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大成國學基金”創(chuàng)辦人馮燊均逝世,生前致力推動國家返本歸元

        欄目:紀念追思
        發(fā)布時間:2019-10-15 11:11:50
        標簽:馮燊均

        原標題:香港著名愛國實業(yè)家馮燊均逝世,生前致力傳統(tǒng)國學教育的發(fā)展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九月十五日癸未

                  耶穌2019年10月13日

         

         

         

        馮燊均先生 本文圖片均來自北師大教育基金會

         

        澎湃新聞記者10月13日 從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方面獲悉,香港著名愛國實業(yè)家、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席馮燊均先生10月2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7歲。

         

        據中新網2018年6月報道介紹,馮燊均1932年出生于香港,既接受過私塾式教育,也接受了新式教育。香港淪陷時,馮父不甘為日軍維修艦艇,曾舉家遷至廣州。在父親言傳身教下,馮燊均胸懷國族情懷并堅持推動國學教育。2008年,馮燊均夫婦發(fā)起成立非營利慈善機構“馮燊均國學基金會”,資助內地學校建設項目、設立獎學金等。

         

        近年來,馮燊均先生及旗下基金會向國內多所高校捐資,成立國學研究基金。

         

        例如,據中新網2018年6月報道,香港廣義和船廠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燊均及夫人鮑俊萍,2018年6月6日向中國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捐贈1.5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立“大成國學基金”。該項目將用于推動傳統(tǒng)國學教育的發(fā)展。

         

         

         

        教育部原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為馮燊均先生頒發(fā)捐贈證書 余犀 攝

         

        捐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秉持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應“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雙管齊下的理念,此項捐款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向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捐資6000萬元,用于開展傳統(tǒng)文化“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研究,并使其在全國各實驗區(qū)學校展開教學實驗工作;二是捐資9000萬元,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設立大成獎學金、大成獎教金,擢拔國學研究與教學人才,獎勵成績優(yōu)異學生,鼓勵中青年教師開設傳統(tǒng)經史義理學科。

         

        報道提到,馮燊均此次捐資創(chuàng)設國學基金,不以自己名字冠名,而是取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圣號冠于基金之上,以示對圣賢之推崇。他說,成立這一基金,“是為報答父母恩、師長恩、國家恩、眾生恩,不求任何回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本人只愿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鞠躬盡瘁,無愧于國家民族?!?o:p>

         

         

         

        2018年9月,馮燊均先生一行參觀北師大圖書館弘文軒

         

         

         

        馮燊均先生及夫人鮑俊萍女士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另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成立大會2018年9月19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清華大學開全國之先,建立經學研究院,以恢復經學作為第一步,進而引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全面走向復興。

         

        報道介紹,2018年6月,香港愛國企業(yè)家馮燊均先生及夫人鮑俊萍女士捐贈1.5億人民幣,創(chuàng)立大成國學基金。在基金提供的3000萬元人民幣基礎上,清華大學設立經學研究院、大成獎學金與獎教金。90歲高齡的馮燊均先生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進一步復興,也為國家民族在學術文化上返本歸元奠定堅實基礎,這體現了清華大學的眼光和魄力,他對此十分感謝。

         

        澎湃新聞記者從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方面了解到,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國內高校近期已陸續(xù)向基金會致唁電,悼念馮燊均先生。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