳于世,也使孔氏家學得以更好地傳承與發(fā)揚。同時,孔繼涵與戴震的家族聯(lián)姻、交游等活動,將曲阜孔氏多名學者帶入乾嘉學派中,使孔氏家學中增加了乾嘉考據(jù)學等內(nèi)容,從而豐富和發(fā)展了孔氏家學。

 

孔繼涵有五子,在經(jīng)學、文學、??睂W等方面多有成就。長子孔廣栻,中舉人,能繼承家學,著述頗豐,有《春秋世族譜考》等經(jīng)學著作、《藤梧館詩抄》等文學作品。次子孔廣根,著有《秋蓼山房詩稿》《秋蓼山房詞稿》等。五子孔廣權(quán)善詩詞,著有《觀海集》《愛蓮書屋詩集》等??桌^涵孫子中有四人中舉,曾孫中有一進士三舉人,后裔也多擅長詩文,可謂家學不墜。

 

民國時期社會動蕩,儒學受到嚴重打擊,孔氏家族仍誦讀典籍,傳承家學不斷。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幼年讀書的房屋上,懸掛著“東趨家庭學詩學禮承舊業(yè),西瞻祖廟肯堂肯構(gòu)屬何人”的對聯(lián),激勵著他學詩學禮,繼承先祖事業(yè)。1935年,孔德成赴南京就任奉祀官時說:“余平時繼承祖志,專攻經(jīng)、史、子、集,間亦瀏覽社會風土民情。將來志愿,當本孔學一貫精神,不從事政治活動,冀對教育事業(yè)有所努力。”在批孔批儒的時代背景下,孔德成仍然恪守祖訓、堅守家學,致力于對先祖孔子的思想文化傳承。后赴臺灣,孔德成兼任臺灣大學中文系、人類學系教授,教授“三禮研究”等課程,對教育事業(yè)、儒學研究與傳播做出了貢獻。

 

由最具代表性的衍圣公家族家學發(fā)展來看,家族成員的學術專長與著述既有繼承、相通的部分,又有個人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構(gòu)成了絢爛多姿、碩果累累的孔氏家學。除了衍圣公家族,孔氏家族中還有一些支系的家學比較興盛,如孔尚任家族,不可一一而述。

 

清代孔氏家學得以繁榮昌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尊孔、優(yōu)待孔氏后裔、整體學術的發(fā)展等外在有利條件,更重要的是家族自身因素。這主要得益于家族內(nèi)濃厚的學術氛圍、父子之間的學術傳承、兄弟間的交流共學、相互激勵等。這些優(yōu)良風氣助長了孔氏家族的學風。可以說,此時的衍圣公家族將詩禮家風發(fā)展到了極致,不僅男性富有才學、著作豐富,而且家族中的女性富有文采,形成了才華橫溢的女性文學群體。

 

3.女性文學的繁榮

 

衍圣公家族文化氛圍濃郁的家庭環(huán)境,也孕育、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女性詩人。其中,可考者29人,留下詩詞集14部,作品千余首。她們或是孔氏女兒,或是嫁入孔氏的媳婦,常聚在一起吟詩作賦,切磋交流,形成了一個女性創(chuàng)作群體。這一女性群體的人員之多、作品之豐、文化素養(yǎng)之高、時間跨度之久,在孔氏家族,乃至中國女性文學史上,都堪稱高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孔麗貞、顏小來、孔璐華、葉粲英、葉俊杰、朱玙等。下面舉三人為例。

 

孔麗貞,字蘊光,五經(jīng)博士孔毓埏之女,嫁歷城蔭生戴文諶,早寡。她工于詩畫,著有《藉蘭閣草》《鵠吟集》。其詩多悲苦、清冷之作,抒發(fā)心中的離別、哀傷之情。這與她人生的遭遇有很大關系,親人相繼而亡,多年孀居生活,內(nèi)心多凄涼之情,所以多閨怨之辭??愗懙脑姼琛扒宕冀^俗,聲律允諧”,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她的詩歌功底源自自幼生長的家庭環(huán)境陶冶和父兄的悉心教育。家庭內(nèi)的詩詞唱和,培養(yǎng)了她對于詩詞的興趣與寫作能力。父親孔毓埏對她的用心教誨,兄長們的指點,使她對詩詞有了深刻領悟。

 

孔璐華是七十三代衍圣公孔慶镕之姐,嫁于著名經(jīng)學家阮元。她“幼嫻詩禮,兼工繪事”,幼讀《毛詩》,崇尚儒家禮義,擅長詩歌,著有《唐宋舊經(jīng)樓稿》。詩作內(nèi)容中正,從容安閑。后人評價:“夫人性情敦厚,崇尚雅書。近代閨閣詩當奉為法則也。”她關注社會民生,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如,作詩《福、祜、祎三子夜課,詩以示之》,提醒兒子們要繼承祖輩學業(yè),好學崇德。她的教育理念與詩詞修為,對其子女影響較大。

 

葉俊杰,孔昭誠之妻,“寫作俱佳,尤工繪事”,著《柏芳閣詩抄》。孔昭誠早逝,葉俊杰便親自教育子女,“貧雖如洗,而學則不輟”。在她的教育下,“三子俱登賢書,三女均適名門,有畫荻之風焉”。三子憲琮、憲璜、憲恭皆中舉人,三女皆嫁入名門,其中韞芬、韞煇能吟詩作詞。葉俊杰還收從侄媳朱玙為徒,教其詩畫,帶領、鼓勵其他女性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在她的帶動下,家族的家學、家教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孔氏家族女性文學之所以能蔚然成風,是多種因素促成的。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奠定了基礎,孔氏家族優(yōu)良的家風、濃郁的家庭文化氛圍提供了條件,家庭教育的需要、家族中男性的支持與幫助提供了動力,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這一家族女性文化的奇觀。家族女性文學的興盛也帶來了諸多積極的影響,既豐富了孔氏家學,又使家庭內(nèi)的文化氛圍更為濃重,使子孫受到更好的教育熏陶,使家族詩禮家風更為久遠、濃厚。

 

兩千多年的孔氏家學是由不計其數(shù)的優(yōu)秀孔氏學人不斷傳承發(fā)展而成的??资蠈W者在研讀經(jīng)典、追求經(jīng)世致用之學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著作。據(jù)孔繼汾統(tǒng)計,著作“凡經(jīng)之類四十四部,史之類六十一部,子之類三十八部,集之類八十八部,總二百三十一部,佚其卷者四十七部,其一百八十四部得一千七百七十四卷”。這只是孔繼汾統(tǒng)計的在其之前的孔氏學者著作,孔繼汾之后的著作和一些沒有記載流傳下來的著作估計也不在少數(shù)。這些著作既是孔氏家學傳承發(fā)展的碩果,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部分。

 

孔氏家學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革、儒學的演變而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特色,但又蘊涵著相對穩(wěn)定的精髓。家學的發(fā)展是孔氏家族精神傳承的紐帶,呈現(xiàn)為家族穩(wěn)定的家風。這種家風的精髓是由孔子思想所奠定、逐漸形成的樂學重教之風,是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素養(yǎng)并行的詩禮家風,也是以儒學研究和傳承為精神主導的學術之風。這深植于家族中的家風一經(jīng)形成,便時刻潛移默化地影響決定著家族成員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和人生方向,乃至于家族的走向。同時,孔氏家族能世代恪守詩禮傳家的家風遺訓,延續(xù)發(fā)展儒學的精神內(nèi)涵,又是因為自覺傳承了孔氏家學,以家學為載體和內(nèi)容。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