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袁青】清華簡《殷高宗問于三壽》中的人性論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5-04-12 18:36:53
        標(biāo)簽:

        清華簡《殷高宗問于三壽》中的人性論

        作者:袁青(中山大學(xué)哲學(xué)系(珠海)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xué)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三月初五日辛丑

                  耶穌2025年4月2日

         

        清華簡是近年問世的一篇思想性較強的出土文獻,主要闡述彭祖的治國思想,關(guān)注的是君主如何治理國家?!兑蟾咦趩栍谌龎邸钒次囊饪煞譃槿糠郑旱谝徊糠种饕U釋“長”“險”“厭”“惡”概念,涉及的是影響國家長治久安的因素;第二部分論述“祥”“義”“德”“音”“仁”“圣”“智”“利”“信”等范疇的含義,它們是君主必備的政治品格;第三部分主要闡述人性論,簡文認(rèn)為治國必須因循人性。

         

        《殷高宗問于三壽》簡文載:“高宗又問于彭祖曰:‘高文成祖,敢問胥民胡曰昜?昜則捍佚無常。胡曰晦?晦則……’”昜,整理者李均明讀為“揚”或“陽”。王寧認(rèn)為“昜”即“陽”或“旸”之本字,與下文“晦”相對。從“胡曰昜”與“胡曰晦”相對的行文結(jié)構(gòu)看,“昜”與“晦”相對,“昜”確實應(yīng)釋為“陽”。《殷高宗問于三壽》認(rèn)為“陽則捍佚無?!?,人性中陽的一面會導(dǎo)致兇悍放佚而喪失常道;又說:“民之有晦,晦而本由生光?!崩罹髡J(rèn)為,雖然民之“晦”的一面不好,但其本性有可取之處。曹峰指出,“本由”是專有名詞,指常道?!盎薅居缮狻?,即通過“晦”才能使常道發(fā)出光亮。也就是說,只有人性中“晦”的一面才能使常道顯明??梢?,《殷高宗問于三壽》主張陽惡晦善,認(rèn)為人性分為“陽”和“晦”兩面,“陽”的一面使常道喪失,“晦”的一面使常道顯明。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所載子大叔關(guān)于六氣之性的觀點與《殷高宗問于三壽》的人性論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子大叔說:“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于六氣?!倍蓬A(yù)注曰:“此六者,皆稟陰、陽、風(fēng)、雨、晦、明之氣?!惫手赋觯皠t天之明”等四句的主語為民,人(民)效法(則)天之陰、陽、風(fēng)、雨、晦、明六象而形成作為其內(nèi)在特性的“六氣”。子大叔已提出“情生于性”的觀點,好惡、喜怒、哀樂為情,六氣為性。六氣之性說是以氣釋性,這啟示我們《殷高宗問于三壽》中的“陽”“晦”可能也與氣相關(guān)?!兑蟾咦趩栍谌龎邸分小瓣枴薄盎蕖毕鄬?,雖沒有使用傳世文獻中的“陰陽”或“晦明”,但大致相當(dāng)于“陽”“陰”,它肯定人性中“陰”的一面、否定“陽”的一面。

         

        《易傳》是以陰陽論性的典型。《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薄兑讉鳌氛J(rèn)為,“道”體現(xiàn)為陰陽二氣的互相作用,能夠繼承道的就是善,成就善的是性。這就是說,萬物的本性來源于天道,而天道即一陰一陽的相互作用。歸根結(jié)底,萬物之性來源于陰陽二氣生生不息的相互作用。因此,徐復(fù)觀說《易傳》是以陰陽言性命。《說卦傳》說:“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苯Y(jié)合《系辭上》的說法,《易傳》認(rèn)為仁義來源于天道、陰陽,實現(xiàn)于人性之中。也就是說,人性即仁義??梢?,《易傳》以陰陽言性命,認(rèn)為由陰陽二氣生生不息的相互作用構(gòu)成的人性是善的,與《殷高宗問于三壽》陽惡晦善的觀點差別較大。漢儒習(xí)慣用陰陽論人性,如董仲舒說:“仁貪之氣,兩在于身。身之名取諸天。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惡之屬盡為陰,善之屬盡為陽?!倍偈嫠值氖切陨魄閻河^點,它們分別來源于陰陽二氣,陽氣為善,陰氣為惡,導(dǎo)致人有貪仁之性?!栋谆⑼x》繼承了這一觀點:“性情者,何謂也?性者陽之施,情者陰之化。”許慎《說文解字》說:“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薄扒椋酥帤?,有欲者?!边@些都是陽善陰惡的觀點,與《殷高宗問于三壽》陽惡晦善的觀點有根本差別。

         

        《殷高宗問于三壽》陽惡晦善的人性論當(dāng)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老子和莊子對氣與生命的關(guān)系有所論述,但都沒有用陰陽來判定人性。《老子》說:“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焙由瞎ⅲ骸俺嘧游粗信蠒宏幾髋撸删珰舛嘀乱?。赤子從朝至暮啼號聲不變易者,和氣多之所致也。”老子又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焙由瞎ⅲ骸叭松蜌猓Ь?,故柔弱也。人死和氣竭,精神亡,故堅強也?!边@說明人的生命主要是由精氣或和氣所決定的。莊子繼承了老子的觀點,他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鼻f子又說:“陰陽者,氣之大者也。”萬物包括人都是由陰陽二氣構(gòu)成。雖然老莊都沒有進一步用陰陽二氣來判定人性善惡,但是他們都有尚陰貴柔的傾向。老子說:“弱者,道之用?!薄秴问洗呵铩げ欢芬舱f:“老聃貴柔?!鼻f子繼承了老子的尚陰貴柔思想,他說:“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老莊尚陰貴柔的思想與《殷高宗問于三壽》陽惡晦善的思想是相通的。

         

        另外,《管子》與《黃帝四經(jīng)》也具有尚陰的思想傾向。《管子·心術(shù)上》說:“人主者,立于陰,陰者靜。陰能制陽矣,靜則能制動矣,故曰‘靜乃自得’。”此處講“陰制陽”“靜制動”,“陽”和“動”是欲望的來源,必須依靠“陰”或“靜”加以節(jié)之?!饵S帝四經(jīng)》區(qū)分了雌節(jié)和雄節(jié),認(rèn)為:“雄節(jié)而數(shù)得,是謂積殃……雌節(jié)而數(shù)亡,是謂積德?!笨梢姡髡叱缟械氖恰按乒?jié)”而非“雄節(jié)”,其尚陰傾向較為明顯。在《稱》篇中,作者將一切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都納入陰陽體系中:“諸陽者法天,天貴正;過正曰詭,□□□□祭乃反。諸陰者法地,地[之]德安徐正靜,柔節(jié)先定,善予不爭。此地之度而雌之節(jié)也?!标惞膽?yīng)說:“作者又強調(diào)‘天貴正’,如果‘過正’便是‘詭’;如果‘過際’,就會走向反面。作者的最終傾向,還在于嫻熟于‘道’的基礎(chǔ)上的‘柔節(jié)先定’的‘雌節(jié)’?!?/span>

         

        《殷高宗問于三壽》的人性論是獨特的,在傳世文獻中沒有與之相同的觀點,但它明顯受到道家貴陰尚柔思想的影響,應(yīng)是道家人性論的一種,可以補充和完善先秦道家人性論?!兑蟾咦趩栍谌龎邸氛撌鋈诵哉摰哪康脑谟谥螄?,由于人性中“晦”的一面是善的,因此君主統(tǒng)治也要尚陰,具體表現(xiàn)為:“小心翼翼,顧復(fù)勉祗,聞教訓(xùn),余敬養(yǎng),恭神勞民。”“小心翼翼”等話語顯示出君主治國要避免胡亂作為,必須自我克制以使神、民滿意。這與黃老學(xué)“虛無為本、因循為用”、面向社會和現(xiàn)實的思想特征是一致的。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