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劉宇赤】力作不廢細功夫:《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批注與校仇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6-02-02 12:38:00
        標簽:

         

         

        力作不廢細功夫:《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批注與校仇

        作者:劉宇赤(南省岳陽市委黨校副校長、研究員)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臘月廿四日甲寅

                   耶穌2016年2月2日


         

         

        “家國同構(gòu)”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特征。家族繁衍折射出國家興衰,社會變革影響著家業(yè)傳承。《葉:百年動蕩中的一個中國家庭》(〔美〕周錫瑞著,史金金、孟繁之、朱琳菲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簡稱《葉》書),正是試圖揭示“從晚清到民國、再到共和國,時代洪流中的家族命運沉浮,”同時又展示一個東方大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

         

        作者周錫瑞(Joseph W.Esherick)是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著名學者。他以一個史學家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運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以族譜、年譜、傳記、回憶錄為主要文獻,以檔案、日記、詩文、方志、評論為輔助材料,以對葉家眾多成員的采訪為有益補充,給讀者提供了一幅確實可信、鮮活生動,而又不同于傳統(tǒng)“正史”的家庭流變場景畫。比如葉家是如何通過招募義勇、組織武裝把自己與朝廷捆綁在一駕“戰(zhàn)車”之上,又是如何通過讀圣賢書、走科舉路來鞏固家庭的社會地位;而在順昌逆亡的時代大潮之中,又怎樣與舊體制分道揚鑣,個人在選擇不同價值與道路的同時,又怎樣小心謹慎地維系家族關(guān)系。

         

        眾所周知,在中國家族文化中,修譜被看著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修成的家譜往往非常簡約,如規(guī)范社會責任、家庭關(guān)系和個人修為的家規(guī),或為條款式的訓令,或為四言八句的警語,大同小異。人物之間只有名字、輩份和相互關(guān)系而缺乏具體故事,即使是重要人物的“豐功偉績”,也只作注釋一般的“輕描淡寫”,至于越軌、過失等“家丑”,別說外揚,連內(nèi)載似乎都犯禁忌。加之記男不記女,除非娶進女子上兩三代、嫁出女子下兩三代具有顯赫功名。這樣一個類似示意圖式的譜牒,最大的功能就在于“考證”血統(tǒng)延續(xù),根本不足以還原歷史的過程與內(nèi)涵。因此,整合大量不同類別的相關(guān)史料,就成為了歷史學家的責任與功課。該著述跨時代、跨學科、跨文化、甚至還跨意識形態(tài),同時,作者又是書中葉氏家族的“洋姑爺”。如何真實反映歷史、客觀評述當代,如何不尊者諱、不避親者嫌,不僅需要深厚的學術(shù)功力,而且還要有篤定的學術(shù)良知。我們清楚地看到,書中沒有歌功頌德,沒有回避矛盾,對孫中山革命、蔣介石抗日、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都只是客觀描述其對家庭成員的影響或沖擊,而把判斷或評價留給讀者。這正是本書難能可貴之處,也是其價值所在。

         

        這部著作原為英文,是寫給今天的外國人讀的,因此,在文字表述上的突出要求便是達意。而“回到中國”來,文字表達既要適合時下的閱讀習慣,又要符合當時的話語規(guī)范,尤其是引經(jīng)據(jù)典必須準確無誤,大量大詩詞也要與原文一致無二,這就給翻譯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中譯本,基本上達到穿越時間與空間、連通作者與讀者。也許這正是一部學術(shù)性較強的著作,能夠進行第三次印刷的一個原因吧。

         

         

        《葉》書可謂是口述史的一部力作,但其也還有不少疏漏與差錯。這里姑且按照譯著的頁碼順序抄列如下,權(quán)當作一次批注或校仇。以下粗體加引號著為該書原文,原文下為筆者批校。

         

        1.P.006.第1行起:

         

        “繼而導致中國市場上的白銀短缺,物價下降,經(jīng)濟明顯衰退。”

         

        硬通貨減少,物價不是下降而是上漲,因而抑制消費,使得生產(chǎn)不足,經(jīng)濟衰退,這是一般規(guī)律,也是當時的事實。

         

        2.P.009.第3行起:

         

        “而這位知府同知又依賴于一位副官——這位副官傲慢無比,……”

         

        同知本來就是知府的副官,在歷代官制中,不見副官還有副官。這句話的原意似為:知府又依賴于同知——一位副官,這位副官傲慢無比。

         

        3.P.009.第2段第2行:

         

        “兵分三路溯江而下?!?/p>

         

        溯同逆,與水流方向相反,此應為順江而下。

         

        4.P.013.第四段末尾一句:

         

        “此時,葉坤厚回憶起王陽明曾任南贛巡撫,平定中國西南部的少數(shù)民族動亂。”

         

        贛指今天的江西地區(qū),西南部則指云、貴、川、桂(廣西)、藏等地。王陽明在江西平的是寧王之亂,其后撫字西南岑氏(瑤族)之變,則是另外一件事情。

         

        5.P.014.第2行:

         

        “我欲逃禪離塵世,室家無奈苦相牽。”

         

        禪為佛家境界,此處逃禪令人費解。要么是超凡、脫凡,要么是參禪、循禪。

         

        6.P.020.第一段末尾一句:

         

        “不久之后他即被知府委派往陜北安塞任職。”

         

        知府雖為知縣“頂頭上司”,但沒有委派知縣的權(quán)力。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朝廷命官,他人可以舉薦,吏部提出方案,但最終只有皇帝方能任免調(diào)動。從后面的注釋看,應當是知府書信催促他盡快到任。本書后面還有提及上級罷免下級官員之事,同樣是不確切的。

         

        7.P.020.第三段第3行:

         

        “大有‘城郭猶是人民非’光景。”

         

        《搜神后記》:“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猶是與如故雖同義,但非原文。

         

        8.P.021.注釋7:

         

        此詩在書中15頁已完整引用,不必重復。

         

        9.P.022.注釋13:

         

        “城上擂大鼓,城下喧歌舞。殺人為樂,人冤苦誰將,形勝失長江,不駐熊羆駐豹虎,官民不雄將不武?!?/p>

         

        此詩疑有斷句錯誤,應為:“城上擂大鼓,城下喧歌舞,殺人為樂人冤苦。誰將形勝失長江?……”并且是三句三句為一讀。

         

        10.P.029.第四段至P.030:

         

        此處及后面,多次論及中國的科舉制度,如果作一個流程圖式的扼要介紹,更便于讀者了解。

         

        11.P.030.第二段第2行起:

         

        “鄉(xiāng)試時要求他討論的題目是“父子之道忠恕而已”,論述古代政治家周公的治國領(lǐng)軍韜略?!?/p>

         

        題目與要求論述的內(nèi)容完全“不搭界”,估計是把兩個題目或兩次不同的考試混在一起了。

         

        12.P.031.第二段第1行起:

         

        “葉華所作的八股文使他獲得了進士功名,當時他僅30歲,即被授為山東沂州知州,……”

         

        按照明朝的科舉制度,中進士后一般先要“就(或稱入)館”見習官場工作程序,三年合格閉館(或稱散館),然后授以官職,個別也有“提前畢業(yè)”任職的,但剛獲進士即被授官職,并且越過縣級,似為不大可能。

         

        13.P.032.第二段倒數(shù)第2行:

         

        “葉華的一個遠方表親,……”

         

        母系親戚稱表,父系則稱堂。此處應為堂親。

         

        14.P.035.第一段第5行起:

         

        “結(jié)婚后新娘要與自己的家人即他的父母、兄弟、姊妹一起生活,所以對于夫家而言,她們本是外人,其自然的同盟,以及發(fā)生沖突時唯一的支持者是丈夫和孩子,因而這也便成為她們時刻著意的所在?!?/p>

         

        表意欠通順。

         

        15.P.039.第三段第2行:

         

        “在當時高度商業(yè)化的社會,……”

         

        中國歷史上很難有稱得上高度商業(yè)化的社會。更準確的說法是,在經(jīng)商活動或商業(yè)領(lǐng)域中,(好的信譽對于借貸關(guān)系很重要)。

         

        16.P.043.第二段倒數(shù)第5行起:

         

        “無論官員和普通百姓,都不愿意去負擔過重的衙門訴訟以解決彼此糾紛?!?/p>

         

        不愿意進行訴訟的原因主要不是“負擔過重”。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重德治而輕法治,訴諸法律也就等于突破了道德的底線。因此沒有專職律師,即使兼職代寫狀紙的人,常常也被貶稱為“訟棍”,有些朝代還有專門懲治這種人的法規(guī)。

         

        17.P.097.注釋29:

         

        “大部分其他的資料稱其為金塞(或堡壘、要塞),漢字“塔”和“炭(盆)”發(fā)音很相似?!?/p>

         

        文章及注釋中,都沒有與“塔”或“炭(盆)”有關(guān)的內(nèi)容。

         

        18.P.111.第三段倒數(shù)第2行:

         

        “官勢正隆,……”

         

        前文已說其正在為母親守孝,守孝三年必須辭官,所以這個時期不能稱官勢正隆。

         

        19.P.149.第2行:

         

        “書不上報?!?/p>

         

        這句話與上下文都沒有關(guān)聯(lián)。

         

        20.P.198.第二段倒數(shù)第3行起:

         

        “‘德先生’和‘賽先生’是一篇著名文章的主人公,該文章將西方先進的科學理念與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理念作了對比?!?/p>

         

        “德先生”是民主(democrary),“賽先生”是科學(science),這是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來的,后來成為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該文也不僅僅是將西方先進的科學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理念作了對比。

         

        21.P.201.第二段第9行起:

         

        “他們一邊行進一邊喊出當時的流行口號:‘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

         

        準確的是:他們一邊行進一邊高唱當時的流行歌曲:……

         

        22.P.252.第二段第2行起:

         

        “盧溝橋是銜接北平與南方交通的重要鐵路樞紐。……(日軍)在附近的一個小城鎮(zhèn)與中國軍隊展開了激烈交火?!?/p>

         

        盧溝橋是一座車馬人行的石拱橋,附近有鐵路,但也不能算樞紐。應當說:盧溝橋可以控制銜接北平與南方交通的重要鐵路線。而后文的小城鎮(zhèn)則是指當時的宛平縣城。

         

        23.P.263.第二段第9行起:

         

        “文章描述這場戰(zhàn)斗是次偉大的勝利,在夜晚的偷襲中毀壞了許多日本飛機,……”

         

        這是著名的“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戰(zhàn)斗。作為史學著作,應當盡量指實。

         

        24.P.275.第三段第2行起:

         

        “這個臭名昭著的省主席后來因抗日不利導致山東淪陷而被處罰?!?/p>

         

        不是抗日不利,而是抗日不力;也不是被處罰,而是被蔣介石下令決處。

         

        25.P.280.倒數(shù)第4行起:

         

        “后來他加入了‘搶救失足者’的小組。

         

        錯誤。應為:后來他成為了“搶救失足者”小組的工作對象,或者簡單地說,后來他成為了被“搶救的失足者”。

         

        26.P.282.第2行起:

         

        “但是直到1946年2月,……從看守所釋放出來,這時他已被捕三年?!?/p>

         

        應當說:這時他從看守所被釋放都已經(jīng)三年了。

         

        27.P.305.倒數(shù)第3行:

         

        “蘇聯(lián)共產(chǎn)國際……”

         

        共產(chǎn)國際是一個國際性的共產(chǎn)黨組織,雖然其大本營在蘇聯(lián),實際上也由蘇共掌控,但理論上蘇共只是共產(chǎn)國際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沒有這樣的稱呼。

         

        28.P.308.第8行起:

         

        “9月,他被任命為中國民主同盟的政協(xié)候補委員?!?/p>

         

        民盟是中國的民主黨派之一,也是政協(xié)眾多界別中的一個,準確的表述應為:9月,他成為了代表中國民主同盟的政協(xié)候補委員。

         

        29.P.308.倒數(shù)第1行:

         

        “并被政府統(tǒng)戰(zhàn)”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共執(zhí)政、而不是政府行政的某種形式,因此,只能稱被中共統(tǒng)戰(zhàn),或與中共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

         

        30.P.317.第三段第2行:

         

        “黨負責提供一頓豐盛的晚餐?!?/p>

         

        人們一般稱之為會餐,由單位而不是由黨負責提供??蓪⑶懊婢涮柛臑槎禾?,將黨改為“并”字。

         

        31.P.322.倒數(shù)第4行:

         

        “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但是他們單位還是延續(xù)了供給制,”

         

        不合中文語法??蔀椋核牡谝粋€孩子出生時,他們單位還是延續(xù)著供給制。

         

        32.P.330.第1行起:

         

        “但即使是這些內(nèi)參也要經(jīng)過高度自我審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變得嚴重了?!?/p>

         

        不知所云。

         

        33.P.330.第二段第5行:

         

        “作為黨在西北地區(qū)根據(jù)地的前游擊隊長(指高崗)”

         

        應當說:作為黨在西北根據(jù)地的重要領(lǐng)導人,

         

        34.P.330.第二段第7行起:

         

        “傳說……,這些報導……”

         

        傳說是流傳在口頭的,報道(不是報導)是指載之于媒體的,兩者不是同義詞。

         

        35.P.331.第2行:

         

        “克服以前的階級地位,”

         

        應當表述為:克服以前的剝削階級思想。

         

        36.P.333.第2行起:

         

        “因為他(胡風)為知識分子爭取更多的自主權(quán)?!?/p>

         

        胡風批評中共搞“輿論一律”,因此,他要爭的是輿論自由權(quán)。

         

        37.P.344.第3行起:

         

        “被定為5級干部,這是一個很高的級別了,……可以乘坐自己的進口汽車。”

         

        當時中國干部的工資分為24個級別,幾級干部是通俗的說法,實際指的是工資標準,而不是行政職級,因此也與配車沒有直接關(guān)系。而且后一句表意含混,到底是說可以配備專車,還是說坐上了私人購買的進口汽車,亦或配備的專車是進口的?

         

        38.P.344.第三段第1行;P.349.第三段第5行;P.355.第二段第4行:

         

        “‘百花運動’;‘百花齊放’運動;‘百花運動’”

         

        一般不稱為運動而稱為“雙百”時期,指1957年初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到反右這一短暫過程。期間各種不同的學術(shù)觀點(包括對黨和政府治理的批評)“百家爭鳴”,各種不同流派的文藝作品“百花齊放”,也有的統(tǒng)稱“鳴放活動”。書中所表達的都是不同的學術(shù)觀點而并非文藝作品,因而都不在百花齊放而是在百家爭鳴的范疇之內(nèi)。所以,稱“百花運動”、或“百花齊放”運動不準確。

         

        39.P.354.倒數(shù)第9行起:

         

        “譴責那些以‘達到國際標準’為名,追求‘這個世界上最深奧的著作,就像現(xiàn)在遺傳學研究流行的DNA、RNA一樣’的人由于接受過西方教育的科學家一直質(zhì)疑盲目地跟隨蘇聯(lián)的作法,……”

         

        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這么長的句式,哪個是修飾定語,哪個是被修飾的中心詞,一頭霧水。

         

        40.P.355.第二段第5行

         

        “并舉例說一個副院長說他不懂技術(shù)方面的問題。篤莊的回答是……”

         

        這樣寫更通暢準確:并以一個副院長為例,說他不懂技術(shù)方面的問題。篤莊責問他們……

         

        41.P.355.倒數(shù)第2行:

         

        “他主要批評兩個學院領(lǐng)導人?!?/p>

         

        這是習慣性語病。他主要批評學院兩位領(lǐng)導人。

         

        42.P.360.第二段第1行:

         

        “篤莊被正式宣判為右派?!?/p>

         

        宣判被用于法院判決,當時稱為“劃定”。

         

        43.P.367.第二段第5行起:

         

        “往事如云煙,無限辛酸,十三年聚有余歡,夢里依稀說虎事,去矣年華?!?/p>

         

        余歡之后宜用句號,虎事也不知是什么事,年華應為華年,年字為韻腳,押an韻。

         

        44.P.382.倒數(shù)第7行起:

         

        毛澤東的“文革”目標是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即“走資派”。

         

        “走資派”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quán)派的簡稱,不是指一般的“人”,毛澤東等人認為,走資派在民主革命時期,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同路人,到了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他們就成為了保守的反動力量。

         

        45.P.392.倒數(shù)第2行起:

         

        “并很快使它開始盈利。”

         

        “并很快使它出現(xiàn)新的變化”更準確。

         

        46.P.393.第3行起:

         

        “他設(shè)法弄到了多余的化肥,……產(chǎn)量提高了……”

         

        不是多余的,而是計劃之外的。農(nóng)戶自留地里的作物收成,也不統(tǒng)計在產(chǎn)量之中。這些都是計劃經(jīng)濟的特有現(xiàn)象。

         

        47.P.395.倒數(shù)第4行:

         

        “只有一個葉家的孩子真的攻擊了自己的父母。”

         

        規(guī)范的說法是:葉家只有一個孩子真的攻擊了自己的父母。

         

        48.P.396.第二段第8行:

         

        “他不得于放棄了一切努力?!?/p>

         

        不得已,“于”是錯別字。

         

        49.P.397.第二段第1行起:

         

        “‘文革’的豪言壯語說個人通過正確的政治表現(xiàn),能取得榮譽和升遷的機會?!?/p>

         

        不知具體到底是一句什么樣的豪言壯語。

         

        50.P.409.倒數(shù)第1行起:

         

        “通常是從國外直接購買整個的工廠、鋼鐵廠或在者冶煉廠。”

         

        工廠與鋼鐵廠、冶煉廠具有包容關(guān)系,不能并列。工廠后應改為逗號,然后加上“比如”。并且當時中國除了引進寶山鋼鐵廠之外,更多的是電子產(chǎn)品生產(chǎn)線,先是收錄機、電風扇等,再到家用電器,如彩電、冰箱等。

         

        51.P.423.第二段第11行起:

         

        “他們所屬類別的政治屬性多過社會屬性:革命干部、民族資產(chǎn)階級、民盟知識分子。”

         

        民盟不是修飾知識分子的,民盟和知識分子是兩種政治屬性,而且作為政治屬性,民盟與前后的概念不在同一層次上。因此應當說:革命干部(本人出身)、民族資產(chǎn)階級(家庭成份)、民主黨派(政治面貌)、知識分子。

         

        52.P.424.倒數(shù)第4行起:

         

        “只能等到1977年后競爭性的高考制度完全建立才有機會?!?/p>

         

        “文革”十年,高考制度被中斷,1977年通稱恢復高考。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