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震、肖衛(wèi)民主編《儒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出版
書名:《儒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
作者:吳震、肖衛(wèi)民
出版社:復旦大學
出版時間:2019年06月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17年第十屆海峽暨香港人文社會科學論壇論集。2017年是該論壇值得紀念的十周年,論壇由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大學、“中央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輪流舉辦,本屆由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和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共同承辦。論集共收經參會學者精心修訂的學術論文19篇,主題為“儒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儒家思想、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社會構成核心議題。論集的出版對于推動海峽暨香港地區(qū)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增進彼此互動互鑒、多元交流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簡介】
吳震,男,江蘇丹陽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土生導師、京都大學文學博士?,F(xiàn)任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儒聯(lián)理事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朱子學會理事、日本東洋大學哲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日本源了圓學會理事;曾任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教育研究中心COE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等職。出版專著:《陽明后學研究》、《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系年:1522—1602》、《羅汝芳評傳》、《泰州學派研究》、《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傳習錄>精讀》、《當中國儒學遭遇“日本”——19世紀末以來儒學日本化的問題史考察》(待出);主編《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思想與文獻日本學者宋明儒學研究》、《化視野下的中國儒學研究》;編譯:《朱熹(家禮)實證研究——附宋版(家禮)校勘本》(吾妻重二著);編校整理:《王畿集》等。
【目錄】
主題報告
從“以公言仁”看儒學“公共性”
知識與德性——論儒家教育理念的現(xiàn)代意義
單元儒家文化與現(xiàn)代化
儒家思想與當代中國社會研究——社會學中國化的路徑
“化性”如何可能?——荀子的性惡論與道德動機
儒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論香港華人家族企業(yè)的實踐經驗
論明代儒學與統(tǒng)治思想之融通
第二單元 儒學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三年之喪中的君、父之義——以早期儒家禮學為中心
儒家禮制的重省與深化——以20世紀40年代中央大學學者議定禮制觀點為借鏡
20世紀中國的法治概念與法家思想
孟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意義
儒家式的自我及其實踐:本土心理學的研究
容受與體情:儒學與當代倫理
第三單元 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社會
陽明心學的“心態(tài)”向度
“晚明”時代、中國“近代”與陽明學的文化理想
錢穆論文化學與教育之洞見——從三則反儒案例談起
始推陰陽、為儒者宗:董仲舒“春秋決獄”的“忍殺”一面——西漢中期淮南、衡山之獄探微
經學傳習與中國古典學術的新使命——從重新整理《十三經注疏》說起
重視謙虛的當代價值
西尋儒學:尋索儒學走向西方的蹤徑
后記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