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安錢氏:一代錢王 千古家訓
作者:王長金(臨安錢镠研究會顧問、浙江農(nóng)林大學法政學院院長、教授)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
時間:西元2015年9月15日
錢镠
錢镠(852-932年),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chuàng)立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從軍后屢建戰(zhàn)功,被朝廷任命為鎮(zhèn)海、鎮(zhèn)東兩軍節(jié)度使,后又被唐、后梁朝廷相繼封為越王、吳越王,公元907年受封為吳越國王,轄兩浙“一軍十三州”之地。卒謚武肅,世稱“武肅王”。
錢镠奉行“保境安民”的國策,實施筑捍海塘、疏浚西湖、發(fā)展農(nóng)桑等舉措,使當時的吳越地區(qū)“富甲一方”,為江南的繁華奠定了基礎。錢镠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謹嚴。錢镠自備“起居注”,又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遵循錢镠的遺訓,后世諸王始終貢奉中原王朝,末世錢弘俶順應時勢“納土歸宋”,使國家“不被干戈”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
吳越錢氏家族
錢镠父子開創(chuàng)吳越國,連續(xù)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為國王,成為王族。錢氏后人秉承祖訓,紹續(xù)家風,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這個家族始終一脈書香綿延,代有人才涌現(xiàn)。自唐末歷五代,又經(jīng)北宋至南宋,四百年間吳越錢氏始終保持“位極人臣”,封郡王、國公者二十余人,封侯拜相、入仕內(nèi)閣者,將近百人。宋朝皇帝稱“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就連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時御賜“清芬世守”匾額。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噴”。文壇碩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內(nèi)外“院士”子弟數(shù)以百計,因而吳越錢氏家族被公認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錢氏家規(guī)簡介
錢氏家規(guī)由“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三部分組成。“武肅王八訓”是武肅王錢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親自訂立。家訓以晉代以來大族衰亡為鑒,“上承祖禰之澤,下廣子孫之傳”,體現(xiàn)了“金書鐵券”的免死牌下的嚴格家教。錢镠辭世前又作十條“遺訓”曉諭子孫。而《錢氏家訓》,傳為忠懿王錢弘俶總結錢镠“起居錄”所作,經(jīng)后人不斷完善,成為一部飽含修身處世智慧的治家寶典?!都矣枴贩謧€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篇章,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是錢氏家族的珍貴歷史遺產(chǎn),也是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傳家寶。
●腳本
一代錢王千古家訓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是否知道這句家喻戶曉的民諺的由來?
“趙錢孫李”——這部編定于宋朝的《百家姓》,為何將“錢”姓列為僅次于“皇姓”的第二姓,地位如此顯赫?
繁衍于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僅載入史冊的名家就逾千人。進入近代以后,更出現(xiàn)人才井噴的現(xiàn)象,科學家中的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國學大師錢穆、錢鐘書,外交家錢其琛,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一連串響當當?shù)拿直氡穬?,如雷貫耳,都屬于這個江南望族。這又是為什么呢?
要解開這些謎團,你就不能不了解吳越錢王,和由他創(chuàng)立的《錢氏家訓》。
公元十世紀初年,唐末亂世,中原大地軍閥混戰(zhàn),四分五裂。而以杭州為中心的東南一角卻風景這邊獨好,一派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的升平氣象。
這得益于錢镠建立的吳越國。
錢镠出身臨安、起于草莽,深知“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的道理,立國以后沒有像其他割據(jù)者那樣熱衷于擴張領土,而是堅守“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閉關而修蠶織”,一心一意發(fā)展經(jīng)濟。
他以前無古人的熱情和氣魄興修水利,勸民農(nóng)桑,開拓貿(mào)易,使境內(nèi)出現(xiàn)了五谷豐登、百業(yè)鼎盛的喜人景象。江南一帶的經(jīng)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方。
北宋時的杭州知府蘇軾由衷贊嘆道:“吳越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美麗富饒的“蘇杭天堂”由此奠定基礎,聲譽鵲起。
更為難得的是,錢镠領悟到“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成難”的真諦,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兢兢業(yè)業(yè),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特意制定了一套嚴謹?shù)募乙?guī)家訓。
公元897年,錢镠平定董昌、統(tǒng)一兩浙,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特意賜給他金書鐵券,上有“恕卿九死,子孫三死?;蚍赋P蹋兴静坏眉迂煛钡日Z。這在封建時代可謂是家族最高的殊榮,但錢镠對此非常清醒,他召集家人于堂前,告誡大家不得恃寵而驕,違法亂紀。并同時頒布了八條家規(guī),要求大家必須銘記于心,嚴格執(zhí)行。
這份《錢氏家訓》最原初的版本被工工整整書寫裝裱,高懸于家廟的列祖列宗像前,成了錢氏族人必須遵循的法則。
這種苦心孤詣的家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當時有許多的割據(jù)政權,他們在繼承問題上兄弟相爭、父子相殘的事例比比皆是。而吳越國歷經(jīng)三世五王,基本都實現(xiàn)了平穩(wěn)過渡,境內(nèi)百姓因此得以安享太平,吳越國也成為五代十國中政局最為穩(wěn)定、享國時間最長的政權。
公元932年,錢镠以81歲的高齡安然辭世。他留下十條“遺訓”,對其精心創(chuàng)立的“家訓”作了最后的強調(diào)和補充。
也許是由于切身體會到爺爺“家訓”的重要性,錢镠的孫子忠懿王錢弘俶對其進行了認真整理和補充,重新編定了《錢氏家訓》。它以儒家“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理念為框架,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部分,體系上更加完備和詳實,此后便成為錢氏家族世代相傳的無價寶典和精神遺產(chǎn)。
作為一種民間自我教化的工具,“家訓”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比較著名的有《顏氏家訓》和司馬光的《家儀》?!跺X氏家訓》由吳越錢王所創(chuàng)立,是一種源于“王族”的家訓,比之一般的民間家訓便有了獨特的色彩。
譬如,在“修身齊家”之外,它更強調(diào)了“平天下”的內(nèi)容。錢氏此后人才輩出,大家眾多,是否與此有一定關系呢?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通覽《錢氏家訓》,要求持躬嚴謹,潔身自好,嚴禁驕奢淫逸,是其中相當醒目的內(nèi)容。這是用血的教訓換來的。
像許多“成功人士”一樣,錢镠在霸業(yè)成就之初,也曾經(jīng)志得意滿,貪圖享樂,結果招致了巨大的災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痛定思痛,錢镠幡然悔悟,恢復了早年艱苦樸素、勤政為民的作風,以身作則,勵精圖治,才使吳越國重新走上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軌道。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教授王長金:
錢镠王當時睡覺時候有一個特殊的枕頭,叫做警枕,把這個枕頭里面掏空,然后里面裝一個小鈴鐺,晚上睡在那邊,只要幾十公里以外有部隊或者敵軍來進犯,他就馬上知道,馬上就起床披掛上陣去迎敵,同時他又在床前放了一個粉盤,就是一個盤子里面加了一層白粉,半夜里他想到什么事情,隨手就把它記下來,第二天及時處理。
“成由節(jié)儉敗由奢”的道理千古不變,錢镠把他寫進“家訓”中,以自己的教訓來告誡子孫們。錢氏一族也果然吸取教訓,家教素以嚴謹著稱。
錢學森父親錢均夫就曾說:“我們錢氏家族代代克勤克儉,對子孫要求極嚴,或許是受祖先家訓的影響?!卞X氏后人中很少貪瀆之輩,無疑得益于這一家風。
“子孫雖愚,詩書須讀”,錢镠出身貧寒,自小讀書不多。但稱霸以后卻喜讀詩書,通過拜師和自學努力,不但熟讀了經(jīng)史,還在書畫上有相當?shù)脑煸劇K杂X因此獲益良多,便要求子孫們也這么做。尊師重教、讀書明理,成為錢氏家族的重要家風。
杭州師范大學教授鄒身城:
要尊敬老師,要重視學習,這是他們家訓中定的,祠堂里有規(guī)定,有經(jīng)費,專門提供給他們窮苦孩子(讀書),子孫再窮也必須讀書,你富了也要讀,你當官也要讀,你種田也要讀書,你做生意也要讀書,他說讀書是我們的根本,你做什么行業(yè)可以變,讀書不能變。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教授王長金:
錢偉長他父親去世比較早,所以他的家境比較困難,當時也有很多的鄉(xiāng)親勸錢偉長的母親,叫錢偉長早點去做手工,賺點錢來補貼家用,但是錢偉長的母親非常堅決,她說我們再苦再累,也要讓他讀書,因為我們錢家的家風和古訓是這么要求的,我一定要為我們錢家留下幾顆讀書的種子。
更為重要的是,封建時代的讀書人大多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目的。錢氏因為本身王族,學習的目的性反而純粹,把功名利祿看得較淡。
正如錢氏研究者李最欣所說:“錢家人的家風都很正,學習的目的性非常的純潔,他們對讀書的熱愛,完全是對知識的追求和熱愛。在外界看來難以理解的一些舉動,但在錢氏后人中這非常普遍。錢家為了百姓,連王位都放棄了,后世對權力和金錢的淡漠都不難理解?!?/p>
正因如此,錢氏后人中多勤奮治學的學者和大科學家,在文化、科技、教育領域成就巨大,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一部重視“平天下”的“王族”家訓,“化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始終貫穿其中,也是《錢氏家訓》區(qū)別于一般家訓的最大特色。
所謂“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私見盡要鏟除,公益概行提倡”,“利在一時故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這些總是諄諄教導子孫不要做蠅營狗茍的“小我”,而要做利國利民的“大我”。所以錢氏后人多忠良,許多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臨安錢镠研究會副秘書長陶福賢:
讀書的目的就是化小家為大家,最終他們認識到要報效祖國,空喊不行,一定要有真才實學,他們幾個科學家,特別象錢偉長,在幾個重大的歷史關頭,他都選擇了為了祖國,他當時是學文科的,但是他剛考完以后,九一八事件就爆發(fā)了,這時候他就找到他們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吳有訓,他說一定要改學物理,他說現(xiàn)在國家需要飛機大炮,需要理科學生,我一定要跟上去,一年之內(nèi)我的成績達不到要求,就把我送回文科去。
杭州師范大學教授鄒身城:
這都是跟錢氏家訓有關的,國家最需要什么他就學好什么,而且一定要學好,一定要報國,為祖國干出突出的成績來,這個思想在錢家是非常重視的。
回顧“科技三錢”的人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對他們的景仰,固然是由于其科技成就,但更多的還是對其報效國家的無私情懷。而這正是《錢氏家訓》和家族教育的核心價值。
一部流傳千年的《錢氏家訓》,影響了一代代錢氏后人,也塑造了一批批錢氏杰出人才。
其實,一部好的家訓,不只是其家族本身的精神食糧,同樣也是整個民族,乃至全人類共同財富。
今天,在錢镠的故鄉(xiāng)臨安,《錢氏家訓》已經(jīng)走進文化禮堂和中小學,與當?shù)剡M行的“好家風”活動結合在一起,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這部融入了千余年家族教育心得、經(jīng)受住時代變遷考驗的《錢氏家訓》,正在新的時代里扮演著新的角色,從而煥發(fā)出嶄新的生機。
●《錢氏家訓》摘編
一、個人篇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
【注釋】
(1)心術:居心,用心。
(2)得罪:冒犯,違背。
(3)天地:天和地,自然社會的主宰,代表規(guī)律和正義。
(4)無愧于:不愧對。
(5)圣賢:圣人和賢人,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人。這里指圣賢教誨。
【釋義】
存心謀事不能夠違背規(guī)律和正義,言行舉止都應不愧對圣賢教誨。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注釋】
(1)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養(yǎng)主張。《論語?學而第一》記載,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個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養(yǎng)。
(2)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頤的自警之作《四箴》??鬃釉鴮︻仠Y談克己復禮,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背填U撰文闡發(fā)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視、聽、言、動”四則。
(3)佩:佩戴,意思是珍存以作警示。
【釋義】
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誨不要忘記,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應當珍存。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
【注釋】
(1)持躬:律己,要求自己。
(2)廉介:清廉耿介。耿介,正直而有骨氣。
【釋義】
要求自己不能夠不謹慎嚴格,面對財物不能夠不清廉耿介。
處事不可不決斷,存心不可不寬厚。
【注釋】
(1)決斷:有魄力。
(2)存心:打算,居心。
【釋義】
處理事務不能夠沒有魄力,起心動念必須要寬容厚道。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寬。
【注釋】
(1)地步:處境。
(2)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圍,借指見識的廣度。
【釋義】
只知往前走的處境會越來越狹窄,懂得回頭看的見識會越來越寬。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注釋】
(1)手段:本領,能耐。
(2)腳跟:立定腳跟,形容站得穩(wěn)、不動搖。也寫作“腳根”。
【釋義】
花叢密布柳枝繁雜的地方能夠開辟出道路,才顯示出本領;狂風大作暴雨肆虐的時候能夠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腳跟。
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注釋】
(1)無權:沒有權利,無可奈何。意思是不能把人怎么樣。
【釋義】
能夠改正過錯天地就不再生氣,能夠安守本分鬼神也無可奈何。
讀經(jīng)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
【注釋】
(1)經(jīng)傳:原指經(jīng)典古書和解釋經(jīng)典的書籍。也泛指比較重要的古書。
(2)根柢:樹木的根,比喻事業(yè)或學業(yè)的基礎。
(3)史鑒:能作為借鑒的歷史事實。
(4)議論:談論,談吐。
(5)偉:才識卓越。
【釋義】
熟讀古書才會根基深厚,了解歷史才能談吐不凡。
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注釋】
(1)能:擅長,善于。
(2)蓄:蓄養(yǎng)。
(3)厚:大,指回報。
【釋義】
擅長寫作才能有豐富著作,蓄養(yǎng)道德才能有大的福報。
二、家庭篇
欲造優(yōu)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guī)則。
【釋義】
想要營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須建立適當妥善的規(guī)矩。
內(nèi)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
【注釋】
(1)閭:本意是里巷的門,這里指街道房屋。
(2)尊卑:身份的高低,在家里主要指長輩和晚輩的區(qū)別。
【釋義】
里里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齊干凈,長幼之間的順序倫理要謹慎嚴格。
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
【注釋】
(1)歡愉:歡樂愉快,指的是使父母叔伯歡樂愉快,即承歡。
【釋義】
對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歡,對妯娌兄弟要和睦友愛。
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注釋】
(1)祖宗:對始祖及先輩中有功德者的尊稱。
(2)詩書:本義指《詩經(jīng)》和《尚書》,后常泛指書籍。
【釋義】
祖先雖然年代久遠,祭祀也應該虔誠;子孫即便頭腦愚笨,也必須讀書學習。
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注釋】
(1)淑女:品德美好的女子。
(2)計:計算,打算。這里指貪圖。
(3)妝奩: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代指嫁妝。
【釋義】
娶媳婦要找品德美好的女子,不要貪圖嫁妝;嫁姑娘要選才德出眾的女婿,不要羨慕富貴。
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注釋】
(1)提攜:扶持,幫助。
(2)宗族:家族。
(3)舊時由私人集資或用地方公益金創(chuàng)辦的免收學費的學校,義學。
(4)公田:這里應指家族共有的田地。
(5)仁漿義粟:施舍給人的錢米。
【釋義】
家庭富足時要幫助家族中人,設立免費的學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饑荒時要救濟親戚朋友,籌備施舍的錢米。
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注釋】
(1)自必:必然。
(2)亨:pēnɡ,通“烹”,本意是煮(飯、菜、茶),這里指飯菜,指代衣食家用。
【釋義】
把勤勞節(jié)儉當做根本,一定會豐衣足食;用忠實厚道傳承家業(yè),就能夠源遠流長。
三、社會篇
信交朋友,惠普鄉(xiāng)鄰。
【釋義】
用誠信結交朋友,把恩惠遍及鄉(xiāng)鄰。
恤寡矜孤,敬老懷幼。
【注釋】
(1)恤:xù,憐憫,救濟。
(2)矜:憐憫,憐惜。
(3)寡:寡婦,死了丈夫的婦女。
(4)孤:孤兒,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孩子。
【釋義】
救濟寡婦憐惜孤兒,尊敬老人關心小孩。
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注釋】
(1)周急:接濟急需救濟的人。
(2)解紛:解決糾紛。
【釋義】
救濟受災的人民接濟緊急的需要,為人排除危難化解矛盾糾紛。
修橋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濟眾渡。
【釋義】
架橋鋪路方便人們行走,開河造船幫助人們通渡。
興啟蒙之義塾,設積谷之社倉。
【注釋】
(1)積谷:儲存糧食。
(2)社倉:古代一種民辦糧倉,不特指某個糧倉,而是一種儲糧制度。一般沒有專門的倉庫而在祠堂廟宇儲藏糧食,糧食的來源是勸捐或募捐,存豐補欠,用于救濟。
【釋義】
興辦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免費學校,建立存貯糧食用以救濟饑荒的民間糧倉。
私見盡要鏟除,公益概行提倡。
【注釋】
(1)私見:個人成見。
(2)鏟除:連根除去,消滅干凈。
(3)概行:一律施行。
【釋義】
個人成見要全部去除,公眾利益要全面提倡。
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
【釋義】
不要看見利益就動心謀取,不要見人才高就心生嫉妒。
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
【釋義】
小人固然應該疏遠,但一定不能公然成為仇敵;君子固然應該親近,也不能失去原則一味追隨。
四、國家篇
執(zhí)法如山,守身如玉。
【釋義】
執(zhí)行法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保持節(jié)操象玉一樣潔白無瑕。
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注釋】
(1)蠹:dù,蠹蟲,咬器物的蟲子,比喻危害集體利益的壞人。
【釋義】
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去愛護百姓,像對待自己的仇敵一樣去剪除蠹蟲。
嚴以馭役,寬以恤民。
【注釋】
(1)馭役:管理屬下。馭,駕馭,差遣。役,舊時供使喚的人,可譯作“屬下”。
【釋義】
管理屬下要嚴格,體恤百姓要寬厚。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注釋】
(1)著意:用心。
(2)上:君王。
【釋義】
官員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點辛苦,百姓就能得萬倍的恩惠。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釋義】
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謀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謀??;利益得在當前一時當然也要謀取,得在千秋萬代更要謀取。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
【注釋】
(1)大智:才智出眾,才智出眾的人。
(2)大愚:極端無知,極端無知的人。
(3)自用:自以為是?!吨杏埂酚涊d孔子曾說“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
【釋義】
才智出眾的人能使國家強盛,不過是匯集了大家的智慧;極端無知的人會敗壞國家大事,只因為總喜歡自以為是。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注釋】
(1)此句均為孔子之語,引自《孔子家語·三恕第九》。
(2)被:覆蓋。
(3)四海:全國,天下。
(4)此句中所言,都是大智、大功、大勇、大富,但要做到大智如愚、大功若無、大勇若怯、富而好禮,這既是有德行的表現(xiàn),也是自我保護的智慧。
【釋義】
即便聰穎明智,也要以愚笨自處;即便功高蓋世,也要以辭讓自處;即便勇猛無雙,也要以膽怯自處;即便富有天下,也要以謙恭自處。
廟堂之上,以養(yǎng)正氣為先;海宇之內(nèi),以養(yǎng)元氣為本。
【注釋】
(1)廟堂:朝廷。
(2)元氣: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fā)展的物質(zhì)力量和精神力量。
【釋義】
朝廷中,要把培養(yǎng)剛正氣節(jié)作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養(yǎng)元氣生機作為根本。
務本節(jié)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注釋】
(1)務本節(jié)用:抓住生財根本盡量節(jié)約開支,即開源節(jié)流。務本:古代經(jīng)濟以農(nóng)為本,務本就是搞好耕織根本,努力創(chuàng)造財富。節(jié)用:有計劃地合理消費,節(jié)約開支。出自《荀子·成相篇》,原文是“務本節(jié)用財無極”。
(2)進賢使能:舉薦賢者,任用能人。進,推薦、選拔。使,任用。賢,有道德。能,有才能。也叫“進賢任能”,出自《禮記·大傳》,原文是“圣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p>
(3)有道:有道義,守道義。
【釋義】
抓住生財根本努力節(jié)約開支國家就會富足,選拔任用德才兼?zhèn)涞娜藝揖蜁姶?,興辦學校培養(yǎng)人才國家就會昌盛,與鄰邦交往信守道義國家就會安定。
●專家觀點
錢永剛:好家風像春風春雨
一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家庭。古人早就告訴我們,環(huán)境的好壞對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意思。在中國,家訓、家教、家風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成長環(huán)境。
我不記得我父親對我講過“你長大要愛國、要報效社會”這類話,但是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要熱愛這個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一個人一生中不可能時時順利、事事順利。碰到不順利的時候、受挫折的時候,這種觀念仍不可動搖。1957年初,我父親因為撰寫了《工程控制論》這本書,獲得了1956年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一等獎,獎金有1萬元。半個世紀前,1萬元含金量很足,但是我父親馬上用這筆錢購買了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國家建設公債,5年后公債連本帶息還給我父親大概有11000多元,父親把這筆錢捐給了剛剛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讓新生的大學用這筆錢購買教學用品。在我父親的一生中,這些大額獎金基本都捐了出去,他就是用這些實際行動告訴我,如何對待獲獎,如何看待名利。這些事我都是通過我母親和別人才得知的。他自己捐錢從來不多說,這也教會了我,一個人做點好事不值得吹噓。
好家風就像春風春雨,我們不會覺得在一件事情上會對自己造成多大影響,但是隨著時光流逝,這種影響、積累就會慢慢顯現(xiàn),甚至影響一生。我有幸經(jīng)歷了這樣的家教、家風,所以我能夠對社會做一點事,并且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肯定,我覺得家風的影響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解放軍總裝備部原高級工程師、錢學森之子、吳越錢氏第34世后裔錢永剛)
錢治安:好家風是人生航船的一個指針
錢氏后裔枝繁葉茂,無論遷到哪里,都注重家風建設、個人品德修養(yǎng)、家族素質(zhì)提高?;仡櫸业慕?jīng)歷,我對《錢氏家訓》的認識其實是從我的名字開始。
我名字里的這個“治”,是“修齊治平”的意思,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典出“四書五經(jīng)”里的《大學》。儒家以“修身”為中心,主張由近及遠,由己及人,把社會改造、天下治理,歸結為道德修養(yǎng),把個人的道德完善,看成是萬事之本。只有通過修身養(yǎng)性,才能培養(yǎng)出合乎道德規(guī)范的人。修齊治平,體現(xiàn)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應該繼承發(fā)揚。尤其后世,有這種積極的人生理念作支撐,進入社會后,就能抵御外部的不良風氣。
錢氏各支宗譜,一般都刊有本支系的“字輩表”,有的還與全國錢氏字輩對照接軌。經(jīng)查對照表,我這個“治”對上的是全國錢氏“字輩表”上的“儉”字,也是儒家提倡的“溫良恭儉讓”的“儉”。溫良恭儉讓,語出《論語·學而》,也是各界倡導的“節(jié)儉養(yǎng)德”的“儉”。
上述字輩也好,家訓家規(guī)也好,都是祖先培育良好家風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今人續(xù)修宗譜,挖掘整理、研讀書寫先祖遺訓、家訓家規(guī),也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今,“《錢氏家訓》及其家教傳承”已納入上海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我作為錢氏后裔也對此深感欣慰。
一個人為人處世,總是要受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它就像航船的指南針,不可或缺。我們的家族、社會和國家,也需要一種價值體系來維系和支撐。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形象化,使每個族人,乃至社會中人都能感知它,內(nèi)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命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培育弘揚好家風,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在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
(吳越錢氏第34世后裔,武漢大學外語學院教授,法國巴黎孔子學院原院長錢治安)
鄒身城:欲造優(yōu)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guī)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家為國之細胞、社會之基礎,家齊利于國治。歷來流傳許多著名的“家訓”,用為齊家的準則,《錢氏家訓》即為影響最著名之一。其中諸多訓言,如“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等,至今受人廣泛傳誦。
其實《錢氏家訓》不但一兩名言頗有新意,通篇訓詞都顯示勵人向上向善。如教導為人有:“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價”,“信交朋友,惠普相鄰,恤寡矜孤,敬老周急,排難解紛”;教導持家有:“欲造優(yōu)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guī)則。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教導興國有:“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勿國只為好自用?!薄皠毡竟?jié)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錢氏家訓》重在實踐,錢氏后裔昌盛,人才輩出,可謂家風清正國風廉明之明證。
(杭州師范大學特聘資深教授、杭州及臨安市錢鏐研究會顧問、《兩浙第一世家—吳越錢氏》作者鄒身城)
王長金: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
訂立家訓、追求優(yōu)良家風是我國幾千年來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家訓,大多是宋以后形成的,《錢氏家訓》在傳統(tǒng)家訓中也是很有影響的家訓。除《錢氏家訓》外,還有《武肅王遺訓》和《武肅王十訓》,形成了錢王家庭教育的完整體系,錢王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我們深入學習體會。
站點高,立意深遠。一般的家訓局限在家庭成員的倫理道德教育,只是站在家族的層面,而《錢氏家訓》則是站在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層面,體現(xiàn)了家庭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統(tǒng)一。從“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的人格修養(yǎng),到“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社會擔當,以及“務本節(jié)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的治國理念,共同構建起《錢氏家訓》的價值體系。
情感真,言傳身教。在《武肅王遺訓》中,錢镠就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教育子孫后代在時代更替、風云變幻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時代脈搏,舍小義成大道。吳越國經(jīng)過五主八十多年,促進了長三角地區(qū)的發(fā)展,最后順應時代潮流,納土歸宋,維護了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
教義深,造福千秋。《錢王十訓》寫到:“宜作忠臣孝子,做一出人頭地事,可壽山河,可光俎豆,則雖死猶生?!彼卧院?,錢氏后裔在文化、經(jīng)濟、軍事、科技、外交等領域人才輩出,為中華文明傳承和國家富強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周總理稱為“三錢”的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就是代表人物。他們?yōu)槲覀儤淞⒌摹皟蓮椧恍蔷瘛?,成為我們今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的榜樣。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