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以怎樣的人性觀設置政治制度――關于康曉光「儒化論」的思考之二(丘岳首)

        欄目:批評爭鳴
        發(fā)布時間:2010-04-05 08:00:00
        標簽:


        作者:丘岳首

        一個半世紀前,在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剩余價值的秘密」并把它看作人類高尚本性異化的根源。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作為人產生出來的客體反過來主宰了作為主體的人。在這種不人道、不合理的私有制下,資本沾滿人的鮮血,人變得渾身「銅臭味」。人的勞動非但不能給自己帶來自由,反而給自己戴上鎖鏈。由此,馬克思認定,只要消滅私有制,消除人的異化,人美好的「類本性」就可以回歸,一個每個人「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放牧、晚飯后從事批判」的充分自由的人類共同體就可以實現(xiàn)。

        半個多世紀前,在延安窯洞,毛澤東奮筆書寫《為人民服務》時,人類善惡合一的自然屬性就已經在他心中被「詩化」為他后來的詩句所描述的「六億神州盡舜堯」。盡管詩人毛澤東有時也意識到「一個人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在他強奪政權后還是決意開展了一場場改造思想人性的大規(guī)模群眾運動,對中國人輪番進行強制性的「整風」、「洗腦」、「斗私批修」、「文化和靈魂深處的大革命」。毛澤東深信,只要定期來一次這樣的運動,「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式「風流人物」就可數(shù)遍「今朝」。

        2003年6月,在貴州陽明山下「陽明精舍」最高規(guī)格接待來訪者的「俟圣堂」內,康曉光與蔣慶先生促膝長談后,遙望古老的星空,發(fā)「思古之幽情」,心中升騰起對圣人行「仁政」統(tǒng)治「凡人」美妙社會的無限憧憬。[注]兩位「大儒」盡管也明了人既能行善又能為惡,卻走火入魔深信儒學所說的經由「修心」、「教化」,「人皆可以為圣賢」。于是,兩位攜手分工準備大干--建立仁政「儒士共同體專政」。一位著力于強制「凡人」特別是兒童讀經的基礎工作,鼓吹「圣人講的話、編的書--經典---就具有先在的權威性,凡人必須無條件接受,不存在凡人用理性審查同意不同意的問題,因為凡人的理性沒有資格審查圣人的理性,相反只能用圣人的理性來審查凡人的理性,來要求凡人接受?!?nbsp;「對兒童來說,經典的學習必須進行某種強制,家長老師的嚴厲要求與督促就是強制。用中國的話來說,經典的學習不能讓學生‘放羊’,自由主義的教育理論就是讓學生‘放羊’?!梗ㄊY慶《讀經與中華文化的復興》)另一位致力于游說當局推行「仁政」的高層運作,宣揚「看一看中國歷史就知道了,當政統(tǒng)符合道統(tǒng)的時候,政治就穩(wěn)定,當政統(tǒng)背離道統(tǒng)的時候,政治就不穩(wěn)定。也就是說,只要統(tǒng)治者行仁政,就會天下太平,只要他們行暴政,就會天下大亂。而儒士也有兩種身份,當政統(tǒng)符合道統(tǒng)時,他們是政權的支持者,當政統(tǒng)背離道統(tǒng)時,他們是政權的批評者,甚至是反叛者。所以,儒士不僅僅是維護穩(wěn)定的力量,也是改朝換代的革命力量,當然也是復興道統(tǒng),重建政統(tǒng)的核心力量。我認為,這些思想和原則并沒有過時,它們依然可以指導我們今天和未來的政治實踐。」(康曉光《我為什么主張「儒化》」一時間,「讀經」和「儒化論」在中國掀起軒然大波。

        無論馬克思幻覺中的「共產主義天堂」,毛澤東詩意中的「六億神州盡舜堯」和康曉光、蔣慶先生憧憬中的「人皆可以為圣賢」如何千差萬別,三者中明顯的共同之處是:對于人性善的過高期待和對于「教化」功用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前兩位「偉人」的幻想已分別被一個和半個世紀的失敗的實踐試驗擊碎,后兩位「準圣人」的憧憬在筆者看來也難逃「落葉蕭蕭下」的結局。

        縱觀上一個世紀的歷史風云,馬克思主義在全球特別是前蘇聯(lián)的實踐給人類留下了可怕的集體記憶。最早識破列寧「無產階級民主比資產階級民主高出一百倍」的霸權話語、看清斯大林「大清洗」異見人士的殘暴面目的中國人,恰恰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陳獨秀先生。一九四零年陳獨秀「根據(jù)蘇俄經驗二十年,深思熟慮了七八年」在病中給友人的信寫道:「你們錯誤的根由,第一是不懂得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之真實價值(自列寧,托洛斯基以下均如此。)把民主政治當著這是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方式,是偽善,欺騙,而不懂得民主政治的真實內容是:法院以外機關無捕人權;無參政權不納稅;非議會通過,政府無征稅權;政府之反對黨有組織,言論,出版之自由;工人有罷工權;農民有耕種土地權;思想,宗教自由,等等;這都是大眾所需要,也是十三世紀以來大眾以鮮血斗爭七百余年,才得到今天的所謂‘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這正是俄,意,德所要推翻的。所謂‘無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和資產階級的民主只是實施的范圍廣狹不同,并不是在內容上另有一套無產階級的民主。」 (陳獨秀《給連根的信》、《給西流的信》轉自胡適《<陳獨秀最后的見解>序言》)

        毛澤東浪漫主義人性觀指導的中國群眾運動也讓中國人看到了滿目的瘡痍。本來,如果毛澤東真信人性本善,那根本就犯不著由他來發(fā)起「與人斗」的革命,但詩人浪漫的氣質和革命家鐵的意志使他自信具有造就「遍地英雄」的超人能力。周期性及強制性的「思想改造」運動過后,「張思德」、「雷鋒」、「舜堯」不但沒有大批量產生,呈現(xiàn)于神州大地的反而是遍野的「饑民」、「子民」和「暴民」,這就是清醒時的康曉光先生也認識到的毛澤東「行孔孟之道、借馬列主義之皮、執(zhí)秦始皇之法」結出的苦果。厭惡這種浪漫主義人性觀并對之進行最有力反撥的,便是在毛澤東手上「三起三落」的政治強人鄧小平先生。正因為有鄧小平先生對人的自然屬性、天性較為清醒的認知,中國才終于步履蹣跚的走上務實的市場經濟道路( 鄧小平先生的「過」另當別論。)

        至于儒學,其人性觀在中國已有二千年的影響。無論蔣慶、康曉光先生如何神化儒學(認為凡人無法理解、進入),也無論「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性本善」的論說在儒教中如何汗牛充棟比比皆是,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是,作為儒學內核的「禮」與「仁」并沒有培育出多少「仁君」和「賢帝」。奪權后的帝王可以仁慈一時,在維護不可挑戰(zhàn)的「王權」、「天理」和挽救搖搖欲墜的王朝時,他們無一不變身為「滅人欲」、「殺勿赦」的屠伯暴君。

        心性儒學的「為仁由己」、「成賢成圣」等某些教條于人的道德修養(yǎng)、人格提升不無裨益 。政治儒學的「存天理,滅人欲」、「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等歪理卻一直有效的維護了一朝朝王權專制的壽命,成功的阻擋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

        與上述諸種人性觀不同,自由主義的人性觀極為低調。自由主義者承認人趨利避害,「天使」「魔鬼」并存的自然屬性,尊重人以正當手段為己謀利和保守自己財產的權利。認為人可能為善,也可能行惡,人的善可以升華,但人的德性、理性、知性均有限度且多是反復無常不可能穩(wěn)定持久。

        基于這樣的人性觀,自由主義者極力主張建構一個能夠防范人的行惡,特別是防范操控公共權力的人行惡的社會政治制度。這種制度有別于其他社會政治制度的明顯特征體現(xiàn)于對人行惡的高度警惕和對公權力會落入惡人之手的極不放心。

        自由主義者寧愿以「先小人,后君子」的目光小心翼翼的盯著「掌勺者」,同時嚴防公共領域的政府權力越界侵犯私有空間。 你是賢人仁君最好不過,你不是賢人仁君而是「偽君子」、「真小人」,制度也能制約和「揪出」你。

        林達《總統(tǒng)是靠不住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一書中生動描述了人從「欲有所為」到「欲所欲為」的轉換過程, 描述了尼克松總統(tǒng)怎樣面對嚴密防范權力的法律仍然敢冒「大不韙」允許特工提出「我們自己干」的旨在對抗傳媒的「管子工」違法計劃。后來人們還知道了另一總統(tǒng)克林頓如何在白宮的繁忙中偷空偷情而被「揪出」。

        既然由萬千選民精挑細選出來的掌權人尚且靠不住,難道我們還要輕信康曉光蔣慶先生推給我們的「圣人仁君」,輕信靠「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欲雖不可去,求可節(jié)也」(《正名》)的「教化」,輕信靠「節(jié)欲」靠「克己」、靠「仁政」就可達「太平盛世」而輕易放棄建構最具實效防范權力的民主政體的努力嗎?

        制度強于人,僅僅寄望于掌握政府權力的人「舉善心,加諸彼」 的所謂 「推恩行為」是幼稚可笑的;用「誅無道之君如誅一夫」的警告和道德譴責來勸君「自律」是蒼白無力的;企圖通過「仁政」的政治社會化過程使天下「盡仁」、「至善」的構想最終也只能是危險的「烏托邦」玫瑰夢。

        對政制問題的思考奠基于對人自身及其處境的認識,合理的政治制度構筑在多種因素合成的基礎之上,人性觀是這一基礎的重要因素之一。認為雅利安人種是優(yōu)秀種族,而猶太人則是賤民,這一觀念的政治化就曾導出一個納粹極權主義社會。那么,認為「凡人的理性沒有資格審查圣人的理性,相反只能用圣人的理性來審查凡人的理性,來要求凡人接受」的觀念將要把中國引向何處?

        由一班人站在自封的道德高地上,憑借國家權力來「教化」他人,這只不過是極權統(tǒng)治者對人民大眾進行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奴役的一貫把戲。分析道德教化,人性改造與極權專制主義統(tǒng)治之間的關系,筆者將在下一篇文章展開論述。


        [注]:筆者的友人曾應蔣慶之邀赴依山傍水的「陽明精舍」,故得知「精舍」內有各種「堂」「閣」「園」分別接待不同等級的來訪者,2003年6月,蔣慶在最高規(guī)格的「俟圣堂」內接待康曉光。 「俟圣園」有對聯(lián)曰:山中明月,照我讀麟經,五千年往事胸中翻滾,賴王心斷截,天元正始道在是;林下清風,伴人觀鳥跡,九萬劫洪荒性里收盡,依圣學安立,知體培根命歸焉。

        2005-1-10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