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敬意 丹心可鑒
——參觀日照“孔子文化園”有感
作者:孔德予
來源:“至聖後裔”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十一日庚戌
耶穌2024年8月14日
七月底到八月初,我們夫婦倆去日照“避暑”期間有幸參觀了山東省日照市的“孔子文化園”。
講合溝村本是一個位于山東日照市郊區(qū)三莊鎮(zhèn)的普通小山村,卻因這個孔姓占全村306戶99%的小村莊所有村民同心協(xié)力,耗時5年多建造了“孔子文化園”,該村還先后培育了10位博士及13位碩士,成為“博士村”這兩件事而聞名遐邇。
2024年8月2日上午,日照慶觀和慶樂兩位大輩接我們去參觀向往已久的“孔子文化園”。離開住處車行50多公里進入三莊鎮(zhèn)轄區(qū)。未幾,便進入相對狹窄和起伏的村道。在兩邊是郁郁蔥蔥的果樹和莊稼的村道上行進幾分鐘就到了講合溝村。村門是一座鐫有“學禮習書,山水鋪開詩畫卷;崇文尚德,讀耕承繼儒家風”楹聯(lián)的牌樓。進村不遠即看見一座檐角上翹的建筑,那便是“孔子文化園”了。
孔子文化園由“崇文館”“家風家訓館”和“孔子學堂”三幢建筑組成。
崇文館
家風家訓館
孔子學堂
大門橫匾“孔子文化園”由世界孔子后裔聯(lián)誼總會孔眾會長題寫,大門兩側楹聯(lián)“至圣無欲澤天下,威德有范垂人間”則取自著名書畫家李苦禪為日本長崎孔廟題寫的原句。
一、崇文館
“崇文館” 三字由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題寫。崇文館外觀充分繼承了中國古建筑神獸和斗拱的風格。屋脊上的神獸和瑞獸體現(xiàn)的是中國古建筑特有的神獸文化。從外到里依次是騎風仙人、龍、鳳、獅子、天馬、垂獸,造型十分精美。古建筑的斗拱設計更是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不僅巧妙地解決了承重、抗震等問題,還提高了建筑的裝飾美觀程度。
館外廣場置有供人們敬香的香爐池。我們向圣祖敬了三柱香之后走進崇文館。
進入崇文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2.82米高的孔子銅像。此銅像系講合溝村在外打拼的宗親孔慶輝大輩捐贈。
孔子銅像
孔子銅像重1,000多公斤。由于村道條件不佳,大型車輛無法通行,要將銅像搬到現(xiàn)場十分困難。因為不僅從村口到崇文館有幾百米距離,而且文化園還有二十來級臺階。結果全靠村民用人力把銅像從村口請到孔子像底座就位。
講合溝村宗親對孔子像的設計頗有創(chuàng)意。他們取尼山之水、尼山之土(孔子出生地);孔林之水、孔林之土(孔子安葬地);沂水之水、沂水之土(魯城戶遷沂水之地)和坊子之水、坊子之土(魯城戶遷日照之地)收藏于孔子像底座之內,代表著魯城戶講合溝支系與祖地的根脈聯(lián)系。據說這樣的匠心設計在全國孔廟、文廟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孔子像兩側楹聯(lián)“氣配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蕘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取自曲阜孔廟大成殿。兩旁書架成列著孔繁國大輩捐贈的全套80冊“共和國譜”以及4大卷民國版《孔子世家譜》。講合溝村宗親將前后兩版家譜視為鎮(zhèn)園之寶之一。
中國古建筑的傳統(tǒng)建筑裝飾風格在崇文館內得到很好的應用?!翱鬃游幕瘓@”籌建人員聘請浙江五代傳承的古建筑團隊進行設計建設,使崇文館內外布局呈現(xiàn)出既古樸又絢麗的效果。
舉頭望去,九龍藻井器宇不凡。只見一條龍盤頂,八條龍分別纏繞八根垂柱昂首飛舞,九條金龍栩栩如生、層層疊疊。館內棟梁上的彩繪豐富多彩,巧妙地將色彩、裝飾和構件有機結合,給整個崇文館營造出金碧輝煌的意境,不禁使人拍案叫絕。
沿崇文館內左側漫步瀏覽。首先是介紹孔子生平及周游列國的圖解。其次是總結孔子仁、義、禮、孝、忠、信、寬、恕、恭等等方面的大智慧。再者是敘述了儒家文化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儒家文化歷史上屢次遭遇危機,但由于其骨子里的仁愛、和諧、誠信、中庸等普世價值,所以每當遇到危機總有當時的杰出人才結合時代情況進行自我改造再度崛起。觀后往深處思考,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五千多年來長盛不衰,就因為能堅持以上這些方面的美德?,F(xiàn)代人也只有繼承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才能做到文化自信。
崇文館右側主要展示的是家譜。依據家譜記載,講合溝村孔氏后裔的先祖是孔子五十七代孫孔諭,系六十戶中的魯城戶;而其孫輩彥方是魯城戶沂水支的始祖;彥方的三子承紀是魯城戶日照支的始祖;承紀的四子宏戴于明代正德年間遷居到現(xiàn)在的講合溝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其是講合溝支的始祖。
崇文館有一幅講合溝支的跨越五百年的支譜,每一個講合溝村的孔氏后裔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姓名。講合溝村宗親親切地稱之為“家族樹”,這也是《孔子文化園》第二個“鎮(zhèn)園之寶”。
二、家風家訓館
《孔子文化園》內廣場左側是《家風家訓館》,匾額由孔眾會長題寫。兩側楹聯(lián)為“紹緒仰斯文,識大識??;趨庭傳玉教,學詩學禮”,此乃孔府詩禮堂外乾隆帝親題楹聯(lián)。
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家風家訓教育,德墉老會長曾接受中央電視臺《談家風家訓》欄目采訪,節(jié)目在全國播放。
此館分四部分展示。
其一,主題是“詩禮庭訓,正官立身”。講述了孔子教導兒子孔鯉學詩學禮的故事,用3D打印技術還原出的孔子教育孔鯉的景象,使主題更生動。
其二,主題是“祖訓箴規(guī),不忘其本”。展示了明朝萬歷十一年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賢主持制定的孔氏家族第一部《孔氏祖訓箴規(guī)》?!扼鹨?guī)》共十條,涵蓋了各階層族人為人處事的準則。強調族人應“崇儒重道,好禮尚德”、要求族人需“父慈子孝,家和睦鄰”、告誡族人要“先義后利,力為良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克己秉公、讀書明理、踐行忠孝等。
其三,主題是“歷代俊杰,超世之才”。不僅歷數(shù)了例如:孔伋、孔安國、孔融、孔穎達、孔尚任等家喻戶曉歷史上為發(fā)展儒家文化做出貢獻的孔氏后人,也褒揚了好干部孔繁森等為人民鞠躬盡瘁,克己奉公的動人事跡。
其四。主題是“大美講合溝,地靈多人杰”。講合溝村自建村以來也人才輩出。建國前涌現(xiàn)出不少戰(zhàn)斗英雄,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重視教育,800多人的小山村已先后出現(xiàn)10位博士、13位碩士,近幾年有40余名高中生考上大學。是名副其實的“博士村”。
這些優(yōu)秀人才正在各自崗位上為國家為家鄉(xiāng)做著貢獻。例如李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孔繁國大輩、捐贈孔子銅像的孔慶輝等等。
三、孔子學堂
《孔子文化園》內廣場右側建筑是《孔子學堂》。匾額四字由山東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兩側是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楹聯(lián)“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煙”, 館內擺放著《中國孔子基金會》授予的銅牌。
墻上的“孔子故事”是從《孔子圣跡圖》摘選的。例如:俎豆禮容、學琴師襄、太廟問禮、在川觀水、作歌丘陵、子貢辭行、觀器論道等等。創(chuàng)意初衷是通過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起到啟迪現(xiàn)代人的思想的作用。
“孔子學堂”集孔子學堂、儒學書房和老年學堂三大功能于一身,主要用于舉辦儒家文化論壇、開展儒家文化培訓、組織研學游學、實施老年教育等活動。
“孔子學堂”配備有智慧黑板、各種儒學研究書籍等。還置放有茶桌,茶文化在此也有一席之地。
孔子學堂銅牌
智慧黑板
孔子學堂教室
四、“孔子文化園”后花園
進入后花園迎面而來的是被講合溝村民共建“孔子文化園”事跡感動并熱愛儒家文化的朋友贈送的景觀迎客松,正應了“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名句。院內還有一對“楷模樹”以及杏樹、桂花樹、白皮松等植物。
后花園的重頭戲是南北兩面論語墻。論語墻選擇的都是論語精句,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德不孤,必有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钡鹊?,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后花園的“功德墻”則記錄了為“孔子文化園”建設捐款捐物的講合溝村宗親的姓名,以表彰他們做出的貢獻。
慶觀和慶樂大輩帶領我們參觀的這一天,恰逢日照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簡稱“關工委”)關愛工作聯(lián)絡部部長毛惠濤帶隊到講合溝村“孔子文化園”調研,東港區(qū)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李滿升陪同。我們也“蹭”了一場慶樂大輩的講解。
李部長得知我們是從上海過去參觀“孔子文化園”的孔子后裔,特地過來問我參觀的感想。我說,作為孔子后裔,參觀這類場所一定是帶著十分崇敬的心情。但是參觀“孔子文化園”令我有另一份感動。因為不僅“孔子文化園”是這個講合溝村民全員參與建設的,而且這個村子培育出那么多優(yōu)秀人才,足見講合溝村黨組織和村委會對文化的敬畏和重視程度,即使在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大城市里也很難做到。我對李部長說的不是什么“外交辭令”,確實是我真實的感想。
日照市“關工委”辦公室主任吳曉麗也問我對青少年教育有什么建議。我認為不僅要對青少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也要加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吳主任說“關工委”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
參觀之余,要感謝慶樂大輩給我的講解稿。沒有講解稿,不可能把數(shù)據記得這么清楚,而這些數(shù)據生動地勾勒出講合溝村宗親們積極弘揚儒家文化鮮活的形象:
一.從2018年開始,講合溝村在外工作人員自發(fā)成立“愛心匯”,六年來總共收到捐款13萬6千余元。捐款用于“我陪母親合個影”、每年組織市中心醫(yī)院專家為村民免費體檢2次、為40多名新大學生頒發(fā)孔子像等獎勵、為80歲以上老人配送“一元餐”、連續(xù)三年舉辦“村晚”等等,這些活動無一不與儒家文化的精神相契合;
二.在李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孔繁國博士帶領下,全體講合溝村宗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千方百計募集到1,000多萬元,克服種種困難,歷時5年終于建成“孔子文化園”?,F(xiàn)在看到的是“孔子文化園”的主體工程,接下去講合溝村宗親們還要建設包含吃住行在內的配套工程,為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們提供更舒適的體驗。
通過這些數(shù)據,不難想象,如果講合溝村宗親們不是對儒家充滿著崇敬之心,就不可能奉獻出可貴的一片丹心。
講合溝村名也挺有意思。“‘講合’,‘講合’”暗合了儒家文化“和為貴”、“求同存異”以及“和而不同”思想的精髓。難怪幾百年來講合溝人始終能夠和睦相處。延伸到今日全球形勢,儒家文化絕對是解決各種矛盾紛爭的最有效的良方。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