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洞穴
作者:卡特琳·帕特尼
譯者:吳萬偉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八月初四日壬寅
耶穌2019年9月2日
寫給馬克·扎克伯格的公開信
親愛的扎克伯格先生,
托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說《魔山》(Der Zauberberg)的主人公是個年輕人,他前往瑞士阿爾卑斯山的療養(yǎng)院拜訪一位親戚。那個地方很奇怪,因為病人從來不結(jié)帳離開。我們的主人公患上了呼吸系統(tǒng)感染,主治醫(yī)生告訴他或許得了肺結(jié)核,并敦促他留在療養(yǎng)院。他留了下來,這個療養(yǎng)院就像一座魔山:進去以后,你就出不來了。
你讓我想起這本小說,是因為你給我們的東西,如果可以說的話,就是一個扎克伯格,一座同樣有魔力的糖山。糖的味道這么香甜,就像有魔力一樣,進去以后,你就出不來了。糖在這里當然是隱喻,臉書的最基本特征---共享的隱喻。
“共享?共享是好事啊,不管你從任何角度看都是如此。”
事實上,它是電子共享。難道不是你發(fā)明的嗎?無論如何,現(xiàn)在人人都在做,不僅僅是在臉書上。
“那又如何?它很好玩兒、輕松愉快,你和朋友們在一起。你現(xiàn)在可以在任何地方共享,因為它就在你的口袋里。”
是的,它能證明是非常有幫助的,如在緊急的情況下。但是,它就像糖一樣能上癮。你可能認為我現(xiàn)在應該轉(zhuǎn)向托馬斯·曼的另外一本小說《浮士德博士》(Doctor Faustus),但我不愿意(請讓我從一開始就表明,我不相信你希望給任何人造成傷害。)
但是,因為我是個書呆子,我現(xiàn)在想提到另一個故事,出現(xiàn)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間的一個很短的故事,通常被稱為“洞穴”。柏拉圖說,想象一下在黑暗的洞穴中有一群人:他們的脖子和腿都被捆綁起來,所以他們不能到處走動,也不能搖頭。他們只能盯著前面,看火堆映照下的移動的人;他們做不了什么,只能坐在那里觀看這些身影。突然,一個人走近他們,解開捆綁他們的繩索。解放了的囚徒能夠走動,意識到他們以為的真人其實不過是身影。接著,為他們松綁的人拖著他走出了洞穴,他看到了真正的陽光和洞穴外的真人。在看到了所有這些之后,他返回到從前的囚徒伙伴們呆的地方,把他們也解放了,送他們走出洞穴。但是,回到黑暗處,沒有了外面的光線,他在洞穴內(nèi)看不清了,他甚至連身影也看不太清了。他看起來就像個傻瓜,他想告訴獄友洞穴外的陽光多么燦爛,但是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
這是一個洞穴故事,但柏拉圖告訴我們它是什么:有關(guān)教育的寓言。他說,教育不是很多人相信的那個樣子,也就是說給盲人光明。不,我們不是瞎子。我們看得見,但我們只看到眼前的東西。柏拉圖說,教育首先是試圖打破我們對事物的熟悉的俗套觀念,把我們從活動范圍內(nèi)的舒適中轉(zhuǎn)移開來。這很困難,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與我們不同的人的幫助。
回到電子共享問題。它很好玩兒、輕松愉快,你和朋友們在一起。但是,整個事情就像一根有魔力的繩索 它不讓我們做其他事,尤其是困難之事、抽象之事或者涉及到與我們不同的人的時候。你知道,扎克伯格先生,全世界各地的學生們都變得越來越雷同,他們的手機成為其活動范圍,我們老師們不能使其脫離這個活動范圍。我們根本做不到,即使把手機放到口袋里,他們的心思仍然在觀看屏幕呢。
“嘿,你就是個反技術(shù)的勒德分子(Luddite),不是嗎?你是反對移動通訊技術(shù)。好吧,你既然喜歡雙關(guān)語,我就這么說吧。你認為移動技術(shù)讓我們的心靈久坐不動,因為任何東西都只需輕輕一點即可,的確很快,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我不是勒德分子,但是你必須承認技術(shù)應該停止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容易;否則,有一天,我們的存在將成為不能承受之輕。
“那么,你想要什么?緩慢和無知嗎?瞧瞧,所有這個技術(shù),它肯定是要發(fā)生的。這不是任何人的錯?!?o:p>
你記得美國著名導演庫布里克(Kubrick)的《2001:太空漫游》的著名鏡頭嗎?我們從在太空中旋轉(zhuǎn)的骨頭(第一個工具)到達在太空中隨著“藍色多瑙河”旋律跳舞的宇宙飛船。我無法想象還有別的任何東西像“藍色多瑙河”那樣離開墻壁用在介紹我們未來生活的場景中。但是,這種幻想能說得通,因為從骨頭到宇宙飛船的道路就像一條河。有些東西不能被阻擋,是的。的確如此。技術(shù)似乎就是我們的宿命。但是,我們老師還沒有喪失希望。甚至在庫布里克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仍然抱有希望。
“你為什么要告訴我這些?”
我這樣做是因為我知道你是好人,我想請您幫個忙。我向當權(quán)的政客講話的機會很小,但你有的是這樣的機會;我相信你很快就會再次見到他們。啊,麻煩你提醒他們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它非常說明問題,應該讓我們重新思考:當我們的洞穴變得可以移動之后,將會發(fā)生什么?我希望對話將激發(fā)你和當權(quán)者的熱情,誰知道呢?或許你有了新的想法。
希望有一天我能見到你,扎克伯格先生,那將是我的榮幸。
從陽光燦爛的布加勒斯特向您致以最真摯的祝愿,
卡特琳·帕特尼
作者簡介:
卡特琳·帕特尼(Catalin Partenie),布加勒斯特國家政治和管理學院哲學副教授,編著有《柏拉圖:神話選》(牛津大學出版社)和《柏拉圖的神話》(劍橋大學出版社)。
本文的英文版最初發(fā)表在2019年9月《都柏林書評》上。(Dublin Review of Books, September 2019)
譯自:The Mobile Cave by Catalin Partenie
http://www.drb.ie/essays/the-mobile-cave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陳佩】哀楊生
【下一篇】【邁克爾·羅斯】不要拋棄“安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