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田九七】14歲到23歲,我的儒家經(jīng)歷

        欄目:青春儒學
        發(fā)布時間:2019-03-10 18:40:23
        標簽:儒家經(jīng)歷、儒者、朱翔非

        14歲到23歲,我的儒家經(jīng)歷

        作者:田九七

        來源:“儒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二月初四日丙午

        ??????????耶穌2019年3月10日

        ?

        ?

        ?

        2017年8月7日,田九七主持孔陽國學工作室第一屆志愿者大會聯(lián)歡晚會。

        ?

        14歲,我考入北京四中,認識了朱翔非先生。別人告訴我,先生是一位儒者。

        ?

        今年,我23歲,是我和朱翔非先生學習儒學的第十個年頭。

        ?

        回顧過去的這一段歷程,有的時候,有些好笑。有的時候,有些苦澀。更多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溫暖。

        ?

        偶然結識

        ?

        我初三的時候參觀北京四中,就見過國學社的廣告,心向往之。當時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還幾乎剛剛開始,自己感興趣,但沒有老師也沒有朋友。

        ?

        我這個人,沒有什么特長,唯一的特長就是擅長應付考試。這在今天的中國,可以使得一個人一段時間比較順利,但并不值得高興。不過,自己因此得以進入四中,認識了先生,還有王兆珅等人(關于王兆珅,詳情請見《為匹夫匹婦復仇也》)?,F(xiàn)在回想,我覺得非常偶然,也非常幸運。

        ?

        到了開學的時候,有一個叫王舒墨的學長來我的宿舍串門,順便宣傳了很多國學的內容。

        ?

        王舒墨學友,是我至今都非常敬佩的一個人。當時,我聽他講的,是先生一篇叫《形中論》的文章的內容,主要講什么是「形而上」,講人可以達到永恒、無限、絕對、超越的精神境界。

        ?

        那時候我14歲,還什么都不懂,但我真實的感覺,就是聽得心里非常高興,無以復加的好,感覺這正是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后來,在當時的男生宿舍門口(北京四中初中部西門),我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給了王舒墨學友,就這樣加入了國學社。

        ?

        從那以后,每天早上我去老校長室門前,參加國學社的讀經(jīng)。偶有中斷,但高中三年幾乎都是這樣。高考前那一周,我每天早上讀一遍《大學》,這點記得最清楚。

        ?

        ?

        ?

        2010年,初入國學社晨讀情景,筆者為背對鏡頭穿藍色衣服者。(筆者自攝)

        ?

        儒家和道家

        ?

        初識國學的時候,其實我最喜歡的是道家。我讀《莊子》,知道道家有超凡脫俗的工夫,可以達到永恒的境界,可對于儒家則不甚了了。后來聽了先生的課,才知道孔子也有達到超越、永恒的工夫,這令自己感覺聞所未聞,十分興奮。

        ?

        每周先生在四中講課,都會講到儒家有形而上、道的高度,而且不僅講有道這么回事,還有具體的修持工夫怎么做。有做工夫的學長請教修持遇到的問題,先生會指點、調整。這絕非沒有工夫境界,照本宣科者所能講的。當時,我感覺先生應該是一個有道之人,因此深為敬畏。

        ?

        但是,當時在儒家、道家之間,我還是感覺難以取舍。

        ?

        自己上初中就有一個同學,篤信道教,后來好像成為了真正的道士。這給我啟發(fā)很大。自己雖然還沒下定決心,但感覺,人生在世,要明白最高的真理是怎么回事,這不失為一條好路。

        ?

        后來,我讀《莊子?大宗師》篇,說「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余、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程玄英在作的疏里,譏諷他們是「矯情偽行、亢志立命」「徒悅樂眾人之耳目,焉能自適其性情」。自己感覺非常震驚,因為這幾個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志士,曾經(jīng)有壯烈的行為,這么說,好像不太合適??稍捰终f回來,要有超凡脫俗的境界,難道不就應該對現(xiàn)實層面的節(jié)義加以超越嗎?我心里十分困惑。

        ?

        2012年初的時候,一次,我在四中的孔陽國學工作室,聽先生講了《孟子》,這次,給我?guī)淼母淖兎浅4?。《孟子》書里寫著:「志士不忘在溝壑,勇者不忘喪其元?!埂柑煜聼o道,以身殉道?!埂缸苑炊s,雖千萬人吾往矣?!蛊鋵?,之前自己沒怎么看過《孟子》,但我聽了這些,真好像點燃了心中的一團火,有一種大江大河奔涌直下的暢快,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當時想,看來自己最想要的就是儒家,沒什么好說的了,那就這么定了吧!

        ?

        記得我第一次完整地讀一遍《孟子》,是在一個晚上,從第一句話「王何必曰利」,就讀得心潮澎湃,直到最后,每句話我都覺得寫得好,一晚上從頭看到尾,天就亮了。這是后來的事。

        ?

        ?

        ?

        高中時期的田九七。(攝影/王雨田)

        ?

        遺憾

        ?

        高中一同誦經(jīng)的人,很多后來都沒有在儒門。

        ?

        對這件事情,我覺得非常理解,但仍感覺有些難過。主要是因為覺得有些對不起那些當年共讀古人書的朋友。

        ?

        曾經(jīng)有一位學友批評我,說我使人「難與并為仁矣」,我當時有些接受不了,現(xiàn)在我覺得他說的對。因為有的人對我好,我卻常常譏刻他們,嘲弄他們。這一點來看,我是很可惡的。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谷逭甙褎e人的立與達作為最大的快樂,恥獨為君子。然而近十年來,我不曾立一人,也不曾達一人。我曾見人之不立不達,而沾沾自喜,但也不真的快樂。我覺得自己太差勁了。

        ?

        但是儒學也使我改變了?,F(xiàn)在的我,不會再那樣了。

        ?

        2011年10月,我當上了北京四中國學社的社長。當時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記得。

        ?

        當時我曾送過很多人《四書章句集注》,還在第一頁蓋上「我朱孔陽」社印,希望一起讀經(jīng)。但是,后來并沒有什么人來。再后來,有人在學校樓道地上撿到一本《四書章句集注》,給我送來,問是不是我的。我一看,上面蓋著「我朱孔陽」的印,不知這本書是當時送給誰的。那本書我至今帶在身上。我和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好像患難之交。

        ?

        我也不懂如何對別人好,就想著該熱情些,也不知怎么熱情,或許就是應該多打招呼。但有時候見面打招呼,人家也不答禮,大概是沒看見。

        ?

        最痛苦的,是周二,因為是國學社活動日,特別怕先生來了,而沒有學生來。我??吹接性?jīng)來過的人,風風光光、高高興興去參加別的活動,或者上課外班。我覺得他們都有他們的道理,但自己心里卻還是苦澀。當時,我對自己說:「此刻,我好像胸腔里灌滿了冰水一樣。」

        ?

        但先生給我很多溫暖,沒有因為招不上來人指責過我。我心里仍覺得愧對先生。

        ?

        臨畢業(yè),同班暢談回憶,我說在四中,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做社長一年的事,這是一生難以磨滅的記憶,希望終有一日,儒家發(fā)揚光大。

        ?

        ?

        ?

        2012年暑假,田九七在北京四中老校長室門前拍攝國學社宣傳視頻。(攝影/王兆珅)

        ?

        高三的轉變

        ?

        高三的經(jīng)歷,對我意義重大。

        ?

        當時心里不安,不僅是擔心失敗,更是因為對現(xiàn)實的逃避。身體的疲憊可以一時休息而解,但內心失去動力,不愿面對我該做的,不敢面對我該做的,無法通過一時逃避以恢復。當時我逃之于讀小說,逃之于看電影,逃之于看色情片,想在其中使心靈得以休息,恢復重新面對真實的勇力,但越逃避,越無力。

        ?

        2013年的2、3月間,正是寒假快過完的時候,母親看我狀態(tài)不好,問我是不是很長時間沒學儒學了,我一想還真是。回到學校后,恢復每天讀經(jīng),狀態(tài)漸漸變了,心里越來越有力起來。一天晚上,在男生宿舍值班,我心里忽然變了,當時熱淚盈眶。我在人人網(wǎng)日記里寫道:

        ?

        我認為自己有必要對過去一兩個月來乃至一兩年來的行為懺悔。

        ?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經(jīng)常感到一種從內而外的無力感,虛弱,脆弱,感覺生命如同一個虛空的殼,過去充塞其中的靈魂,浩然之氣,真氣,……都不復存在了。而我的生活也一塌糊涂。

        ?

        知止而后有定。朱子曰:止,當止之所。

        ?

        生命是有它應當停下的一條界限的,到了這里,就不能再往前走了。……

        ?

        這段時間讀了太多生命之外的文學之類,這些東西可以作零食,但一旦吃多了,就會成為毒藥,原因在于他們是沒有熱度的,他們縱然可以激發(fā)人思想的火花,視覺的享受,但是不能燃起人胸腔內的火焰,從丹田向上生發(fā)的暖流,那些可以讓我們感覺到腔子里如有一爐炭火,溫暖充實的東西。這些東西沒有了,人就如同冰冷的行尸走肉,沒有希望,沒有感情,如同荒漠。

        ?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如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一樣酷,使人感到一種輕蔑的快感,一種寒冷的驕傲,但是生命需要的是光明,一個絕對的命令:「要有光!」這光的熱度泯化一切差別,如同家一樣,寬恕我們,給我們力量。

        ?

        現(xiàn)在回頭的浪子,迷途的羔羊就站在家門前,門剛剛打開,光照在我的臉上,我覺得仿佛一場惡寒發(fā)作,大汗淋漓。

        ?

        ……這一番折騰后,只覺得信道益篤,今是昨非。

        ?

        這是我第一次信仰的自白,至今不悔的一篇文字。在我「從來沒感到這么痛苦」的時候,是儒家思想帶給人的那種無邊無際的溫暖,真正拯救了我。

        ?

        在這之前,很多人和我說,文化呀、精神追求呀、其實都是現(xiàn)實基礎上的精神享受,現(xiàn)實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這些都派不上用場。但是儒學不是,儒學是比現(xiàn)實更深刻的信仰,是可以作用于現(xiàn)實的??梢允谷嗽诂F(xiàn)實的挫敗和痛苦中,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重新站起來。

        ?

        這個時候,我意識到儒學是一個真正的東西。

        ?

        畢業(yè)典禮那天,段昊坤學友來找我,以先生「早知人生如夢,不如大打出手」十二字贈我,對我?guī)椭醮蟆?o:p>

        ?

        ?

        ?

        2013年4月9日,高三的田九七參加國學社活動。

        ?

        ?

        ?

        2013年6月6日,高考頭一天下午,王舒墨學長發(fā)來的慰問短信。

        ?

        初入北大,備受打擊

        ?

        初入北大,發(fā)現(xiàn)此前自以為所學,所知,所可以自慢的,盡是假的。在四中時的一種虛驕,被狠狠敲打,頭暈目眩,氣焰全餒。

        ?

        在四中的時候,我很多時候覺得一些什么大學的人,似乎也沒有很了不起。但是現(xiàn)在想來,是非常可笑的。在我們的中學教育中,有些時候會給予學生很高的評價來表示鼓勵,雖然只是鼓勵,但是很多時候,我這樣的人會把這些評價很當真,覺得自己讀過幾本課外書就挺不錯了,其實這還遠遠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學問或才華??赡茉谥袑W的小圈子里,這樣固然不錯,但學生也應該對自己真實的程度有所了解。不恰如其分的過高評價,可能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心態(tài),讓人容易以少為足,自以為是。

        ?

        印象非常深的一個場景,就是剛上北大的時候,一天下課,正是秋日傍晚天氣,一出門,只見夕陽下全是人,熙熙攘攘,得有幾千人這時候下課,誰也不認識誰。我感覺到一絲悲傷。四中真是一個小地方,來到北大,我感覺到了更真實的世界,但是一時間適應不過來。

        ?

        ?

        ?

        2013年12月19日,田九七在北大一教101上宗教學導論。是日第一次論文出成績,得了55分,由于主題、內容、格式都不合要求,沒有及格。(攝影/何仁億)

        ?

        一次,我對先生說,「感覺自己學不好大學的課程,亦不知學這些的意義何在?!惯€可憐兮兮地哭了。先生說:「你以前過得太順了,太順了人就會脆弱。勿以在一個被核輻射污染的國里做王而得意。應試教育對你的傷害,遠比你想象的要深?!怪两瘢也桓彝?。

        ?

        先生曾說:「人人平等,說的是他們占據(jù)著相同的時間和空間;人是高貴的,他們通過動物的狀態(tài),達到人的高度。這一點,人和人不一樣?!?o:p>

        ?

        教育,是要人通過動物的狀態(tài),達到人的高度,故曰成人。但是這種層面的教育,在我所受的中小學教育中可以說奇缺。我印象中,在學校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按理說考試只是對學習本身的客觀反映,目的是讓人學得更好。但是所學的東西本身,覺得有用的人都很少,更沒有什么讓人感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東西,所以考試本身漸漸成了唯一的目的。這時候,所謂教育其實就變成了一種赤裸裸的智力的競爭,來爭奪更好的資源。我們好像斗獸場里的動物一樣,相互撕咬,然后被獎賞,在擁擠的房間里漸漸長大。

        ?

        我想像人一樣高尚地活,高尚地死。除了先生,很少有人教給我。

        ?

        可能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可能只有在我這種人眼里學校的本質才這么殘酷。但這對我來說是真實的。

        ?

        而且,我覺得,就算這是真實的,這也不是任何人的過錯。我只是覺得,我遇到的老師,都那么善良、辛苦,我遇到的同學,都那么勤奮、有朝氣,我們的真誠,配得上更好的東西,不應該有這么多無可奈何的痛苦。

        ?

        那時候學的東西,很多東西是公認的、錯誤的東西。當時我就知道是如此,但是為了高考,就算是假的,我也逼著自己背下來,告訴自己,自己心里還有一塊最真的地方。我還用《1984》里的話,告訴自己這叫「雙重思想」,一套是應付考試的,一套是為了我自己的。

        ?

        但當我誤以為自己竟然還是這套規(guī)則的受益者時,我就已經(jīng)一無所有了。

        ?

        ?

        ?

        2014年4月18日,舊歷三月十九日,田九七與眾學友拜謁明思陵。

        ?

        北大的上課

        ?

        我自己上課的感覺是,經(jīng)常疲于奔命,也只能勉強應付考試和作業(yè),難有精力用心讀書,以對一門課程背后的學術體系有深入的理解。如果真的要把所有考試和作業(yè)都應付好,也不是不可能,但就算如此,也只是淺嘗輒止。而且因為過于繁忙和疲憊,往往一課修了,便從此對此種學問失去興趣,終身不欲再一見。

        ?

        還有很多課必須去上,卻沒有任何收獲,考試之后就都忘了,白白浪費青春。青春流淌在空氣污濁人滿為患的教室里。

        ?

        在北大,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自己是非?;靵y的,根本看不清眼前的現(xiàn)實,不知道自己的道路究竟在哪個方向。身邊的人都能指導自己兩句,自己卻不知道路在哪兒。

        ?

        ?

        ?

        田九七在北大圖書館。

        ?

        北大的專業(yè)

        ?

        要想有些學問,只能靠自己讀書和靠老師指導。彼時靠自己用功,稍讀了幾本書。但歸根結底,自己覺得,學者們做的學問,不是自己最感興趣的。

        ?

        我感覺要成為一個學者,是站在古書的對面去研究古書,站在古人的對面去研究古人。學者視古書,不是生死以之的道路,學者視古人,也不是要前赴后繼、舍生忘死追隨的先烈。我雖然讀的古書沒有幾本,認識的古人也沒幾個,但是我對古書和古人有一種不一樣的感情。

        ?

        我記得馬一浮先生去世50周年的忌日那天,我獨自一個人,坐火車到了杭州,到馬一浮先生的墓前,磕了三個頭,又覺得心里有些不安,又磕了七個頭,一共磕了十個頭。下了山,騎車到西湖畔不遠的麥當勞里,再讀馬先生的書,讀了幾行字,我就慟哭起來。

        ?

        ?

        ?

        2017年6月2日的馬一浮先生墓。(筆者自攝)

        ?

        ?

        ?

        2017年6月2日,拜謁馬一浮先生墓后自攝。

        ?

        ?

        ?

        2017年6月2日,《儒見》推圖。(筆者制作)

        ?

        記得2016年的一個冬日,我走在未名湖邊上,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學者會為了自己所學去死嗎?」這個問題在心里一提出來,我心里也咯噔一下子,覺得有些不妥。任何人不應該被要求向別人對自己的生死作出承諾,也不應該要求別人對這種事情作出承諾,這種問題是非常不妥和無禮的。

        ?

        但是我同時也感到,學者終究是一種職業(yè),而生死問題,遠比一個人從事何種職業(yè)要更加深刻。歷史上,固然有很多人為了自己所學去死,或者遵循自己所學去走過這一生。這不是任何一所學校要求的,或是任何一種職業(yè)操守規(guī)定的,而是他們作為一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

        ?

        我是一個希望用所學去面對生、死的人,一頸熱血,只愿灑得其所也。這個愿望要如何實現(xiàn),不是學校該回答的問題,這一點自古皆然。在古代,是儒、釋、道三教去回答這個問題。要解決,不是去做太學生,而是做孔門弟子。

        ?

        但學校,給我提供了讀書的地方,讓我得以和古人們一起去思考自己的道在哪里。對此我充滿感激。

        ?

        有了這個認識,我對自己的專業(yè)學習重新充滿了動力。因為我可能不喜歡寫論文,但學以為己,不全是為了論文,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自己熱愛的東西。

        ?

        我當時曾和低年級的學友們說:「學校是提供一個讀書的地方,在這里讀完你想讀的書。」今天我仍這樣認為。

        ?

        ?

        ?

        2017年7月,北京大學畢業(yè)留影。

        ?

        談戀愛

        ?

        大學的戀愛,渾渾噩噩,卒因我之不仁、無禮而告終。最初,以我之惡劣,固不配戀愛。之后,又不能反躬自省,卒至天理蕩滅,經(jīng)常違背了自卑而尊人,有禮以下人的儒家之教,更談不上對人好,給對方帶來了痛苦和傷害。

        ?

        南容三復白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我出言之玷,何其多也。給人帶來了那么多傷害!即便沒有任何人和我計較,曾經(jīng)的過錯,也會伴隨我的一生。

        ?

        我記得六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做了一件壞事,我太討厭一個人了,就偽造了一張他寫的紙條,陷害他違反學校規(guī)定,但當時就敗露了,盡管沒有任何人因此受懲罰,對方也沒有計較,但我有好幾天,一躺到床上,就想起這件事情,難受得睡不著,我祈禱第二天醒來,能時光倒流回到那天,然后我一定不那樣做了,可是我不能,我得把這件事情帶到墳墓里。我感覺我自己的靈魂好像臟了,永遠也洗不掉。我覺得可能隨著時間流逝,我和所有人都會忘了這件事情,那時候我就干凈了,但是我發(fā)現(xiàn)不可能。難道人固然就得伴隨著悔恨度過一生嗎?這個疑惑伴隨了我十幾年。直到我認識了儒學。

        ?

        孟子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箰喝嗽瓉硪馑际情L得不好看的人,但據(jù)我所學,這里或許孟子并不想討論祭司好不好看,而是想說,不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有殘缺也好,他曾經(jīng)犯過錯誤也罷,如果他愿意改變自己,任何時候,他都可以脫胎換骨,成為最高尚的人,去做最神圣的事。

        ?

        我感到,一個人犯下的錯,永遠不可能在時空中消滅,但人可以超越他過去的自己?,F(xiàn)實的道歉、賠償、懲罰、原諒,常常無法真正使人走出內心的悔恨,想起之前的事情,難免心中難以平靜。但儒家所談的仁愛的工夫,可以讓人找到生命的另外一個支點。盡管我之前有種種我自己感覺不堪回首的事,但是我現(xiàn)在內心充滿了溫暖和仁愛,我就為了這一份溫暖,坦坦蕩蕩地繼續(xù)前行下去,從現(xiàn)在開始,我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那個有種種得失功過的自己,而就是為了此刻我內心感受到的這種無邊無際的溫暖,即便這一切絲毫無法改變我的過去乃至一切,但這本身就讓我感到快樂和充實。

        ?

        ?

        ?

        2016年7月,北京四中國學講堂,朱翔非先生與田九七、王兆珅學友主持《中華人文精神簡史》學習班。

        ?

        我在工作室做的事情

        ?

        我從2013年起,就為儒學做一些事情。從每年夏天的《中華人文精神簡史》班,到在四中講國學社、選修課,之后創(chuàng)辦《儒見》。2016年7月,開始帶《論語》班。2016年10月,開始在北大傳播儒學。12月,編完《國學十年》的兩本書。畢業(yè)后,干了半年執(zhí)行長,經(jīng)歷了敦和種子基金申請的兩次評審,「忠義江南」「陽明歸來」兩次游學,參加了「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儒學」宣講大會。2018年9月25日,來了日本。

        ?

        ?

        ?

        2017年11月2日,北京四中報告廳,田九七主持“國學十年——北京四中國學教育研討會”。(攝影/劉思蕾)

        ?

        自己大學畢業(yè),沒有選擇保研,而是留在工作室全職服務了一年時間。這是我主動的選擇,不過這件事情并不說明我多么高尚,只是因為當時也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因為工作室要用人,但是基本上能做事的人都在國外留學,這時候必須有人頂上。而且換句話說,這其實是儒者的分內之事,在這種情況下,這樣選擇再自然不過了。

        ?

        ?

        ?

        2018年1月10日,杭州馬一浮先生紀念館,田九七與王兆珅考察游學路線。(攝影/張文虛)

        ?

        ?

        ?

        2018年3月30日,紹興陽明洞,田九七隨朱翔非先生及「陽明歸來」修習營學友考察王陽明青年時期靜修故地。

        ?

        但在這一年,我有些想法,現(xiàn)在雖然不會再有,乃至覺得有些可笑,但當時卻很真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臨危受命,十分值得人們佩服,另一方面,我又對那些出國的儒家人士有怨氣,為什么把這些大家在一塊兒都未必做得好的事情,交給我這么一個啥都不會的人呢。

        ?

        這是我當時真實的想法,但現(xiàn)在我不這么想了,如果再回到那個時候,我會把這當成我的分內之事去認真完成。我覺得那個時候,我還算不上一個儒者。

        ?

        先生曾說:「我們必須認認真真?zhèn)鞑ト鍖W,這不是隨便說說,傳播儒學的精力、速度,必須是實打實的、并肩作戰(zhàn)的狀態(tài)。我們每一天都好像召喚一樣,必須重新規(guī)劃,認真做下去?!?o:p>

        ?

        先生還說:「不懂形而上,最終還是瞎扯??!切記!切記!」

        ?

        這些話在我心里,分量很重。

        ?

        ?

        ?

        2018年5月1日,北京四中多功能廳,朱翔非先生與田九七、張珂(左一)、張文虛(右一)等人向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報告組織發(fā)展情況。

        ?

        做事的痛苦

        ?

        2018年3月8日,張珂學友剛回國的時候,在先生家。那天我又哭了。我和先生說:「現(xiàn)在儒家需要做很多事情,可是我弄不好這些事,感覺自己的程度都很不夠,我想今年下半年去日本留學,但為的是更好報效儒學。希望先生各位學友不要覺得九七這樣做是對儒家不忠。九七從來沒有過對儒家不忠的想法?!?o:p>

        ?

        我記得先生說:「過去這半年,我都沒有批評過你。但是交給你的很多事情,總是拖很長時間,有很多事情讓你做,就沒有回音了,做好沒做好我也不知道,有事情也不說,除非我找你,沒有來找我匯報過。如果你能夠循禮使自己立起來的話,再回過頭來看今天這個情景,可能很多話你就不會這么說了?!?o:p>

        ?

        循禮是先生常講的修持工夫。自己現(xiàn)在對此的體會是,禮不僅僅是一些具體的規(guī)矩,除此之外,還是一種狀態(tài),在禮之中,沒有思緒紛繁,我的內心是平靜的,去做一件一件的事情,心中有一種淡淡的喜悅。這樣做事,感覺是真正為了自己,每時每刻很快樂,很充實,即便是做一些小事,乃至于走路、吃飯一類,也覺得是充實的,即便是做一些比較煩雜的事情,也不會覺得勉強,而覺得很自然。

        ?

        但當時我根本沒有這個工夫,不是沒學,而是遇到事情,不覺得工夫很重要,就放下了。我當時感覺,好像從沒有同時做這么多工作,我那時候說,如果有十個我一起做,或許能做得差不多,我一個人真是做不完。組織人力、安排工作也不是我所擅長的。我感覺自己達到了極限,但事情還是做不好。有時候很餓,可總是吃幾口就吃不下了。

        ?

        我當時的感受是,復興儒學的使命交給了我,這也是我生命的價值所在,可是我的做得太差了,生命也因此失去了價值。但我也不能死,因為死了更是臨陣脫逃的表現(xiàn),但活著的確是一種痛苦。

        ?

        這個時候,內心的溫暖的工夫救了我。

        ?

        2018年5月12日,我的日記這樣寫道:

        ?

        每一天,每時每刻,都應該做工夫,有所存養(yǎng),都得把狀態(tài)提起來。沒有形而上,就做不到這一點,因為沒有上升到生命本能的狀態(tài)。自己之前還沒做到這點。從現(xiàn)在開始,必須得從這個角度用力?,F(xiàn)在是在用功是自己唯一能把握的事情。不然光懊悔也沒用。有些時候,有一個真實的感覺,要么死,要么把支點放到形而上。用功可能對自己真是生死之際的一件事。學儒也近十年,卻一事無成,一無所長,工夫、做事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令人滿意,細想真是讓人不想活了。一般人可能是因為什么事情去自殺,可是對于稍微知道有形而上,但是沒有形而上狀態(tài)的人來說,看自己就更加不值一提,更加可憎、可鄙、卑賤,更讓人活不下去。太令人絕望了。但是如果不為了自己而活,就只為了道活,為了內心的溫暖活,才能活下去,才能不去死。內心有溫暖才能不去死,內心的溫暖是人活下去的唯一理由。這是自己內心的一個真實的感受。

        ?

        當時我的感覺是,在那個最絕望的時刻,當我靜下來,內心的溫暖就又出現(xiàn)了。內心的溫暖一出現(xiàn),就好像是一個絕對的律令一樣,把自己一切問題都打消了。生命是絕對的。存在是絕對的。不可質疑的。盡管我那么差勁,可是內心的溫暖還是讓我快樂。溫暖里面,沒有人為的力量。人無論之前做得多糟糕,都對這個溫暖當下的存在沒有任何影響。

        ?

        ?

        ?

        2018年5月10日,北京四中國學講堂,田九七主持國學社活動。(攝影/王兆珅)

        ?

        2018年7月29日,《簡史》暑期班討論后,我、張珂、趙予三個人吃晚飯,聽取趙予學習的一些感受。我問他們,有沒有想過退出學習。他們說從來沒有。我說,我以前還是有過,我曾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學儒學學不下去了,就切腹自盡,因為活著沒有意義了,為什么切腹呢?因為看起來比較酷。我當時是開玩笑,但張珂說的話,給我印象很深。她說,不應該這么想,因為還有終身之樂,她從來沒想過自己能不能聞道,因為就算當儒家的墊腳石,也有終身之樂。我十分感動,說,人和人的天分真是不一樣,你們真是太厲害了。當時我忽然對先生所講的「直」有所領悟,原來不再考慮有關自己的一切,往前走,就是直,這個時候才能有「全息」的狀態(tài),沒有那種「自畫」,沒有自我的遮蔽。人這么著,的確就超越了。這個狀態(tài)真是快樂。那一天,我發(fā)現(xiàn),快活,其實不難達到。

        ?

        ?

        ?

        2018年6月22日,北京青藍劇場,田九七在《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儒學》公益會講活動中分享學習歷程。

        ?

        2018年的8月10日,對我來說是特別的一天,那天是第二屆孔陽國學工作室志愿者大會的第一天。我在日記中寫道:

        ?

        先生講,孔子有教無類,讓所有人都可以頂天立地,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感到從沒有過的快樂,不是沒有人管我,我也不必去死,好好活著就行。因為不必去死好好活著,這樣不是直道而行。而且,這是人生來就有的資格。這是人真正的覺醒。這給我啟發(fā)非常大。后面先生講道統(tǒng)時說,道統(tǒng)中人,追求仁智勇禮,為了天下,成為儒者,這真是人直道而行才能明白的人固有的高度,人直的時候狀態(tài)就是無限的,天下是那種無限的一個說法,實際上是無限延展沒有盡頭的,為的是以無限為支點的最高的公義去做事,即便出現(xiàn)了偏差,那是人形而下的存在造成的,但不影響人對自己隨時的、沒有苦惱的調整。這時候人真是太暢快了。而且得來的又是這么簡單,因為只要想追求這個,就立刻可以去追求,一追求這個,就覺得沒有什么是比現(xiàn)在自己做的事情更值得,更讓人舒暢的了。人只有為了這個,才有一種無遮無攔,無邊無際的豪情,感覺沒有一點需要隱藏的,沒有一點不光明磊落的地方。能和先生學友們追求這個,真是令人感到三生有幸。感覺這件事給自己有一個巨大的轉變,就是感覺再也不怕犯錯誤了,「過則勿憚改」好像真有點明白了。因為那種沒有任何限制的狀態(tài)自己感受到了,無限伸展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下,改正錯誤不是痛苦的自我否定了,而就是不斷向上的一部分了。而且人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沒有不好意思、扭捏,向上的念頭一起來,意識到該做什么,就跟著走了。

        ?

        先生還說,不停地直,人就成了。可能這種不斷地直道而行的狀態(tài),就是不停地直??梢灾钡蓝?,因為是為了天下,為了無限的道義,就沒有什么需要回避的地方了。

        ?

        晚上,和學友們交流,我說了特別真心的話,我說自己在北京這一年,很多時候對儒家的忠誠,只是一種形而中的忠孝節(jié)義,事情也不可能做得好,因為傳道不可能以器的狀態(tài)去做。但現(xiàn)在意識到,我們是站在道統(tǒng)的高度,為了自己的生命的無限去做事,這種暢快是無以復加的。一心向形而上就可以了,一心向形而上就有大快活在其中。感覺學友一年相見一次,非常不容易,還說一些不直的片湯話,特別沒意思。

        ?

        從那以來,我感覺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再也沒有感到過那種痛苦。

        ?

        很多人看儒家,覺得是緊密團結的一伙兒人。但是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認為最高的東西,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這里不是人和人相互遷就著過的一個組織。

        ?

        ?

        ?

        2018年8月24日,北京孔廟,田九七與鄭舒升等人組織游覽活動并講解。

        ?

        我現(xiàn)在的感覺是,人生永遠處于不斷的做事的過程中,沒有一刻放下自己的責任,似乎也是可以的。人不需要靠一時的逃避來去活得內心的休息,因為隨時隨刻,都可以有內心的溫暖和平靜,都可以有所存養(yǎng)?!溉室詾榧喝巍?,「死而后已」,這是儒者應有的狀態(tài)。只要內心的溫暖無一刻停止,內心就永遠不會受到傷害、感到疲憊。

        ?

        而在這個過程中,禮是至關重要的,禮是完全內在的工夫,也是基于人形而上的本能,禮把自己夾持起來,人會感覺到一種快樂。而且禮本身,可以讓仁的狀態(tài)在做事的過程中貫徹下來。

        ?

        ?

        ?

        2018年9月28日,孔子誕辰日,田九七、廖嘉祈(左)、高芃禹(中)拜謁東京孔廟湯島圣堂后合影。

        ?

        日本

        ?

        2018年9月25日,我到了日本,擔任日本組的負責人。自己很快適應了日本的生活?,F(xiàn)在自己的身份是語言學校的學生,主要以學習日語為主,同時為工作室做一些事情。但是工作比在北京的時候輕松多了。

        ?

        在日本,感覺有儒家的禮,自己不會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自己有自己的信仰和尊嚴,這是自己在日本的一點感覺。

        ?

        不過在日本,還是學到了太多東西。在自己能接觸到的生活、文化層面,我感到,日本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

        日本人好禮,來到日本,發(fā)現(xiàn)的確是這樣。而且日本街上的人,常常面容看上去比較沉靜,讓人想到《禮記》里寫的「儼若思」。電車、電影院之類的地方,都出奇地安靜。

        ?

        日本人愛讀書。我住的地方屬于東京的文京區(qū),我常去的文京區(qū)立圖書館,所有人都在一動不動,安靜地閱讀?;旧鲜裁磿r候都坐滿了男女老少。電車里讀書的人很多,這一點不假。而且電車里會有新書的廣告。

        ?

        我曾在廖嘉祈學友幫助下,參觀過一次東京大學圖書館。北大圖書館我是去過四年的,也是我在北大去的最多的地方,據(jù)說是亞洲最大的圖書館。但是這次參觀東大的圖書館,感到的震撼還是空前的。當天我的日記是這么寫的:

        ?

        去東京大學圖書館,對日本對日本歷史、日本文化,對世界歷史、世界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并且在宗教、哲學、法學等方面進一步探索的成就,感到極度震驚。光是看標題就非常吸引人,因為大量的圖書探討的,不只是具體的、細碎的問題,而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的、根本的問題,而且數(shù)量非常驚人,無論是日本通史、還是寫某一階段日本歷史的著作,數(shù)量都相當驚人,還看到浩如煙海的對西方重要典籍和經(jīng)典學術著作的譯著。

        ?

        感覺在當今的文化領域,我們要從整體上趕上日本,恐怕還有相當?shù)牟罹唷=裉?,包括自己在內的很多中國人,還常常把精力用在自相攻擊上,而不是靜下心來,戮力上進,想到這一點,真是痛不欲生。

        ?

        現(xiàn)在,我對日本的了解還非常膚淺,談不出什么東西,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入研究日本的歷史文化,對于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必然有促進作用。

        ?

        回首過去這些年的歷程,自己感覺,人生其實沒有一定的軌道可言??赡苊總€人都會知道,有一條身邊多數(shù)人都認為比較好的路。但是這條路走上去,未必就是成功,掉下來,也未必就是失敗了。前途不可預料,人當下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是什么樣子恐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每一個當下,都應該竭盡所能去做。

        ?

        ?

        ?

        2016年2月12日,泰國某地,田九七在廟宇遺址中靜坐。照片系擺拍。

        ?

        我做工夫的得力之處

        ?

        靜坐

        ?

        先生教過靜坐的工夫,這是九七感覺自己在工夫方面入門之處所在。自己很早就練習經(jīng)坐的工夫,但是很長時間不得其門而入。

        ?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二日,當時自己和父母在泰國旅游。那天下午在旅館房間靜坐,第一次感受到了停止的狀態(tài),這是自己關于形而上感受的入門之處。當天日記是這么寫的:

        ?

        今天下午靜坐有感:

        ?

        靜敬樂仁是人正常的狀態(tài),做工夫是人正常的狀態(tài),沒有此狀態(tài)屬于不正常。經(jīng)坐一小時左右,感覺身體發(fā)光一般。做人真好。

        ?

        現(xiàn)在看來有些大驚小怪,但從那以后,自己才真的感受到,真有形而上這回事。現(xiàn)在,靜坐也是自己每天都做的日課。自己感覺靜坐非常重要。靜坐的狀態(tài),可以帶到做一切事情的過程中。

        ?

        先生講的靜坐,除了把姿勢坐正之外,內心的工夫上,就是「有任何想法,就告訴自己,知道了。就可以了」。自己也感覺,靜坐時按照這個規(guī)則去做,才有真正的收獲。有主觀的導引肯定都不對。

        ?

        內心的溫暖

        ?

        內心的溫暖是拯救過自己的工夫。這一點,之前已經(jīng)反覆說過。

        ?

        溫暖的感受,就好象手里捧著一個小雞雛。

        ?

        現(xiàn)在自己覺得,溫暖就是精神生命活著、生長的感覺。

        ?

        循禮

        ?

        儒家的一切,都在禮這里。個人的修持、儒家的復興,有禮就夠了。必須要守禮。

        ?

        自己之前因為不守禮,犯了很多錯誤。近一年來,自己對此有不斷的反省。

        ?

        禮是自卑而尊人。同時有形而上高度,使人擁有一種尊嚴。

        ?

        自己對禮的形而上高度的理解,就是禮和人的精神生命是一體的,循禮、守禮的時候,人會感到精神生命深層次的愉悅,這一點對自己非常重要。

        ?

        結束語

        ?

        以上是過去的近10年時間,我在儒家學習,我認為對自己最重要的一些經(jīng)歷。也是關于這段歷程,我的心里話。

        ?

        我可能還遠遠算不上一個儒者,但是儒學對于我來說,的確是存在于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儒學帶給我的快樂,當我寫下這幾行字的時候,就彌漫在我的心間,就是我生命存在的本身的快樂。這一點,我想永遠都不會改變。

        ?

        我也深深地感到,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會需要儒學,我會盡力,把這份快樂帶給需要它的人,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

        (本文為筆者2019年2月16日在孔陽國學堂《儒者之路》節(jié)目的發(fā)言稿,內容有所調整)

        ?

        責任編輯:近復

        ?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