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蘇州吳中葉氏家訓
作者:楊凱(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紀委監(jiān)委)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五月初三日癸酉
耶穌2019年6月5日
蘇州吳中葉氏,源出春秋楚國葉公沈諸梁。東漢末年,葉氏子孫、光祿大夫葉望因避亂從青州渡江,居住于丹陽郡句容,成為江南葉氏始祖。葉望曾孫葉琚,任錢塘(今浙江杭州)縣令,愛民如子。葉琚次子葉儉為晉散騎常侍、折沖大將軍,東晉建武元年(317)任括蒼(今浙江麗水)太守,后遷居松陽卯峰懷德里。葉氏傳到第九代葉逵,就是吳中葉氏始祖。
吳中葉氏第六世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晚號石林居士,是吳中葉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兩宋之交的名臣、著名學者、文學家。葉夢得在55歲時,效仿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的意旨,撰寫《石林家訓》,這是蘇州吳中葉氏家訓的代表,也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非常有名的篇章。
《石林家訓》原有18條,今存12條,3000多字,內(nèi)容主要為葉夢得平日訓導兒子的話語。葉夢得在家訓中告誡道:“修身要略以戒諸子”“性善說喻子弟”“不貳過說喻諸子”“盡忠實錄以遺子孫”“戒諸子侄以保孝行”“勉幼子力學解”等。他秉持儒家砥礪個人修養(yǎng)的原則,主張以孟子性善說作為哲學指導,進行社會交往,處理社會關(guān)系。他希望通過修身自律,能夠做到像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那樣“不貳過”。葉夢得自身恪守并實踐這樣的儒家信念,并將其傳承下去,作為治家育人的出發(fā)點。從《石林家訓》中可以看出,吳中葉氏家訓主要強調(diào)了兩個方面,一是人品修養(yǎng),二是治生之道。
人品修養(yǎng),就是個人立身處世的為人之道。每個有家教的家庭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這與整個民族、國家、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保持高度一致。這些要求融入家族先輩的經(jīng)驗,成為教育子孫的有益教材和傳家之寶。吳中葉氏家訓的內(nèi)容崇尚人倫,弘揚美德善性,推崇儒家學說,在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范疇之內(nèi)。
治生之道,就是謀生之道。吳中葉氏家訓在注重人品教育的同時,也注重治生,即職業(yè)技能的教育。吳中葉氏是仕宦書香之家,講究讀書做官要廉直自律,以砥礪人品為重;著書立說以文化創(chuàng)造、文化教育為重,重視提高精神修養(yǎng);同時又注重謀生,希望子孫成為農(nóng)工商各行各業(yè)的成功典范。
吳中葉氏家訓以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反復強調(diào)了人品修養(yǎng)和各種美德的重要性,《石林家訓》作為其中的代表,訓誡子孫以性善為核心,以治生為支撐,直到今天仍能給讀者帶來很多啟示。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