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郭丹】怎樣讀《左傳》

        欄目:經(jīng)學新覽
        發(fā)布時間:2016-01-09 23:09:27
        標簽:


         

         

        怎樣讀《左傳》

        作者:郭丹

        來源:《中華讀書報》2015年6月17日,第8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三十日庚寅

                   耶穌2016年1月9日

         

         

         

        《左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大概成書于戰(zhàn)國中前期。西漢時期,《左傳》曾立為學官,后幾經(jīng)廢立,成為“十三經(jīng)”中的一部。作為儒家經(jīng)典中的一部,過去常把它看成是經(jīng)書。它記載了春秋時期二百四十多年的歷史,又是一部重要的史書。經(jīng)書也好,史書也好,《左傳》對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

         

        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中眾多價值觀的經(jīng)典

         

        《左傳》所記載的春秋時期,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時代。許多先進思想和價值觀,在《左傳》里面得以體現(xiàn)。民本思想,《左傳》中最為鮮明?!渡袝芬延小熬刺毂C瘛钡乃枷耄瑥娬{(diào)“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尚書·周書》)但是,到了春秋時期,全盛于殷商、西周時代的天道觀已經(jīng)動搖,人們對“天”“人”關(guān)系作出新的解釋,從重視天道轉(zhuǎn)而重視人事,以民為本的思想越來越突出?;腹觌S國大夫季梁說的“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就是突出的代表。雖然還有一個“神”在,但季梁提出“敬神保民”,實質(zhì)是借“敬神”來表達他的“保民”理論。敬神告神,都離不開民力、民和、民心;只有民力普存、民和年豐、民心無違,才能取信于神,也才能取得神的福祐。民心向背、得民與否也是戰(zhàn)爭勝敗的決定因素,曹劌論戰(zhàn)揭示的就是這個道理。春秋中期以后,有關(guān)“保民”、“愛民”、“得民”、“恤民”、“成民”、“撫民”、“利民”的論述越來越多,哀公元年認為“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都說明民本思想越來越為統(tǒng)治者和進步思想家所重視,成為人們普遍的價值觀念。今天我們提倡“以人為本”,正是對以民為本傳統(tǒng)思想極好的弘揚。

         

        《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了晏子論“和同”的一段話。晏子所論之“和”“同”,從哲學意義上來說,是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一對范疇。晏子認為,“和”與“同”異。“和”是指眾多相異事物的相成相濟,即集合許多不同的對立因素而成的統(tǒng)一,譬如調(diào)羹:“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汲,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薄巴笔侵竿皇挛锏暮唵蜗嗉?,簡單的同一。所以“和”是對立統(tǒng)一,“同”則是單一?!昂汀本褪且m中,要和諧。各種相異的對立的東西相成相濟,達到適中,才能和諧統(tǒng)一。晏子論“和”“同”,體現(xiàn)了對事物一與多、單純性與豐富性多樣性的統(tǒng)一認識?!昂汀薄巴彼枷氲奶岢?,對于建構(gòu)和諧社會,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左傳》還記載了“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所謂的“三不朽”說(襄公二十四年)。此說首先是崇尚道德,把道德作為最高的價值取向。其次倡導建功立業(yè),為國家作出貢獻。再次是建言立說?!傲⒀浴敝恍?,應(yīng)該在“立德”、“立功”的基礎(chǔ)之上,“立言”與其時代價值和社會功利是緊密相連的?!傲⒀浴敝恍啵@示了人們對于言論和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此外,還有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宣公十二年)、“多行不義必自斃”(隱公元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襄十一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宣公二年)、“驕奢淫逸,所自邪也”(隱公三年)、“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莊公二十四年)、“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昭公五年)、“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僖公二十四年)等等,無不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中影響深遠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與崇高的精神原動力。

         

        開創(chuàng)了宏大歷史敘事的先河

         

        朱自清說:“《左傳》不但是史學的權(quán)威,也是文學的權(quán)威。”(《經(jīng)典常談·春秋三傳第六》)“史學的權(quán)威”,在于《左傳》開創(chuàng)了宏大歷史敘事的先河。

         

        首先,《左傳》是一部“言事相兼”(劉知幾語)的史著。《漢書·藝文志》說,古代“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薄渡袝分卦谟浹?,《春秋》專于記事,單一的記言或記事,共同的缺陷就是忽視了歷史發(fā)展的主體——人。而《左傳》卻擯棄了單一的記言或記事的“古法”,博考舊史,廣采佚聞,集記言記事于一身,以“言事相兼”的嶄新面貌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人是歷史實踐的主體,也是歷史認識的主體?!蹲髠鳌酚幸庾R地集中寫出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不但詳細地寫出這些人物的活動,而且揭示他們在春秋時期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賦予人物鮮明的歷史意義。《左傳》相對于“言事分紀”的《尚書》和《春秋》,在史學方法論上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梁啟超稱贊說“左丘可謂商周以來史界之革命也,又秦漢以降史界不祧之大宗也”。(《中國歷史研究法》)在認識論上,它還可以給人們一個啟示,即文學是人學,史學也是人學。

         

        我們說《左傳》開創(chuàng)了宏大歷史敘事的先河,還在于它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歷史。它把春秋時期從王綱解紐、諸侯蜂起,到大夫?qū)?quán)、陪臣執(zhí)國命,直至家臣篡奪的整個過程都詳細描述出來,揭示了春秋時期權(quán)力下移思想觀念急劇變化的詳細過程。

         

        春秋時期是諸侯爭霸的時代,因此戰(zhàn)爭不斷。《左傳》全書中共記錄了四百九十二起戰(zhàn)爭,寫得較詳細的大戰(zhàn)有十四次,如韓原之戰(zhàn)、泓之戰(zhàn)、城濮之戰(zhàn)等,詳細敘寫了戰(zhàn)爭中的奇計與謀略,這些奇計與謀略,可以成為孫子兵法的實踐注腳,有的在今天也有啟發(fā)意義。

         

        《左傳》還展現(xiàn)了春秋時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從《左傳》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周王室到諸侯宮廷中的日常生活、宮闈斗爭,甚至夫妻密談、床笫之語。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外交頻繁,《左傳》對盟會制度,包括禮樂制度,外交中的賦詩用詩,都記載得詳細而生動有趣。此外,像婦女生活,宗法制度,典章文物制度,皂隸制度,坐賈行商,無不應(yīng)有盡有。

         

        還應(yīng)該注意到的是,《左傳》是一部儒家經(jīng)典。《春秋》三傳之中,《左傳》開創(chuàng)了以史實解經(jīng)的先河?!洞呵铩啡齻?,指的是《左傳》《公羊傳》與《穀梁傳》?!豆贰斗Y》二傳,通篇設(shè)為問答體,著重開發(fā)《春秋》經(jīng)文中的微言大義,不注重敘述史實?!蹲髠鳌方忉尅洞呵铩罚詳⑹聻橹?,通過歷史事實的記述,讓人們理解《春秋》的內(nèi)涵。這種以史實說話的解經(jīng)方式,對于理解孔子《春秋》的微言大義,更有說服力。對后世的經(jīng)學研究產(chǎn)生很大影響,如南宋的呂祖謙,其研讀《左傳》,雖還恪守先經(jīng)后史的原則,卻是更重視《左傳》中的史學價值。

         

        文學的權(quán)威

         

        說《左傳》是文學的權(quán)威,是說它同時是一部杰出的文學著作?!蹲髠鳌返奈膶W價值,得到了多少后人的擊節(jié)贊賞。嚴復、夏曾佑曾說:“書之紀人事者謂之史?!本痛硕裕膶W和史學找到了它們的契合點。

         

        《左傳》是以人物、情節(jié)與細節(jié)來解繹歷史的?!蹲髠鳌纷髡哂涊d歷史,非常注重情節(jié)。一個情節(jié)常常是一則有趣生動的小故事,眾多的情節(jié)構(gòu)成了歷史事件,猶如花團錦簇,琳瑯滿目,讀之趣味盎然。如晉文公重耳流亡這一春秋中前期重要的歷史事件,就是由奔狄、季隗待子、乞食野人、醉遣、觀裸、過鄭、答楚、謝罪懷嬴、河邊誓舅、寺人披進見、介之推不言祿等一系列的情節(jié)構(gòu)成。(《左傳》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盡管許多情節(jié)的敘述非常簡略,但是情節(jié)的鏈條卻非常清晰。這一連串的情節(jié),還為日后晉文公的稱霸諸侯以及所采取的內(nèi)政外交政策埋下伏筆。這些情節(jié)又是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可少的一環(huán)。于是情節(jié)成為解釋歷史運動過程的工具。

         

        《左傳》敘事寫人的文學手法,可謂應(yīng)有盡有。如文學手法中的細節(jié)描寫,善于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敘事寫人,白描手法,人物心理描寫,對比烘托,皆臻善境。《左傳》作為史傳文學中杰出的一部作品,直接影響到后世的小說創(chuàng)作。

         

        《左傳》中的外交辭令,歷來被人們所稱道,劉知幾說它是“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指意深淺,諒非經(jīng)營草創(chuàng),出自一時,琢磨潤色、獨成一手?!保ā妒吠āど曜蟆罚┯终f是“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羣,縱橫而自得?!保ā妒吠āるs說上》)《左傳》行人辭令之變化機巧,閎麗鉅衍,如修辭藝術(shù)中之委婉蘊藉,折之以理,懼之以勢,服之以巧,針鋒相對,綿里藏針,乃至排比對偶,虛構(gòu)夸張,鋪張揚厲,至戰(zhàn)國皆為縱橫之士所襲用,且有更大的發(fā)展。

         

        清人章學誠說“后世之文,其體皆備于戰(zhàn)國”。多種文章體裁的萌芽,可以在《左傳》中看到。據(jù)筆者統(tǒng)計,劉勰《文心雕龍》文體論二十篇,“原始以表末”,追溯各體文章之始,舉《尚書》《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之例者多達四十余處,涉及樂府、詮賦、頌贊、祝盟、銘箴、誄碑、哀吊、諧讔、史傳、諸子、論說、檄移、章表、議對、書記各體。其中舉《左傳》之例為最多。這些文體的萌芽,為后代文章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讀者研讀《左傳》,最權(quán)威的讀本是晉人杜預的《春秋經(jīng)傳集解》,今天我們所說的“十三經(jīng)”中的《春秋左傳正義》,就是在杜預的集解上再加上唐孔穎達的講疏,稱為《正義》。此外,今人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其注釋征引豐富,最利于研讀。而一般讀者作為入門,則可讀王伯祥的《左傳讀本》或朱東潤的《左傳選》,雖是選本,乃是大家所選,卻是獨具慧眼的。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