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王鍔著《<禮記>版本研究》出版暨序、后記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9-01-07 20:34:12
        標簽:《禮記》版本研究、王鍔

         

         

        王鍔著《<禮記>版本研究》出版暨序、后記

         


        <禮記>版本研究》

        作者:王鍔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811

         

        【內(nèi)容簡介】

         

        此書系王鍔教授??薄抖Y記》過程中的所著文章結(jié)集,因曾逐字細校,手摩目驗,故其見識,過耳食學者遠甚,其于撫州本、婺州本、余仁仲本、八行本、十行本、武英殿本、阮刻本等本用力尤多,關(guān)于批語、跋文、刻工等諸多方面的見解,多前人所未發(fā),故學術(shù)價值甚高。

         

        【作者介紹】

         

        王鍔,男,1965118日生,甘肅甘谷人。1986年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學院歷史系,后留校于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200310月,獲得西北師范大學校聘研究員任職資格;20046月,在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獲得古典文獻學專業(yè)博士學位?,F(xiàn)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dǎo)師,主攻方向是古文獻學、三禮。

         

        【目錄】

         

        南宋撫州本《禮記注》研究

        一、撫州本的版本特征

        二、撫州本的刻工

        三、撫州本的文獻學價值

        四、撫州本的批語和圈點

        五、撫州本的題跋

        六、撫州本的刊刻年代和遞藏源流

        南宋婺州本《禮記注》研究

        一、婺州本研究回顧

        二、婺州本的版本特征和遞藏源流

        三、婺州本的文獻學價值

        南宋余仁仲本《禮記注》研究

        一、余仁仲本的版本特征

        二、余仁仲本的刊刻年代及其流傅

        三、前人研究余仁仲本之回顧

        四、楊壽祺《禮記鄭注余本岳本對校札記》

        五、余仁仲本的文獻學價值

        六、余仁仲本與來青閣本之異同

        宋本《纂圖互注禮記》二十卷的流傳和文獻學價值

        一、紹熙本的版本特征

        二、紹熙本的藏書印

        三、紹熙本的題跋

        四、紹熙本的學術(shù)價值

        五、《四部叢刊》影印本

        再論宋本《纂圖互注禮記》二十卷的特征及其影印

        一、紹熙本的文字特征

        二、紹熙本的朱批

        三、紹熙本的浮簽

        四、紹熙本與《叢刊》本之文字差異

        五、影印本的缺陷與古籍影印

        武英殿本《禮記注》平議

        一、殿本《禮記注》的特征與源流

        二、殿本《禮記注》之“考證”

        三、興國于氏本《禮記注》發(fā)覆

        四、岳本(廖本) 《禮記注》釋文探析

        五、殿本《禮記注》的校勘學價值

        國圖藏八行本《禮記正義》研究

        一、八行本《禮記正義》的版本特徴

        二、八行本《禮記正義》的序跋

        三、八行本《禮記正義》的刻工和補版

        四、八行本《禮記正義》的浮簽

        五、八行本《禮記正義》的文獻學價值

        六、八行本《禮記正義》的影印與影刻

        七、八行本《禮記正義》與潘氏影刻本之差異

        八、潘氏《禮記正義??庇洝菲阶h

        北大藏八行本《禮記正義》跋

        元十行本《附釋音禮記注疏》的缺陷

        一、元十行本經(jīng)多次修補

        二、元十行本的缺頁

        三、元十行本的倒裝

        四、元十行本的墨釘

        五、元十行本的文字錯誤

        李元陽本《十三經(jīng)注疏》考略——以《禮記注疏》《儀禮注疏》為例

        一、李元陽本與元十行本《十三經(jīng)注疏》之異同

        二、李元陽本《十三經(jīng)注疏》刊刻時間考

        三、李元陽本《儀禮注疏》來源考

        四、哈佛李元陽本與東京李元陽本《禮記注疏》之差異

        阮刻本《禮記注疏校勘記》質(zhì)疑——以《禮運》篇為例

        《禮記》版本述略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序言

         

        王鍔教授集歷年所撰《禮記》版本研究論文,成《<禮記>版本研究》一書,付中華書局出版,囑為序。

         

        《禮記》一書在《三禮》中最具可讀性,所涉既廣,形成亦甚復(fù)雜,唐以來凌《周禮》《儀禮》而上之,升居“五經(jīng)”之一,其傳播影響遠較二禮為大,職是其版本亦較二禮為多。書本之甄別,文字之校讎,遞刻之源流,與夫篇目之分并,注釋之累積,音義之詳略,無不歧異紛出。王鍔教授治禮,從目錄版本始,先成《三禮研究論著提要》,海內(nèi)以為學禮門徑。次考《禮記》之撰集,成《<禮記>成書考》,折衷古今,洞悉隠微。次校文字之異同,成《禮記鄭注匯校》,劉師曉東先生既序之矣。其考諸本流變者,更有專論若干,刊于雜志,與《匯?!废嘟?jīng)緯,輯為一書,洵便循覽。王鍔教授為文,無不窮索證據(jù),條舉類析,嘗讀論相臺岳本一篇,借岳本所存舊本異文,探尋宋興國于氏刊本之蹤跡,言人所未言,可稱發(fā)微鉤深之佳例。

         

        猶憶二〇〇一年九月,余應(yīng)邀往蘭州西北師大參加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二十二屆年會,承霍旭東師之介,結(jié)識王鍔教授,深服其學問湛深,篤于友誼,薦之王學典院長,敦請移駕東魯,同事校讎。后以趙生群先生、方向東先生之邀,加盟南京師大經(jīng)學團隊,如魚得水,私心稱賀!近年余奉命主辦山東大學尼山學堂古典人才實驗班,王鍔教授不辭辛苦,應(yīng)邀主講《周禮》導(dǎo)讀一課,作育人才,稱為良師。余率門生從事《<十三經(jīng)注疏>匯?!?,屢屢請益。王鍔教授傾其所有,啟牖良多。夫子云“友直、友諒、友多聞”,若王鍔教授者,益友矣。因不辭簡陋,為序簡末。

         

        二〇一七年四月六日,滕人杜澤遜于山東大學校經(jīng)處。

         

        【后 記】

         

        丙戌仲秋以來,在從事《禮記鄭注匯?!返倪^程中,對南宋撫州本、婺州本、余仁仲本、紹熙本、清武英殿本《禮記注》和宋八行本、元十行本、明李元陽本、清阮刻本《禮記注疏》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然無法在《禮記鄭注匯?!分畜w現(xiàn),故撰寫成系列論文,在《文史》《文獻》《中國經(jīng)學》《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學季刊》《古文獻整理與研究》《古文獻研究集刊》等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今選取《南宋撫州本<禮記注>研究》等十二篇,匯編為《<禮記>版本研究》,以便讀者批評。

         

        關(guān)于《禮記》版本的研究,主要是依據(jù)《中華再造善本》影印者和網(wǎng)絡(luò)公布的圖版文獻,這些影印本和圖版文獻,肯定與原書有差別,所論或許與原書有不契合之處,讀者明鑒?!?span lang="EN-US"><禮記>版本研究》收錄的論文,是十多年來陸續(xù)撰寫的,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和表述,因掌握資料的不同,前后有一些差異,這是研究《禮記》版本過程的反映。這一組論文主要討論《禮記》經(jīng)注本和注疏本的版本特征、遞藏關(guān)系、文字優(yōu)劣、版本源流和學術(shù)價值,至于《禮記》版本之間的文字差異,是非對錯,可參拙著《禮記鄭注匯?!?。

         

        山東大學杜澤遜教授、北京大學喬秀巖教授和張麗娟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楊新勛教授,先后審閱了部分論文,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見;杜澤遜教授在百忙之中寫序,中華書局徐經(jīng)理惠題書名,足為本書增色;俞國林、劉明、葛洪春等先生為本書出版策劃、編校,對以上各位先生的付出,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也感謝學禮堂井超、侯婕、王少帥、孫術(shù)蘭、蔣林佳、劉婧恩等同學校對清樣!


        戊戌年大暑,王鍔識于桂香書屋。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