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歸來》到底談了什么?
作者:漢服北京
來源:“北京漢服協(xié)會(籌)”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廿三日己酉
耶穌2016年7月26日
這幾天,有一本叫《漢服歸來》的書,刷遍與漢服有關的群。部分參與此前此書眾籌的同袍,讀之熱淚盈眶;部分還未收到書的同袍,正翹首期盼;部分首次聽說此書的同袍,已經(jīng)開始打聽怎樣購買。
何以如此癡迷此書?它,記載了同袍的故事,寫到了每個參與這場社會運動人的心中。而這本書的魅力不止于此。
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者高度
《漢服歸來》一書的主筆,網(wǎng)絡上,名字叫蘭芷芳兮。從漢服同袍角度看,她是貢獻卓著的。主創(chuàng)“英倫漢風”漢服社,擔任“漢服北京”社團兩年負責人。她是“民族之花”評選冠軍,以“漢族之花”名義著漢服參加藝術節(jié)。2009年起,專注梳理漢服運動的發(fā)展歷史與脈絡,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三版《漢服運動大事記》。
在社會中,她是楊娜,就職于中央電視臺英語新聞頻道的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在讀博士。兩種不同的角色,讓此書從同袍出發(fā),卻能以客觀冷靜的學術、紀實視角,向人們娓娓道來這場罕見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
背書高度
這不只是一次同袍的自說自話。
《漢服歸來》一書,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改琴題字作為書名。
作序者三人,除張改琴,還有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2014年北京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設計師楚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路路。
寫推薦語者六人,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康曉光,蘇州大學教授、原江蘇師范大學校長任平,日本愛知大學教授周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魯健、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田薇、歌曲《重回漢唐》、《漢家衣裳》作者和演唱者孫異。
《漢服歸來》這本書,記錄的是漢服復興運動的歷史,也是這群漢服復興者的故事。這個過程,真實、感人、艱辛而又頑強。不管外人如何看待或者評價,那些真正身體力行推動漢服運動往前走的人,在質(zhì)疑猜測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漢服傳承了下去。這段歷史,這些故事只是艱澀而不失精彩的開篇——未來,還在不斷開創(chuàng)著,記錄著。
——張改琴(全國政協(xié)委員、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海納百川的角度
這本書囊括了漢服運動幾乎全部的角度,復興始末、禮儀、產(chǎn)業(yè)、社團、海內(nèi)外、線上線下……
作為同袍,你可以在書里看見自己的影子。無論你是“廟堂”中人、“武林”中人、“江湖”中人。作為局外人,你看見一群人,不分年齡、學歷、身份,一起作,作個漢服之夢、中國之夢給這個世界看。
你可以看到,這不是一群小屁孩一時興起的游戲,作為社會現(xiàn)象,這襲華美漢裝,已經(jīng)深深根植于形形色色人心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們,也用自己的生活角度,事業(yè)、家庭、生活、獨行、群力……推動著漢服運動的發(fā)展。
《漢服歸來》目錄
與時俱進的深度
作為一名扎根漢服運動10年的同袍,作者不僅深深了解這場運動,更能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運動背后的深層脈絡。
這本書不僅記錄著同袍所做的事情,也以學者的眼光,為這些凌亂瑣碎的事,構架起清晰的脈絡框架,并窺探其背后更為深層的理論體系。
本書第一章,讓漢服這一詞站穩(wěn)腳跟,這不是虛無的詞匯,即使在民國時期,也有你所耳熟能詳?shù)娜宋飮L試復興漢服。
第二章,不僅娓娓道來當代漢服復興歷史,也將漢服同袍分為三類人群,你屬于哪一類呢?
第三章,從單件手工作坊,到產(chǎn)業(yè)革新,漢服產(chǎn)業(yè)的蛻變,映照著整個社會對漢服態(tài)度的蝶變。
第四章,禮儀復興,你不僅可以看見同袍們禮儀復原的實踐,亦有當代文化語境下,漢服禮儀的革新。
第五章,不僅僅敘述了各區(qū)域社團發(fā)展情況,而是以發(fā)展眼光,將社團以迭代體系介紹。十年間,漢服在發(fā)展,而同袍這一群體,也早已不同往日。
第六章,你可以了解不同階層、職業(yè)的同袍們是怎樣拼盡全力,將漢服推倒公眾視野中。
第七章,記錄漢服在線上實踐,一件服飾,竟有如此多的電子載體可以傳播,并隨著時代,與時俱進。
第八章,海外華人尋根之旅,令人唏噓涕零。
第九章,漢服的表現(xiàn)形式如此多樣,穿漢服的人,身體力行把服裝結合到與傳統(tǒng)有關的領域,映射傳統(tǒng)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第十章,更是漢服理論最終的升華與展望,你看得到這件服飾,在全球各地搖曳的身影,也最終看得到一群可愛的人,堅定、拼搏的故事。
促使我最終決定要出書的是2015年中央電視臺英語新聞頻道內(nèi)的一次例行選題討論會。一位同事提交了一道選題:“關注漢服運動”。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我們聽過漢服,可什么是漢服運動呢?誰來解釋解釋呢?”啊,漢服運動!我知道啊,這里不會有人比我更清楚了??墒俏揖共恢缽暮沃v起,我只能緩緩地說:“它叫漢服復興運動??梢耘臄z到的有漢服活動,比如七夕表演。北京有民間組織專門做這個。呃,可以采訪……”大家問問:“有什么資料可以了解更多嗎?”我只能說:“網(wǎng)上有,網(wǎng)上搜漢服運動,有,有很多……”可這時的我,心里卻是痛苦萬分。面對著這場陪伴了十年的漢服運動,面對這件飽經(jīng)滄桑的漢家衣裳,這段漫長的運動歷程,這套完整的文化復興體系,縱有千言萬語,我竟不知從何說起。而且,關于內(nèi)容、理念和意義我推薦不出任何一本書、任何一部資料是可以詳細地介紹的。
于是,我在心中默默許下誓言:這本書,我寫定了!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人來做,那就我做吧。
——摘自《后記:唯愿不訴離殤》
其他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楊娜等編著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3020-7
規(guī)格:16開本
全彩印刷定價:88元
關于購買
從《漢服歸來》發(fā)起眾籌之時,許多同袍對這本書給予極高關注。而如今,當同袍在群里“顯擺”到手的圖書時。也有一群同袍才得知有這樣一本書發(fā)行。紛紛打聽購買方式。
小編詢問作者楊娜后,在此告之。
第一批書主要是給眾籌同袍的。如果想購買目前可以以66元價格預定。也可以在人大社自營預售預定下一批。八月份,當當、京東等電商平臺也會上線這本書,屆時可也可下單。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周桂鈿】國學發(fā)展的正道
【下一篇】【黃曉林】日用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