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圣賢的足跡,相信我們會走出一片新天地
——徒步鵝湖之會 day1
作者:陳瀚豪
來源:“建陽石庵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廿七日丁酉
耶穌2024年8月1日
札記 重走朱子路·鵝湖之會
新一期的重走朱子路,今天又開營了。這是我們第六次朱子之路。師生們從五湖四海趕來,一行24人,為一條不平凡的道。
與上一期一樣,我們依舊跨省徒步,從寒泉精舍出發(fā),遠行近500里,到鵝湖書院。
這是一條文化之路。朱子、呂東萊、陸象山、武夷雙世遺、閩贛古道、辛棄疾、陳亮、謝枋得……斯人千古之心猶在,荒蕪古道猶存。
這是一條自討苦吃的道路。我們自討苦吃,是自我磨練,這份磨練,不僅是體能上的,也是心性上的。所以,這個自討苦吃,區(qū)別于無意義的內(nèi)耗的苦,不是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吃生活百態(tài)的苦,是吃生命厚度的苦,是吃天地風(fēng)雨的苦,這些“苦”,是可以釀出源源不斷甘甜的苦。
所以,這些主動報名來參加的孩子,是勇士,是探索者,是幸運兒。重走朱子路的他們,會蛻變,會長大,會有勇氣去獨立地走他們后續(xù)的人生路。
尋理隊在介紹隊名以及工作分配
這也是一條走向內(nèi)心的路。時代的物質(zhì)越來越豐富,精神卻越來越貧瘠。向外已然是不歸路,貧瘠的社會生活,已然無法滿足我們精神成長的內(nèi)在渴望。這是時代的困境,跳出困境就是我們走出物欲的森林,走進自然山川,走入人間煙火、去擁抱真實人生,去走入內(nèi)心世界。
過去幾期重走朱子路的余溫尚在,那些從道上過來的孩子們,用他們的感悟,昭示著希望所在。孩子們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回歸生活常態(tài),放慢節(jié)奏,走進內(nèi)心的意義。它如別開一方天地,我們的精神自然會自由呼吸,發(fā)育生長。
因此,重走朱子路,是我們心靈的成長之路,是精神的朝圣之旅,是一條鋪展人生大道的文化之路。
下午和孩子看紀(jì)錄片《大儒朱熹?大道集成》,大家欣然有所感。再一起共學(xué)《每日晨誦》,奮然有所立。是的,沿著圣賢的足跡,相信我們會如他們一樣,走出一片新天地。
祝福我們吧,鵝湖書院,我們來了。
平川
2024.8.1
行義同學(xué)講解愛盟樓
今天是重走朱子路·鵝湖之會的開營之日,象征著在接下來十天的日子里,我們將共同面對一場艱難的挑戰(zhàn),突破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中午,同學(xué)們陸續(xù)從全國各地趕來了石庵愛盟樓,重走朱子路也逐漸拉開了帷幕。
大家在做自我介紹
午休過后,大家來到教室里,觀看《大儒朱熹》紀(jì)錄片,并且在觀看完之后,開了一場總結(jié)會。這是本次行程的第一堂課程,目的是讓大家都對朱子的生平以及思想開始慢慢有所了解和體會,并且在后續(xù)的課程以及徒步中能有著更深的感受。
大家在看《大儒朱熹》紀(jì)錄片
接下來第二堂課程是由張平老師講解在接下來的十天中,每天早晨都要晨誦的內(nèi)容。每日晨誦,是為了讓大家一早醒來就能夠進入狀態(tài),全身心參與到每日的活動中,而講解每日晨誦的內(nèi)容,是為了讓大家開始慢慢了解傳統(tǒng)文化,知道內(nèi)容中的意思,并且懂得在往后的日子中,晨誦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新的一天進入狀態(tài)的重要節(jié)點。
大家分小隊在吃晚飯
在大家對于朱子以及傳統(tǒng)文化有了了解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之間要互相認(rèn)識,于是大家圍成一個圓,開始自我介紹。自我介紹過后,裴老師通過一個小游戲來讓每個隊伍的成員之間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
大家在做小游戲
小游戲做完之后,大家回到自己的隊伍中開始商討隊名以及隊伍中工作的分配,而口號全部統(tǒng)一為愛書者同盟的口號:愛與智慧,逢山劈路,遇水架橋。在很多年前,龔老師帶著盟員徒步前往鵝湖書院時也是這個口號。所以用這個口號,不僅是因為其鏗鏘有力,能給大家力量,還是因為這是一次傳承。最后隊伍分為求索隊、尋理隊、理心隊。
大家在討論隊名
大家吃完晚飯,張平老師和裴老師就介紹了本次行程的注意事項以及未來十天的行程。
同學(xué)們在課程中回答問題
今天雖然沒開始徒步,但是今天以課程的方式把大家?guī)氲奖敬蔚耐讲叫谐讨?,在未來的十天中,也祝愿大家有著更深的收獲。
晚上張平老師在介紹注意事項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