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黑格爾之父”賀麟:創(chuàng)立“新心學”體系
記者:趙榮昌 陳泳
來源:成都日報
時間:甲午年臘月初一
西歷2015年1月20日
現(xiàn)在的金堂五鳳古鎮(zhèn)已頗具名氣,甚至有人將其比作四川的邊城——它和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鳳凰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依山靠水的古鎮(zhèn),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傳承。
相比于人氣火爆的古鎮(zhèn),蘊藏在其懷抱之中的金箱村就顯得有些沒落,并不被很多人所熟知,只是每每當游客從洛帶駕車到五鳳途中,在離五鳳古鎮(zhèn)大約兩公里的地方,總能看到有村民在路邊叫賣著自家產(chǎn)的桔子、李子,更有幸者,或許還可以依稀聽得到沱江之上傳來的號子聲。
若非2013年被評為成都僅有的兩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之一,金箱村或許還只是“養(yǎng)在深閨”的一顆明珠——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偏僻的村莊里還隱藏著清代移民傳統(tǒng)的深宅大院,更不知道這里曾是“東方黑格爾之父”——賀麟先生的故鄉(xiāng)。近日,記者在五鳳溪鄉(xiāng)土文化協(xié)會會長王啟友的陪同下,來到金箱村,探尋這個集川西文化、移民文化和沱江文化于一體的古老村落。
大宅
理想中的鄉(xiāng)居生活
金箱村,位于金堂縣五鳳鎮(zhèn)西南面,現(xiàn)在作為成都市歷史文化名村,位列“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村里保存有包括賀麟故居、賀家老房子、上斑竹園等在內(nèi)的古建筑。清代移民到金箱村的賀家,以及從這里走出去的賀麟,是中國耕讀傳家這一傳統(tǒng)的縮影。半為農(nóng)者半為儒,耕讀文化曾深遠影響了農(nóng)業(yè)中國的鄉(xiāng)村社會,今天似乎也是一種理想的鄉(xiāng)居生活。
金箱村的名,總是與清代遷居于此地的賀家有著牽連,甚至可以說,金箱村因賀家名于世。賀麟,這個名字至今也是金箱村村民教育子嗣的典故。
賀麟,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翻譯家。他17歲考入清華大學,1926年赴美國留學,先在奧柏林大學獲學士學位,后又入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1930年轉赴德國柏林大學專攻德國古典哲學,回國后長期任教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并在清華大學兼課。他潛心研究西方哲學,對康德、黑格爾、斯賓諾莎、懷特海等西方近代哲學家的思想都有深入研究。賀麟早年主張“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認為“不可離心而言物”,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chuàng)立了與馮友蘭“新理學”相對的“新心學”體系,成為現(xiàn)代新儒家的倡導者之一??梢哉f,賀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與世界對話的哲學巨擘。
坐落于半山腰的賀麟故居,坐北朝南,三面環(huán)山,南面臨水,掩映在綠蔭之中,一條叫楊柳河的清幽小溪從門前逶迤流過。從溪邊小道拾梯而上,茂林修竹,小道蜿蜒,頗有一番古韻。站在故居門口,可看到遍山的竹林,一幅舊時孩童在石階上上下下,在竹林玩捉迷藏,在小溪邊嬉水抓魚的閑暇畫面瞬間躍然腦海。
賀麟故居,二進三重,是中國川西地區(qū)典型四合院建筑風格,總建筑面積約3200平方米,建于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左邊用來居住,右邊則作為作坊。其中居住區(qū)有51個房間,主次分明,尊卑有序。1950年后,生產(chǎn)隊幾十戶人都住在這里面,直到前些年才陸續(xù)搬出來。2009年時,當?shù)卣c賀麟親屬協(xié)商修復。堅持修舊如舊的修復原則,還能用的就盡量用,石梯、條石、石柱都保持原來的位置,使得故居保留了原來的模樣。
正值深冬時節(jié),四合院金桔累累,臘梅飄香,不時有游客在這里參觀。記者到這里時,幾位專程前來的市民正在中央美術學院創(chuàng)作設計的賀麟塑像邊流連,細細品讀四壁上中外先哲的名言。院子里還有兩桌客人,在這里賞花、喝茶。冬日的暖陽從屋檐投射下來,將天井染上了一層金色,幾只鳥兒站立枝頭,時間仿佛凝固了,情景如畫。
文化
記憶里的沱江號子
說起金箱村,除了賀家遺跡,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沱江號子也不得不提。千里沱江,浩浩蕩蕩;流域所在,富庶之鄉(xiāng)。傳承千載的沱江號子,以它那磅礴的氣勢,深沉的韻律,神奇的功效,豐富的內(nèi)涵,全方位地彰顯了潺潺沱江的靈異,水運事業(yè)的繁榮;搶灘涉險的驚心動魄以及船工們腳蹬手爬的艱辛。
沱江號子,其韻律,粗獷而雄渾,抒情而綿婉;其唱腔,民間民族音樂之絕唱。打河時,急頓有致;飛河時,氣凝神光;投水時,聲聚千鈞;數(shù)板時,聲調鏗鏘;櫓號子,充滿了輕松、喜悅。聲調婉轉,余音悠揚……
“你雙腳跪在石板上,手拿棒棒捶衣裳,清水洗,米湯漿,哥子們穿到好長洋。”這些源于生活,根據(jù)生活故事改編而成的號子,在古時,起初主要用于號令纖夫,鼓勁提神,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內(nèi)容也開始變化萬千,敘古話今,類型繁多,各施其能。究其淵源,源遠流長,代代師傳,日臻靈光。無奈,因為歷史久遠,在金箱村,已然找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沱江號子傳承人,王啟友思考了很久,才說了句“如果真要算的話,94歲的李雙義倒是算一個?!痹挳?,一陣沉默。
延續(xù)
品不完的文化傳統(tǒng)
金箱村值得一看的老地方不少,綿延40多公里很多地方都是值得一去的好點位,玩遍這個傳統(tǒng)村落,還是需要費一點體力。
現(xiàn)在從五鳳鎮(zhèn)到賀麟故居,需要問路才能找到,不過,洛帶到五鳳的快速路就要修好了,這條快速路就在賀麟故居和賀家老房子旁邊,到時候要去尋訪老村落,就會簡單一點。其實,除了賀麟故居和賀家老房子,金箱村還有哪些地方值得去看看呢?在上斑竹園也有賀家大院,這個四合院面積很大,據(jù)說2004年賀家清明祭祖的時候,院子里擺放了百余桌酒席,來賓均能安坐。賀家大院大而不糙,朝門、堂屋、過廳、偏院都布置有致。堂屋的鎦金匾額,門柱上的雋永對聯(lián),顯示出房子主人的修養(yǎng)。
除此之外,距上斑竹園不遠的花碑墳也已被納入了保護之中,墓主為五鳳賀氏賀志武夫婦,康熙年間入川,于乾隆年間去世,其后人修墓樹碑,因墓碑雕刻精美而被稱為“花碑”。墓地占地約200平方米,由三個大的梯形組成,遠望像三個臺階。拜祭者登至墓碑處敬獻祭品時需一步一步,一階一階地上山。墓前還有兩根穿斗石桅桿,據(jù)說原來是六根,墓前立這種石桅桿是需要有功名才行,賀氏夫婦雖然自己沒有功名,但他們后代讀書成才,父以子貴,祖以孫貴,也算是享受了超標的待遇。
金箱村還有一個炳靈寺,要追溯歷史的話,較之前面的都早。炳靈寺在康熙時重建,占地約4000平方米,自山門而后殿,共五重,土木結構,少數(shù)地方石柱石墻,雕梁畫棟,曾經(jīng)香火很盛。目前大部分建筑已經(jīng)倒塌,剩下中殿、后殿和部分輔助用房。
文化與歷史印記濃重的金箱村,在歷史長河中也有著一肚子的“委屈”:很多古建筑都不同程度受到天然和人為損壞。保留最好,最完整的只有賀麟故居,其他的都還需要各級政府與財政重視與支持。
記者走訪了市建委村鎮(zhèn)處,相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jīng)為村落制定了保護規(guī)劃,并爭取保護資金,今后的修建,都是以保護為主,防止過度商業(yè)化和開發(fā),這可能是讓人欣喜的一點。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曾經(jīng)有人考察這些地方,然后提出為方便開發(fā)讓河流改道的方案,“我們只有拒絕,因為讓河流改道,實際是破壞了自然景觀?!?/p>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 【陳明】把儒學重新拉回我們的生活
【下一篇】【黃玉順】儒學為了生活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