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人生:賞老皮影戲,品五味人生——安徽師大德雅書苑赴宣城探訪皮影藝術(shù)暑期實踐
作者:黃萍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廿三日己卯
耶穌2016年8月25日
圖1:柯玉英老師和學員們熱情交談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生旦凈丑,唱念做打,演人生百態(tài),唱千般滋味。戲里戲外,每個在生活中都演繹著不一樣的角色。皮影戲老藝人柯玉英老師一生與戲結(jié)緣,從事皮影戲表演已有二十多年,如今73歲高齡的她仍舊唱著她的皮影戲,演著她的人生。
圖2:柯玉英老師向?qū)W員介紹學習皮影戲的經(jīng)歷
2016年8月24日上午,柯玉英老師早早地來到安徽省宣城水東鎮(zhèn)與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德雅書苑的12位隊員們共赴一場皮影戲之約??掠裼⒗蠋煂W員們的到來非常開心,熱情地與學員們進行交談。據(jù)學員們了解到,柯老師從13歲便開始學習唱戲,一開始接觸的是花鼓戲;由于花鼓戲的演出需要演員們到處奔走,而柯老師在48歲時,家庭出現(xiàn)了變故,需要留在家中照顧家人,之后便無法繼續(xù)進行花鼓戲。卻有幸與皮影戲結(jié)緣,便從此走上了演繹皮影戲之旅??吕蠋焹H僅是憑借自己的大腦來記憶各種皮影戲的唱腔、唱詞、舞臺表演動作以及節(jié)奏,學員們了解到柯老師自己記憶的戲大約有上百部,其中包括現(xiàn)有劇本的以及沒有現(xiàn)存劇本或者劇本不全的戲。為了滿足學員們的需求,柯老師花了4個小時向?qū)W員介紹了唐代皮影戲《樊梨花和薛丁山》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民間傳說的成分。據(jù)柯老師介紹,僅僅是唱《樊梨花和薛丁山》這部戲中的一部分《薛丁山征東》就需要七天七夜的時間,這事因為戲中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較為繁多,可見要唱好一出皮影戲需要藝人們付出很多努力。老師在說到樊梨花被薛丁山三休三娶時說道:“樊梨花可是個可憐的人,她為了國家大事受了多少苦難??!”人們都說人生如戲,可見像柯老師這樣的老藝人們也是將自己與戲里的角色融合在一起,真正地感受到戲如人生。
圖3:柯玉英老師走街串巷演皮影戲
柯老師在60多年的唱戲路上,也似樊梨花一般,遭遇了種種困難。因為對唱戲有著獨特的興趣和喜愛,老人家將這份皮影情深深地藏在心里,在與皮影戲相伴的日子里克服困難,唱著自己的五味人生。然而如今面對皮影戲逐漸被遺忘的威脅,柯老師也很難過,她說如今學習皮影戲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大多數(shù)都是和她年紀一樣大的老人家,很少有能夠認真學習皮影戲的年輕人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柯老師一樣,無論在白幕前還是白幕后,無論是戲里還是戲外,都有一顆熱愛皮影戲的心。(安徽師范大學 圖/張美玲)
圖4:柯玉英老師和其他皮影戲師傅
圖5:柯玉英老師向?qū)W員介紹皮影戲《樊梨花和薛丁山》
圖6:柯玉英老師向?qū)W員介紹皮影戲《樊梨花和薛丁山》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