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曾亦、黃銘著《董仲舒與漢代公羊?qū)W》出版、簡介及目錄
書名:《董仲舒與漢代公羊?qū)W》
作 者:曾亦黃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5
【作者簡介】
曾亦,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先秦儒學、宋明理學、清代經(jīng)學與社會理論的研究,并先后出版了《本體與工夫——湖湘學派研究》、《宋明理學》、《共和與君主——康有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禮記導讀》、《何謂普世?誰之價值?》、《春秋公羊何氏釋例·后錄》(點校)等著作。
黃銘,1985年生,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講師。從事春秋學、禮學方向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春秋公羊傳》(合作譯注,中華書局2016年版)、《春秋公羊禮疏》(合作整理,上海古籍2015年版)。
【內(nèi)容提要】
董仲舒為漢初一代儒宗,又是漢代公羊?qū)W主要的代表人物,其學術(shù)世代立為博士,尊于學官,不獨對于兩漢之經(jīng)學,且于中國古代數(shù)千年之政治、法律、社會,影響皆極為深遠。至漢末又有何休,為《公羊》墨守之學,而力辟盛極一時之《左氏》學,可謂漢代《公羊》學之殿軍。其后治《公羊》之學者,兩千余年間,皆莫出二子之外。本書立足于漢晉數(shù)百年經(jīng)學史中的今古之爭,詳細梳理了董仲舒、何休的《公羊》學,及其與《左氏》學的關(guān)系。且本書亦凸顯了董仲舒與何休的差異,并試圖揭示這種差異對于清末《公羊》學的巨大影響。本書長于對《公羊》義理、條例的分析,以及相關(guān)經(jīng)學史脈絡的梳理,是一種不同于思想史論述的經(jīng)學著述。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春秋》學與兩漢今古之爭
第一節(jié) 《春秋》經(jīng)與傳
第二節(jié) 師法與家法:五經(jīng)博士及其增設(shè)
第三節(jié) 今古文與今古學
第四節(jié) 四次今古之爭
第二章 董仲舒之《春秋》學
第一節(jié) 生平與學術(shù)
第二節(jié) 《春秋》之辭
第三節(jié) 《春秋》之義及其天人思想
第四節(jié) 《春秋》微言與孔子改制
第五節(jié) 《春秋》決獄
第六節(jié) 公羊?qū)W籠罩下的《春秋緯》與《白虎通》
第三章 何休與《公羊傳》注
第一節(jié) 通三統(tǒng)
第二節(jié) 張三世
第三節(jié) 異外內(nèi)
第四節(jié) 宋均說“三科九旨”
第四章 《公羊》之獨尊與《左氏》之興盛
第一節(jié) 《春秋》與《左氏傳》
第二節(jié) 賈逵論《左氏》長義
第三節(jié) 杜預與《左氏傳》之成立
參考書目
一、春秋類
二、其他古籍類
三、研究著述
【序言】
爰自清帝避位,民國肇建,乃不遑他事,而汲汲于罷祀孔之典,廢經(jīng)學之業(yè)。“五四”以降,國人惟西學是尚,罪孔氏之徒,至于稍趨保守之現(xiàn)代新儒學,如熊十力、牟宗三等,亦攀緣西法,以為研究傳統(tǒng)思想之津梁。近十數(shù)年來,國人研究西學之興趣,漸舍形上之學,而轉(zhuǎn)趨政治哲學,且適逢儒學之復興,而吾國傳統(tǒng)學術(shù)中,又以《公羊傳》最近于政治哲學。故今日好言經(jīng)世之學者,乃專宗《公羊》,其與近來學術(shù)大勢之轉(zhuǎn)移,實有莫大關(guān)系焉。
十余年前,余始治《公羊傳》。其后撰寫《春秋公羊?qū)W史》,迄今已歷近十年矣。蓋《公羊傳》獨尊于兩漢,至清中葉而再興,其于中國社會、政治之影響,遠非其他經(jīng)典可比。然清以前,《公羊》之顓門著述頗散佚,惟有何休注與徐彥疏,猶全本俱存。故惟賴此書,清人據(jù)以再興斯學,而今人亦得稍窺漢學門徑也。其后又得清末今文學者翼護,雖遭民初廢經(jīng)之厄,然公羊?qū)W終能重光于今世矣。
古人以《公羊傳》傳自子夏,其后公羊氏一門世世相傳,至漢乃著于竹帛。考何休諸書,尤以“三科九旨”為根本,然其說實已具于董仲舒,蓋公羊先師歷代相傳之秘要也。董子為漢儒宗,其弟子世據(jù)學官而傳其學,且終漢晉之世,皆得立為博士。則《公羊》之獨尊,實尊董子之學也。今觀《白虎通》一書,朝廷議禮訂制,大致頗本于《公羊》,故今欲治《公羊》者,亦不得不推本于董子也。
此書蓋據(jù)《公羊?qū)W史》一部,稍作節(jié)略而成。黃銘隨余研治《公羊》有年,其博士論文即專治董氏,故余囑其撰寫第二章,其余諸章由某草就焉。
是為序。
曾亦于滬上四漏齋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