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欄目:家風(fēng)家訓(xùn)
        發(fā)布時間:2017-07-04 20:08:57
        標簽:

        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十一日壬辰

                   耶穌2017年7月4日

         

        周敦頤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省道縣)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教育家,宋明理學(xué)開山鼻祖。因晚年在江西廬山蓮花峰下傍水而筑“濂溪書堂”定居,世稱濂溪先生,儒者尊其為“周子”。曾任洪州分寧縣主簿、郴州郴縣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國子博士、通判虔州、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判官等,為官清廉,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學(xué)術(shù)上,其提出的太極、理、氣、性、命等一系列哲學(xué)范疇,成為宋明理學(xué)的基本范疇,他本人成為宋明理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去世,謚號元,稱元公。著作有《通書》《太極圖說》《愛蓮說》等,后人編有《周子全書》。

         

        周氏家規(guī)祖訓(xùn)

         

        周敦頤品性高潔,為官清廉,淡泊名利。他曾自詩云:“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他去世后,繁衍生息于湖南、江西等地的周氏子孫皆以其思想為根基制訂有《周氏家訓(xùn)》。

         

        湖南道縣等地《周氏家訓(xùn)》為:“事親必孝,待長必敬。兄友弟恭,夫義婦順。冠婚喪祭,秉禮必慎。學(xué)文必功,習(xí)武必勤。治國必忠,治家必嚴。居功毋驕,見恩必謝。士農(nóng)工商,擇術(shù)必正。毋聽婦言,而傷同氣。毋作非法,而犯典刑。毋以眾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貧。毋以賭博而蕩產(chǎn)業(yè),毋以謠辟而墜家聲。制行唯嚴以律己,處世當寬以繩人。茍能行之于久久,當必報之冥冥。誦之再三,而其敬聽。”

         

        江西九江濂溪區(qū)《周氏家訓(xùn)》則有“敬父母、和兄弟、慎交游、禁游惰、禁賭博、勉讀書、守法紀,安本分”等條目,要求周氏后人在修身上下功夫,做一個忠于職守、廉潔奉公的謙謙君子。后又制定新家規(guī)十則,包括愛國家、孝父母、和兄弟、睦鄉(xiāng)鄰、守法紀、講榮恥、戒賭博、勤學(xué)習(xí)、精職業(yè)、慎游惰等內(nèi)容。

         

        綜觀周氏家規(guī)祖訓(xùn)內(nèi)容,核心內(nèi)涵皆為“心清氣和”?!靶那濉笔侵^為人正,止有方,抱樸守一,不為世俗所染。安守本分,奉公守法,不越常規(guī);處世為人,不失禮義;為官為民,不亢不卑;淡泊名利,榮辱不驚。如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氣和”則注重推己及人,用自身品格影響社會風(fēng)氣。在家孝敬父母,敦睦兄弟;尊長愛小,互相禮敬,遇難而幫、遇貧則濟,遇惡則糾;在外與人為善,兼濟蒼生,天下一家,無分伯仲,鄰里之間,無分高下。如蓮之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視頻腳本

         

        周敦頤:濂溪清風(fēng)遠 千古愛蓮說


          

         

        【學(xué)生朗讀】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里是滾滾長江奔流之地,這里是巍峨挺立匡廬腳下,這里是江南水鄉(xiāng)古城潯陽,這里人杰地靈、群英薈萃,這里千年來一直傳頌著一個響亮的名字——周敦頤。

         

        周敦頤(1017-1073年),別稱濂溪先生,著名哲學(xué)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學(xué)家。他是“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學(xué)代表人物,理學(xué)鼻祖。

         

        周敦頤熱愛大自然,喜歡游山賞水。他與廬山的淵源十分深厚,去贛州任職時經(jīng)過九江,在朋友的帶領(lǐng)下初次來到廬山游玩,自此他就愛上了這片奇山秀水之地,萌生出在此定居的意愿。后在南昌等地任職時又多次到廬山游玩。到星子(今江西省廬山市)任職后,他再也不愿離去。他曾在自賦詩中寫道:“廬山我愛久,買田山中陰?!鄙踔翆⒃诤侠霞业哪赣H之墓也遷葬到廬山蓮花峰下。

         

        理學(xué)思想照四方

         

        他喜愛廬山北麓蓮花峰一帶的清雅環(huán)境,尤為喜愛從蓮花洞流出的一股清泉。為紀念家鄉(xiāng),他給住所旁的一條溪水命名為濂溪,自號濂溪先生,在溪上筑一書屋,這就是后來著名的濂溪書院。在蓮花峰下,周敦頤開始授道著書,寫下了《太極圖說》《通書》等,被后人編成《周子全書》。


             


        廬山蓮花洞

         

        九江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院長 吳國富:

         

        儒家的核心理論一個是“內(nèi)圣”,一個是“外王”。在先秦儒學(xué)當中“內(nèi)圣”的理論闡述得并不是很充分,“內(nèi)圣”和“外王”之間的關(guān)系揭示得也不是很清晰,但是周敦頤在他的《太極圖說》以及《通書》當中就把兩者的關(guān)系給予了明確地揭示,揭示一個人怎么通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達到一種“內(nèi)圣”的境界,將它用于社會實踐,從而實現(xiàn)“外王”境界。他的“內(nèi)圣”境界按照他的描述,要做到中正仁義、無欲而靜,這個理論得到后來理學(xué)家的繼承,二程(程顥、程頤)和朱熹就是在他創(chuàng)造的基礎(chǔ)上,充分發(fā)展了理學(xué)的思想體系,所以周敦頤也就成為后代理學(xué)家公認的開山鼻祖。

         

        周敦頤在宋代理學(xué)開山之作《通書》中表達了“師為天下善”的觀點,在立師之道、教育之則、樂教之善諸多方面,他有著不同于傳統(tǒng)儒學(xué)教育的態(tài)度。他認為,只有達到至誠境界,人性才能完善。因為誠是仁、義、禮、智、信的根本。

         

        周敦頤將儒家倫理道德哲學(xué)化和思辨化,構(gòu)造了一個納自然、社會、人生為一體的宇宙論體系,提出“無極而太極”的宇宙生成論。他的思想感染了很多人,宋代理學(xué)大家程顥、程頤以及吳與弼、歐陽德、羅洪先等一大批理學(xué)界代表人物都先后來到濂溪書院求學(xué)。周敦頤開創(chuàng)的宋明理學(xué),經(jīng)過程顥、程頤兩位弟子的繼承和完善,后經(jīng)朱熹的發(fā)揚光大,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

         

        為官廉潔美名揚

         

        一生剛直不阿、廉潔自律的周敦頤,以名節(jié)砥礪品行。周敦頤為官期間主要從事刑事案件的偵察審理工作,他不懼強權(quán),政事精絕,破解了很多疑難雜案。

         

        在贛州任職時,周敦頤發(fā)現(xiàn)有一名囚犯罪不當死,可是他的上司王逵為人強勢,堅決要處死囚犯,眾人懾于王逵的權(quán)勢,都不敢與王逵爭論。周敦頤在據(jù)理力爭無果的情況下,把笏板重重摔在地上,怒斥:“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币馑际牵@樣的官還能當嗎?草菅人命來迎合上司,我做不出來,寧愿辭官也不愿茍且。王逵震驚之余省悟,改了囚犯的死罪,后來他還多次向朝廷舉薦周敦頤。

         

        中國孔子基金會學(xué)術(shù)委員 蔡厚淳:

         

        周敦頤為人為官的品格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三說一賦”中?!叭f”,就是《太極圖說》《愛蓮說》《養(yǎng)心亭說》,“一賦”就是《拙賦》,尤其是他的《愛蓮說》和《拙賦》。《愛蓮說》認為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就應(yīng)該出淤泥而不染,不管環(huán)境怎么惡劣,自己應(yīng)該追求一種高尚的人格和品質(zhì)?!蹲举x》強調(diào)一個人為官,一定要扎扎實實地為老百姓做實事,不要追求那些所謂的機巧、機變、權(quán)變等。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chǎn)。

         

        【黨員干部誦讀《拙賦》】或謂予曰:“人謂子拙。”予曰:“巧,竊所恥也,且患世多巧也?!毕捕x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勞,拙者逸;巧者賊,拙者德;巧者兇,拙者吉。嗚呼!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fēng)清弊絕。

         

        周敦頤所著的這篇《拙賦》只有40字,加上序也只有60多個字,但這篇短文,卻是體現(xiàn)周敦頤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巧者損人利己,損公肥私,是地地道道的“賊者”;而拙者正大光明,嚴于律已,是社會所推崇的“德者”。不巧言令色,不阿諛奉迎,這正是他為官一生的真實寫照。

         

        周敦頤為官清廉,安貧樂道,晚年時積蓄無幾。一次病重時,友人來看望他,發(fā)現(xiàn)他家中“服御之物,止一蔽篋,錢不滿百”。清貧如斯,他卻“所得俸祿悉以周宗族奉賓友”。而且他重視教育,所剩無己的積蓄也用以開辦學(xué)校、修繕學(xué)堂。

         

        愛蓮之說唱千載

         

        古今塵世知多少,滄海桑田幾變遷。周敦頤去逝后,后人將他葬在了今天的江西九江濂溪區(qū)蓮花鎮(zhèn)的蓮花峰下。先人化作黃鶴去,只留下一座濂溪墓讓后人瞻仰懷念。遵從周敦頤“吾后世子孫,遂為九江濂溪人”的囑咐,其子周壽、周燾定居在此生息繁衍,自此潺潺流淌的濂溪旁多了一座名叫周家灣的村莊。后人為了紀念周敦頤,把廬山區(qū)改名為濂溪區(qū),在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修建了“周敦頤愛蓮堂”和“周敦頤廣場”。

         

          


        九江市濂溪區(qū)周濂溪夫子墓

         

        在歷史的長河中,周敦頤最為后人廣泛所熟知的是他的那篇《愛蓮說》。周敦頤一生鐘愛蓮花,每居一地,都要于堂前鑿池種蓮,他以一種對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以蓮自喻,表達自己特立獨行的高尚人格和清廉之志。此后,蓮花就成了清雅、高潔、淡泊的代名詞。

         

        九江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院長 吳國富:

         

        《愛蓮說》里面的一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他為人的品格,那就是描寫荷花的“中通外直”。當一個人心懷天下,關(guān)注蒼生百姓的時候,就破除了自己的小我,這就是我們傳統(tǒng)的儒學(xué)教育和理學(xué)教育所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他們追求的是一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反過來說,他又克服了自己的貪欲,使得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好像光風(fēng)霽月一般,光明磊落,考慮自己的事情少了,自己個人的私欲和物欲淡化了,這就形成了中通。所以,我覺得這個“中通外直”,能夠相當形象地體現(xiàn)出他的為人品德。

         

        【學(xué)生朗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氏子孫誦讀《愛蓮說》

         

        濂溪區(qū)蓮花峰下,一代又一代,就連剛剛識字的娃娃都會背誦《愛蓮說》。影響所及,蓮花鎮(zhèn)周邊的許多村落都以《愛蓮說》作為家訓(xùn)的藍本。周氏后裔說,周氏家訓(xùn)概括起來,就是“清、正、和”三個字,清就是清廉;正就是正氣;和就是和諧。究其核心內(nèi)涵,皆發(fā)脈于“和而不同,出淤泥而不染;安貧樂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遺風(fēng)。

         

        《周氏家訓(xùn)》育后人

         

        眼前這本周氏后人以周敦頤思想為根基制訂的《周氏家訓(xùn)》,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愛國家。齊家、治國乃儒家相輔相成的兩大要義,周氏后人深受其思想熏陶。

         

        九江廬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寧寧:

         

        周敦頤的思想精神既體現(xiàn)為在厚德中行道,在勤為中悟道,在天地中立道的襟懷,也體現(xiàn)出仁愛至公、清廉為官、勤政利民的為官之道。這是后人對周敦頤思想的解讀,也是周敦頤對后人的期盼。

         

        周氏子孫一代代恪守周敦頤為子孫定下的規(guī)矩方圓,遵循著至善、至誠和不貪不慳的道德準則。

         

        周氏后裔:

         

        我們家訓(xùn)主要有兩大要義,一是立品行,二是要節(jié)儉。人無論貧富貴賤,都要修身養(yǎng)性,不為世俗所染,不為功利所惑;而且切記不要暴殄天物,揮霍無度。

         

        【孩童在老人帶領(lǐng)下誦讀家訓(xùn)】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汝需記:揮霍一席酒,窮漢半年糧;汝需記:起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比水洗沙;汝需記:暴殄天物,入不敷出;華衣錦食,鮮克有終;周家兒郎,慎之戒之!

         

        “敬父母、和兄弟、慎交游、禁游惰、禁賭博、勉讀書、守法紀,安本分?!边@八條家規(guī)強調(diào)的是在修身上下功夫,做一個忠于職守、廉潔奉公的謙謙君子。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蓮的品質(zhì)是文人的精神向往,也是為官為人的廉潔標桿。周氏家規(guī)的一大特色便是與時俱進,這與周敦頤敢為人先的秉性一脈相承。在八則老家規(guī)基礎(chǔ)上,周氏家族又推出了新家規(guī)十則,著重強調(diào)周氏兒孫要廉潔自律,克勤克儉,固本圖新。

         

        濂溪區(qū)第一幼兒園園長 周秀麗:

         

        我們在外工作,家中長輩常會叮囑,不該拿的別拿、不該貪的別貪。周氏家規(guī)有條底線,凡是在廉字上出了差錯,就不配做周氏后裔。所以如果周氏后裔在外面當官,貪污腐敗被彈劾了,家譜里面就會將他除名。物必先腐,而后蟲生;防微杜漸,首在家訓(xùn)。

         

        周氏新老家規(guī)通過對《愛蓮說》不斷地解讀,立意在周氏兒孫中養(yǎng)成對高潔品行的推崇。家族規(guī)定,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陽節(jié),是周氏的宗長或長輩將家規(guī)家訓(xùn)傳授給年輕人的既定日子。任憑歲月更替,教澤如新,風(fēng)骨未泯。

         

        【學(xué)生】從我記事開始,爺爺就教我讀家訓(xùn)。

         

        【學(xué)生】爺爺奶奶告訴我,一定要做一個正直、清廉、高潔的人。

         

        【學(xué)生】在《愛蓮說》中我最喜歡“中通外直”這四個字。

         

        【學(xué)生】老師告訴我們,做人就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敝芗覟忱铮T前小溪潺潺、輕流緩唱,池塘里荷花映日顧盼生姿,村民們?nèi)諒?fù)一日守護著周敦頤的墓園,守望著這片祥和安寧的家園故土。在厚實的家風(fēng)熏陶下,周家灣人看起來總是那么心平氣和,謙讓、和睦。這里走出的族人,其中不乏政府官員、學(xué)者、企業(yè)家,可謂士農(nóng)工商,人才輩出。可不管職務(wù)多高,學(xué)問多大,最讓他們引以為豪的卻是身為周敦頤的后裔。

         

        【學(xué)生朗讀】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千年來,人們對《愛蓮說》的傳唱,何嘗不是對一種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對一種高尚品格的追求!“和而不同,出淤泥而不染”是愛蓮遺風(fēng)的精髓;“安貧樂道,濯清漣而不妖”是《周氏家訓(xùn)》的核心,這二者相輔相成,渾然一體,香遠益清,百世流芳!

         

        ●周敦頤詩文選譯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卉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唯獨我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能有多少人?對于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拙賦

         

        或謂予曰:“人謂子拙?”予曰:“巧,竊所恥也?!鼻一际蓝嗲梢?,喜而賦之。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勞,拙者逸;巧者賊,拙者德;巧者兇,拙者吉。嗚呼!天下拙,刑政徹;上安下順,風(fēng)清弊絕。

         

        【譯文】

         

        現(xiàn)實生活中,機巧的人往往夸夸其談,素樸的人沉默寡言;機巧的人胡亂折騰,無孔不入,素樸的人平實本分,安逸舒坦;機巧的人傷害他人,素樸的人施惠于人;機巧的人兇險,素樸的人吉祥。哎呀,天下人都素樸,刑罰政務(wù)就清廉;朝廷清泰,百姓和順,風(fēng)清氣正,邪弊絕跡。

         

        養(yǎng)心亭說

         

        張子宗范有行有文,其居背山而面水。山之麓構(gòu)亭,甚清靜。予偶至而愛之,因題曰“養(yǎng)心”。既謝,且求說,故書以勉。

         

        孟子曰:“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庇柚^養(yǎng)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蓋寡焉以至于無,無則誠立明通。誠立,賢也;明通,圣也。是圣賢非性生,必養(yǎng)心而至之。養(yǎng)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

         

        【譯文】

         

        孟子說:“心性修養(yǎng)不過是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罷了。一個人能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雖然德性、精神以外的東西不能都得到,但很少不能得到;如果自己的欲望膨脹,雖然德性、精神性的東西不能說沒有,但也是很少能存養(yǎng)的?!蔽乙詾?,修養(yǎng)心性不僅是節(jié)制欲望、存養(yǎng)德性,而且在于無求、無欲,能真正無求、無欲,就能安立真誠體性,明白通暢無阻。安立真誠體性,就能成為賢人;明白暢通無阻,就能通向圣人的境界。所以,圣賢不是天生的,必定是努力修養(yǎng)心性才能做到。修養(yǎng)心性能有這樣的良善作用,全在于自己努力而已。

         

        任所寄鄉(xiāng)關(guān)故舊

         

        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

         

        停杯厭飲香醪味,舉箸常餐淡菜盤。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

         

        故人欲問吾何況,為道舂陵①只一般。

         

        【注釋】

         

        ①舂陵:周敦頤老家營道縣的舊稱。

         

        【譯文】

         

        老夫(指周敦頤自己)生來就是一副硬骨頭,雖為官數(shù)載、宦海沉浮,但依然不改讀書人清風(fēng)雅意之態(tài),潔身自好,不為迂腐官場聲色犬馬所誘惑。

         

        生活上,不喜好推杯換盞之酒色,不貪念香味美妙之佳肴,家常淡菜就感到清香撲鼻,愜意無比。

         

        工作上,勤政為民,雖事情冗雜,但仍倍感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清廉為官,胸懷坦蕩,心無旁騖,夜能安然入睡,夢魂也受不到驚嚇。

         

        故鄉(xiāng)的朋親好友如要了解我的境況,我自豪地告訴您們,我依然是和家鄉(xiāng)道州普通百姓一樣,常思貪欲之害,常懷愛民之心,平和快樂地工作、生活。

         

           


        濂溪故里——湖南省道縣樓田村

         

        ●周氏家訓(xùn)摘編

         

        敬父母

         

        十月懷胎三年哺乳,父母之德昊天罔極。乃不孝之子,或侮白發(fā)為無知,或等高堂如行路,抑思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以人而不如物乎?!浴吨苁霞矣?xùn)》

         

        【譯文】

         

        父母生育子女要懷胎十月,哺乳三年。父母的恩德真是比天還要高,比地還要厚??!有些人竟然不知孝,或辱罵白發(fā)父母,或?qū)Υp親如同路人。殊不知,羊羔尚且懂得跪乳,烏鴉也有反哺之行。為什么人還比不上這些動物呢?

         

        慎交游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誠以熏陶漸染有侵涇而不自知者。交游雖小,德行之厚淳澆,以之身家成敗。因之族間子弟,士工裔各有交游,各慎所與?!浴吨苁霞矣?xùn)》

         

        【譯文】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芝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賣臭咸魚的店鋪,久而久之就聞不到咸魚的臭味了,這都是因為逐漸被周圍環(huán)境所熏陶感染而自己卻不發(fā)覺。結(jié)交朋友雖是小事,卻關(guān)乎德行的多寡、事業(yè)的成敗。因此,族中的子弟無論從事哪一行業(yè),交友之時,都需要謹慎處之。

         

        禁游惰

         

        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以故君子勞心,小人勞力,無敢舍業(yè)以嬉倘。或肆意浪游,玩時愒①日,謀道者,老大無成,謀食者,饑寒莫保,甚且放蕩漂流,因之奸淫邪盜。游惰之害,伊于胡底②,不可禁哉?!浴吨苁霞矣?xùn)》

         

        【注釋】

         

        ①愒(kài):荒廢。

         

        ②伊于胡底:對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表示感慨,意思是究竟要到什么時候為止,意同不堪設(shè)想。

         

        【譯文】

         

        勞碌使人思考,思考就會萌生變革的對策。因此,無論是勞心者,還是勞力者都不會舍棄自己的本業(yè)而玩樂。一旦肆意放蕩自己的行為,終日貪圖玩樂,就會老無所成、食不果腹,更有甚者,誤入歧途,作奸犯科,終至身陷囹圄。游手好閑、懶惰的危害,無窮無盡,不能不禁。

         

        勉讀書

         

        為父兄者,盡應(yīng)把子弟入學(xué)深造,俾得隨潮流增長新知識,而肩負保國衛(wèi)家之重任。否則不惟有書不讀子孫愚,抑亦束縛子孫之本能耳?!浴吨苁霞矣?xùn)》

         

        【譯文】

         

        作為父兄,都應(yīng)將子弟送至學(xué)堂,使其跟隨潮流、增長新知,從而肩負起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否則,不僅使子弟愚鈍無知,還會束縛他們的天性。

         

        和鄉(xiāng)黨

         

        古者五族為黨,五州為鄉(xiāng),睦婣①任恤②之教由來尚矣。孟子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豈非和之大道哉。倘所居相接囂凌詬淬、鼠牙雀角,甚至鳴官構(gòu)訟、結(jié)仇結(jié)冤,報復(fù)不已。嗚呼,噫嘻里仁為美之謂何,而顧失此京睦之淳風(fēng)乎。我族人雖至愚當亦知之?!浴吨苁霞矣?xùn)》

         

        【注釋】

         

        ①睦婣:同“睦姻”,意思是姻親和睦相處。

         

        ②任恤:誠信并給人以幫助同情。

         

        【譯文】

         

        古人把五族作為一黨,五州作為一鄉(xiāng),他們姻親之間和睦相處、誠信待人、體恤鄉(xiāng)鄰的風(fēng)氣,流傳已久。孟子說:平日出入,互相友愛;防御盜賊,互相幫助;一有疾病,互相照顧,這不是達到和睦的最好途徑嗎?假如所居之處的百姓終日辱罵叫囂、恃強凌弱,甚至結(jié)仇結(jié)冤、對簿公堂、報復(fù)不止。這是多么可悲啊,不知道居處在仁愛的鄰居鄉(xiāng)里中才是美,而失去淳樸的和睦風(fēng)尚。我們族中即使是愚鈍之人,也應(yīng)該知道這個道理啊。

         

        ●名家觀點

         

        一生著述僅6000余字,周敦頤為何被譽為“理學(xué)開山鼻祖”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

        蔡厚淳(中國孔子基金會學(xué)術(shù)委員)


          

         

        湖南省道縣周敦頤千年誕辰紀念活動現(xiàn)場

         

        北宋著名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教育家周敦頤(1017-1073)世稱“濂溪先生”“周子”,是宋明理學(xué)開山鼻祖,今年恰逢其誕辰1000周年。

         

        周敦頤在世之時,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yè)“過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懷灑脫,有仙風(fēng)道骨。但沒多少人知道他的理學(xué)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珦(字太中)知道他的理學(xué)造詣很深,并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到他的門下,后來二程均為著名理學(xué)家。

         

        至南宋,周敦頤聲名振起,學(xué)者胡宏等人開始對濂溪之學(xué)倍加推崇。起到關(guān)鍵作用的是理學(xué)集大成者朱熹,他對周敦頤評價很高,為他作事狀,又為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通書》作注。南宋“東南三賢”之一張栻更稱他為“道學(xué)宗主”。

         

        于是周敦頤盛名一時天下傳頌。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紛紛建濂溪祠紀念他;宋寧宗賜周敦頤謚號為“元”,因此周敦頤又被稱為“元公”;到宋理宗時,從祀孔子廟庭,確定了周敦頤的理學(xué)開山地位。

          

         


        湖南省道縣周敦頤故居

         

        周敦頤的哲學(xué)思想具有劃時代意義。由他的哲學(xué)思想發(fā)展而成的理學(xué),成為中國思想史上七百年不動搖的官學(xué)。但是,他的著述甚少,一輩子留給后人的主要著作有:《通書》2832字、《太極圖說》249字、《養(yǎng)心亭說》140字、《愛蓮說》119字、《拙賦》65字(含序)、若干詩詞書信等,共計6000余字。

         

        名傳后世的《愛蓮說》中,周敦頤以蓮花喻君子的人格,成為后人此類譬喻的楷模,有開山的意義。以蓮花喻君子并側(cè)重于“出淤泥而不染”,是強調(diào)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君子來說,環(huán)境可以不如意,但人格必須高尚。文中幾種花的比較,實際上是幾種不同人格、不同價值取向的比較。人生在世,不能被物欲所遮蔽,應(yīng)該有一片精神上的凈土,有一處精神上的美好家園。這種標舉,在今天依然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拙賦》作于永州任上,全篇只有40字,加上序25字,總共65字,可以稱得上一篇“微博體”的超級短文。但這篇短文,卻集中地體現(xiàn)了周敦頤的政治思想與理念。周敦頤奉行和向往的是“上下安順,風(fēng)清弊絕”的和諧景象。風(fēng)清主要是指官場風(fēng)清氣正。官場風(fēng)氣清正了,各種弊端才能得到抑制、減少。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端正官場風(fēng)氣,提倡“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反對一切華而不實、投機取巧的行為。他寫這篇短文的目的,就是要崇拙而去巧,頌拙而恥巧,以期形成一種風(fēng)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由于這篇短文意義重大,后人為紀念周敦頤,在永州通判廳的后面建立“拙堂”,將《拙賦》刻于堂中石碑之上。

         

        《太極圖說》就更加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了?!端问贰返脑u價是:“(周敦頤)博學(xué)力行,著《太極圖》,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又著《通書》四十篇,發(fā)明太極之蘊……其言約而道大,文質(zhì)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xué)者也?!?/p>

         

        《太極圖說》的突出貢獻是“三論”:

         

        (一)宇宙論:《太極圖說》是一個言簡意賅的宇宙發(fā)生發(fā)展論綱。全文僅249字,卻被奉為“宋理學(xué)之宗祖”。因為它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地、完整地論述宇宙發(fā)生、發(fā)展的著作,對而后來儒家學(xué)說的更新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短珮O圖說》將宇宙演化過程歸納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無極而生太極”;第二階段:從“太極”到“陰陽”;第三階段:從“陰陽”到“五行”;第四階段:從“五行”的運動到“萬物化生”。綜上所述,周敦頤的宇宙發(fā)生論,可以概括為這樣一個公式: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天地萬物。

         

        (二)動靜論:在談到動靜問題時,《太極圖說》較好地解決了陽動與陰靜的關(guān)系。周敦頤把這種關(guān)系概括為四句話:“動極而靜,靜極復(fù)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在周敦頤看來,陽動與陰靜,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而且還相互轉(zhuǎn)化。靜止中有運動,運動中有靜止。這便是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基本規(guī)律。1000年前的周敦頤就能如此精辟地闡釋“運動與靜止”這一哲學(xué)命題,確屬可貴。

         

        (三)人生論:《太極圖說》的目的在于把宇宙論和人生論結(jié)合起來。關(guān)于“人生論”,周敦頤概括為四條:人,萬物之一也(人也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產(chǎn)物之一);萬物中,人最靈而善惡分(人是稟陰陽五行之靈秀而成,具有思維能力,更有萬物不備的善惡觀);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突出人的特別之處在于道德品性,并以此作為立“人極”的標志,從而強調(diào)人當以“中正仁義”作為人生準則,以“主靜無欲”的方法進行修養(yǎng));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太極圖說》的最后,周敦頤強調(diào)唯有對大“道”有真切體認的人才享有最寶貴的財富。這是一種因自我生命之原發(fā)舒展獲得的充實和快樂,是對生命本質(zhì)的徹悟。

         

        周敦頤不但廉潔為官,而且廉潔治家。他曾自詩云:“芋蔬可卒歲,絹布是衣食,飽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彼缧藕昧x,“以名節(jié)自砥礪”,平生不慕錢財,愛談至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他盡管自身并不富裕,但還把自己的積蓄絕大部分用來幫助故里宗親。

         

        他經(jīng)常告誡家人:錢財身外物,夠用即可;房舍遮風(fēng)雨,夠住就行。正是周敦頤的清廉治家,從嚴教子,他教育的兩個兒子都高中進士,長子官至司封郎中,次子為徵猷閣待制。

         

        根據(jù)周敦頤治家思想總結(jié)出的《周氏家訓(xùn)》基本內(nèi)容皆為弘揚清、正、和之精神,其中的“規(guī)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愛幼”以及“出仕為宦,官清吏瘦;攝職從政,報國為民”等,皆體現(xiàn)了“愛蓮”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歷代后人,使后人中為民者“積德、行善、慈愛”;為官者“興農(nóng)事、重教化、救良民”。

         

        總之,在學(xué)問上,他是宋代理學(xué)的開山人;在文章上,他寫出了《通書》《太極圖說》等驚世之作;在教育上,他是理學(xué)奠基者“二程”的導(dǎo)師;在能力上,他初出茅廬,就令“老吏弗能如”;在品格上,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崇拙而恥巧;在仕途上,他“盡心職事,洗冤澤物為己任”;在清廉上,他“服御一敝篋”,官清贏得夢魂安;在治家上,他清正淡泊……

         

        他,就是周敦頤!人格的楷模,廉吏的榜樣。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