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須有德,德乃政之本
作者:王杰
來源:《中國領(lǐng)導科學》2018年第4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二月初五日丁未
耶穌2019年3月11日
資料圖
提要:本文論述了官德對從政者的重要性。中國先哲們在官德問題上有三個鮮明的觀點:德乃立身之本、德乃為政之要、德乃立國之基。官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shè)的風向標,從政者的道德品質(zhì)影響著社會的道德水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給從政者的啟示是: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德行,在實踐中把做人和做官統(tǒng)一起來,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夠造福一方,讓人民群眾信服,留下良好的口碑。
習近平總書記在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chǔ)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边@明確告訴我們,領(lǐng)導干部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德行,才能行為端正、處事公正,才能為群眾起引領(lǐng)示范作用,從而影響社會風氣。
1、德乃立身之本
中國歷代思想家、政治家們都強調(diào)從政者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叭丝梢簧皇耍豢梢蝗諢o德”“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先秦思想家們就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更把道德品質(zhì)放在立功(建功立業(yè))、立言(著書立說)之前??鬃诱J為“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要害怕自己沒有地位,而是怕自己有沒有賴以立足的德行修養(yǎng)。為官者必須有德,這是做官的前提條件。魯哀公問孔子,怎么做才能讓老百姓心服口服。孔子回答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舉用正直的,放在不正直的人上面,民眾便會心服;舉用不正直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上面,民眾便心不服。這強調(diào)了選用賢能的重要性。《大學》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無論社會地位多高,每個人都應(yīng)該把品德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孟子講:“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意思是道德品質(zhì)高尚,做事公平公正,天下老百姓就會歸順,得天下就會易如反掌。荀子則巧妙地用比喻來說明官德的重要性。為官者就像是水的源頭,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為官者就像是測定時間的標桿,民眾就像是標桿的影子,標桿正,影子自然就會正;為官者就像是盛水的盤子,民眾就像是盤子里的水,盤子是圓的,水就成圓形。這些論述表明,為官者的道德修養(yǎng)非常重要。而且,歷朝歷代都反復強調(diào),“德不厚者,不可為官,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種十里名花,何如種德,修萬間廣廈,不若修身”。反之,如果官員德行不高或沒有德行,但又居高位,那會有什么結(jié)果?結(jié)果就是“不仁而居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德不稱位,不祥莫大焉”“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若無德行又居高位,那是災禍,一旦出問題,就是大問題、嚴重問題。古今案例已經(jīng)一再證明。
在德與才的關(guān)系上,中國文化把德喻為樹之根、水之源,把才比喻為樹之葉、水之波,主張“德者,才之帥,才者,德之表”。歷朝歷代對官員的選拔、考核、任免、升遷,都是把官員的德行放在第一位。明代皇帝朱元璋,在選拔任用官員時,也是秉持“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的用人原則。清代康熙皇帝用人也是把德行放在首位,把才學放在其次。他堅信“心術(shù)不善,縱有才學何用”。古人治學為文,尤重道德。古往今來評價一個人的學問,也往往是先道德后文章,學問再大,文章再好,若德行不好,也會被別人看不起。后人概括德才關(guān)系如斯:德才兼?zhèn)涫琴t人,有德無才是庸人,有才無德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惡人。今天選用官員時所提倡的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思想就是來源于此?o:p>
在德與財?shù)年P(guān)系上,中國思想家也有深刻的認識。一方面,強調(diào)德本財末,德是根本,財是枝末,厚于金錢財貨者,必薄于德。個人所擁有外在的地位、財富、名譽等,要靠內(nèi)在所擁有的德行來支撐,否則不可能長久。另一方面,認為“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以不合理手段獲得的財富,也會以莫名其妙的方式喪失,無法守住。如果財富是自己應(yīng)得的則心安理得,不是自己應(yīng)得的則分文不取。若個人沒有德行,卻身處高位,又聚斂了大量財富,那是災害,“無德而祿,殃也”。個人有德,不僅會保住自己的官位、俸祿,還能獲得名譽、長壽,反之,就會遭受災難,“不祥莫大焉”??梢?,道德修養(yǎng)始終是為官者的立身之本。
2、德乃為政之要
從政者只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才能夠完成治國安邦的政治目標?!盀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敝卫韲艺呷糁匾曇缘率┱?,天下人就會像眾星拱月一樣團結(jié)在周圍??鬃诱J為,修身立德對執(zhí)政的各級官吏尤其重要,修身立德是安撫百姓的基礎(chǔ)?!墩撜Z·顏淵》記載了兩次問政的事情,一次是子張請教如何為政,孔子回答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在位時不要疲倦懈怠,執(zhí)行政令時要忠于職守,盡心盡力。換言之,不能尸位素餐,不能不作為。它強調(diào)的是要勤政不要懶政,為政不要不作為。另一次是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鬃诱J為,當政者帶頭端正自己的言行了,那么,誰還敢不端正行為。為政者正人先要正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管好自己。類似思想《論語》中還有很多,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進一步講,官員的德行問題,不僅是個人的修身問題,也關(guān)系到社會的公平公正?!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風,平民百姓好比是草,風吹在草上,草一定順風向而倒?!吧险呙裰硪?,表正則何物不正”“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樸”“上有克讓之風,下有不爭之俗”“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官員德行直接引領(lǐng)社會風尚。為政者重視禮,人們就會跟著崇尚禮;為政者重視義,人們就會跟著崇尚義;為政者重視誠信,人們就會跟著崇尚守信,最終,四面八方的人就會帶著家人前來投奔。
清朝順治帝欽定的《御制人臣儆心錄》中有一段話,可作為孔子思想的注釋,“大臣不廉,無以率下,則小臣必污。小臣不廉,無以治民,則風俗必壞”。意思是說,身居高位者如果不能廉潔自律、貪贓枉法,就不能給下屬做出廉潔的表率,下級官員就會上行下效,貪污腐??;下級官員如果不能廉潔自律,就不能有效地治理百姓,社會風氣一定會遭到破壞??滴跏拍辏ü?680年)的一則上諭,也可視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大臣為小臣之表率,……如大臣果能精白乃心,恪遵法紀,勤修職業(yè),公而忘私,小臣自有所顧畏,不敢妄行?!鄙霞壥窍录壍谋砺剩霞壢绻芮逭疂?,“恪遵法紀,勤修職業(yè),公而忘私”,那么下級們也就會遵紀守法、“有所顧畏,不敢妄行”。
3、德乃立國之基
官員的道德好壞與國家的興衰存亡有著密切關(guān)系。早在3000年前,以周公為代表的統(tǒng)治集團就提出了敬德保民、明德慎罰、以德配天等思想。周公在總結(jié)600年大國殷商的亡國教訓時認為,殷商基業(yè)毀于一旦,原因在于國君失德;小國周之所以能滅大國商并成功立國,原因在于有德。周公堅信,“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上天是公正無私的、不偏袒任何人,只庇護那些有德的人。歷代都把道德看做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源?!暗抡?,國家之基也”“授有德,則國安”。把國家交給有德之人,國家就會安定,相反,授無德,則國亂國亡。《大學》中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德修養(yǎng)好了,才能治國平天下。唐太宗李世民說:“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蔽赫髡f:“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币馑际钦f,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就必須穩(wěn)固它的根部,因為根深才能葉茂;要想水流潺潺,長流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因為源遠才能流長。同理,如果想要使國家安定,政權(quán)穩(wěn)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宋代改革家王安石說:“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蘇軾說:“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弱?!睂O中山說:“有了很好的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笨梢?,國家的和諧穩(wěn)定、長治久安,也離不開為官者的道德修養(yǎng)。古今中外的教訓都證明了,國家出問題,往往是從吏治出問題開始的?!皣抑當?,由官邪也”,國家的敗亡,是由于官吏為非作歹、不講道德、貪贓枉法、奢靡浮夸造成的。清代唐甄在《潛書》中說:“天下難治,人皆以為民難治也,不知難治者非民也,官也。”治民先治吏,吏治則民安。治國也要先治吏,只有整肅吏治,才能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會環(huán)境。
做官先做人,從政先立德。領(lǐng)導干部要提高自我認識,加強道德修養(yǎng),從嚴要求個人的操守和言行。一要樹立理想信念。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chǎn)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chǎn)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倍獜淖陨碜銎?,多積尺寸之功?!坝兄T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時,注意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三要強化內(nèi)在約束,增強主動性和自覺性。領(lǐng)導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潔身自好,注重修身養(yǎng)德?!拔崛杖∥嵘怼保獣r時處處對自己的思想言行進行對照反省,不斷糾正錯誤的思想,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培養(yǎng)和強化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要常懷敬畏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放得下,尤其是私底下、無人時,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官德重于民德,正所謂“官德淳則民風正,官德毀則民風降”。官德修養(yǎng)的高度決定了社會大眾道德的高度,官德修養(yǎng)的水準決定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方向和環(huán)境。官者,民之表也。這些年來中央在選拔任用干部中,始終強調(diào)德才兼?zhèn)湟缘聻橄?,反復強調(diào)領(lǐng)導干部要把道德修養(yǎng)作為人生的必修課,“要堅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而且,中組部《關(guān)于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也把德放在干部標準中的優(yōu)先地位,貫徹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全過程。
【作者簡介】
王杰教授
王杰,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領(lǐng)導干部學國學促進會會長等職。領(lǐng)導干部學國學系列活動發(fā)起人、倡導者。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