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周春健著《詩經(jīng)講義稿》出版暨弁言、目錄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9-05-28 19:56:56
        標簽:《詩經(jīng)》


        周春健著《詩經(jīng)講義稿》出版暨弁言、目錄

         


        詩經(jīng)講義稿(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之一)

        作者:周春健

        出版社: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2月

         


        本書得到“中山大學品牌專業(yè)建設項目”

        及“禾田哲學發(fā)展基金”資助,特此致謝!

         

        總序(略)

         

        弁言

         

        自2009年始,在中大開設《詩經(jīng)》課程,迄今正滿十年。此前,未曾開過《詩經(jīng)》課,于《詩經(jīng)》學亦無甚研究。首次開課,基本采用現(xiàn)代通行講法,文學的,文獻的。2010年再次授課,始逐步彰顯《詩經(jīng)》之經(jīng)學意義及古典學意義。清儒皮錫瑞稱“《詩》比他經(jīng)尤難明”,信哉斯言!揆諸經(jīng)籍,始明“經(jīng)稟圣裁”、“以三百篇當諫書”之深義!古今一理,月映萬川。

         

        三年前,即著手整理舊稿,編撰講義。起初非為出版,而重在梳理思路,整頓文獻。本欲撰成通俗讀本,未料大量古籍原文不忍刪棄,終而成此模樣。然于大學生甚或研究生而言,講義之“學術性”依然有必要保持。“詩經(jīng)講義稿”之書名,確乎有意與傅斯年先生原著重合,非為攀附,一續(xù)中大《詩經(jīng)》課之因緣,一見二稿立意之不同。

         

        書稿之撰作,感謝聽講諸君之質(zhì)疑問難,促我修正反思。切磋琢磨,教學相長,于師生而言誠為幸事!感謝資深教授馮達文先生之催促提攜,不然或許仍在拖延。承蒙哲學系允準納入“中大哲學精品教程”系列,曷勝榮幸!感謝中國社科出版社孫萍女史之專業(yè)意見,使拙稿避免了一些差錯。


        衷心期待讀者諸君之郢正賜教,在下不勝感激!

         

                                                      

        周春健

        戊戌荷月于中大“習之堂”

         

         

        【目錄】

         

          弁言

         

        上篇:《詩經(jīng)》學的基本問題

         

          導  言:“古今中西”:《詩經(jīng)》概說及今日對待傳統(tǒng)的態(tài)度

          第一講:“不刊鴻教”:《詩經(jīng)》課的講法與古典學的任務

          第二講:“制禮作樂”:《詩》文本的結(jié)集與周代禮樂制度

          第三講:“賦詩言志”:《詩》在春秋時期的傳播與影響

          第四講:“禮化詩學”:從“溫柔敦厚而不愚”到“美教化,移風俗”

          第五講:“三體三用”:從“六詩”到“六義”

         

        下篇:《詩經(jīng)》要目講讀

         

          第六講:“后妃之德”:《周南·關雎》講讀

          第七講:“后妃之本”:《周南·葛覃》講讀

          第八講:“后妃之志”:《周南·卷耳》講讀

          第九講:“怨而不怒”:《邶風·谷風》講讀

          第十講:“稼穡艱難”:《豳風·七月》講讀

          第十一講:“室家離合”:《豳風·東山》講讀

          第十二講:“我有嘉賓”:《小雅·鹿鳴》講讀

          第十三講:“憂國畏譏”:《小雅·正月》講讀

          第十四講:“尊祖配天”:《大雅·生民》講讀

          第十五講:“慎終追遠”:《大雅·文王》、《周頌·清廟》講讀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