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廣東財經大學國風社:花朝時節(jié)祭花神

        欄目:高校社團
        發(fā)布時間:2017-03-30 17:14:56
        標簽:

        花朝時節(jié)祭花神

        作者:廣東財經大學國風社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發(fā)布

                   原載于“國風學社”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二月十五日己亥

                   耶穌2017年3月13日

         

         

         

        丁酉年三月十一日,

        由國風學社織云府主辦的花朝節(jié)春游活動

        正式開展。

        在煙雨蒙蒙的春日午后,

        我國風學社諸社員

        與漢風國學社、本心漢服社和三水攝協(xié)的老師

        聚首于沙崗公園,

        以酒香果樂,慶群卉之芳時,

        賀百花之良辰;

        在歡歌笑語之中,覽花朝之春色,

        進同袍之友誼。

         

        花朝節(jié),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jié)”、“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jié)”。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花朝節(jié)在公歷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節(jié)氣“驚蟄”到“春分”之間。此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綻或盛開,定其中一天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當?shù)?。而既然是誕辰,自然需要祭拜。

         

        花朝節(jié)之祭花神


          


        1、主祭與祭拜者共同祭拜花神

        (參祭人員緩緩入場,花神祭祀儀式在莊嚴的氣氛下有序進行。)

         

            


        2、獻官誦讀祭文

        (呈果酒以鮮醇時味,奏宮商以行云回飄,借九州之九龍,祭花神于花朝。)

         

           

         

        3、十二位參祭者獻香

        (參祭人員分別獻香,以示虔誠。)

         

           

          

        4、分食福胙

        (祭已示敬,宴已盡歡,凡與祭者,皆受福胙。)

          

           

         

        5、貼花鈿

        (祭祀完畢,花神賜福。)

         

        【輕松娛樂】

         


         

        1、歌曲表演

         

           

         

        2、舞蹈表演

        (既有音樂,又豈能沒有舞蹈相隨?)

         

            

         

        3、賞紅

        (寫下自己的心愿,向花神祈福。) 

         

         

        【游戲環(huán)節(jié)】

         

          


        1、投壺

        (投壺,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

         

         

         

        2、畫扇

        (投壺為武,豈能無文?欲宣其文,書畫以成。)

         

           

         

        3、踏青游園

        (游戲之后,大家開始游園。)

          

        【合影留念】

         

           


         

         

        通過這次活動,

        我們大家在其中感受到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在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之中

        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