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韓星教授到訪德國文德書院指導教學
來源:“德國文德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四月初二日癸卯
耶穌2019年5月6日
2019年4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博士生導師韓星教授蒞臨德國文德書院,隨行陪同的還有在比利時根特大學交流學習的博士生時婧。
德國文德書院負責人王莉老師代表書院全體人員熱烈歡迎韓星教授和時婧博士的到來,邀請他們和書院教師一起座談,參會的老師們感到非常榮幸能與知名國學教育專家韓星教授面對面交流學習。
圖一:韓星教授和德國文德書院參加座談的老師們合影
王莉老師首先介紹了創(chuàng)辦德國文德書院的初衷,書院在科隆市正式成立后開展的主要工作。
作為新型的海外書院,文德書院為華裔學生開設獨具特色的教學課程,中文教學和文化教學緊密結合。在語言和各種文化主題教學的基礎上,自編適合海外華裔學習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材,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小學階段側重于漢字字源、古詩詞和蒙學經典的學習,中高年級加入經典文化內容。韓教授認為,這樣的課程設置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學次第相符合。
文德書院注重多樣性教學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得在海外生長的孩子也喜歡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書院其他老師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經典,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蒙學作品既有豐富的文化內容,也非常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天性,古詩文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演繹和表達等等。韓星教授對文德書院老師們的感知表示贊同,建議海外華人孩子學好漢語和文化,有了扎實的中華文化根基,接受西方教育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異同。民國時期的辜鴻銘,從小生活在海外,學貫中西,精通十幾門外語,具備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成為了首位獨自完整地把《論語》《大學》《中庸》三部儒家經典英譯的中國人,不遺余力向西方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
韓教授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也形成了優(yōu)秀的教育傳統(tǒng),由孔子開創(chuàng)的六經之教、六藝之教以做人為基礎,集中體現為禮樂教化及其內在的精神——人倫道德。可惜的是百多年來傳統(tǒng)文化斷層導致幾代中國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對子女的教育。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傳統(tǒng)文化復興從民間發(fā)起,逐漸形成國學熱、傳統(tǒng)文化熱,進而影響到學界,許多大學紛紛成立國學院,國家層面也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價值和現代意義,2017年1月出臺了兩辦文件,大力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樣形成了民間、學界和官方互動的局面,推動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當然,民間傳統(tǒng)文化傳承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些名不符實的機構打著“書院”的招牌招攬學生,提倡老實大量讀經,封閉讀經等,舉辦所謂的“女德班”,信口開河的國學大師滿天飛。簡單復制傳統(tǒng)、宣傳封建糟粕的行為,反而引起了很多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感,不利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推廣。最近教育部開始整頓不規(guī)范的教學培訓機構,希望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步入正軌。
王莉老師談到了海外缺乏國學教師的現狀。她曾邀請韓星教授在歐洲論語匯學習群導讀《論語》,文德書院組織國學經典網絡學習系列之跟韓星教授一起讀《大學》,旨在逐步培養(yǎng)海外國學教師。老師們通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學習和研討,不只是為了提升個人的經典文化素養(yǎng),也可以教海外華裔孩子、大人和外國友人學習中華經典精要。報名參加《大學》網課的有來自德國和美國不同地區(qū)的華文教師,大家期盼著5月開始跟韓教授學習經典。
圖二和圖三:韓星教授贈送德國文德書院他的最新著作《大學》、《中庸》解讀和文房瑰寶
德國文德書院的老師們向韓星教授請教了中華經典的學習內容、方法和形式等問題,韓教授給予了耐心地解答和建議。通過網絡視頻,他也與沒能參加現場座談的王煜芳老師進行了親切交談。韓教授還贈送給德國文德書院他的最新著作《大學》、《中庸》解讀和文房瑰寶。文德書院老師們特別感恩韓星教授對海外中華文化教學的深切關心和大力支持,期望有更多的機會向學養(yǎng)深厚的韓星教授學習,共同為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盡心盡力!
圖四:韓星教授(左)、王莉老師(中)、時婧博士(右)與德國文德書院王煜芳老師視頻交談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專訪】中華民族儒學推動者朱翔非:儒家活力貴在實踐
【下一篇】【張立恩】朱熹《春秋》觀發(f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