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聶茂】十二年,我寫《王船山》

        欄目:書評讀感
        發(fā)布時間:2024-11-24 23:06:20
        標簽:

        十二年,我寫《王船山》

        作者:聶茂(中南大學紅色文化創(chuàng)作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篇歷史小說《王船山》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來源:《中華讀書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十月十三日辛巳

                  耶穌2024年11月13日

         

         

         

        五百年來通天人之故者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湖南衡陽人,字而農(nóng),號姜齋,晚年隱居石船山,故后人稱之為“船山先生”。

         

        王船山是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思想大家。蘇聯(lián)學者布洛夫認為王船山是中世紀哲學發(fā)展的最高階段,是真正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日本學者村瀨裕認為王船山是“明末清初哲學及學術的最高峰”。

         

        “西方有一個黑格爾,東方有一個王船山?!币淮鷤ト嗣珴蓶|十分敬重船山先生,有關船山先生的書籍一直是他的枕邊書,船山思想對他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

         

        曾國藩不僅精讀船山書籍,還傾力校點、刻印322卷《船山遺書》。他說船山是“碩德貞隱”,贊嘆船山“寸衷之所執(zhí),萬夫非之而不可動,三光晦、五岳崩而不可奪”,就是形容船山先生認準的事,九牛拉不回,萬死亦不辭。

         

        同樣,郭嵩燾每天必讀《船山遺書》,認為“讀船山《通鑒論》,歷代史論可以廢”。他在岳麓書院建立“船山祠”,多次上奏清廷,堅持把船山先生請入孔廟中。

         

        陶澍贊嘆:“天下士非一鄉(xiāng)之士,人倫師亦百世之師?!?/span>

         

        王闿運獻聯(lián):“世臣喬木千年樹,南國儒林第一人?!?/span>

         

        章太炎評價王船山,說道:“當今之世,卓然能興起頑懦,以成光復之績者,獨賴而農(nóng)一家言而已矣。”而農(nóng),也就是船山先生。

         

        梁啟超認為王船山乃“史識卓絕千古”,其書籍思想“象電氣一般把許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

         

        譚嗣同直言:“五百年來,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戊戌變法失敗后,他慨然道:“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犧牲前預言:“萬物昭蘇天地曙,要憑南岳一聲雷。”“南岳雷”,指的也是船山先生。

         

        譚嗣同有兩個得意弟子:一是楊昌濟,一是蔡鍔。

         

        楊昌濟最得意的弟子是毛澤東。1914年,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楊昌濟是他的倫理學老師。他對毛主席的才華與潛力十分欣賞。他去北京大學任教后,毛澤東也去了北京大學,楊昌濟把李大釗、胡適等文化名流都介紹給他,這些稀缺的寶貴資源對毛澤東未來的人生影響深遠。楊昌濟去世前,不僅把女兒楊開慧嫁給他,還特意給好友章士釗寫信,鄭重推薦毛澤東,預言他未來必將有超凡的成就??梢哉f,楊昌濟是毛澤東的授業(yè)老師和人生導師,也是他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蔡鍔最得意的弟子是朱德。朱德早年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求學,其時,蔡鍔是該講武堂的校長,并直接給朱德授課。朱德后來回憶說他一生有兩個老師,蔡鍔是其中之一,深刻影響了他的前半生,也是他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我寫《王船山》,前后12年

         

        究竟是船山先生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船山先生? 抑或是兩者的雙向奔赴? 換言之,這跨越四百年的奇遇究竟是如何發(fā)生的?

         

        說來真是緣分。我來自船山先生的故鄉(xiāng)衡陽,打從記事起,船山先生的名字一直在耳邊回響。這些年,教學之余,在研究和書寫船山先生方面取得一點小成績:2012年,成功申報了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撰寫并出版船山先生的傳記《天地行人:王夫之傳》(作家出版社2016年)。

         

        從2017年開始,我開始撰寫長篇歷史小說《王船山》,經(jīng)過7年多的努力,終于完成了四卷本110萬字作品。從2012年開始撰寫王夫之傳記到今年四卷本長篇小說,整整12年,其間孤苦寂寞,不堪回首,多次想要放棄。受船山先生精神的感召,我堅持了下來。

         

        為什么要這么長時間? 原因在于:船山先生的書籍十分艱澀。其著作所涉獵的古代典籍眾多,某種意義上來說,讀船山先生,就是讀他之前的所有經(jīng)史子集的論著,就是讀他所讀過的書,就是讀老莊孔孟、屈子楚辭、太史公《史記》、魏晉文章、唐詩宋詞、宋代理學、司馬氏《通鑒》、明代理學等,這個體量異常龐大。以《周易》為例,上參遠古伏羲、周文王,中參諸子百家,下參歷代《易經(jīng)》解讀版本;以《春秋》為例,船山先生三本《春秋》之書,實際上是對孔孟學說以及不同時代不同人近百種《春秋》的解讀。船山先生用了近70年的時間讀盡了天下之書,我該用多少時間來閱讀呢?

         

        在寫作前,僅僅為了弄清究竟是“理欲之辯”還是“理欲之辨”這個學術名詞,我就翻看了20余篇、10余萬字的文獻資料;而寫作王船山小說所用的其他資料完全可以用天文數(shù)字來形容。400年前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光衣食住行這一項,就得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辨認、分析、消化和運用。

         

        作為大眾普及性讀物的長篇小說,我不僅要建構一個情節(jié)緊張、懸念叢生、合乎邏輯的文學世界,還要把南明的那一段血淚史和船山先生的哲學思想、詩詞歌賦和不屈精神恰到好處地融入其中。既要“出乎其外”,又要“入乎其內”。我要閱讀他,理解他,重塑他。寫到最后,我仿佛變成了四百年前的那個老人,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完全牽著我的心。我情不自禁,多次慟哭。

         

        在我的心目中,船山先生不僅是一名書生,也是一個戰(zhàn)士,更是一位英雄。他并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重拾舊山河,但若有機緣,他一定可以成為岳飛,成為文天祥。小說中,我聚焦的不只是船山先生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是他的師長、親友和同樣充滿熱血的衡州學子支撐他完成為文化輸血、為文脈貫氣的家國使命。在三千多個日日夜夜里,我要做的就是:還原一頁被塵封的歷史,塑造一群被遺忘的人群,揭秘一段被遮蔽的歲月,再現(xiàn)一批被時間埋沒的靈魂。

         

        小說扉頁有三句獻辭——獻給綿延不絕的華夏文明;獻給歷史、天空和湖湘大地;獻給淹沒在時間深處的志士仁人。這是本書的中心和主題,也是我的雄心、責任與使命。

         

        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是因為有一大群志士仁人的堅守。面對強敵,船山先生的老師黃真川慨然道:“握筆者操刀持劍,固為其難。但國運如此,不得不從?!睘榫仁臅海淙揖趴跓o一幸存。他在絕筆書中道:“茍以一家之命易書院之長存,當無憾矣?!?/span>

         

        羅亦箴在給船山父子遺信中云:“自古而今,統(tǒng)天地之心者,文也;著善惡之歸者,文也;明吉兇之分者,文也;通人道之正者,文也?!?/span>

         

        船山先生將生命分成“生活”與“活生”兩個不同的價值維度。他不僅要“生活”,更要“活生”。他要堅韌地活下去,替那些沒有活夠的人活著。他像一朵花,為了活著的生命,為了他的春天,寂靜地開放。

         

        小說《王船山》讓我流淚的地方很多,其中有三個地方特別讓我感動——

         

        其一,王船山對好友夏汝弼說:“吾從不認為,世上有一既成之路,曰‘報國路’! 吾輩在路上,在途中,時刻為君想為國想為民想,此番所為,即為‘報國’!”王船山認為:“有心報國,處處可為!”

         

        其二,王船山歷經(jīng)千難萬苦,忍辱負重,終于在永歷朝謀得了行人司行人——一個準八品的小官。面對好友李國相的不理解,王船山動情地說:“我輩報國,不是國好報國,國不好叛國;而是國好報國,國不好更要報國。國如父母,父母有病,兒女逃之,可否?”王船山秉持“茍利國家,不求富貴”之初心,真正做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

         

        其三,王船山心里裝著兩個中國:一個是王朝中國,一個是文化中國。王朝即使亡,但天下不會亡,文化中國不會因皇權的浮沉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文化中國的血液就是“文脈”。他決心要給文化中國注入新的血液:“誓為文脈續(xù)薪火,敢與絕學爭熹微。”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潘宗洛拜訪他,問他的書沒有刻印有何感想時,王船山擲地有聲道:“吾書兩百年后始顯! 吾道五百年后大昌!”文以載道,道南正脈。這是多么自信自強啊。

         

        王船山與湖湘大地

         

        在創(chuàng)作《王船山》前,一個好友向我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湖南素有南蠻之稱,偏遠之地,為什么在400年前會出現(xiàn)王夫之這樣的世界級哲學大家?

         

        在書中,我特地以衡州為例,借王夫之與他的大叔王廷聘和他的摯友方玄癡之討論,生動講述了湖湘大地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流變,指出包括衡州在內的湖湘大地是一片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化熱土。

         

        首先是王夫之與大叔王廷聘的討論。

         

        王夫之忽又問道:“湘楚衡城,人人謂之蠻夷之地。然歷代文人騷客皆多留墨于此,所謂千年弦歌,余音不絕,蓋因此乎?”

         

        王廷聘答道:“所謂文人騷客,大抵皆為漂泊者、放逐者或貶謫者也。湘楚蠻狠,民風強悍,然天高皇帝遠,思想自由,少有束縛,鄉(xiāng)民樂觀,熱情有加,過者是客,可酒可宿。漂泊者、放逐者或貶謫者及其相憐者之詩友,其在京城不能說、于朝廷不能言者、處江湖不能申者,及衡即能嬉笑怒罵,宣泄情緒,大放厥詞,飲酒作樂,吟詩抒懷,煞是率真可愛也。是故張衡詠雁、劉楨頌岳、范云贈詩、少連嘆美、太白尋仙、韓愈留韻、醉翁送客、荊公當歌、東坡畫瀟等,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文人有趣、有格、有靈、有魂、有魄也。切記:文能葆氣,葆氣則體健,體健則行昌?!?/span>

         

        那次談話,在王夫之記憶深處留下極其閃亮的一筆,他不僅了解到衡城的前世今生,也了解到衡岳的天地正氣。王廷聘的話,像一束強光,照得王夫之的額頭亮晶晶的,他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淡泊中的熱力”和“志趣中的韌勁”。而這,恰恰是湖湘文化中“吃得苦、霸得蠻和耐得煩”的生動表現(xiàn)。

         

        “衡州留我,我當其用;我留衡州,衡州有光。此乃‘文脈千年、弦歌不絕’之根由也?!边@是王夫之對自己的期許與鞭策,也是他自覺追求“志在民、志在國,志在世界”的動力和境界之所在。

         

        當方玄癡向王夫之提出類似的問題,王夫之已可以自信地復:所謂衡州未開、湘楚未化,所謂蠻夷偏隅之地,實乃偏見之言、愚見之說,而眾人盲從,以訛傳訛。遙想楚人先祖,直可追溯黃帝,先祖曾率族人投周文王,始得“子”之封號,臣屬于周,屬地南方。先人信神靈,“山有山鬼,樹有樹鬼,河有河鬼,泉有泉鬼,花有花鬼”,此乃“萬物有靈”之謂也。未幾,周王室以正統(tǒng)自居,排斥楚王熊渠。熊渠血性耿直,自嘲“蠻夷”,遂“不與中國之號謚”,自立門戶,自力更生,亦自得其樂。

         

        然湘楚大地從未與華夏文明,特別是中原文明相隔斷,雖然一度處于道統(tǒng)文明的邊緣,山高皇帝遠,朝廷管不著,反而使得這里呈現(xiàn)出自由開放、包容并蓄的狀態(tài),奇人異客、俠者貶官、詩人墨客紛至沓來,各方人士過洞庭,泛湘江,上衡州,去永州,絡繹不絕。僅以詩人為例,即有張道濟去岳州、劉夢得居郎州、王少伯在龍標、柳子厚留永州、元次山寓道州,如此不勝枚舉也。這些詩人墨客,雖為仕途不順者,卻多是靈魂含香人,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懷安邦定國之志。他們不僅留下輝煌燦爛的文脈和人格坐標,而且留下原屬地涵養(yǎng)而成的文心、志趣與價值追求,對湖湘文化的建構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與衡州相連的南岳,香火鼎盛,佛道儒兼融,禪宗、祭祀、福壽等各類文化盛行其中。更為甚者,不少學人結伴來到湘楚大地,或退隱著書,或結廬寄懷,筑杏壇,開學館,興書院,學人思想,潮起潮涌,薪火相傳,余音不絕。故碧泉書院、石鼓書院、岳麓書院名重一時,而朱張大家、胡氏父子、陽明先生各顯其能,各得其所,各地學子聞風而來,摩肩接踵,切磋交流,風雨激蕩,如砥如礪,由此建構了道、學、治三者合一之儒家文化體系,使湘楚大地真正成為“道南正脈”之文化中心。蓋此種種,焉不為湘楚大地之磁石、衡州古城之魂靈乎?

         

        時代需要船山精神

         

        王船山是一所大學,一座富礦,一脈清泉,一座豐碑。他是湖湘兒女的精神領袖,是百科全書式的曠世大家,是毛澤東眼里的“東方黑格爾”,是《習近平用典》里的“??汀?。

         

        然而,當前對船山先生的研究和宣傳,往往起于學術、止于學術,囿于封閉的圈子。對廣大青年來說,走近船山、了解船山遙不可及。

         

        特別是青年一代,出生在和平年代,沒有經(jīng)過血與火的洗禮,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容易缺乏定力和方向。船山精神對于當代青年來說,恰如一桿旗幟、一把利劍、一劑良藥、一團火把、一面戰(zhàn)鼓。

         

        文脈就是血脈。這部小說是團結出版社與我共同打造的一部書。書好不好,文脈旺不旺,市場是王道。該書得到唐浩明、陳思和、王躍文和朱秀海等文壇大家傾力推薦,2024年6月下旬投入市場,先后入選《中華讀書報》《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蟆贰吨袊侣劤霭鎻V電報》、探照燈中外好書等多個重要榜單,并先后在衡陽市圖書館、王船山故居、湖南省委大院、岳麓書院開展新書首發(fā)式、捐贈、專題講座和出版座談會等活動,央視網(wǎng)、湖南衛(wèi)視、湖南經(jīng)視和當?shù)仉娨暸_進行多次報道,湖南日報也進行整版的評論推介。當當網(wǎng)和京東暢銷書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

         

        《王船山》受到讀者的喜愛,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為什么這樣說? 一方面,社會上許多人搞不清王夫之、王守仁、王陽明和王船山是誰,不少人經(jīng)常搞混,分不清王夫之與王陽明、甚至搞不清王夫之與王船山是同一個人。同時,王夫之生平事跡平淡,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他所寫的文章也十分晦澀,即便是專業(yè)研究者都感到難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小說《王船山》四卷本、一百多萬字,在這個碎片化的快餐文化時代,光這個體量,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更何況書中還有數(shù)十萬字與四百年前后生活情境相契合的古文或準文言文,這對于一般讀者來說,必定有一定的難度或挑戰(zhàn)。

         

        另一方面,王夫之,也就是王船山,這個人物自帶流量,他本身就有大量忠實的“粉絲”,特別是學界、政界和商界,關注度尤其高,這是題材上的優(yōu)勢。一般人要看見之后才能相信。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而船山先生認為:相信就能看見。他相信光,所以就有光。

         

        此外,圖書的熱銷與船山精神有關。他從不改變夢想,也從不放棄信仰。學界要研究他如何治學,政界要思考他如何理政,商界要琢磨如何從他的思想中發(fā)現(xiàn)商機。而普通人想到的是,如何讓自己在平庸的生活里活出精彩、成就自我。

         

        正如他在《船山記》中寫的那樣,“予之歷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棲神怡慮者往往不乏,顧于此閱寒暑者十有七,而將畢命焉?!蔽议嗊^的山水成百上千,但我只能呆在船山,與石為伴,恪守忠孝義勇,直面日月星辰,悲喜自渡,哀樂獨受,一晃就是十七個寒暑,余生也會在此安魂?!按宋嵘揭病9胖?,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獨。居今之日,抱獨之情,奚為而不可也?”這就是我的船山,我的生命,我的選擇?!肮胖?,其游也有選,其居也有選。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視乎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跼天之傾,蹐地之坼,扶寸之土不能信為吾有,則雖欲選之而不得?!惫湃税训孛嫔显S多好地方都選定了。而我,在破敗的天空下,沒有一寸土地屬于我。“蠲其不歡,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與愉恬之志相若則相得”,江山的美好不是靠土地的肥美來展示的,更不是靠卑賤曲己來獲得的。“船山者即吾山也。奚爲而不可也! 無可名之于四遠,無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謂之,歘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還其頑石。嚴之瀨,司空之谷,林之湖山,天與之清美之風日,地與之豐潔之林泉,人與之流連之追慕,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終于此而已矣?!贝竭@座山,就是我的最好的江山……你有你的氣度,我有我的風度。我在自己的王國里馳騁。

         

        由此可見,幾乎所有人都能從王船山的行為、思想、學問和追求中得到啟迪和力量。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