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詩詞精選6
作者:壺生
來源:“問道船山”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十月初八日丙子
耶穌2024年11月9日
《摸魚兒 ·石鼓江山》(《瀟湘小八景詞》之三)
瞰蒸湘,曲影雙清。流下洞庭秋遠。危崖突兀玉峰寒,界破蒼流一線。誰許見,只鮫宮金繩,夜擁魚龍怨。畫船歌扇。對笑水江花,窺樓暈月,惹盡流霞片。
行樂地,記取韶光迅轉(zhuǎn),畫欄彩筆題遍。云杳瀟湘千頃碧,瞥眼武陵溪畔。君莫羨,君不見,漁陽撾斷霓裳宴。滄桑已變。想眉黛嬌青,眼波凝綠,不是舊時面。
2024年湖南旅發(fā)大會期間,湖南船山研學講師團隊參觀石鼓書院
【名句】
瞰蒸湘,曲影雙清。流下洞庭秋遠。
【意譯】
鳥瞰蒸、湘二水,兩條同樣綿長而曲折的身影,又都是何等清澈!她們在這兒攜手向著洞庭湖奔騰而去,無邊的秋色也在她們的呢喃悄語中消失在遠方。
【注釋】
鮫(jiāo)宮,即鮫人居住之室。 明唐寅《題畫》詩:“漁翁穩(wěn)作船頭睡,夢入鮫宮白渺茫。”鮫魚,即"鯊魚"。鮫人,神話傳說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淚珠能變成珍珠。亦作"蛟人"。
撾(zhuā ),是指打,抓等, 古同"抓",用指或爪撓。
“瞰蒸湘,曲影雙清”。唐代韓愈來石鼓山吟《合江亭》的詩中就有“瞰臨渺空闊,綠凈不可唾”的詩句,說明石鼓山三江合流之處確實是江面寬闊,視野寬廣。還有一覽江山的感覺,而且兩岸的倒影都能夠在鳥瞰的范圍之內(nèi)。
“流下洞庭秋遠”。點明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時間在秋天。當時是天高云淡的秋日,江水向北流向洞庭。這是看不見之景,作者通過聯(lián)想來實現(xiàn)。
“危崖突兀玉峰寒,界破蒼流一線”。危崖突兀,寫的是山之高、山之險?!坝穹搴睂懙氖巧椒宓念伾透惺艿降膹毓堑暮??!敖缙粕n流一線。”眼看這個山,插破蒼天,劃斷江水。“誰許見”,這樣的景色誰能看到呢?石鼓江山這樣的清澈,這樣的突兀,也關(guān)聯(lián)著作者的胸次。
“只鮫宮金繩,夜擁魚龍怨?!边@里用了三個典故“鮫宮”“金繩”“魚龍”,在水神的宮殿里,龍和魚都在發(fā)出幽怨之聲。王船山以這樣的描繪表現(xiàn)出一種無奈和痛心。
“畫船歌扇。對笑水江花,窺樓暈月,惹盡流霞片。”這是一片祥和之景,或是打魚、或是游樂、或是對笑江花月,連天上的霞光也參與到了活動里面來。這里的“惹”字用得好,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流霞的那種豐富、那種跳躍、那種參與感。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場景,大概也是王船山對昔日美好的回憶。
“行樂地,記取韶光迅轉(zhuǎn),畫欄彩筆題遍?!惫P鋒又一轉(zhuǎn):石鼓江山一直是衡陽美景,只是這種韶光迅速的流轉(zhuǎn),美好都成了記憶,美景只留在了文人的畫中詩詞之中。
“云杳瀟湘千頃碧,瞥眼武陵溪畔?!笨匆谎?,左岸是千頃的碧色,右岸是如陶淵明所描寫的武陵溪畔的桃花源。
“君莫羨!君不見,漁陽撾斷霓裳宴?!币磺械拿篮梦覀儾槐厝チw慕它?!皾O陽”“霓裳”。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有一句:“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指安史之亂,打破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歌舞升平。這里暗指清軍入關(guān)。
“滄桑已變”,世界已經(jīng)改變了,明朝已經(jīng)滅亡了,現(xiàn)在是清朝了。
“想眉黛嬌青,眼波凝綠,不是舊時面?!边@句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李后主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一個大時代衰落時期的巨大傷痛。
今天,于石鼓書院合江樓上鳥瞰蒸湘交匯處,不是“曲影雙清” ,而是“涇渭分明” 。
【點睛】
王船山生在衡陽,長在衡陽。少兒時不知多少次登臨石鼓山,青年時又不知多少次來到石鼓書院與師生們切磋學問,討論時事。石鼓書院里的美景對他來說熟悉不過。在他國破家亡之后苦悶的一段時期,印象最深刻、可借以慰藉心靈的,大概就是石鼓山合江亭上那一眼無盡的湘江北去。上闕,借借江面的朦朧月色,描寫幽靜的石鼓江山景致,突出其動感與生機。下闕寫江山依舊,而人事全非,美麗與安寧不再,孤臣遺老對明朝的綿綿心痛與無限哀思,得到真實而形象的呈現(xiàn)。詞里,既有贊美、懷念,也有憤慨、惋惜。他把復國的政治與文化抱負,喻于對山水的深情描摩與深沉慨嘆之中。即使“滄桑已變”,心中信念不改。
(本期解讀系綜合于《夢見船山》與《風雅石鼓》二書)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壺生】船山詩詞精選5
【下一篇】【壺生】船山詩詞精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