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濂溪的足跡
作者:顧宏義
來源:《中華讀書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七月廿二日乙卯
耶穌2020年9月9日
《歷代周敦頤文集序跋目錄匯編》,粟品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88.00元
將某人文集的序跋及書前目錄匯編而成一本專書,雖不敢稱之為前無古人,但肯定屬于罕覯之舉。粟品孝教授費多年心力搜集宋代理學(xué)開山大師周敦頤之文集各種版本的序跋、書前目錄,加以精心整理編纂的《歷代周敦頤文集序跋目錄匯編》,即是如此一部非常之作。而這與周敦頤著述的傳播及其文集編纂史上的特殊遭遇關(guān)系密不可分。
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為世人尊譽為“道學(xué)宗主”“理學(xué)開山”,但其生前雖不能說是寂寂無名,顯然聲名不彰,世人對其贊譽,主要在于道德品行方面,如黃庭堅就有“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之譽語。隨著時間流逝,周敦頤的學(xué)說漸漸為學(xué)人所關(guān)注、接受,影響日盛。至朱熹編纂《伊洛淵源錄》,周敦頤被譽為“北宋五子”之首。王稱著《東都事略》,于《儒學(xué)傳》為周敦頤立傳,稱其“倡明道學(xué)”。稍后洪邁編著神、哲、徽、欽《四朝國史》,“有濂溪、程、張等傳”,朱熹譽之:“濂溪于是始得立傳,作史者于此為有功矣?!贝撕笏螌幾诩味ㄊ曩n謚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從祀孔子廟庭”。至元末編撰《宋史》,立《道學(xué)傳》,以周敦頤為首,其“道學(xué)宗主”“理學(xué)開山”的學(xué)術(shù)地位遂正式確立。
因為如此,周敦頤的著述、詩文起初只是在一個小范圍中流傳,似并沒有能結(jié)集成書。到南宋初年,周敦頤之學(xué)說影響漸次擴展,學(xué)者所重視的也只是《通書》或《太極圖說》,如朱熹注解《太極圖說》與《通書》,人稱“極其精審”,卻將“銘、碣、詩、文附見舊帙者悉從刪去”,使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葉重開為周敦頤編纂文集時,其詩文的散佚十分嚴重,致使編成的《濂溪集》“遺文才數(shù)篇”,成一卷,其余六篇皆屬附錄。此后,歷代不斷有人搜集周敦頤佚詩佚文予以增補,并將各類解說、注釋濂溪詩文的文字以及后世學(xué)人因研習、憑吊、紀念、崇仰而撰述的相關(guān)序跋、題記、祠記、祭祀祝文、紀念詩文等匯編作附錄,于是出現(xiàn)了古人詩文集編纂史上的一個頗為奇特的現(xiàn)象,即《濂溪集》中,周敦頤撰作的文字僅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詩文為后人所作,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而漸次增益。清代乾隆年間董榕編纂的《周子全書》,可稱為此一現(xiàn)象的登峰造極者。董榕《周子全書》計22卷,其卷首收載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作、御批,雍正皇帝的“圣諭”和乾隆皇帝的御詩、上諭等。卷1至卷16,除周敦頤《太極圖說》《通書》兩文外,皆是朱熹以下歷代學(xué)者的注解、發(fā)明;卷17載濂溪詩文,然其中附錄他人的記跋、和詩甚多;卷18為濂溪遺事;卷19為濂溪同時代人的酬唱贈送與后世紀念之作;卷20為濂溪年譜;卷21為歷代褒崇文字;卷22為后世記文。大概因為篇幅過于膨脹,附錄部分僅僅收錄了宋人的作品。同時,明代還自《濂溪集》衍生出《周子全書》與《濂溪志》,形成別集、全書與專志三個主體內(nèi)容相近且又相互影響的系列著述,更是蔚為大觀。
這些在后世不斷重編、重刊的周敦頤文集,頗為直觀地反映了濂溪著述及其學(xué)說的傳播與世人的接受歷程。但也正因為此,使得周敦頤文集的版本繁復(fù),卷帙互有詳簡,且在抄刊流傳中產(chǎn)生不少文字脫訛、將一詩錯為二詩以及誤收他人詩文等舛誤,加上不少版本屬于珍本乃至海內(nèi)孤本而深藏于各處琳館秘府,給今人整理、閱讀與研究周敦頤著述、學(xué)說帶來了頗大困難。有鑒于此,品孝教授在多年搜集、整理、研究周敦頤文集資料的基礎(chǔ)上,出于為眾多研讀者提供便利的考慮,將現(xiàn)今可考的周敦頤文集(包括《周子全書》《濂溪志》等)宋刻本7部、明刻本19部、清刻本9部共計35部書的序跋、目錄等資料匯編成《歷代周敦頤文集序跋目錄匯編》。
本書雖然題名“匯編”,但品孝教授在匯編相關(guān)資料以外,還細心地做了很多工作:簡要地考證編纂者生平與其成書歲月、體例、資料來源以及刊印時間、存佚情況、收藏地等,將各書的相關(guān)資料按其書的編纂、出版年月加以系統(tǒng)編排,綱目明晰,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與訛誤予以辨析、訂正。其一辨析版本,如近代藏書家認定的宋末不分卷《濂溪先生集》為“淳祐刊本”,經(jīng)考證,當為寶祐、景定年間刊本;明代萬歷二十一年胥從化編《濂溪志》十卷,國家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各藏有一部,但都缺卷,然而經(jīng)過比勘,卻可合成一部完本,而日本內(nèi)閣文庫所藏的萬歷三十七年林學(xué)閔編《濂溪志》四卷,實是增刪挖改胥從化本而成。其二考正誤收、誤題詩文,如明代弘治年間周木重輯《濂溪周元公全集》始收之《宿大林寺詩》、嘉靖年間周倫編《濂溪集》始收之《天池》與清代道光年間周誥編《濂溪志》始收之《暮春即事》《觀易象》諸詩,皆屬誤收的他人之作;而周敦頤《夜雨書窗詩》12句,至明代周木重輯《濂溪周元公全集》,始誤為二首,以前六句為一首,題《書窗夜雨詩》,分后六句為又一首,題《石塘橋晚釣詩》。同時,書中還指出歷代所編纂的周敦頤文集中還收錄了不少未載于其他文獻或他書收載未全的詩文,其中最為學(xué)界所關(guān)注的是,學(xué)人以為久佚的張栻《太極圖解》,即完整地收錄于明代周木重輯的《濂溪周元公全集》中。此類例子頗多。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資料繁富、編排精到的資料用書,還是一部在相當程度上對周敦頤文集編纂、版本源流以及其文獻價值等有著頗深研究的學(xué)術(shù)專著。所以,頗為期待早日在本書基礎(chǔ)上,編纂成一般更全更善的周敦頤文集,以嘉惠學(xué)林。
最后說一下本書留下的些許遺憾,即若能對書中所述的各本配上相關(guān)書影,便于研讀者得以更直觀、準確地理解各版本的特點,就更臻嘉美了。當然,這屬于錦上添花之舉。
責任編輯:近復(fù)