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嘉璐】老百姓才是真正的文化創(chuàng)新者和傳統(tǒng)文化堅守者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6-10-25 12:33:56
        標簽:

        原標題:許嘉璐談中華文化傳承

        作者:許嘉璐

        來源:“嘉言天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廿五日庚辰

                  耶穌2016年10月25日

          

         

        編者按:10月23日,由中國文化院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文明傳承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中華文明傳承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許嘉璐院長在現場發(fā)表了即興演講。以下根據講話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許嘉璐先生發(fā)表演講

         

        作為一個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普及、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看到如此眾多如星辰般散落在城鄉(xiāng)的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織,聚集到一起,成立一個燦爛的銀河,怎能不令人雀躍!

         

        文化的傳承要靠人。19世紀末到現在,信息科技高度發(fā)達,使得技術日益成為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一個教授的講演通過視頻傳播,可以很快讓更多的人看到,但我總相信,視頻只能聽到聲音看到動作,感受不到講話人的情。文化傳承是要用“情”的,中華民族的教育重在“情”。也許有人會說,有書就有文化在。今天有多少人去讀《論語》《孟子》《尚書》《周易》……讀的人真懂了嗎?書上記載的文化,每倒一道手就要丟失一部分,甚至扭曲一部分!所以我希望文明傳承聯合會在為老百姓服務的時候,主要靠人!其他的都是工具、手段,只起到輔助性作用。

         

        傳承文化的管道是什么?第一家庭,第二學校,第三社區(qū)。猶太人一千八百年沒有祖國,公元一世紀,最后一個猶大王國被滅,直到1948年恢復以色列國,沒過多少年就成為中東乃至世界的強國,靠的就是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的文化傳承。家庭、學校和社區(qū)教育,集中了包括中華民族、猶太民族、伊斯蘭民族等幾千年的經驗。因此,今天我們不能過分依賴電子媒體而忽視了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的教育作用。當一個老人摔倒了,帶著孩子的媽媽如果在這個時候把孩子放在一旁,趕快去救老人,這樣一個舉動就是對孩子無言的教育,他能銘記一輩子。這就是傳承!

         

        學者在中華文化傳承中如何定位?作為學術界成員之一,我自己是這樣定位的。第一是文化寶庫的看門人,對庫里的東西要一清二楚,不能丟失。第二是旅游團的導游,要清楚寶庫里每個景點的路線、來龍去脈、文化內涵等。第三是賓館的morning call,社會大眾沉浸在名利場上太久了,在孔方兄的孔里睡過頭了,神經麻痹了,需要喚醒人們心中的良知。第四還要努力成為民族走到岔路口時的思想者和引領者,為民族指路。當然也需要學者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爭論中把真理向前推進。但如果有人明知這邊是光明大道,卻偏要將民族引入歧途,不管他是什么頭銜,我統(tǒng)統(tǒng)視為漢奸!做一個民族在選擇道路時的思想者、建言者,比任何光環(huán)都要明亮!回顧歷史,在中華民族的征程中,孔孟均生于亂世,但他們思考的都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要走哪條路?明朝中葉,當整個國家陷入荒淫無恥中時,王陽明幾經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超越,提出了致良知,讓很多人看到光明。因此我們學者不僅要做看門人、導游和morning call,更要成為祖國和民族選擇道路時的思想者。

         

        文化傳承第一靠人,第二靠“話”?,F在有關儒釋道和西方文化的書汗牛充棟,但我們這里的“話”,不是術語,而是言語。要靠“話”去啟發(fā)渴望了解文化,改變家風的人。我們的“話”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首先就是簡單明白,通俗易懂。讓文化水平比較低的人,包括漢語都不太通的少數民族,能夠一聽就懂,一懂就記住,一記住就做。不如此,我們的工作就事倍,功卻不到十分之一。我們今天常說的“天理不容”“喪盡天良”“天地良心”,還有“知行合一”,都來源于宋儒、明儒,這些話至今還活在老百姓的嘴里、心里,成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我們今天要不要在語言上有所創(chuàng)造?當然我們也需要有一大批學者在書齋里做高深的研究,這樣才能不斷輸送思想養(yǎng)料,經過語言的轉化普及到民眾中。但我希望學者們今后說話不要越說越懸,越說越難,術語越來越多,讀者卻越來越少,少一點什么性,什么論,什么觀,什么主義。老百姓的話最淺出,但常常蘊含著很深的道理,那都是世世代代沉淀在內心中最深刻的東西。老百姓是我們的傳播對象,更是我們的老師。

         

        我對文明傳承聯合會有幾點期望。第一,聯合會和參加聯合會的各成員單位,要深入民間,走村竄寨,走家竄戶,為百姓服務,從百姓身上吸取營養(yǎng)。老百姓才是真正的文化創(chuàng)新者和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者。第二,希望聯合會及各成員單位,要不斷充電。我們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永無休止,對真理的追求亦永無止境,需要我們傾盡畢生之力,十代之力,百代之力!孔夫子至今已經2560多年了,我們還在按照他指引的方向探求真理。第三,文化推廣者和講述者,要率先垂范,身體力行。人非圣賢,熟能無過?圣賢亦有過,過而能改即圣賢。在群眾面前不掩蓋自己曾經走錯的路,說錯的話,做錯的事,要現身說法。第四,要做到真正的聯,真正的合。希望聯合會學習東盟,別學歐盟。參加者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色和主權,互通有無,有難互幫。聯合會在尊重各成員單位主權的前提下,給予幫助和支持。相信如果能夠達到以上幾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又將向前跨進一步,我們民族的胸膛又將挺起一寸,我們說話的鏗鏘之度又將增強一分!一個國家的強大當然主要靠經濟實力,但是歸根結底還是靠文化!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