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木棉花開的聲音
——余東海老師印象
作者:李金霞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西元2018年6月27日
(一)
給黑女送余東海老師的專著《大良知學》,稍坐。她告知余老師明日來靈寶,稀有的興奮在她平靜的臉上綻放。我遺憾地說明天去三門峽參加老同學孩子的婚禮,無緣拜見余老師了。
回家后極不安分:久仰的老師來到身邊卻不能相見,要好的閨蜜只有這么一個女兒……思慮重重后立即給同學電話說明,請她裁決。知我者莫過于閨蜜。電話那頭傳來:“親,機會難得,去拜見大師吧。”感動,喜悅!
黑女笑曰:“明早我們?nèi)ソ永蠋?,你靜心等候,中午一起為老師接風。”
一夜難眠,翻閱研讀《大良知學》時的寥寥體悟:余樟法老師的《大良知學》,常有驚語暖心。有時默誦幾遍入骨,然轉(zhuǎn)眼忘卻。嘆恨憶功頹廢,欲哭無淚。遂納空間存留,以便回味。銘記師言:“能愛能恨,敢怒敢言,不憂不惑,或俠或枉,鐵筆如揮兵十萬;好酒好詩,多識多智,亦剛亦柔,有情有義,柴門廣納客三千?!毙逕?,寧靜致遠!其實,獨自承受苦難并不見得是件壞事,無論身心都需要磨練。成長和堅強不是說說而已,是歷經(jīng)許多之后逐漸形成的人格和品格。愛,可以打垮一切,也可以承受一切。愛自己,愛他人,生命才會至美。貪婪少一點兒,快樂就多一點兒。每天醒來把微笑掛在臉上,心自然也會笑……如清泉、似燈塔,堅韌、豁達!
合上讀書筆記,期盼明日早點兒相見。
等待也是一種享受。把余老師的博客再翻,幾首詩印象頗深。第一首“大潮初起雜泥沙,日月蒙羞濁浪嘩。緊守仁心紅一點,重燃圣火照千家?!逼烦隽擞嗬蠋煹拈啔v、心境、志愿。再讀“塵緣漸淡網(wǎng)緣深,商海歸來學海沈。磚出江湖驚霹靂,情耽義理勝黃金。生平出處關天意,天下是非抉我心。雖萬千人何足道,迎風昂首壹長吟?!庇蟹蜃拥拇笕澹性里w的精忠,有杜甫的憂患……只憑感受,恐誤老師初衷。遂在筆記本寫下:“東海大師蒞道源,虔心靜篤巨宏篇。紅塵滾滾修仁志,指點迷津倚圣賢。”
相見,是福份。余老師及夫人和善、吉祥。與他們交流,有說不完的話題。分享讀《孔子傳》的體會,他聽得極其認真。一再強調(diào):孔子之所以成為最偉大的教育家與他的仁學思想密切相聯(lián)。作為一名老師,只有健康自己的人格才能讓學生人格健全。
他得知我的學生會寫古體詩時特別贊賞,還讓我把孩子的作品發(fā)給他。暫且發(fā)一首“育賢文學社小作家班”陳一豪的《搗練子春曉踏學途樂吟》
晨起上學,雞鳴三起,和晨誦之音律;朝霞四溢,掩殘星之光輝。心樂之,偶吟數(shù)句,集成此闋。
霞漸漫,染殘星,
醒問枝間綠幾重。
踏碎雀啾談笑去,
路有雞鳴晨誦聲。
余老師贊嘆之余留言:國學博大精深,能讓孩子從小學習并在實際中運用是很多學校老師做不到的。相信孩子在你的帶領下一定會成為一個有志向、有正義、有民族感的少年。
(二)
在陽店中心小學聽完余老師講座,連夜寫下這首詩,以表此刻之情之境。
生活的磨礪是
數(shù)本書籍的哲思
雙肩背著仁義禮德
內(nèi)圣外王
行走在道心惟微
人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讀書讀心
與先哲談笑風聲
口若懸河
字字珠璣
掩藏在平平仄仄
沉寂于山山水水
蘋果的家鄉(xiāng)
溫一壺老酒
掬一枚明月
經(jīng)典
在燕子遨游的季節(jié)弘揚
播種。五常八德
常樂我敬
醉了綠柳紅楓
仁義、智慧、勇敢
舉愛神劍
筑人心暖
擎一盞光明
烏云消散
天地萬物同仁
從一個國度
穿越上下五千年
五福臨門
仁宅義路
傾灑在黃河懷里
函谷月下歸宿
格物致知
立德,立人,立身,立言
不再顛覆
這片土地
聽到木棉花開的聲音
(三)
一個真正的儒者安靜、真誠、祥和、有禮、博學、豁達……這些詞未能完全表達余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
余老師很會說話,他不用類似“絕對”、“不可能”如此之語。一些難懂、晦澀的道理經(jīng)他口變得簡單、明了。當一知半解繼續(xù)追問時,他會用歷代名人名家的小故事進一步闡述。黑女、李遠、唯然、麗麗等靈寶文化名人和余老師傾情交流,無數(shù)共鳴使得氣氛活躍、熱烈。大家針對余老師講課的每一個要點談體會、談想法、談見解。他總是安靜地傾聽,中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言語平和、真摯,每一個字確切、光亮,給人暖暖之味。
這些年常出門學習、聽課、講座,總會接觸一些名家、名流。多數(shù)是教育教學專家、教授、作家,他們散發(fā)的氣質(zhì)、能量和余老師截然不同。站在臺上呵斥的、牢騷的、鼓吹的、爭執(zhí)不休的比比皆是,教育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臺上的人是解決問題還是輸送營養(yǎng)?讓聽者迷茫、困惑。有追隨者仰慕拜訪卻閉門謝絕,這種現(xiàn)象實乃少了儒者風范。試想,孔子作為世人共認的大教育家,他是怎么治學的,理應是后人的楷模??捎杏侄嗌俳逃咦x懂孔子?孔子教學生修身正行,將塑造君子作為教育目標,實則亦是將教育作為一種變革社會的重要力量……我沒有資格評頭論足,只能作為一個觀察者感受而已。當然,一些政府官員的修為、道養(yǎng)更值得深思。
余老師言:志于學、志于仁、志于道,并要有為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或為探索真理而生死相許的精神?!昂V信好學,守死善道”。他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責任感體現(xiàn)在言行舉止。一個女友交談時透露家中有病人,余老師知曉即刻電話他的名醫(yī)朋友咨詢。小小舉動可窺他宅心仁厚。他和夫人面相酷似,皆有純厚、吉祥之相。人們常說一個偉大的男人或女人身后必定有一位默默無聞的支持者。他的夫人的確是這樣的女人!兩天相處,無話不談。帶他們來到城外小宇宙禪修中心(育賢文學社創(chuàng)意基地)與王文強老師的一段談話更讓人敬慕。余老師沉靜地聽王老師對禪學的闡述、見解,并告訴夫人王老師講得真好,很接底氣,要虛心請教、學習。夫人當真站起,畢恭畢敬地跟著王老師學習站、行、睡、坐等禪修方法。學得率真、純性。
我一直尊崇國學并致力讓育賢文學社作文與做人并行。十幾年來在教育和文學得邊緣苦苦摸索。常用孔子的思想開墾作文教學這一綠地?!耙虿氖┙獭?、“以學為樂”、“有教無類”等等教法學而用之,收效頗豐。聘請文化名流、知名作家到文學社講學,引導孩子讀“生活”這本活書、大書。讓孩子認識自己腳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與父老鄉(xiāng)親。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每一個地方的老百姓都找到了一種適合于在自己鄉(xiāng)土上生存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相應的地方文化與地方知識。學習地方文化和地方知識,從而和養(yǎng)育自己的這方土地建立精神聯(lián)系。以后孩子長大了,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有自己的根。通過讀書,養(yǎng)成了讀書興趣、方法和習慣;又通過鄉(xiāng)土知識的學習,在自己的家園扎根,這樣就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個終生學習的底子,一個終生精神發(fā)展的底子。有了這兩個底子,以后無論遇到什么,都能從容應對。培育這兩個底子,我們基礎教育就盡職盡責了。常行常思: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我,月亮媽媽在如此優(yōu)越的時代能否趕上孔老先生?自我解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焙?,也算一個儒者吧。
和余老師說說唄。余老師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要傳天地人之大道,授業(yè)要授生存、生活、生命之業(yè),解惑要解生死之惑,而你所教這些全都包含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之中,包含在中國儒道文化的思想之中。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懂經(jīng)典,不能解讀經(jīng)典絕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他告知:無論是國學教育,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作為一個教師不僅重言傳,更要重身教。因為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生命的教育,它需要以生命來喚醒生命。儒家提倡無我,道家提倡無為,釋家提倡無心,無論哪一個門派都是教育我們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這個社會,奉獻給全人類,最終才能真正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生命為自己活,活再久,終將死亡。所以,教育更需要培養(yǎng)出一批懂經(jīng)典的老師,他們將帶領學生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國家才會安定,人民才會安居樂業(yè)。他強烈呼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社會各界有志之士,都來用實際行動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發(fā)展。我讀到了余老師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憂慮感,同時也反思我們目前的教育弊端。
老師即將返鄉(xiāng),唯有依依不舍。他的思想、精神、言語、毅力永駐心田。相信下一次的相聚不會遙遠。金霞祝東海老師夫婦平安、幸福!
【東海附言】
四月下旬周游山東、陜西、河南列省。在河南時,見到了吳君、馬君、格筠等舊雨,也結(jié)識了幾位熱誠的新朋,金霞就是其中之一。
今讀《余東海老師印象》,為其向道之誠而感動,唯“大師”之稱愧不敢當。不由得想起靈寶的槐花。到了靈寶,始知槐花可以吃,熟吃生吃都可以,都很好吃。與當?shù)厝逵殉鲇?,河濱小山,開滿槐花,信手摘來,既可入口,細嚼慢咽,滿口清香味和甜味。
據(jù)說,槐花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zhì),有清熱解毒、潤肺降壓等功效。覺得槐花頗有儒味,槐香仿佛儒香。道家圣地函谷關就在靈寶境內(nèi),當?shù)毓倜駥献雍偷兰姨貏e推崇。東海作了個儒學講座,除了介紹儒學常識,還談到了儒道兩家的同異和道家的局限。不僅沒有“犯眾怒”,還觸發(fā)了一些道友的思考,收獲了一批友誼的芬芳,甚感欣慰。
金霞說得好:“愛自己愛他人,生命才會至美?!焙肴迕骼硪彩侨蕫鄣囊环N表達方式,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就是最好的自愛和愛人。謹以此與金霞和諸位同仁共勉。
2017-5-13東海于南寧
【下一篇】【余東?!吭僬f仁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