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四庫全書》再次入藏故宮

        欄目:新聞快訊
        發(fā)布時間:2016-08-10 20:30:53
        標簽:

          

         

         

        《四庫全書》再次入藏故宮

        來源﹕光明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初七日癸亥

                   耶穌2016年8月9日

         

         

         

        光明網(wǎng)北京8月9日電(記者李韻 通訊員劉楊)今日﹐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入藏故宮博物院。這套由揚州市人民政府捐贈的影印文津閣本﹐將按照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別安放于故宮博物院內(nèi)的文淵閣﹑昭仁殿中。

         

        據(jù)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介紹﹐在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版本中﹐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具有其獨特的歷史文獻價值。文津閣本成書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北方四閣中最后完成的一部﹐對之前版本中的訛誤﹑遺漏已有所補正。而《四庫全書》成書后進行的兩次全面檢查中﹐文津閣都是由總纂官紀昀帶領(lǐng)相關(guān)人員親自進行﹐并由清高宗親校﹐紀昀親自三校﹐其編校質(zhì)量優(yōu)于其它版本。就現(xiàn)在存世而言﹐以文津閣本最為完善﹐其中一些文獻資料更是海內(nèi)孤本。因此可以說﹐這次復原的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文獻價值獨一無二。它的印行﹐既是對其學術(shù)價值的重新認識﹐也是繼承和弘揚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現(xiàn)實需求。

         

        記者了解到﹐本次入藏的影印文津閣本《四庫全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揚州國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這套書的制作歷時12年﹐原大原色原樣復制﹐全套共計3.6萬余冊﹐出版工程量極浩大﹔制作工序復雜且多為手工制作﹐書里全部采用手工宣紙﹐整套書耗用手工宣紙6000刀。包裝上也恢復了包背裝裝訂工藝﹐書的封面采用耿絹﹐整套書用6144個金絲柚木盒盛裝于128個書架上。

         

        新聞聯(lián)接﹕

         

        命運多舛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由清高宗主持﹐總編纂紀昀等360多位官員﹑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十年編撰而成。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囊括中國古代所有圖書﹐因此稱為“全書”﹐曾是集中華文明之大成者。為了放置《四庫全書》﹐乾隆皇帝下令﹐在全國各地分別建造七座藏書樓﹐分別為文津閣﹑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

         

        可惜的是﹐《四庫全書》放置天下七閣后不久﹐清王朝就陷入到多災多難的時期﹐各閣《四庫全書》也各自經(jīng)歷了坎坷曲折的歷史命運。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軍攻陷鎮(zhèn)江﹐火燒文宗閣﹐《四庫全書》損失慘重。后來﹐揚州文匯閣的閣與書﹐也毀于太平天國時期的兵火。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雖免遭涂炭﹐但其中冊次大量流失﹐后經(jīng)補抄﹐才基本配全﹐今藏于浙江圖書館。南三閣命運多難﹐北四閣同樣如此。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文源閣《四庫全書》化為灰燼。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劫掠大量《四庫全書》底本﹐散藏于英法各國圖書館內(nèi)。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文淵閣《四庫全書》被運出故宮﹐一路遷移﹐至今未能回歸。北四閣中﹐祗有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三閣的藏本基本完整﹐分別珍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

         

        今天﹐影印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再次入藏故宮﹐文淵閣本以這樣的方式回到了文淵閣。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