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力】從經(jīng)學(xué)視野看慈善
演講者:李守力
來源:“人大公益創(chuàng)新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十一月十五日丁亥
耶穌2018年12月21日
引言
2018年12月16日,李守力先生參加由中國公益創(chuàng)新研究院主辦的第一期“慈善文化會講”,受聘為中國公益創(chuàng)新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并發(fā)表就職演講:《從經(jīng)學(xué)視野看慈善》。
李守力先生在第一期“慈善文化會講”上發(fā)表就職演講
01
“慈善”訓(xùn)詁
慈,上邊是“茲”,下邊是“心”。茲是兩個并列的“玄”,玄,下端象單絞的絲,上端是絲絞上的系帶,表示作染絲用的絲結(jié)。慈,是兩條絲結(jié)用心相連的象形。
故《說文》:“慈,愛也。從心茲聲?!逼?,用表示蓐席,《爾雅·釋器》:“蓐謂之茲?!陛晗?,也是條條相連。
慈,對于社會大眾就是心連心。
《道德經(jīng)》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焙由瞎ⅲ骸耙辉淮?,愛百姓若赤子?!?/font>
《禮記·大學(xué)》:“慈者,所以使眾也??嫡a曰:如保赤子。”
善,金文,上邊是羊,即吉祥的祥,下邊是“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由慈的心連心,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直言、真言,無障礙的交流,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和諧的諧,從言皆聲,也是人與人無障礙的交流。
慈,表現(xiàn)了人類和諧之體性;善,是人類和諧之相用。
《道德經(jīng)》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钡罏轶w,慈的本義是無為之慈;慈之發(fā)用就是善。
以上是“慈善”的文字本義探源,后世明體達(dá)用,“慈善”的含義進入致用層面:
《左傳·昭二十六年》“父慈子孝”,“慈”是指長輩對晚輩的愛。
《尚書》“天道福善禍淫”,“惟上帝無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周易·坤卦·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互助。
慈善事業(yè)是人們自愿地奉獻(xiàn)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yè)。
慈善事業(yè)又體現(xiàn)了慈善之本體,就是對人類的熱愛,通過救濟、援助或者捐贈等等這些手段來達(dá)到對人類的熱愛或增加人類的福利。
02
《周易》與慈善
與慈善有關(guān)的卦:屯卦(第三)、同人卦(第十三)、謙卦(第十五)、損卦(第四十一)、益卦(第四十二)等。
(一)屯卦與君主的自潤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白話】
九五:屯積膏澤,小的固守可獲吉祥,大的固守則有兇險。
象傳說:屯積膏澤,施澤還沒有擴大開來。
【大義】
屯卦九五,是說君主屯積財富,可以有自身應(yīng)有的私利,但不能把國家財富視為己有,因為國家財富是平濟天下的。
帛書《繆和》:
呂昌問先生曰:“《易》屯之九五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瘜⒑挝福ㄖ^)也?”
“夫《易》,上圣之治也,古(故)君子處尊思卑,處貴思賤,處富思貧,處樂思勞。君子能思此四者,足以長有其利,而名與天地俱。今《易》曰‘屯其膏’,此言自閏(潤)者也。夫處上立(位),厚自利而不自血(恤)下,小之猶可,大之必兇。且夫君國又(有)人,而厚僉(斂)致正(征)以自封也,而不顧其人,此除也。夫能見其將危而數(shù)□之,未失君人之道也。其小之吉,不亦宜乎?物未夢兆而先知之者,圣人之志也,三代所以治其國也。故《易》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酥福ㄖ^)也?!?/font>
孔子說:“《周易》是上古圣人治理天下的寶典。故君子處尊思卑、處貴思賤、處富思貧、處樂思勞。君子能記住這四樣,就會長久地從中獲益,美名與天地并存。屯其膏,是說自我潤身的。處于上位,豐厚自利而不能體恤下民,稍微有一點私利尚可,自私大了就會兇險。況且國君統(tǒng)治民眾,橫征暴斂而以此自厚,而不去顧念下民,這樣就會致禍。能看到危險將至而及時補救的,還沒有喪失統(tǒng)治民眾之道。這樣小有囤積之吉,不是正合適嗎?事物尚未萌生征兆而能有先見之明的,這是圣人的心志,是堯舜禹三代的治國之道。
(二)同人卦與大同
【13.1】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白話】
聚合人于廣遠(yuǎn)之野,通達(dá)。適宜渡過大河,適宜君子守持正固。
【解讀】
孔穎達(dá)《正義》:“同人,謂和同于人;野,是廣遠(yuǎn)之處。借其‘野’名,喻其廣遠(yuǎn);言和同于人必須寬廣無所不同,用心無私,處非近狹,遠(yuǎn)至于野,乃得亨通?!?/font>
【13.5】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白話】
六二:在宗族里聚合人,憾惜。
象傳說:在宗族里聚合人,憾惜之道。
【解讀】
六二爻動,離變乾。二爻為大夫之家,上下同乾,乾為父,皆是父輩一家,故曰“同人于宗”?!巴擞谧凇笔呛断е?,不是大道。
“大同”與“小康”是孔子在《禮記·禮運》中最先提出的兩種理想社會模式。孔子對“大同”社會闡述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對“小康”社會闡述為“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按笸鄙鐣谴蟮肋\行的社會,“小康”社會是禮教運行的社會?!巴擞谧凇背淦淞繉儆凇靶】怠狈懂牐试弧巴擞谧冢叩酪病?。
《禮記·禮運》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zhàbīn],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cè),曰:“君子何嘆?”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白話】
從前孔子參加蠟祭并做了飲酒禮上的賓,祭祀結(jié)束后,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臺上游覽,不覺感慨長嘆。孔子的感嘆,大概是感嘆魯國的現(xiàn)狀。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什么嘆息?”
孔子回答說:
“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dāng)政的時代,我孔丘都沒有趕上,我對其心向往之。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dāng)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dāng)作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壯年人有貢獻(xiàn)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給養(yǎng)。男子各盡自己的職分,女子各有自己的歸宿。人們不愿讓財物委棄于無用之地,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人們擔(dān)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陰謀詭計被抑制而無法實現(xiàn),劫奪偷盜殺人越貨的壞事不會出現(xiàn),所以連住宅外的大門也可以不關(guān)。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
(三)謙卦與公平
《大象傳》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póu]多益寡,稱[chēng]物平施。
【白話】
象傳說:地中存有高山,是謙卦的象;君子因此取多余來補益不足,權(quán)衡事物而公平給予[jǐyǔ]。
君子者觀察謙卦山體高大,而在地中之象,悟知凡事不可盈滿,當(dāng)權(quán)衡其多寡,取多以益寡,均平以施與。
謙,楚簡《周易》作[廉/土],傳本《歸藏》作“兼”,帛本《二三子》作“嗛”,《繆和》作“溓”。
[廉/土]、兼、嗛、溓皆以“兼”為初文。《說文》“兼,并也。從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睆募婀盼目?,有將兩禾(糧食)并列均和之義,此正與“裒多益寡,稱物平施”之義相符。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白話】
彖傳說:謙卦,通達(dá)。天之法則是下降濟物而愈顯光明;地之法則是低處卑微而氣行于上。天之法則是減損滿盈者而增益謙卑者,地之法則是傾壞滿盈者而流注于謙卑者,鬼神之法則是加害驕盈者而福祐謙恭者,人之法則是厭惡驕盈者而喜好謙恭者。謙卑者處于尊位而光明盛大,處于卑位而沒有人能超越他,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
《文子·上德》:
老子曰:……天之道,裒多益寡;地之道,損高益下;鬼神之道,驕溢與下;人之道,多者不與;圣人之道,卑而莫能上也。
老子說的這段話與《大象傳》《彖傳》是同源的,說明老子思想與《易經(jīng)》的密切關(guān)系。
(四)損卦與稅收的起源
【41.1】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白話】
損卦:有誠信,至為吉祥,沒有咎害,可以守持正固,適宜有所前往。(減損之道)用什么來體現(xiàn)?二簋淡食就可用來獻(xiàn)祭。
【解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據(jù)《周禮》規(guī)定和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簋是以偶數(shù)組合與奇數(shù)的列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二簋是最簡約的享祀之禮。
損卦是稅收的濫觴,損卦下兌上艮,兌為脫(稅),艮為果蓏(瓜果糧食),損卦損下益上,稅從禾從兌,即百姓把自己收入的糧食取一部分交給統(tǒng)治者,上古時期統(tǒng)治者即神的代言人(巫),《圣經(jīng)》要求以色列民眾拿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xiàn)給神,而《周易》言“二簋可用享”且“二簋應(yīng)有時”,百姓奉獻(xiàn)神的祭品要簡約。孟子曰:“什一而稅,王者之政”,這是指夏商周三代的稅額。漢代稅額規(guī)定“十五稅一”,實際執(zhí)行三十稅一。唐代稅額則僅為四十稅一,較之漢代更為優(yōu)減。
【41.2】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倍?yīng)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白話】
彖傳說:損卦,減損下邊,增益上邊,其運行之道是上行。減損之時心存誠信,于是至為吉祥,必?zé)o咎害,可以守持正固,適宜于有所前往。減損之道用什么來體現(xiàn)?二簋淡食就可用來獻(xiàn)祭。奉獻(xiàn)二簋淡食必須應(yīng)和其時,減損下之陽剛以增益上之陰柔也要適時:事物的減損增益、盈滿虧虛,都要配合其時而行進。
(五)益卦與公益
【42.2】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袄胸保姓袘c。“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白話】
彖傳說:益卦,減損上邊,增益下邊,民眾喜悅無邊,上層君王從上施恩于下層百姓,其道大為廣闊?!斑m宜有所前往”,因為九五與六二中正而應(yīng),有喜慶之德。“適宜渡過大河”,因為巽木震動故能運行。益卦下震動而上巽隨,日日增益,沒有停止。上天施降恩惠,大地受益化生,其增益遍及萬方。凡增益之道,要配合其時而行進。
損卦是稅收,是對民眾利益的適當(dāng)減損;益卦是公益,是將稅收用于民眾急需之處。
損卦《彖傳》連續(xù)說了三個“時”:
“二簋應(yīng)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蹦敲春螘r當(dāng)損,何時不當(dāng)損呢?按《老子》云“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易》以陽剛為實,故剛有余則損,剛?cè)徇m中則弗損。益卦《彖傳》只出現(xiàn)一個“時”,兩個“無疆”,一個“無方”,說明統(tǒng)治者施民惠要因時隨地并持之以恒。此再次體現(xiàn)了《周易》的民本思想。
03
《周禮》《禮記》慈善
《周禮·地官·大司徒》
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dāng)?shù),以佐王安擾邦國?!曰恼卸廴f民:一曰散利[sàn lì],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shěng lǐ],八曰殺哀[shāāi],九曰蕃樂[fān lè],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
以保息六養(yǎng)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yǎng)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大意:
大司徒的職責(zé),掌管天下各國土地的地圖與記載人民數(shù)(的戶籍),以輔助王安定天下各國?!攴Y不熟之時,恐民離散,故用十二項救濟災(zāi)荒的政策聚集百姓:一是借貸種子和糧食(給災(zāi)民),二是減輕賦稅,三是減緩刑罰,四是減免徭役,五是舍去山澤遮禁,使民取蔬食,六是免除關(guān)市之稅,七是簡化吉禮,八是簡化喪禮,九是收藏起樂器而不演奏,畢竟衣食為先;十是(簡化婚禮以促使)多嫁娶,荒年促成婚姻,男耕女織,共度艱辛;十一是索求(已廢置的廟宇重修而祭祀)鬼神;十二是鏟除盜賊,兇年盜賊多,急其刑以除之。
用六項安養(yǎng)生息的政策養(yǎng)育萬民:
一曰慈幼,慈愛幼兒,鄭玄注:“慈幼,謂愛幼少也,產(chǎn)子三人與之母,二人與之餼[xì],十四以下不從征。”也就是生育三個孩子的官府派給乳母哺育,生育兩個孩子的官府要贈送食物。孩子不到十五歲,不從征。
二曰養(yǎng)老,贍養(yǎng)老人,《禮記·王制》:“五十異粻[Zhāng],六十宿肉,七十貳膳,八十異珍,九十飲食不離寢,膳飲從乎游可也。”粻即糧食,五十歲以后的老人,要與年輕人多吃一些精細(xì)的糧食;六十歲老人隔一天吃一次肉;七十歲老人除吃肉外還要附加副食;八十歲老人要經(jīng)常吃珍美的食物;九十歲的老人行動不便,吃飯不離寢室,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出游隨身攜帶?!抖Y記·王制》:“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廢疾非人不養(yǎng)者,一人不從政。父母之喪,三年不從政?!贝笠猓耗臧耸娜?,可以有一個兒子不服徭役;年九十的人全家不服徭役;殘疾而沒人照顧不能生活的人,家里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有父母喪事在身,三年不服徭役。
三曰振窮,鄭玄注:“振窮,抍捄(拯救)天民之窮者也。窮者有四,曰矜[guān]、曰寡、曰孤、曰獨?!薄抖Y記·王制》:“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矜[guān],老而無夫者之謂寡。此四者,天民之窮而無告者也,皆有常餼[xì]?!贝笠猓耗暧讍矢附凶龉?,年老無子叫做獨,年老無妻的叫做矜(鰥),年老失去丈夫的叫做寡。這四種人,是天所降生的民眾中窮困而無處可求告的人,都應(yīng)有經(jīng)常性的糧食救濟。
四曰恤貧,貧無財業(yè)稟貸之,《旅師》云:“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注云:“困時施之,饒時收之?!笔瞧湫糌氈?。貧與窮含義不同,貧,分貝、分錢為貧;窮,從穴從躬,是老而孤獨之義。
五曰寬疾,寬免殘疾人的賦役。《禮記·王制》還說:“瘖[yīn]、聾、跛[bǒ]、躄[bì]、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贝笠猓簡“?、聾子、跛[bǒ]子、瘸子、四肢殘缺的人、矮小畸形的人,由各種工匠用各自的技能養(yǎng)活他們。
六曰安富,“平其繇役,不專取?!保ü椒峙少x役)使富人安心。富人合法致富,故不專取之。不能安富,則不能安民。慈善不是殺富濟貧,而是公平正義。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