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典文章學杰作?這部點校整理本給出范本
作者:向輝
來源:“藏書報”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廿二日辛卯
耶穌2024年9月24日
高步瀛(1873—1940年)《古文辭類篹箋》編纂有年,生前未能出版。自上世紀40年代至今的八十余年中,其書僅有手稿、抄本和影印本被保存和流傳。2022年,巴蜀書社出版了由四川大學羅國威教授領銜整理校勘的新版本。此書的出版,不單是高氏著作整理的又一新成果,也是我國古籍保護事業(yè)發(fā)展之映照,更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的具體案例。
《古文辭類篹箋》
(清)姚鼐選,高步瀛箋,羅國威主編???
出版社:巴蜀書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文章關乎氣運
古文辭即古典文章,傳統(tǒng)文化以文章為重心。文章學,即研究文章的學問。之所以要研究文章,是因為文章不僅僅是文辭?!拔恼玛P氣運,文章就是時世最好的象征,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看法,我也贊同這一看法。”吉川幸次郎在其《中國文章論》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贾T史籍,元人即有此種認識。比如,元貢奎有“文章關氣運,窮達匪異途”(《云林集卷二·贈黃少游游金陵并柬牟成甫》)、錢惟善有“一代文章關氣運,十年館閣擅風流”(《江月松風集卷九·送陳眾仲之官翰林應奉》)、郭鈺有“千古文章關氣運,幾人心力費光陰”(《靜思集卷九·寄王進士》)。元代以后,氣運文章之說更為學人所熟習,比如明胡應麟(曾說:“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故知文章關氣運,非人力?!保ā对娝拑?nèi)編四·近體上五言》)文章是文人學士所撰寫的文字著述,必然受時代的影響,也反映時代,“故紙之中,翹然侈為心得”(林紓《左傳擷華序》)。它是我們考察歷史的依據(jù)和我們撰寫文章的范例,故文章氣運之說并非鑿說。但吉川氏所知的,或許并非元明人所述,更可能出自晚清民國時的桐城派大學者林紓。
林氏重視姚鼐所編纂的《古文辭類篹》。林紓曾說:“精粹之選本,實無如桐城姚先生之《古文辭類篹》?!额惡e》一書,吾友趙堯生稱之為‘姚氏學’,似不屑于姚選。吾則謂,總集固屬網(wǎng)羅放佚,刪汰繁蕪者,試問李昉、扈蒙、徐鉉等奉敕所編《文苑英華》一千卷,能家有其書否?即有之,能自鑒別,揭取其菁華否?”(《林紓選評古文辭類篹》,第2頁)在《姚刻古文辭類篹選本》的序文開篇,林紓十分明確地表達了吉川氏所說的中國人的觀點:“文運之盛衰,關國運也?!绷质弦躁U揚舊學為己任,著譯繁多,名于當世,其古文創(chuàng)造也被桐城學人推許。他的文章氣運說也得到了吉川幸次郎等一眾學人的響應,并將其涵化于著述之中。因此,回溯過往,傳承文明,就需要對過去的典籍予以校理,將其書以這個時代的讀者所能接受的方式加以校訂,如此才能讓氣運文章成為可見之物。
古文辭類篹 康刻本
在文章學的歷史里面,桐城派別具一格。古典文章學的經(jīng)典——《文選》——在六世紀編定完成,到了唐高宗顯慶時才有李善以文章學的辦法對它進行注疏,之后唐玄宗開元年間又有呂延祚、呂延濟、張良、張銑、呂向、李周翰等再次作注。如今我們所見的本子,就是宋代學者合李注與呂氏等注的“六臣注文選”。自此以后,談文章必依《文選》成為事實。至清乾隆年間,桐城大師姚鼐對《文選》所代表的文章之學進行了理論的反思,提出義理、考據(jù)、辭章的新主張,而其《古文辭類篹》一書則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新的文章學思想。
經(jīng)典古文類篹
從書籍史的視野來看,《古文辭類篹》的傳播離不開學人的整理、編刊和推重,沒有讀本何談文章?無人論及何談影響?從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開始,姚鼐籌備編纂一部古典文章之學的菁華讀本,以接續(xù)《昭明文選》,畢竟昭明太子蕭統(tǒng)是六朝人,所選五百余篇皆為文章典范,但至十九世紀時,文章氣運一再轉(zhuǎn)換,新的選本勢所必然。經(jīng)過三十年的努力,最終定稿的《古文辭類篹》一書完成。此書卷帙浩繁,長期僅以抄本形式流傳,直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才有了第一個刻本,即康紹庸在廣東巡撫任上的初刻七十四卷本。五年后,即道光五年(1825年),吳啟昌校刻新刊,是為吳刻七十五卷本。又過了一個甲子的時間,第三個重要的刻本,即光緒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1901—1906)李承淵以姚鼐晚年圈點抄本與康刻、吳刻??保惕餍碌陌姹?,是為求要堂本。
古文辭類篹 求要堂李刻本
自此以后,《古文辭類篹》一書成為繼《昭明文選》之后的另一部經(jīng)典古文選本,備受學人關注。民國時期,《類篹》一書被一眾桐城學人所鼓吹,出版機構(gòu)也先后編纂出版標點本、校勘本、評點本,個別著作甚至一版再版,再三印制,類篹之書便于獲取,類篹之學漸漸深入人心。
據(jù)書目可知,相關的著作有黎庶昌《續(xù)古文辭類篹》、吳曾祺《涵芬樓古文鈔》、蔣瑞藻《新古文類篹稿本》、林紓《古文辭類篹選本》,這些著作皆以姚氏編纂之書為典范,或續(xù)或選,以供學人研讀。至于注釋評點,則有王文濡《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篹》、徐樹錚《諸家評點古文辭類篹》,以及吳孟復、蔣立甫《古文辭類篹評注》等。故而,我們可以說,雖然《類篹》未能如《文選》一樣有文選學,但類篹之學呼之欲出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1906年算起,經(jīng)過百余年歷史檢驗的類篹之學,不僅未被棄置,反而越來越多地得到了學界和出版界的認可。高氏《古文辭類篹箋》成于這一歷史時期,具有特殊的學術意義。高步瀛這部著作的價值,不單單因為它是類篹學的重要著作,更因為它是文章學的重要著作,更是古典注疏學的杰作。
古文辭類篹 吳刻本
回顧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從20世紀初開始的類篹學,起先是以一種研讀式的學問出現(xiàn)的:誰有一刻本,誰有條件讀它,就可以談一些關于古文辭的意見,可以說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類篹學的學術基礎。像高步瀛這樣的學行兼?zhèn)涞娜?,少之又少,曾?jīng)廣為流傳的某些著作早隨著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變遷失去了顏色,或為灰燼塵埃,或為塵土掩藏,或湮沒書庫角落。唯有名著,唯有佳作,如明珠般熠熠生輝,在書籍之林中屹然挺立,高氏之書即如此。但現(xiàn)代的讀者如何去閱讀,如何更便利地取得讀本,這需要當代學人和出版人的接續(xù)努力,這就是古籍整理工作者的責任,是古籍出版的重點。經(jīng)過百年的文化發(fā)展,特別是最近數(shù)十年間文化建設,《類篹》所涉及的各種文獻都有影印本、整理本,有的還有不止一種當代校點本,較為重要的古籍也有了各種電子資源,或者出版品。因此,類篹學界理應產(chǎn)生制作精良、規(guī)模巨大、具有傳世性的整理著作。
高氏之類篹學
高步瀛,字閬仙,謚貞文,是民國時期的古典文章學大師。于我們而言,高氏已是古人,但他的古賢般學行一直備受學人敬重。程金造先生《回憶先師高步瀛閬仙先生》一文引齊宗頤的話說:“我?guī)状蔚缴虾R娫ゲ牛斞福?,有一次豫才說:閬仙是個行不違其所學的人,閬仙高就高在這。”(《學林漫錄》第12集,第12頁)行不違其所學,故能以學行著稱于世。在世時,其行其學為世人所重;離世后,其學其文為學人所重。如今,我們了解高步瀛先生的學行,主要依靠他的著作。
高步瀛先生像
高氏著述繁富,程金造于1941年所列書目,有《易經(jīng)》《明堂沿革》《春秋左傳地名人名辨異》《古禮制研究》《后漢書地名考》《莊子》《孟子文法讀本》《周秦文舉要箋證》《兩漢文舉要箋證》《杜詩舉要箋證》《姚氏古文辭類篹箋證》《詩文集》《日記》等近三十種,其中當時已出版的只有《文選李注義疏》《古今詩體注》《古文苑》等三種。高氏的全部著作并詩文日記在1965年前全部存于中華書局。其后陸續(xù)整理出版的有《唐宋文舉要》《唐宋詩舉要》《先秦文舉要》《兩漢文舉要》《魏晉文舉要》《南北朝文舉要》《唐宋詩舉要》《文選李注義疏》等,皆為標點整理本;《古文辭類篹箋》則有吉林大學出版社1997年的手稿影印本。影印本為傳播高氏學問,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但對于普通讀者而言,點校整理本是更為方便的讀本,讀者翹首以盼久矣。
高氏之類篹學,嚴格遵循姚鼐“義理、考據(jù)、辭章”的文章學理論,將姚選文獻之雅正秀潔、神韻雋永,以葳蕤謹嚴、深蔚詳贍的方式加以疏解,既有詞匯的淵源考訂,也有史事的辨證分析,更有經(jīng)學條例的條分縷析。因此,此書不僅豐富了類篹學的文化底蘊,更將類篹選指向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即匯考證于類篹之文,集校勘與說理于箋注之間,既彰顯文章之學的古典精神,又傳承古典文獻的文章氣質(zhì),氣運文章的古典菁華薈萃于此。
書影
如今,在羅國威先生的領導下,其學術團隊經(jīng)過多年努力,完成了高氏這一曠世巨著的標點整理,更在原書基礎上對姚鼐原書進行了精心的校勘,這就為我們同時提供了《古文辭類篹》和《古文辭類篹箋》兩部著作的整理本,這是當代讀者之幸,也是類篹學和文章學之幸。
文章是我們的傳統(tǒng)。情在文中,若類篹及其箋注,多語出肺腑,我們能靜心讀之,文章之法與文章之妙皆能挹之不盡。林紓序《評點古文辭類篹》一文文末如是說:“夫文評始于《典論》,次則摯虞之《流別》,劉勰之《文心雕龍》,然皆自成一集。至宋明諸老,則務求深解,好作高談,非毀前人,毛舉細事,用矜其識,又錚(徐樹錚)均不以為可。其刊成是篇,蓋發(fā)明古人用心所在,用以嘉惠后學者?!比缃瘢|c整理本《古文辭類篹箋》正式出版,這是一部古典文章學的杰作,也是一部先賢著述整理的杰作,用林氏的話說,“用以嘉惠后學”,是羅國威教授及其學術團隊,在科研的學術研究追求之余,分其余力以治此,可見當代學者之風流矣。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