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宋)朱熹 集注《宋本周易》(《國家珍貴古籍叢刊》之一種)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25-03-02 16:36:16
        標簽:

        (宋)朱熹 集注《宋本周易》(《國家珍貴古籍叢刊》之一種)出版

         

         

         

        書名:《宋本大學章句 宋本中庸章句》

        編著者:(宋)朱熹集注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由南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朱熹作注釋?!洞髮W》《中庸》與《論語》、《孟子》一起稱為《四書》,是儒家傳道授業(yè)的基本教材。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既有研討中國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參考價值,又有對現(xiàn)代人的修身養(yǎng)性、促進社會和諧的可取之處。此次影印所用底本,為國家圖書館珍藏原鐵琴銅劍樓舊藏宋淳祐十二年當涂郡齋刻本。精美珍稀,???,實為珍本。

         

        提要

         

        《大學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均爲宋刻《四書章句集注》一種,係宋淳祐十二年(一二五二)當塗郡齋所刻。

         

        “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合稱。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認爲《大學》是“初學入德之門”,《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爲使其與《論語》《孟子》相配合,於南宋孝宗淳熙年間特爲《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統(tǒng)撰《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始立。自此之後,《四書》長期成爲科舉取士的初級課讀之書。四者上下連貫傳承而爲一體。《文心雕龍》有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闭戮湟簿褪钦屡c句的合稱,漢代起,由於注家多以分章析句解説古書,所以章句形成一種體裁?!洞髮W》《中庸》中的注釋稱爲“章句”,而《論語》《孟子》中的注釋集合了衆(zhòng)人説法,稱爲“集注”。後人合稱其爲“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此書上承經(jīng)典,下啓群學,金科玉律,代代傳授,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巨大。

         

        朱熹(一一三〇—一二〇〇)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南宋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授泉州同安簿。淳熙初,召爲秘書郎,擢知南康軍,遷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江西提刑,入爲侍講。光宗末,除寶文閣待制知江陵,旋以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宋慶元二年(一一九六)爲御史所劾,落職罷祠。六年卒,年七十一。朱熹祖籍婺源(今屬江西),多年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曾遍解群經(jīng),此書是其解經(jīng)著作之一。

         

        《大學》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爲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爲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唐以前并未引起特別關(guān)注,至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稱之“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正如朱熹云:“天運循環(huán),無往不復,宋德隆盛,治教休明。於是河南程氏兩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傳。實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爲之次其簡編,發(fā)其歸趣,然後古者大學教人之法、聖經(jīng)賢傳之指,粲然復明於世?!混秶一癯伤字狻W者修己治人之方,則未必無小補云?!?/span>

         

        朱熹説《大學》是“外有以極其規(guī)模之大,而內(nèi)有以盡其節(jié)目之詳者也”,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朱熹“三綱領(lǐng)”)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強調(diào)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爲了治國平天下,説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nèi)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jié)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yǎng)理論,以及關(guān)於道德修養(yǎng)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啓迪性。朱熹稱:“古人爲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span>

         

        《中庸》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哲學道德專著,原屬《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爲戰(zhàn)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nèi)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爲的最高標準,把“誠”看作世界的本體,認爲“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一般認爲《中庸》的作者是子思,西漢時已經(jīng)有專門解釋《中庸》的文字。唐代韓愈也注解《大學》《中庸》,揭示道統(tǒng)。宋代學者將《中庸》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爲“四書”。其主要注本有程顥《中庸義》、程頤《中庸解義》、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傳注》、戴震《中庸補注》、康有爲《中庸注》、馬其昶《中庸誼詁》和胡懷琛《中庸淺説》等。影響最大的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完整地論述了儒家的道統(tǒng)論,其引《尚書》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被理學家奉爲圭臬。此外他還將歷代承載道的人物譜系化,勾畫出道統(tǒng)流變史?!吨杏拐戮洹肥怪杏怪济}絡(luò)貫通,巨細畢舉?!吨杏拐戮洹菲}下,朱熹對“中庸”作了解讀,指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薄吨杏埂吩谌寮业浼?,理論高深,最難讀懂,所以朱熹認爲讀《四書》應最後讀《中庸》。

         

        《中庸章句》成書於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翌年,即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〇),朱熹知漳州,《四書章句集注》便首次於漳州刊印。宋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吳柔勝又在當塗郡齋主持刻印此書。之後,此版迭經(jīng)修補重印。淳祐十二年,金華馬光祖於當塗郡齋修補嘉定十年吳柔勝所刻《論》《孟》章句集注的舊板,并全部補刻了《中庸章句》和《大學章句》?!洞髮W章句》前鎸有淳祐十二年金華馬光祖序。

         

        此宋當塗郡齋刻本傳世極罕,曾藏鐵琴銅劍樓,《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卷六著録。鐵琴銅劍樓位於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市古里鎮(zhèn),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係瞿紹基及其子孫五代藏書之所,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歸安陸氏皕宋樓、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合稱爲我國近現(xiàn)代四大藏書樓,有“南瞿北楊”的美稱,也是四大藏書樓中唯一一處樓與書一起保存至新中國成立後的藏書樓。

         

        瞿氏五代藏書樓主皆淡泊名利,以藏書、讀書爲樂。在其所藏金石古物中,瞿氏第二代樓主、瞿紹基之子瞿鏞對一臺鐵琴和一柄銅劍尤爲珍愛,“鐵琴銅劍樓”便由此得名。

         

        瞿氏藏書重正經(jīng)正史,尤其尊經(jīng)。其藏書達十萬餘卷,以數(shù)量多、品質(zhì)高而著稱於世。戰(zhàn)亂時期,瞿氏家族更冒著生命危險輾轉(zhuǎn)南北,將藏書分散秘藏,爲我國珍貴典籍的保護傳承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第五代樓主瞿濟蒼、瞿旭初、瞿鳳起三兄弟遵照父輩遺命,將鐵琴銅劍樓所藏珍善本圖書及文物全部捐獻或轉(zhuǎn)讓給國家。

         

        此本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名録號〇〇三二〇)。(陳紅彥)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