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街巷為墨,染古城千年風(fēng)華
作者:王亞妮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十八日己亥
耶穌2017年7月11日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徽州是山水氤氳的人間仙境,是歲月雕刻古典小鎮(zhèn)。如果說徽州隱藏著驚艷世界的風(fēng)光,那么歙縣則集徽州精華于一身。三生有幸我是從這水墨丹青般的”國畫”中走出的小女人,三生有幸我有機會能帶著自己的小伙伴們回到這里,尋覓那神秘典雅的風(fēng)味。
青磚黛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罩蒽h,詩意、溫情、婉約,不同于廈門深圳的小資繁華,也不像新疆西藏那般圣潔純粹,歙縣有她的古樸與安靜。在歙縣,有一種寧靜是粉墻黛瓦青山環(huán)繞,有一種典雅是高低起伏的馬頭墻和林立的牌坊;在歙縣,有一種清幽是”無邊細(xì)雨濕春泥,隔霧時聞小鳥啼”,有一種悠然是”楊柳含顰桃?guī)Γ贿呉鬟^畫橋西”。她就像一個滿目憂傷的文化人,靜靜地端坐著,傾聽著四面八方的聲音,微微地蹙著眉,聳著鼻子輕輕地呼吸,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篤定與從容。在經(jīng)歷千年的風(fēng)雨之后,除了保留住驚艷的秀美山色和淙淙的小橋流水之外,還沉淀出肅穆莊嚴(yán)的牌坊祠堂和古民居。這些大氣雍容的古典遺存,讓她在不知不覺中疏離了繁華和急功近利,在風(fēng)云變幻的時代浪潮中固守著千年不變的矜持和清貧,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常中,講述著迎來送往的故事。在我的印象里,徽州歙縣最獨具特色的便是她的古街老巷,就像那一抹淡淡的水墨,在我無數(shù)個夢里渲染出一卷卷獨具韻味的丹青。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輕輕的,我們來了,踩著細(xì)碎的步伐,走進斗山街,沿著那幽長的青石板路面,一點一點地品味那獨特的斗山徽韻。像許多其他的古巷一樣,歙縣的斗山街也隱藏著太多的幽暗凄迷。在這些幽深的巷道兩邊,是徽商留下的老房古宅,以天井為中心,向內(nèi)封閉組合,高大的馬頭墻摩肩接踵,相互錯落又互不壓制。如此設(shè)計,既是為了防火防盜,也隱含了暗室生財?shù)拿孕??!鄙倘酥乩p別離”,高墻深庭,既給經(jīng)常外出的徽商減少了一份擔(dān)憂,也給留守在家的婦孺一點踏實的安慰。佇立在牌坊前,煙雨朦朧中仿佛可以看到葉氏那凄婉迷茫的眼神;站在楊家大院內(nèi),古樸莊重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楊家昔日的榮華;望著高深頹圮的籬墻,古私塾許家廳內(nèi)仿佛傳來了一陣陣?yán)世实淖x書聲……
不同于斗山街的幽暗凄迷,漁梁老街的風(fēng)韻卻是平靜悠閑。如果說煙雨朦朧中的斗山街是一位結(jié)著愁怨的、丁香花一樣的姑娘,那么暖陽照耀下的漁梁老街則是一位寧靜神秘的美人。由清一色的卵石鋪就成一條條斗折蛇行的小巷,就像魚刺般往前延伸,和江的走向一致,仿佛在競爭著誰長誰快。巷道兩邊是清一色的舊式板門店鋪,“亦店亦宅”是這些老房子最大的特色。整齊有致的雕花石窗、高聳的馬頭墻、精致的石雕圖案、墻壁上殘留的老字號,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都透出淡淡的絳紅或栗色,處處留著歲月的斑駁,向過客訴說著那曾經(jīng)的繁華。走在蜿蜒的街巷里,總有幾株翠綠的枝葉橫插出來,或有幾盆艷麗的花兒熱烈地開放在角落,亦或是幾只嘰嘰喳喳的鳥兒,向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表示著他們的歡迎。老店門口老人們有的瞇著眼睛打瞌睡,有的依偎在一處聊著家長里短;偶爾走出一個蹣跚學(xué)步的幼兒,身后跟著忠實護主的小狗,遠(yuǎn)方走來三五成群的游人,他們都給安靜的老街增添了無數(shù)靈動的音符,讓人感覺那么和諧美妙又充滿生機。
我打徽州歙縣走過,那等在歷史里的容顏在街巷里開落。即使是歲月的侵蝕,也難以湮滅這些古街老巷的璀璨光芒,反而增添一股歷史沉淀下的獨特風(fēng)味,滲透出屬于徽州歙縣的獨特氣質(zhì)。你看,她正以她獨有的旋律,搖曳著迷人的風(fēng)情,從水墨丹青中向我們走來……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