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生活外的“桃源”,華中師大副教授鄉(xiāng)下租房辦書院
來源:《長江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初一甲申
耶穌2017年2月26日
江夏區(qū)小朱灣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改造后,顯得非常安靜閑適。長江日報記者彭年攝
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鄉(xiāng)村,清晨呼吸新鮮空氣,夜晚伴蛙鳴入眠,抬頭望得見星空,低頭便是田園野趣。位于梁子湖西邊的江夏區(qū)五里界街童周嶺村小朱灣,兩位武漢“城里人”迷上了灣子里的農(nóng)家庭院,一位在這里開了個國學書院,一位辦起客棧。
今天上午八時許,記者前往小朱灣。灣子里的房屋統(tǒng)一為傳統(tǒng)荊楚民居建筑,黑瓦尖頂、飛檐翹角。仿古磚鋪成步道,庭院露臺古色古香。
在灣內(nèi)新民文化書院里,記者見到了院長許剛。他今年40歲,是華中師范大學國學院副教授。許剛說,因自己常外出講座,近年一直想找一個城市周邊的鄉(xiāng)村,開辦國學基地,既可作為自己講學活動的場所,也是城市生活外的“桃源”。
華中師范大學國學院副教授許剛在他的新民文化書院里。長江日報記者彭年攝
這一愿望去年在小朱灣得以實現(xiàn)。“第一次來時,我挺震撼,覺得就是這里了?!痹S剛對小朱灣一見鐘情,對周邊的自然風光和古樸的村貌贊不絕口。
書院是一棟兩層小樓和一座帶露臺的房屋圍成的一個小院,占地約500平方米,院內(nèi)還設(shè)回廊。小樓大廳是書院活動區(qū),四個書架上擺滿國學書籍。
去年10月,許剛開始通過微信朋友圈發(fā)布活動信息,周末在書院辦讀書會。大家在院里圍坐,一起誦讀和討論國學經(jīng)典。今年,他還計劃為不同群體開設(shè)國學培訓課。
許剛的書院正是村民范秀云的自家院子,許剛每年付給范秀云4萬元租金,合同一次性簽了5年。58歲的范秀云當上房東很高興,她告訴記者,過去她家以種糧為主,3年前自己右側(cè)股骨頭壞死,沒法再干重活,老伴偶爾在外打點臨工。把房子租給許剛后,她和老伴留了一間自住,每年輕松增加4萬元收入。
無獨有偶,書院對面,一名叫胡勇的外企退休員工開了家“壹家親”客棧。去年4月,他來小朱灣租下了一棟兩層半的小樓,租期3年??蜅3宰⊥?,閑余房間當作客房,胡勇去年凈賺1萬元。
童周嶺村大學生村官周昭憲介紹,小朱灣占地785畝,一共有32戶157人。他說:“外出打工的村民將閑置的房屋出租后,年收入翻番。在灣子里的村民自營農(nóng)家樂,生意也越來越好了。”
這樣的世外桃源,小編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去體驗一把了!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江澤涵】鐵石時代 溫柔心腸——讀許石林《清風明月舊襟懷》
【下一篇】【孫欽香】船山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