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唐思接千古,感皮影流芳百世——安徽師大德雅書苑人物訪談之柯玉英老師
受訪者: 柯玉英
采訪者 :汪夢婷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七月廿五日辛巳
耶穌2016年8月27日
微薄的身軀刻劃出厚實尊嚴,小小屏幕撐起大大一片天,觀眾靜候在我的眼前,燈光閃耀在后面我碎碎念,傲氣貫山巔,隨性唱一遍變世代傳承的經(jīng)典……看到這樣的歌詞你是不是立刻想到皮影戲了呢?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觀一場帷幕間的皮影,享一個指尖下的盛宴。為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皮影文化,德雅書苑皮影實踐團隊邀請到了唱皮影戲的老藝人柯老師為大家詳細的講解皮影的主要劇目和唱詞內容,柯老師雖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鑠,特別是跟同學們談起她喜愛的皮影劇目是,更是精神抖擻。“我唱皮影戲已經(jīng)有25年了,我從小就跟著哥哥姐姐的戲班一起到處表演,但是我對唱花鼓戲并不感興趣,反倒是更喜歡唱皮影戲,唱皮影戲的難度很大,需要扎實的唱功和足夠時間的磨練才能登臺,所以我之前收的11個徒弟一個都沒學會,都半途而廢了,以后會唱皮影戲的人也會越來越少?!笨吕蠋熗锵У恼f道。但是當隊員們問及她最喜愛的皮影劇目時,她又興致盎然:“那我今天就給你們說說《樊梨花掛帥》這得追溯到當時大唐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這也是我最常演出的劇目,如果登臺表演的話,故事長的三天三夜也唱不完?!庇谑潜汩_始滔滔不絕的訴說,精彩的講演將我們帶入唐朝那個繁盛的時代,身臨當時的兵荒馬亂,感知那時的兒女情長。柯老師連續(xù)兩個多小時連續(xù)不斷的述說著,從隋朝到唐朝的朝代更替,到薛平貴與李世民的不解之緣,無一不細細的道來,隊員們也聽的津津有味,深深的融入其中。
兩手托起千秋將,燈影照亮萬古人
離合悲歡無非借光樹影,衣冠人物盡是依皮成形。說起皮影,不僅需要手上功夫了得,嘴上的功夫更是一門學問。當同學們帶著疑惑問起柯老師如何記住這么多唱詞且這么多年不忘記的時候,老師只是會心一笑說皮影戲的劇目雖豐富,但演唱基本沒有文本,完全是口傳心授,憑借多年的演出經(jīng)驗和對皮影的熱愛來記住這些唱詞,基本都是登臺后根據(jù)故事梗概即興發(fā)揮的唱?!捌び暗膶Π子哪L趣,表演起來又通俗易懂,在20世紀以前,因地理環(huán)境影響,水東鎮(zhèn)內交通不發(fā)達,廣播影視業(yè)發(fā)展滯后,群眾們的娛樂活動就是觀皮影戲”老師如是說。一套皮影,一塊白布,夜幕低垂時,二胡悠悠,遠處的白色帷幕間忽隱忽現(xiàn)的憧憧疊影配合著唱述故事的流行曲調,這就是老人記憶中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皮影戲。
柯老師說跟我們講述皮影的故事又仿若她又回到幾十年前,那用藍灰色土幕布圍成兩米見方的戲臺,臺前人頭攢動,煤汽燈把紙屏幕照得通亮,細繩索上掛滿了皮影人兒,一陣鑼鼓梆子響起,他們便咿咿呀呀的唱戲。上千年的民間藝術在豪邁粗獷、跌宕起伏、鄉(xiāng)韻紛呈的古老唱腔中,賦予了一個個鐫刻在皮革上的影人鮮活的生命。高昂低回的表演中還貫注著像柯老師這樣皮影藝人一生的追求、智慧和命運。(文/汪夢婷圖/張美玲)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