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大風閣上話修身 ——西安中和書院甲辰會講綜述

        欄目:會議講座
        發(fā)布時間:2024-08-29 16:54:14
        標簽:

        大風閣上話修身

        ——西安中和書院甲辰會講綜述

        來源:“中和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十八日丁巳

                  耶穌2024年8月21日

         

        夏秋之交,古城西安晴空萬里,秋風送爽,在這美好時節(jié),西安中和書院喜迎國內(nèi)儒學大咖在大風閣漢城湖舉辦“修身為本:儒家修身之道的現(xiàn)代價值”甲辰會講會。

         

         

         

        會講開始前由西安中和書院禮樂傳承部主任龍旗介紹各位會講嘉賓,主持聽眾和嘉賓行拜禮,并由薛山長撫琴伴奏、任雅娟吟誦了《大學》《論語》《中庸》章節(jié)。

         

         

         

        接著由中和書院儒商部主任賀聯(lián)斌主持,由西安中和書院執(zhí)行院長余江葦致辭,介紹了中和書院的基本理念、發(fā)展演變和活動情況。中和書院秉承儒家“執(zhí)兩用中”、“允執(zhí)厥中”的中和精神,以“中和之道”為基本理念,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基本品格,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理想追求,以重建道統(tǒng)、傳承學統(tǒng)、彰顯教統(tǒng)、接續(xù)文脈為基本使命,弘揚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會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西安中和書院院長韓星教授主持,他首先就這次會講主題確定及意義作了簡單陳述?!靶奚頌楸尽背鲇凇洞髮W》:“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是所有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儒家經(jīng)學是經(jīng)典文本、道統(tǒng)和圣賢人格的三位一體??上駠跄瓴淘嘧鹘逃傞L取消了中小學讀經(jīng)科,大學也不再有經(jīng)學課程。但他還是意識到修身的重要性,于是就編寫了《修身教科書》以彌補現(xiàn)代教育的缺失。后來,修身長期為國人忽視,學校教育也不再提及。今天,在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修身之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蔡元培《修身教科書》最近就有幾個版本出版發(fā)行。

         

         

         

        會講的第一位嘉賓是清華大學歷史系暨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方朝暉教授。他率先在清華大學為大學生開設(shè)了“儒學與修身”課,2008年出版了《修身九講》,并且不斷再版,影響很大,還翻譯成外文出版。他先從中國人的精神信仰談起,指出中國人不是迷信某種客觀神靈,而是注重追尋生命的意義,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提升人格境界。當然,修身方法很多,儒道佛都有,主要以解決自我身心問題,安頓精神為主。

         

         

         

        接著上海交通大學長聘教授余治平先生發(fā)言。余治平教授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哲學,特別是董仲舒思想、春秋學、中西哲學比較等。他從高等教育問題談起,當今高校師生關(guān)系疏離,甚至有些教授出現(xiàn)一些丑聞。傳統(tǒng)的修身功夫?qū)嵺`在當下面臨困境:現(xiàn)有的考評機制和標準,名利誘惑,實用主義,導致師生無暇顧及修身,儒家修身之道呈現(xiàn)脆弱性、知識化、碎片化,并闡述了忠恕之道,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在修身中的重要性。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暨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shù)部主任彭彥華研究員對儒家哲學、儒家文明與當代世界等多有研究,出版了《儒家哲學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她從中國人的就信仰談起,指出儒學是一種以道德價值為核心的精神信仰體系,“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近代以來隨著中國文化主體性喪失,中國人也喪失了文化自信。現(xiàn)在我們重建文化自信,就要弘揚君子文化,追求圣賢之道,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奠定精神根基。

         

         

         

        安徽大學中國哲學與思想家研究中心解光宇教授對儒學、儒教問題、朱子學、韓國儒學等都有研究,他從儒教問題談起,認為儒教主要是指教化,而教化的前提是教化者自身要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最起碼做個君子,并對君子的特質(zhì)做了細致闡述,如志向遠大、心胸廣闊、敏于事而慎于言、成人之美、和而不同、實事求是等,最終落實在內(nèi)圣外王之道,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得以完美結(jié)合。

         

         

         

        范苾萱女士多年從事文字工作,寫過散文、隨筆、論文等,1998年提前退休在陽明精舍協(xié)助蔣慶先生整理學術(shù)論文數(shù)十萬字,近幾年致力于女學、女教研究與傳播。她從書院的功能講起,強調(diào)書院是培養(yǎng)士君子的道場,學道、修道、證道、明道、傳道,培養(yǎng)女君子、小君子。修身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的關(guān)節(jié)點,而修身之本是修心,心為主宰,王陽明“破心中之賊”,重操守、守良知,事上磨練。他還簡單回顧了儒家女教的歷史。

         

         

         

        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張茂澤教授對孔孟儒學、賀麟和金岳霖學術(shù)思想、宗教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等都有精深的研究。他認為傳統(tǒng)的儒家修身之道涉及到知行合一,即理論和實踐問題,大部分可以傳承到當代,但應(yīng)該有所損益,關(guān)鍵是在修己的前提下才能安人、安百姓。我們普通人修身要學習圣賢,不僅獨學,還要共學。精英儒學的弊端是能言不能行,民間儒學應(yīng)以道為教,信而行道。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暨孔子研究院宋冬梅研究員對儒學、特別是儒家教育教化有研究,她提出修身的路徑是由修身之學到修身之行,知行合一。修身是儒家學問的元點,傳統(tǒng)儒家通過研讀經(jīng)典自我修養(yǎng),同時教育學生、教化大眾,一邊做學問,一邊融入日常生活,切實落實知行合一,成為君子,希賢希圣,追求理想人格。

         

         

         

        幾位會講嘉賓發(fā)言后還與在座的中和書院弟子和國學愛好者進行了問答互動,專家們對孩子的教育、人們的心理健康、修身與家庭和諧、社會文明等問題做了現(xiàn)場解答,使大家收獲滿滿。

         

        賀聯(lián)斌最后做了簡單總結(jié),對各位嘉賓冒著暑熱的精彩發(fā)言表示深深地感謝,對各位參會者的認真聽講和提問表示謝意,并宣布會講圓滿結(jié)束。

         

        各位嘉賓和在座的聽眾午餐后還游覽了漢城湖景區(qū),登上大風閣,登高遠望,欣賞漢城湖美景。

         

         

         

         



         

        責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