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謙 著《經書版本與經典??薄烦霭?/span>暨后記
書名:《經書版本與經典???/span>》
作者:張學謙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5月
【內容簡介】
本書爲作者在經學文獻方面研究成果的結集,以經書版本與經典??睜懼黝},文獻使用上廣泛發(fā)掘史料,方法上注重版本學與校勘學的相互爲用,版本的實物形態(tài)與文本的??苯Y果并重。主要篇目有《“岳本”補考》《元明時代的福州與十行本注疏之刊修》《〈周易注疏校勘記〉編纂考述》《〈周易注疏??庇洝蹬c盧文弨〈周易兼義〉校本關系補考》《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寄┛肌贰蛾P于宋蜀大字本〈孔氏家語〉及其衍生版本的考察》等。收入本書時,已盡可能根據(jù)新公布的文獻資料和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加以修訂補充。各篇論文考證扎實細密,于各書版本??毖芯慷嘤行乱姟H珪珍洉?0幅,其中彩色書影近30幅,可與正文細密嚴謹?shù)男?笨甲C對參。
【作者簡介】
張學謙,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xiàn)爲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在《文史》《中國哲學史》《國學研究》《文史哲》《中國典籍與文化》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成果曾獲北京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合作)等獎項。
【目錄】
序 杜澤遜/1
“岳本”補考/1
武英殿仿相臺岳氏本五經出版幫助/37
元明時代的福州與十行本注疏之刊修/48
《周易注疏??庇洝肪幾肟际?64
《周易注疏??庇洝放c盧文弨《周易兼義》校本關系補考/98
《論語注疏??庇洝肪幾肟际?111
《孝經注疏??庇洝肪幾肟际?139
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寄┛?163
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翻刻翻印考述/217
關于宋蜀大字本《孔氏家語》及其衍生版本的考察/234
黑水城出土《薛仁貴征遼事略》刊本殘葉綴合與初步研究/252
跋周廣業(yè)未刊稿《讀相臺五經隨筆》/265
《白虎通義校稿》解題(附録文)/272
王仁俊《籀鄦誃雜著》十種解題/290
《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襲用地方藝文志考/302
顧實與《漢書藝文志講疏》/311
從校勘出發(fā)的版本研究——評王鍔著《〈禮記〉版本研究》/320
匯異文于一編,集??敝蟪伞u王鍔著《禮記鄭注匯校》/329
后記/337
【后記】
這本小書是我就學以來部分論文的結集,大都是以版本目録學方法研究經書版本和經典校勘問題。各篇論文的寫作時間跨度較大,收入本書時,已盡可能根據(jù)新公布的文獻資料和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加以修訂補充。部分論文發(fā)表時經過刪節(jié),本次則以原稿收入。下面按照主題和寫作時間,大致交待一下各篇的緣起。
2010年,我進入山東大學,跟隨杜澤遜老師讀書,先后參與《山東文獻集成》《清人著述總目》《十三經注疏匯?!返软椖?。當時每天到“編輯部”排清人著述卡片,與各類書目打交道,在實踐中學習目録學。通過合并卡片,項目組成員們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書目著錄的錯誤,進而撰寫論文。對于初窺學術門徑的學生來說,這是很好的學術訓練。當時,項目組發(fā)現(xiàn)《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部分提要稿不是據(jù)實存之書寫成,而是抄撮、襲用各省的地方藝文志而成。這點最初還是師母程遠芬老師提示我的。因此,《〈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襲用地方藝文志考》一文實際上是項目組的集體成果,只是由我執(zhí)筆之成文而已。考慮到這一問題尚不爲學界所熟知,故而還是將此文收入本書。
做項目之余,我還按照杜老師的推薦,閲讀了一些版本目録學方面的經典論著。讀張元濟《校史隨筆》《百衲本二十四史??庇洝窌r,知道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是重要的通校本,但學界對其??涍^卻語焉不詳(寫作過程中才獲讀陸楓先生《試論武英殿刻〈二十四史〉版本源流及其歷史作用》一文),因此花力氣對這一問題做了考察,寫成《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寄┛肌芬晃摹_@是我第一次寫作長文,謀篇布局,難稱得宜。后經杜老師親自修改,指示寫作門徑,方得最終成文。又蒙杜老師推薦,得以在《文史》上發(fā)表。在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的背景下,小文得到了不少關注,文中提示的一些線索(如靜嘉堂所藏《舊五代史》),也被相應修訂組重視,進而加以追索。因此,這篇論文實際上是我的第一篇“代表作”。殿本《二十四史》的影響覆蓋清代中后期至民國年間,翻刻翻印之本甚多,但其底本往往是拼湊不同時期的刻印本而成,情況復雜。所以,我又寫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翻刻翻印考述》,作爲上文的補充。
我對經學文獻尤其是經書版本的興趣,緣于《十三經注疏匯?!讽椖俊?012年項目開啓之初,經學文獻研究的熱潮尚未興起,我受命以張麗娟老師尚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宋代經書注疏刊刻研究》爲基礎,并參考其他資料,先做出一個經書版本簡表。匯校項目是阮元校經活動的繼承與發(fā)展,同類集體項目所展現(xiàn)的復雜性,自然會在參與者心中生發(fā)出“理解之同情”。2013年,我來到北京大學讀博,又參與導師劉玉才老師的“《十三經注疏校勘記》整理與研究”項目,可謂無縫銜接?!妒涀⑹栊?庇洝酚扇钤鞒?,多人分校,是清代經典??钡募蟪芍?。當時國圖新入藏《周易注疏校勘記》稿本和謄清本,以此爲契機,劉老師組織人員整理《十三經注疏校勘記》。我入學較晚,分得《周易》《論語》《孝經》三經。整理完成后,又寫出《〈周易注疏??庇洝稻幾肟际觥贰丁凑撜Z注疏??庇洝稻幾肟际觥贰丁葱⒔涀⑹栊?庇洝稻幾肟际觥啡?,作爲整理幫助,從學術史角度,比較詳細地考察了三經??庇浀囊龘?jù)版本、征引文獻、版本及評價等問題。項目組的整理成果201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后又收入《儒藏》精華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研究成果則結集爲《〈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一書。清代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爲阮元校經是受到盧文弨的啓發(fā)和影響,《校勘記》更是以盧氏《十三經注疏》校本爲基礎。近年來,隨著批校本研究的興盛,有學者將清人過録的盧文弨校本與《??庇洝芳右员葘Γ噲D證成這種說法。但這與我們基于《周易注疏??庇洝犯灞?、謄清本得出的印象是相反的。因此,我又寫了《〈周易注疏??庇洝蹬c盧文弨〈周易兼義〉校本關系補考》一文,重申《??庇洝返木幾胧钱敃r整體學術氛圍的影響。
《“岳本”補考》是在張政烺先生名作《讀〈相臺書塾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一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詳細考察岳本諸經的流傳和現(xiàn)存情況,并在天祿琳瑯舊藏《孝經》是否爲岳本等問題上修正了張先生的觀點。2024年4月27日,我到清華大學參觀“萬卷琳瑯——館藏經部善本特展”,意外得見岳本《周禮》殘葉,請教劉薔老師后,將相關信息加入文中。同時還補充了原“滿鐵”大連圖書館舊藏殘葉的來源信息,糾正了原文的錯誤推測?!段溆⒌罘孪嗯_岳氏本五經出版幫助》是受邀爲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所作。
元刊明修十行本注疏是閩、監(jiān)、毛及阮本的源頭,學界對其錯誤認識的廓清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先是區(qū)別宋十行與元十行,后來又指出其修補匯印地點爲福建而非南京國子監(jiān)。但其具體刊刻地點仍不明確,有學者認爲是建陽書坊。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也緣于山大校經之初。當時,爲了選擇匯校底本,杜老師帶領我和同門李寒光到古籍部翻看《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元刊明修十行本《十三經注疏》,大量明代補版版心有“閩何校”“侯番劉”“懷陳?!薄案嫘!钡茸謽樱恢?。我回去后查考,發(fā)現(xiàn)是任職縣名(機構名)、籍貫、姓氏的組合,幫助參與補版的校勘人員大都是福州府學、縣學的官員,但未寫成文章。直到2019年籌備第一屆中國古典文獻學新生代研討會時,我才重新梳理元版刻工與文獻記載,以十行本注疏爲例,揭示福州從宋代到明代晚期官方出版史的一角。
對《孔子家語》版本的關注始于讀研期間,當時就已發(fā)現(xiàn)孔網(wǎng)上的同文書局本、玉海堂本與通行本之間的文本差異。2015年末才在東京寫成《關于宋蜀大字本〈孔氏家語〉及其衍生版本的考察》一文,指出玉海堂本二卷十六葉以前之文本源自明人陸治注本,而非王肅注原貌。文中所附島田翰舊藏汲古閣本圖片,還是當時的女友、現(xiàn)在的內子從東京大學綜合圖書館地下書庫借回宿舍所攝。
文獻的整理與刊布是文獻學服務學界的重要工作之一。劉玉才老師與國圖古籍館陳紅彥館長主編的《國家圖書館藏未刊稿叢書》,整理、刊布了國圖所藏的大量未刊文獻。我和王宣標師兄負責其中的《著作編》,《跋周廣業(yè)未刊稿〈讀相臺五經隨筆〉》《〈白虎通義校稿〉解題》《王仁俊〈籀鄦誃雜著〉十種解題》均是各書的影印幫助。
《黑水城出土〈薛仁貴征遼事略〉刊本殘葉綴合與初步研究》是2014年春季學期潘建國老師“小說文獻學”的課程報告,但投稿與發(fā)表時間較晚。當時未能參考秦樺林先生成果,比較遺憾,好在結論并不完全一致?!额檶嵟c〈漢書藝文志講疏〉》是爲商務印書館重印本《漢書藝文志講疏》所作導讀,同時還編有《顧實先生學術年表》,未收入本書。
兩篇書評是爲王鍔老師《〈禮記〉版本研究》《禮記鄭注匯?!匪?。王老師是禮學研究專家,多年來致力于禮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工作,也是我的本科班主任。撰寫書評前,王老師特意交待要指出問題。書評完成后,王老師不以爲忤,我也自信并無諛辭,故一并收入。
最后,感謝海內外公私藏書機構公布文獻資源,使得版本目録學這種以比較爲基礎的樸素學問得以不斷發(fā)展。感謝杜老師百忙之中賜序!感謝責編郭沖兄的精心設計與細致編校!期待學界同仁的批評與指正!
張學謙
2025年3月17日
于北京大學人文學苑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