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李英華】“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走進海南??谇馂F故居

        欄目:往圣先賢
        發(fā)布時間:2024-07-01 15:26:25
        標簽:

        【李英華】“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走進海南??谇馂F故居

        作者:李英華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廿三日癸亥

                  耶穌2024年6月28日

         

        丘濬在明代被譽為“文臣之宗”和“中興賢輔”。錢穆先生稱贊他“不僅為瓊島一人物,乃中國史上之第一流人物也”。懷著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意,我走進了海南??谑星馂F故居。

         

        可繼與弗為

         

        丘濬故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后來故居有所擴建,如今故居建筑僅存前堂和可繼堂。故居結構嚴謹,古風濃郁,大體保留了明代建筑特征。

         

        可繼堂明間擺放一張八仙桌,桌子后面有一座神龕,上面放置一只香爐,后面矗立一尊金色的丘濬塑像。塑像兩側(cè)貼著“忠厚傳家久”和“詩書繼世長”的楹聯(lián)。其左右次間則是臥室兼書房。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丘濬就誕生于這座“可繼堂”中。

         

        為何稱為“可繼堂”?丘濬父親去世很早,祖父丘普就把延續(xù)香火、振興家族的重任寄托在兩個孫子身上。他希望長孫丘源長大后繼承祖業(yè),做一名良醫(yī),在家鄉(xiāng)懸壺濟世;又期望丘濬將來拓展祖業(yè),做一名良相,治國平天下。祖父的這番教誨給丘濬留下了深刻烙印,他后來撰寫《可繼堂記》,深情緬懷祖父的早年教導。丘濬指出,先輩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必為“可繼”之道,后人則努力繼承發(fā)揚先輩優(yōu)良傳統(tǒng);對于先輩做錯的事情,則“弗為”,即不要思想僵化、重蹈舊轍,而要更新觀念、另辟蹊徑。

         

        正是基于這種“可繼”和“弗為”的精神,丘濬一生積極有為。在擔任國子監(jiān)祭酒期間,他深刻洞察科舉考試的弊端,批判指出“一世士子,汲汲功利,惟舉子業(yè)是務”“身心竟何益,治道亦無取。徒令窮經(jīng)者,紛如嘆白首!”針對學校教育問題,丘濬也提出了真知灼見,他認為教育的本質(zhì)應當植根于人性,教育的內(nèi)容應該有利于人性的健康發(fā)展,教育的意義在于振士氣、結人心、育人才。他大膽揭批學校教育存在嚴重弊病,即強制灌輸一種扭曲人性發(fā)展的東西。為此,丘濬決心轉(zhuǎn)變當時不良的科場文風,宣稱“我欲挽狂瀾”,并勉勵同仁“化雨極知沾溉易,士風誰道轉(zhuǎn)移難”。丘濬繼承和發(fā)揚古代“文以載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主張“厚人倫”“美教化”。丘濬入閣后,上章《論厘革時政奏》《請訪求遺書奏》等,這些奏章的主要內(nèi)容深刻反映了“可繼”和“弗為”的思想精神。

         

        丘濬和蘇軾

         

        進入可繼堂的左次間,見到丘濬的一首詞《酹江月·和東坡韻題赤壁圖》。這首詞抒發(fā)了丘濬對蘇軾的敬佩之情。丘濬還寫有《赤壁圖》《讀東坡詩》,以及在其他論著中多次評述蘇軾思想觀點。丘蘇二人的生平與思想,可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丘濬一生仕途平穩(wěn),終身都在朝廷任職;蘇軾則三起三落,宛如“縹緲孤鴻”。蘇軾詼諧風趣,丘濬嚴肅方正。蘇軾自稱“我是識字耕田夫”,丘濬直言“我本農(nóng)家子”。蘇軾提出“以民心為天命”,丘濬則說“以民心為己心”。他們認為,君主應該廣開言路、傾聽民意,這是國家“治安之原、太平之基”。

         

        丘濬和蘇軾都曾擔任經(jīng)筵講官,都希望“致君堯舜”。蘇軾認為,為君之道貴在“至仁至誠”,丘濬則提出:“誰道為君最是難,看來只在一心間。人心若與天心合,一念才興萬姓安?!彼^“天心”,實質(zhì)就是“民心”。君主不能以自己的“私心”主宰天下,而應該“以民心為己心”,這樣才能治理好天下。丘濬對于明孝宗年間的國家發(fā)展與朝政治理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史家稱贊“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這與丘濬的竭誠輔佐是分不開的,故被譽為“中興賢輔”。

         

        丘濬和蘇軾都曾擔任科舉考官,重視選拔人才。蘇軾擁有“蘇門四學士”與“蘇門六君子”,丘濬選拔王鏊會試第一、謝遷殿試第一,兩人后來都成為內(nèi)閣大臣。蔣冕鄭重地拜丘濬為師,得到丘濬的傾心培養(yǎng),后成為內(nèi)閣首輔。丘濬還為許多青年才俊、地方教諭、知府縣令等人寫《序》,傾囊傳授從政做人的心得體會。丘濬還上書《乞儲養(yǎng)賢才奏》,為國家長治久安儲備人才資源,這體現(xiàn)出他的深邃眼光。

         

        丘濬和蘇軾都懷有一種深沉的憂患意識。蘇軾提出“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丘濬則指出“亂不生于亂,而常生于治之時;危不起于危,而常起于安之日”。他們都提出了“共理、共成、共享”的治國理念,均主張一切治理實踐都應以興利除弊、惠民利民為依歸,這樣才能使社會和諧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

         

        丘濬的學術精神

         

        丘濬暮年愈加眷戀故鄉(xiāng),不斷寫詩抒發(fā)自己的鄉(xiāng)愁,“不堪老去思歸切,清夢時時到海南”。但遺憾的是,他最終未能告老還鄉(xiāng)。弘治八年(1495年),丘濬在京病逝。

         

        丘濬早年宣稱“胸中太學萬卷書,腳底關山幾程路”,這表明了丘濬治學的雄心和抱負。他宗奉程朱理學,而又超越程朱理學,故其學術思想自成體系、博大精深,是中華古典政教文明的智慧結晶。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朱子學的》《家禮儀節(jié)》《世史正綱》《大學衍義補》《瓊臺詩文會稿》等。其中,《大學衍義補》是一部關于治國平天下的百科全書,可稱之為“治平大典”。事實上,丘濬學術思想是“為學、修身、治國”三方面的有機統(tǒng)一。他強調(diào)“從來為學宜端本,第一先教心上明”,即必須洞見心之本體,虛靈不昧,心地澄明則天理自明。他重視“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在致知”,而其精髓在于“審幾微”,即審察事物的細微萌芽,及早防患于未然。至于讀書方法,丘濬主張“循序漸進,熟讀精思”。

         

        丘濬深刻領悟宇宙人生的底蘊,臻于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謂“方寸間潛天地,書卷中來圣賢”“立足千仞崗,游心萬古天”“天上片云無有,江心孤月自明”。這種精神境界至今仍有教育意義。丘濬在官場歷練多年,從未放棄讀書治學,他把博覽群書與官場磨煉融為一體,以修心養(yǎng)性、悟道明理為最高旨趣,故能終身保持赤子之心和清正廉潔。丘濬的許多詩文傾吐了他真摯淳厚的家國情懷。他在《南溟奇甸賦》中贊頌“爰有奇甸,在南溟中”,抒發(fā)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自豪與熱愛之情。丘濬的《藏書石室記》記載了他少年求學和借書的艱難歷程,于是慨然興嘆,暗自許愿:如果將來實現(xiàn)抱負,一定為家鄉(xiāng)購藏書籍。后來,丘濬果真兌現(xiàn)許諾,在家鄉(xiāng)修建藏書石室。丘濬又在《愿豐軒記》中寫道:區(qū)區(qū)報國之心,庶幾在乎。杜子美云“憂國愿年豐”,此之謂也。他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愿豐軒”,寄托了一種“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